《江澤之醫案》~ 三十二、腫脹 (1)

回本書目錄

三十二、腫脹 (1)

1. 三十二、腫脹

(案1)肝木橫行剋土,土虛不能制水,水飲痰熱交致於中,悸稍遜而未平,脹前而尤甚,脈滑而弦。肢腿浮腫,已有單腹之虞,再擬一方,以冀挽回。

於術,木瓜,大腹皮,廣皮,半夏曲,防己,芒硝,冬瓜子皮,茯苓、神,建澤瀉,竹茹,杷葉

(案2)患瘧三年,脾胃交虧,肺氣亦傷。寒濕據中宮,遍身瘡痍,面浮肢腫,脘腹膨大,臍突筋露,腹脹已著。深慮水溢高原,有肺脹歧變,擬方以盡人力。

白話文:

患者肝氣過盛,剋制脾土,脾土虛弱,無法制約水濕,水濕痰熱交織於體內,心悸稍有減輕但尚未痊癒,胸悶氣脹,尤其在胸前更甚,脈象滑而弦。四肢腿部浮腫,已經有單腹積水之虞,再擬一方藥,希望可以挽回病情。

患者患瘧疾三年,脾胃損傷,肺氣也受損。寒濕侵犯中焦,全身瘡痍,面部浮腫,四肢水腫,腹部膨大,肚臍突出,筋脈顯露,腹脹明顯。擔心水氣上溢至肺部,導致肺脹,擬定方藥,盡力救治。

苓皮,半夏,澤瀉,橘皮絡,五加皮,於術,沙參,杏仁,柴胡,豬苓,冬瓜皮,木香,麥冬,腹皮,南燭葉

(案3)休息痢三載,脾肺腎交虧。咳逆腫脹,已歷百餘日,脈象沉弦而澀。水臌已著,難以挽回,擬方以邀天相。

白話文:

這位患者腹瀉已經三年了,脾臟、肺臟、腎臟的功能都已經衰弱。咳嗽、呼吸困難,身體浮腫,這些症狀已經持續了超過一百天了,脈象沉而緊,而且澀。水腫很嚴重,已經很難治癒了,我準備用藥方來祈求上天的幫助。

防風、己,羌活,澤瀉,省頭草,腹皮,於術,苓皮,煨葛,冬瓜皮,橘皮絡,附子,乾薑,半夏,五味子

用雞屎一升,夏布包封入瓶內,浸百花酒四斤,封口隔水煮線香一炷,每晚服二錢,加海南子二分,木香二分,川樸二分,碾細末,和酒燉溫飲之。

又,禹餘糧丸(三錢),濟生腎氣丸(二錢半),厚朴溫中丸(三錢),輪服。

白話文:

防風、羌活、澤瀉、省頭草、腹皮、於術、苓皮、煨葛、冬瓜皮、橘皮絡、附子、乾薑、半夏、五味子,用雞屎一升,用夏布包好放入瓶中,浸泡四斤百花酒,封口後隔水煮一炷線香時間。每天晚上服用兩錢,再加入海南子兩分、木香兩分、川樸兩分,研磨成粉末,用酒溫熱後飲用。另外,可以輪流服用禹餘糧丸三錢、濟生腎氣丸二錢半、厚朴溫中丸三錢。

(案4)由利而痢,戊病傳癸也,不痛而墜是屬裡虛,白多於紅,全在氣分。自去秋延及十月,服藥全無效驗,茲雖不藥而愈,究屬便溏未止。正月間面浮肢腫,肚腹膨大,漉漉有聲,乃水氣濕邪未能分泄於小腸,內困脾土,外襲皮膚肌肉之間,兼之暴怒傷肝,肝氣上逆,有升無降,動則氣短,天癸愆期不至,仲景謂水分非血也。指交長夏,濕土司權,脈象弦澀,若不速圖,有水膨之虞。

於術,防己,冬瓜子、皮,半夏,蘇梗,桂枝,橘皮絡,大腹皮,川樸,澤瀉,附片,苓皮,生薑皮

(案5)肝木橫逆,上不畏金,下侮脾土,濕痰乘虛,困脾射肺,是有腫脹之漸,擬方應手乃吉。

白話文:

(案4)

