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旌孝堂醫案》~ 三、濕痰 (1)
三、濕痰 (1)
1. 三、濕痰
(案1)肝木乘脾,濕痰內困,遂令脘腹膨大,穀食減少,脈象弦細,面浮肢腫。再延防成脹滿。溫中化飲法。
(案2)肝木乘脾,濕痰互結中宮,胸次結痞,肝陽上升,頭目眩暈,脈象弦濡,擬方徐圖之。天麻二陳加通絡化飲之品。
(案3)肝旺膽虛,濕痰入絡,虛陽上升,於是心悸頭眩耳鳴,懊憹難名,間有嗆咳,驚悸麻痹,善怯多疑,脈息弦滑,右脈反關,左脈獨見。擬方善圖,方可漸入佳境。
煅磁石,瓜蔞霜,半夏粉,木防己,九制於術,木茯神,白蒺藜,廣橘皮絡,荷筋,瓦楞子,路路通,八楞麻,苦竹根,絡石藤,首烏藤
白話文:
肝氣過盛克伐脾土,導致濕痰停滯於內,使腹部脹大,食慾不振,脈象弦細,臉部浮腫,肢體水腫。若延誤治療,會發展成腹脹。應採用溫中化飲的方法治療。
肝氣過盛克伐脾土,濕痰互相糾結在中焦,導致胸部結塊,肝陽上亢,出現頭昏眼花,脈象弦細而濡滑。需謹慎用藥,以天麻、二陳湯加上通絡化飲的藥物治療。
肝氣旺盛,膽氣虛弱,濕痰侵入經絡,虛陽上浮,因此出現心悸、頭暈、耳鳴,心情煩躁難以言喻,偶爾咳嗽,驚恐不安、肢體麻木,膽小多疑,脈象弦滑,右手寸關脈微弱,左手寸脈獨見。需要用藥調理,才能逐漸恢復健康。
需要用到煅磁石、瓜蔞霜、半夏粉、木防己、九制於術、木茯神、白蒺藜、廣橘皮絡、荷筋、瓦楞子、路路通、八楞麻、苦竹根、絡石藤、首烏藤等藥物。
(案4)肝木侮土,濕痰困中,少腹膨脹而大,脈象沉弦。再延防成氣臌。
煨木香,制附片,川樸,製半夏,苓皮,香蘇莖,新會皮,青皮絡,香櫞皮,大腹皮,五加皮,巴豆皮,逐飲散
外:厚朴溫中丸(一錢五分),局方四七丸(一錢五分),琥珀外臺丸(三分),開水下。
白話文:
(案4)
這個病人是肝木克脾土,導致脾胃濕痰停滯,腹部少腹部位脹大,脈象沉而弦。如果病情繼續發展下去,就會發展成氣臌(氣脹)。
內服
- 煨木香、制附片、川樸、製半夏、苓皮、香蘇莖、新會皮、青皮絡、香櫞皮、大腹皮、五加皮、巴豆皮 合用,製成逐飲散。
外用
- 厚朴溫中丸(一錢五分)、局方四七丸(一錢五分)、琥珀外臺丸(三分),用開水送服。
解釋
- 肝木侮土: 肝臟屬木,脾胃屬土,肝氣過盛會克伐脾土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。
- 濕痰困中: 脾胃失調,無法正常運化水濕,導致濕痰停滯在脾胃中。
- 少腹膨脹而大: 濕痰停滯在脾胃中,會造成腹部少腹部位脹大。
- 脈象沉弦: 脈象沉弦,說明脾胃功能失調,氣血運行不暢。
- 氣臌: 是一種腹部脹大的病症,是因氣機阻滯,水濕停積所致。
- 逐飲散: 是一味中藥方劑,具有化濕健脾、理氣消脹的作用。
- 厚朴溫中丸、局方四七丸、琥珀外臺丸: 都是中藥方劑,具有溫中和胃、理氣消脹的作用。
(案5)肝木乘脾,濕痰內伏,遂令脘腹兩脅脹膨,已延三年之久,脈象沉弦。宜遠煩戒怒為要。
製半夏,木防己,通絡散,淡姜渣,川鬱金,廣橘皮絡,雲茯苓,白蔻仁,川樸花,砂仁殼,香櫞皮,又加薤白頭(三錢),蔞皮(二錢),熟附片(七分)
再診:茯苓皮,桂枝木,逐飲散,附片,五加皮,大腹皮,川樸,香蘇莖,澤瀉,木防己,廣橘皮絡,香櫞皮,又加砂仁殼(一錢五分)、上肉桂(四分)、開口川椒(二分,炒),又加香附米(一錢五分)、宣木瓜(一錢五分)、巴豆衣(一錢五分)
白話文:
第二次診斷時,藥方增加了茯苓皮、桂枝木、逐飲散、附片、五加皮、大腹皮、川樸、香蘇莖、澤瀉、木防己、廣橘皮絡、香櫞皮,再加上砂仁殼一錢五分、上肉桂四分、開口川椒二分(炒),以及香附米一錢五分、宣木瓜一錢五分、巴豆衣一錢五分。
註
- 古文中一些藥材名称的现代写法可能有所不同,例如“木防己” 應該寫作“木防己”, “川鬱金” 應該寫作“川鬱金” 等。
