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江澤之醫案》~ 二十八、肝氣(附肝鬱)
二十八、肝氣(附肝鬱)
1. 二十八、肝氣(附肝鬱)
(案1)七情不適,鬱勃於內,致肝失調達之性,脾失上升之權。胸脘阻塞,氣滯濕凝,脈象弦滑。速宜安閒勿勞,佐以藥餌,方見功效。
蘇梗,川樸,玉金,佩蘭葉,佛手露,半夏,青皮,廣皮,香附子
(案2)肝鬱夾痰,互凝中焦,致上下不交而痞象成。脹痛並見,須噦吐痰涎或噯泄方舒,兩脈弦滑。倘再操勞鬱怒,有中滿痰膈之虞。
枳實,冬朮,橘皮,香附,厚朴,萊菔子,鬱金,半夏,蔻仁,芥子,蔞皮,枇杷葉
(案3)肝鬱日久,氣久貫膈沖喉,加之濕痰凝互,項間瘰如串珠,氣火復化風上擾,陽明脈絡皆為不利。茲當清肝平風,佐理濕痰。但恙情從志內傷而起,非旦夕可圖功效。尤當戒怒遠煩為宜。
桑葉,丹皮,山梔,鉤藤,石斛,甘菊花,赤苓,苡仁,貝母,橘皮,荷蒂,苦丁茶
(案4)肝胃不和已十多年之久,加以茹素中虛,營衛兩虧,厥陰風動,頭眩肢麻。又經日久不肯節勞避煩,復令肝氣由胃系貫膈沖喉,致成梅核氣。能於安閒靜養,冀免增劇成病。
蘇梗,川樸,射干,金鈴子,橄欖核,半夏,橘絡,山梔,元胡索,佛手露
(案5)脾土不足,肝木乘之。致胸脘脹悶,胸中時而熱熾,寒熱往來,兩脈虛弦。擬逍遙散加味,所謂木鬱達之。
當歸,柴胡,丹皮,橘皮,叉石斛,白芍,茯苓,山梔,甘草,合歡皮
(案6)肝橫胃逆,胸痞咽阻,穀食難容,冷涎甜沫上泛,舌苔混膩。擬仲聖辛通滑潤法為治。
薤白頭,半夏,綠毛紅,枇杷葉,瓜蔞皮,射干,橄欖核,生薑汁
白話文:
[二十八、肝氣(附肝鬱)]
(案例1)因情緒壓抑,內心鬱悶,導致肝臟無法正常運作,脾胃功能也受影響無法順利運轉。胸部和上腹部感覺堵塞,氣血運行不暢,濕氣凝聚,脈象呈現弦滑狀。應儘快保持心情愉悅,避免過度勞累,輔以藥物治療,才能見效。
藥方包含蘇梗、川樸、玉金、佩蘭葉、佛手露、半夏、青皮、廣皮、香附子等。
(案例2)肝鬱加上痰濕,兩者在中焦部位相互影響,導致身體上下不能順利溝通,形成痞滿的症狀。出現脹痛現象,需嘔吐痰涎或嘔吐後才感到舒緩,脈象亦呈現弦滑。若再繼續過度勞累和鬱怒,恐會有痰濕阻塞中焦的危險。
藥方包含枳實、冬朮、橘皮、香附、厚朴、萊菔子、鬱金、半夏、蔻仁、芥子、蔞皮、枇杷葉等。
(案例3)長期肝鬱,氣滯於膈部及喉嚨,加上濕痰影響,頸部出現一連串淋巴結腫大,氣血與火氣轉化為風邪上擾,影響陽明脈絡。需清肝降風,輔以化濕去痰。但此病因內心創傷而起,不是短期內可以見效,應避免生氣和遠離煩惱。
藥方包含桑葉、丹皮、山梔、鉤藤、石斛、甘菊花、赤苓、苡仁、貝母、橘皮、荷蒂、苦丁茶等。
(案例4)肝胃不和已經持續十多年,加上素食導致中氣虛弱,營養和防禦系統雙雙虧損,肝風動搖,出現頭暈和四肢麻木。再長期勞累和煩惱,使肝氣從胃部貫穿膈肌到喉嚨,形成梅核氣。應保持心情愉悅,靜心養生,避免病情加重。
藥方包含蘇梗、川樸、射干、金鈴子、橄欖核、半夏、橘絡、山梔、元胡索、佛手露等。
(案例5)脾臟功能不足,肝臟因而受到影響。導致胸部和上腹部脹悶,偶爾胸部熱度升高,伴隨寒熱交錯,脈象虛弱且弦。擬採用逍遙散加味法,即疏肝解鬱法。
藥方包含當歸、柴胡、丹皮、橘皮、叉石斛、白芍、茯苓、山梔、甘草、合歡皮等。
(案例6)肝氣橫逆,胃氣上逆,胸腔痞滿,咽喉受阻,難以吞嚥食物,口中有冷涎和甜沫,舌苔混濁膩滑。擬採用辛通滑潤法為治療原則。
藥方包含薤白頭、半夏、綠毛紅、枇杷葉、瓜蔞皮、射干、橄欖核、生薑汁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