病人原本腹瀉,這是戊病傳染給癸病。雖然沒有疼痛感,但卻有下墜感,屬於內虛,而且瀉出的便液中白色多於紅色,說明病症主要在氣分。從去年秋季延續到十月,服藥都無效。現在雖然不藥而愈,但仍然存在便溏未止的問題。正月期間,病人出現面浮肢腫,肚子膨脹,咕嚕咕嚕作響,這是因為水氣濕邪未能及時從小腸排出,導致脾土受困,濕邪侵襲到皮膚肌肉之間。加上病人之前暴怒傷肝,肝氣上逆,只有上升沒有下降,活動時會感到氣短,月經也延遲不來。仲景說,水分不是血。現在已經進入長夏,濕土當令,病人脈象弦澀。若不抓緊治療,會有水腫的風險。

治療方案

防己、冬瓜子、冬瓜皮、半夏、蘇梗、桂枝、橘皮絡、大腹皮、川樸、澤瀉、附片、茯苓皮、生薑皮。

(案5)

肝木橫逆,不畏金,向下侵犯脾土,濕痰乘虛而入,困住脾臟,並侵犯肺臟,導致腫脹。如果能夠及時用藥治療,就能夠痊癒。

解釋:

  • 戊病傳癸: 指的是疾病的傳染,戊病和癸病都是五行中的病名,代表著不同的病理特性。
  • 便溏: 指的是大便稀薄不成形。
  • 面浮肢腫: 指的是面部和四肢浮腫。
  • 漉漉有聲: 指的是腸胃中水氣泛濫,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。
  • 濕邪: 指的是濕氣入侵導致的病邪。
  • 脾土: 指的是脾臟,在中醫理論中,脾臟主管運化水谷,如果脾臟功能失調,就會導致水濕停滯。
  • 肝氣上逆: 指的是肝氣升發過度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。
  • 天癸愆期不至: 指的是月經延遲不來。
  • 水分非血: 指的是水分和血液是不同的,水分停滯會導致腫脹,而血液瘀滯則會導致疼痛。
  • 濕土司權: 指的是長夏季節,濕氣較重,容易導致疾病。
  • 弦澀: 指的是脈象緊而硬,說明病人氣血運行不暢。
  • 水膨: 指的是水腫。
  • 肝木橫逆: 指的是肝氣失調,導致脾土受損。
  • 濕痰: 指的是濕氣和痰液混合在一起。
  • 困脾射肺: 指的是濕痰侵犯脾臟,並蔓延至肺臟。

總體而言,這兩則醫案描述的是一位患有脾虛濕盛、肝氣上逆的病人,由於病程延誤,導致病情加重,出現面浮肢腫、腹脹等症狀。医生根據病人的情況,開出了以健脾利濕、疏肝理氣為主的方劑。

五加皮,川樸,五味子,杏仁,廣陳皮,腹皮絨,乾薑,冬瓜皮,川貝,生薑皮,赤茯苓,細辛,白果葉,半夏

(案6)挹郁傷肝,肝氣犯胃,胃失下行之方,水飲停中,有升無降。脈象沉滑,形氣消索,面浮肢腫,已歷載余。肝胃氣血皆瘀,恙有腫脹之虞。擬方盡人力而邀天相。

茯苓,半夏,肉桂,花椒,益智仁,橘皮絡,烏梅,川貝,竹茹,白蜂蜜(和長流水揚高四十遍同煎)

白話文:

五加皮、川樸、五味子、杏仁、陳皮、腹皮絨、乾薑、冬瓜皮、川貝、生薑皮、赤茯苓、細辛、白果葉、半夏這些藥材,用來治療肝氣鬱結傷肝,導致肝氣犯胃,胃氣無法下降,水飲停留在體內,上行下行不順暢的病症。患者脈象沉而滑,身形消瘦,面部浮腫,肢體腫脹,病症已經持續多年。肝胃氣血瘀滯,有腫脹的可能性。因此,擬定方劑,盡力救治,同時也祈求上天相助。

方劑中包含茯苓、半夏、肉桂、花椒、益智仁、橘皮絡、烏梅、川貝、竹茹、白蜂蜜,其中白蜂蜜需與長流水一起用高火煎煮四十遍。

復診:用大半夏湯

又方:黃連(五分),鮮杷葉(五片),天水煎。

(案7)水與血摶,周身腫脹、咳嗽,血氣最懼水溢高原,有肺脹之虞,致生暴變。

蘇葉,杏仁,赤苓,桃仁,丹參,冬瓜皮,橘皮,枳殼,川樸,紅花,腹皮,生薑皮

(案8)飲食失節,寒溫失宜,致傷脾土,轉輸失其運用。濁陰內踞,已成腹脹大證。兩脈俱弦,難以挽回。

白話文:

(案7)

水與血交纏,導致全身腫脹、咳嗽。血氣最怕水溢出體表,有肺脹的風險,可能引發突發狀況。

(案8)

飲食不節制,寒熱失調,導致脾胃受損,氣血運行失常。濁陰積聚於內,已經形成腹脹的嚴重病症。兩脈皆弦緊,難以救治。

解釋

  • 大半夏湯: 古代常用的中藥方劑,主要用于治疗水肿、痰饮等病症。
  • 黃連: 清熱瀉火、燥濕止痢。
  • 鮮枇杷葉: 止咳化痰、降逆止嘔。
  • 天水: 指雨水或雪水,認為比井水更純淨。
  • 水與血摶: 指水濕與血瘀交織在一起。
  • 肺脹: 指肺部積水或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胸悶氣短。
  • 暴變: 指病情突然加重或發生意外。
  • 飲食失節: 指飲食不規律,或過度偏食。
  • 寒溫失宜: 指寒涼食物過多或燥熱食物過多,導致體內寒熱失衡。
  • 脾土: 指脾臟,是消化吸收和運化水谷的器官。
  • 濁陰: 指體內積聚的濕濁之氣。
  • 腹脹大證: 指腹部脹滿的嚴重病症。
  • 兩脈俱弦: 指兩手的脈搏皆弦緊,代表氣血運行不暢。

總結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位患者的病症和治療方案。患者可能患有水腫、咳嗽等病症,且病情已經發展到比較嚴重的階段,醫師建議服用中藥進行治療。

厚朴,赤苓,甘草,乾薑,腹皮,乾蟾皮,豬苓,枳殼,木香,砂仁,澤瀉,草蔻仁

(案9)積塊多年,脾土不運。加以暴怒急躁,肝木不司疏泄,致氣滯濕困,濕鬱成熱,而成單腹。擬方以盡人力。

白朮,赤苓,乾薑,車前子,雞內金,川樸,黃連,澤瀉,香元皮,香附子,腹皮

(案10)去秋產後失調,飲食失節,寒溫失宜,致血稽留少腹結瘕,脘中聚痞。水穀之濕不運,飲食日減,精神日疲。周身黃腫,脘腹膨脹,脈弦溺短,已成腫脹重症。擬調中化濕之劑,以觀進退。

白話文:

藥材

厚朴、赤苓、甘草、乾薑、腹皮、乾蟾皮、豬苓、枳殼、木香、砂仁、澤瀉、草蔻仁

病症

積塊多年,脾土不運。患者暴怒急躁,肝木不司疏泄,導致氣滯濕困,濕鬱化熱,形成單腹(單側腹部腫脹)。

治療方案

擬以藥物盡力治療。

處方

白朮、赤苓、乾薑、車前子、雞內金、川樸、黃連、澤瀉、香元皮、香附子、腹皮

病症

患者產後失調,飲食不節,寒溫失宜,導致血瘀留少腹,形成結瘕(腹部腫塊),脘中聚痞(上腹部脹滿)。水穀之濕不運,飲食日減,精神日疲。周身黃腫,脘腹膨脹,脈弦溺短,已成腫脹重症。

治療方案

擬調中化濕,以觀病情進退。

於術,木瓜,川樸,赤苓,半夏曲,牡蠣,澤瀉,山梔,廣皮,穭豆衣,內金

白話文:

以下是古文中提到的草藥名稱及其簡要描述:

  • 於術:一種具有利尿、消腫功效的植物。
  • 木瓜:常見水果之一,有舒筋活絡的作用。
  • 川樸:又叫黃柏,是一種清熱解毒、抗菌止痛的草藥。
  • 赤苓:也叫做茯苓,有利水消腫的功效。
  • 半夏曲:由半夏製成的一種中藥材,有助消化和健脾益胃的效果。
  • 牡蠣:海洋生物,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,可以滋陰補腎。
  • 澤瀉:又叫車前子,有利尿通便之效。
  • 山梔:又叫苦參,可清熱燥濕、殺蟲止癢。
  • 廣皮:即陳皮,有助理氣化痰、開胸除煩等作用。
  • 穀豆衣:指大豆外層的薄膜部分,有利尿消炎效果。

以上是對這些草藥的基本介紹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使用任何草藥之前都應該先向專業醫生或藥師諮詢,確保安全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