- 藥材的劑量是用“錢”和“分”來衡量, 一錢等於 3.75 克, 一分等於 0.375 克。
十九帖,每三、六、九服一帖。
丸方:雲茯苓神(各一兩五錢),廣橘皮絡(鹽水炒,各八錢),半夏粉(一兩五錢),絡石藤(七錢),霜桑葉(八錢),粉丹皮(一兩五錢),蔞霜(一兩五錢),川貝母(一兩五錢),香蘇莖(一兩五錢),天仙藤(七錢),路路通(八錢),甜瓜瓣(一兩五錢),粉甘草(四錢)
上為末,用苦竹根七錢、絲瓜絡一條、地骨皮四兩,煎湯疊丸川椒子大,每服三錢,開水下。
白話文:
第十九帖藥方,每隔三天、六天和九天服用一次。 藥材包括: 1. 雲南茯苓和神仙草(各重一兩五錢); 2. 廣東橘皮和橘皮繭(用鹽水炒過,各重八錢); 3. 半夏粉(重一兩五錢); 4. 綠色的石斛藤(重七錢); 5. 桑樹葉上的霜(重八錢); 6. 粉狀的牡丹皮(重一兩五錢); 7. 黃褐色的蘆筍花(重一兩五錢); 8. 川北貝母(重一兩五錢); 9. 香氣十足的紫蘇梗(重一兩五錢); 10. 天仙藤(重七錢); 11. 路路通(重八錢); 12. 甜美的瓜果瓣(重一兩五錢); 13. 粉狀的甘草(重四錢)。 將以上所有藥材磨碎後,加入七錢苦竹根、一根絲瓜絨和四兩的地骨皮,然後用水煮沸,製成像花椒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水送服即可。
(案6)肝木乘脾,濕痰互結,致成痞塊,任帶不調,經頻帶下,內熱熏灼,間或作噦,脈弦數。擬方緩圖之。
木茯神,製半夏,冬桑葉,粉丹皮,苦竹根,黃鬱金,粉甘草,福橘皮絡,香蘇莖,蔞霜,絡石藤,赭石,雞內金
十五貼,三日一服。用枸杞根露、佛手露各二兩燉溫過口。
(案7)肝腎血水兩虧,不能涵養筋脈,故令左肢不遂,脈沉小。加以水火不交,擬方善圖之。
仙鶴草(二兩,雄雞左翅血抹炒),絡石藤(八錢),苦竹根(六錢),路路通(五錢),牽正散(五錢),嫩桑枝(二斤,酒浸一夜),半夏粉(一兩五錢),明天麻(一兩),鹿銜草(一兩五錢),川木瓜(二兩),桂枝木(五錢),廣橘皮絡(各五錢),千年健(八錢),天仙藤(一兩),雲茯苓神(各一兩五錢)
白話文:
病人肝氣過盛,壓制脾胃功能,導致濕痰停滯,形成腫塊。月經不調,經期頻繁,陰道出血,內熱上炎,偶爾還會出現呃逆,脈象弦數。擬用藥方緩解病情。
處方:茯苓、制半夏、桑葉、丹皮、苦竹根、鬱金、甘草、橘皮、香蘇、蔞霜、絡石藤、赭石、雞內金,共十五帖,三日服用一次。用枸杞根露、佛手露各二兩燉溫後服用。
病人肝腎精血虧虛,無法滋養筋脈,導致左側肢體麻痺,脈象沉細。加上陰陽失調,擬用藥方改善病情。
處方:仙鶴草(二兩,用雄雞左翅血塗抹炒製)、絡石藤(八錢)、苦竹根(六錢)、路路通(五錢)、牽正散(五錢)、桑枝(二斤,用酒浸泡一夜)、半夏粉(一兩五錢)、天麻(一兩)、鹿銜草(一兩五錢)、川木瓜(二兩)、桂枝木(五錢)、廣橘皮絡(各五錢)、千年健(八錢)、天仙藤(一兩)、雲茯苓(各一兩五錢)。
上用清河水,熬取原汁,加白蜜四兩、走馬胎膏四兩、衛生膏三兩收膏。每三錢,開水和服。
(案8)肝木乘脾,濕痰內伏,虛陽上升,於是胸次不開,頭目旋運,其則噦吐涎沫,食少神疲,脈沉弦而滑。擬方徐圖之。
雲茯苓(一兩),四制於術(三錢),橘皮絡(各八錢),木防己(一兩),明天麻(一兩),香蘇莖(八錢),製半夏(一兩五錢),白蔻花(一兩五錢),白蒺藜(一兩五錢),砂仁殼(一兩五錢),黃鬱金(一兩),雞內金(二十具),八楞麻(一兩五錢)
白話文:
用清河水熬煮,提取原汁,加入白蜜四兩、走馬胎膏四兩、衛生膏三兩收膏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開水送服。
肝氣過盛克脾,濕痰停留在体内,虚阳上浮,导致胸闷气短,头晕目眩,伴有呃逆、吐口水、食欲不振、精神疲乏,脉象沉弦滑。拟用以下方剂徐徐调理:
茯苓一两,制首乌三钱,橘皮络各八钱,木防己一两,明天麻一两,香苏茎八钱,制半夏一两五钱,白蔻花一两五钱,白蒺藜一两五钱,砂仁壳一两五钱,黄鬱金一两,鸡内金二十具,八楞麻一两五钱。
上為末,用荷筋三兩、佩蘭葉一兩,共煎湯疊丸。每服三錢,開水下。
(案9)濕痰入絡,左腿痹痛,起於五月,不能步履,再延防痿。
桂枝,木防己,牛膝,宣木瓜,茯苓,枳實,製半夏,橘皮絡,風化硝,路路通,通絡散,絡石藤,千年健,走馬胎膏,又加海風藤、油松節
外用:蔥(一兩),姜(一兩),木瓜(二兩),蘇葉(一兩五錢),煎湯熏洗。
(案10)素本體半氣虛,多濕多痰,加以肝鬱乘肺,膺胸痹悶久矣。數日前胃逆上升,氣逆血流,動輒盈碗,脈息尚幸沉細,防湧脫。
白話文:
上方以荷葉筋三兩、佩蘭葉一兩,一起煎煮成湯,然後製成丸子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開水送服。
(案例九)濕痰侵入經絡,導致左腿麻痺疼痛,從五月開始,無法行走,時間久了還可能導致肌肉萎縮。
方劑包含桂枝、木防己、牛膝、宣木瓜、茯苓、枳實、製半夏、橘皮絡、風化硝、路路通、通絡散、絡石藤、千年健、走馬胎膏,再加上海風藤、油松節。
外用:蔥一兩,薑一兩,木瓜二兩,蘇葉一兩五錢,一起煎煮成湯,用來熏洗患處。
(案例十)患者原本體質偏虛,容易積濕生痰,再加上肝氣鬱結,影響到肺,導致胸悶不適已經很久了。最近幾天胃氣上逆,氣逆血流,每次吐出都滿碗,脈象雖然沉細,但幸好沒有出現氣血虛脫的症狀。
薤白頭(二錢),陳蔞皮(二錢),活慈石(四錢),沉水黑蘇子(三分),木茯神(三錢),元武版(一兩五錢),廣橘絡(八分),川貝母(三錢),血見愁(二錢),枇杷葉(三錢),白茅花(一錢五分),苦竹根(七分),珍珠母(三錢)
(案11)素本肝脾不和,濕痰入絡,胸次嘈雜,心悸頭眩,加之熱蘊於曲腸,致成赤白滯下成片,腹痛,脈象虛滑。法當先治其標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主要針對肝脾不和、濕痰停滯、熱氣積聚等問題,所導致的胸悶、心慌、頭暈、腹痛、排泄異常等症状。
- 薤白頭、陳皮、活慈石、沉水黑蘇子、木茯神、元武版、廣橘絡、川貝母 這些藥材主要用於化痰止咳、理氣寬胸、清熱解毒。
- 血見愁、枇杷葉、白茅花、苦竹根 這些藥材主要用於止血止痛、清熱利濕。
- 珍珠母 主要用於鎮驚安神。
治療思路
這個藥方先以化痰理氣、清熱解毒為主,再配合止血止痛、清熱利濕,以及鎮驚安神的藥物,以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。
注
- 這個藥方僅供參考,實際用藥需要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。
粉葛根,大白芍,炙甘草,川樸花,雲茯苓,製半夏,防己,橘皮絡,大貝母,砂仁殼,通絡散,雞內金,荷蒂
(案12)氣滯血瘀,濕痰互結,心腹瘕聚,已延二十五年,今夏因肝鬱而作,瘧痢疊見,腹中脘脅作痛,漉漉有聲,穀食減少,脈象弦細而緊,痛甚防厥。
鮮薤白頭,製半夏,雲茯苓,防己,旋覆花,通絡散,宣木瓜,黃鬱金,廣橘皮絡,降香屑,絡石藤
白話文:
葛根、白芍、炙甘草、川樸花、茯苓、製半夏、防己、橘皮絡、貝母、砂仁殼、通絡散、雞內金、荷蒂等藥材,針對氣滯血瘀、濕痰互結,心腹瘕聚已二十五年的病症,今夏因肝鬱而引發瘧痢,腹中脘脅作痛,並有漉漉聲,食慾不振,脈象弦細而緊,疼痛厲害,需防厥。
鮮薤白頭、製半夏、茯苓、防己、旋覆花、通絡散、宣木瓜、黃鬱金、廣橘皮絡、降香屑、絡石藤等藥材可作為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