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江澤之醫案》~ 二十九、肝脹痛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九、肝脹痛

1. 二十九、肝脹痛

(案1)肝木侮土,支飲入絡,左脅痹痛,脘腹膨脹,面色痿黃,穀食少進,脈象弦細。再延有土敗木賊之虞,擬方徐圖,戒怒遠煩為要。

茯苓神,半夏,木瓜,竹茹,於白朮散,蔻衣,川樸,朴硝,砂衣,乾絲瓜絡,蒺藜,橘皮,防己,佩蘭

(案2)火不生土,木來乘之,土濕內困。肝病善痛,脾病善脹,脹痛並見,肝胃不和也。大便間或溏瀉,濕氣下行,脈象沉弦而滑,怡情善調可愈此疾。

白芍,牡蠣,防己,甜瓜子,佩蘭葉,木瓜,蔻衣,橘皮絡,絡石藤,絲瓜絡

(案3)肝氣橫久,克脾犯胃,胸脹脅痛,脘中聚痞,遇煩勞悒鬱則痛,噦吐酸水痰涎,兩脈弦滑。必須戒怒遠煩,方免陰枯陽結歧變。

白芍,木瓜,牡蠣,半夏,吳萸,金鈴子,黃連,茯苓,橘皮,石斛,杷葉

(案4)操勞鬱怒,肝木偏橫,克脾犯胃。土受水制,陽明脈虛,致左肩臂脈絡痠痛引脅脘,嘈雜時形,得食較安,否則自汗不已,食入又覺脹悶,右脈細濡,左脈弦勁。速宜安閒靜養,以免增劇歧變。

木瓜,牡蠣,金鈴子,山梔,桑寄生,白芍,半夏,延胡索,茯苓,綠萼梅

(案5)從努力積鬱傷肝,致脾土轉輸失常,積濕成飲,清濁之氣混淆。遂令胸脘連脅串脹作痛,汩汩有聲,停脘則脘中嘈雜,凝臍則臍亙痹痛。甚則四肢酸倦,中氣下陷,復逼虛陽外露,兩顴發赤。詢二便如常,痛作時便多溏瀉。顯為濕痰熱蘊於腸胃之徵,正元丹主之。

正元丹

(案6)飢飽勞力,脅腹串脹作痛,餓則尤甚。擬建中加味治之。

白芍,桂枝,茯苓,金鈴子,粉甘草,當歸,黨參,橘絡,延胡索,紅棗肉

(案7)飢飽勞力,肝脾氣滯,脘腹脹痛,食入反出,再延非宜。

白朮,枳實,烏藥,香附,蔻仁,金鈴子,半夏,橘皮,青皮,川樸,元胡,佩蘭葉

(案8)因煩勞鬱悶,肝氣橫逆,脾胃失其轉輸,食入脹痛。擬泄法治之。

白芍,香附,枳實,蔻仁,金鈴子,川樸,赤苓,半夏,青皮,元胡,佛手露

(案9)胃痛聚痞已經有年,每交春季較重,脹痛吐酸,穀食難容。藥難霍然,戒怒遠煩為要。

金鈴子,橘皮,半夏,雅連,茯苓,元胡索,枳殼,白朮,吳萸,石斛,佛手露,杷葉

(案10)肝氣衝肺,左右升降失司,氣聚成痞,兩脅有形脹痛,氣逆則噯,咳噦痰涎,咽咽不利,倘經閉寒熱,難以為力也。

蘇梗,川樸,半夏,杷葉汁,佛手露,赭石,沙參,杏仁,旋覆花,新會皮

白話文:

[二十九、肝脹痛]

(案例1) 肝氣過旺,影響到脾胃功能,導致飲水流入經絡,左側肋骨處疼痛,腹部感到脹滿,臉色萎黃,食慾減退,脈象細弱且弦。若持續下去,恐有脾胃功能更差,肝氣更盛的風險,應考慮緩慢治療,避免生氣及遠離煩惱為首要。

(案例2) 火熱不能滋養脾胃,肝氣趁機過度活躍,造成脾胃濕氣內困。肝病常見疼痛,脾病常見脹滿,疼痛與脹滿同時出現,顯示肝胃不和。偶爾會有腹瀉的情況,濕氣向下流動,脈象沉而弦滑,保持愉悅的心情,妥善調理就能治癒此病。

(案例3) 肝氣長期橫行,影響脾胃,導致胸部脹滿,肋骨疼痛,胃部有痞塊感,遇煩惱憂鬱就會疼痛,嘔吐酸水和口水,脈象細滑。必須避免生氣和煩惱,才能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。

(案例4) 長期勞累加上生氣,肝氣過度活躍,影響脾胃功能。脾胃受到水濕的抑制,陽明脈虛弱,導致左肩臂脈絡痠痛,延伸至肋骨和腹部,胃部有嘈雜感,吃東西後會比較舒服,否則就會大量出汗,吃東西後又會感到脹悶,右手脈象細弱,左手脈象緊繃。應儘快安靜休息,以免病情加重。

(案例5) 長期勞累及鬱悶傷害肝臟,導致脾土運轉失常,積聚濕氣形成水飲,清濁氣混在一起。導致胸脘連脅串脹作痛,有汩汩的聲音,停在胃部會感到嘈雜,停在肚臍附近會感到麻痹疼痛。嚴重時四肢酸軟無力,中氣下陷,虛陽外露,兩頰泛紅。詢問大小便正常,但疼痛時會有腹瀉。這是腸胃內濕痰熱氣聚集的徵兆,可用正元丹治療。

(案例6) 飢餓或飽食後,脅腹串脹作痛,特別是餓的時候更嚴重。可以使用建中湯加味治療。

(案例7) 飢餓或飽食後,肝脾氣滯,脘腹脹痛,吃下的食物反吐出來,應盡早治療。

(案例8) 因勞累鬱悶,肝氣橫逆,脾胃運轉失調,吃東西後感到脹痛。可以使用泄法治療。

(案例9) 胃痛已持續多年,每年春季尤其嚴重,脹痛伴隨吐酸,難以吞嚥食物。藥物效果有限,避免生氣及遠離煩惱非常重要。

(案例10) 肝氣上沖肺部,左右氣機升降失調,氣聚成痞,兩側脅骨有形狀的脹痛,氣逆時會打嗝,咳嗽伴有口涎,吞嚥困難,如果同時出現月經不調和寒熱,治療起來就更加困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