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旌孝堂醫案》~ 一、崩漏

回本書目錄

一、崩漏

1. 一、崩漏

(案1)天癸應去不去而妄行血塊,有由漏而崩之狀。

東洋參(一錢五分),酸棗仁(二錢),貢阿膠(蒲黃炒,一錢),廣橘皮絡(各一錢五分),雲茯苓(三錢),樗根白皮(三錢),地榆炭(三錢),杭白芍(三錢),大艾葉(七分),當歸身(一錢五分),乾地黃(三錢),炙甘草(五分),芙蓉花(一錢五分),陳棕炭(一錢)

肝脾既不統藏,任帶又疏約束。天癸妄行有塊,腹痛作噦,穀食減少,脈象弦細而數。再延有崩漏之漸。

煨大白芍(一兩),炙甘草(一錢),製半夏(三錢),雲茯苓神(各三錢),木芙蓉(一錢五分),西琥珀(研細,和服,三分),須穀芽(三錢),又加伏龍肝(一兩)、雞內金(三具)

本證稍解,吸受新涼,身熱不清,擬方速解為要。

粉葛根(一錢五分),杏仁(二錢),廣橘皮絡(各八分),製半夏(三錢),雲茯苓(三錢),煨大白芍(二錢),炙甘草(一錢),枇杷葉(一片)

再診:製半夏(四錢),蔞仁霜(八分),煅赭石(三錢),木茯苓神(各三錢),廣橘皮絡(各七分),伏龍肝(一兩五錢)

兩日一服,十三帖。

丸方:乾地黃(三兩),老生薑(一兩五錢),煨大白芍(三兩),炙甘草(五錢),製半夏(三兩),雲茯苓神(各一兩五錢),廣橘皮絡(各四錢),上肉桂(去粗皮,二錢五分),地榆炭(二兩)

上藥地黃泡取汁,生薑搗取汁,以二汁互炒二渣,共研細末。用拒霜花三兩煎湯疊丸。每早三錢開水下。

(案2)天癸並月而崩,已延月餘。刻加外感,致氣痞舉發,寒熱不清,攻衝作痛,穀食不思。此乃病上加病,非佳兆也。

廣藿香,粉葛根,製半夏,川樸花,香附米,川鬱金,前胡,防風,廣橘皮,木茯苓神,甘草,降香屑

外邪已解,惟氣痞未平,胃氣未和,血崩未止。擬方治之。

廣橘皮,製半夏,焦於術,南木香,建曲,麥穀芽,雲茯苓神,香附米,砂仁殼,佩蘭葉,陳米飯(青荷葉包燒)

外:婦寶丹

氣痞已平,血崩已止,惟人虛易感風邪,寒熱咳逆,穀食不香。擬方仍冀速解。

前胡,防風,蘇莖子,杏仁,桔梗,甘草,製半夏,廣橘紅,雲茯苓神,葛根,枇杷葉

白話文:

[一、崩漏]

(案例1) 患者月經該來卻沒來,反而大量出血,甚至出現血塊,有從漏血變成崩漏的趨勢。

藥方包含東洋參、酸棗仁、阿膠、廣橘皮絡、雲茯苓、樗根白皮、地榆炭、杭白芍、大艾葉、當歸身、乾地黃、炙甘草、芙蓉花、陳棕炭等多種藥材。肝脾功能失調,加上任帶脈疏忽約束,導致月經無故大量出血,伴有腹痛和噁心,食慾減退,脈象呈現弦細且快速的特徵。若病情持續,恐有進一步發展成崩漏的風險。

後續治療使用大白芍、炙甘草、半夏、茯苓、木芙蓉、琥珀、穀芽、伏龍肝、雞內金等藥物。待病情稍微緩解,患者吸收了新鮮空氣,但身體仍有低燒,需迅速控制病情。

接下來的藥方包含粉葛根、杏仁、廣橘皮絡、半夏、茯苓、大白芍、炙甘草、枇杷葉等成分。

第二次診療時,藥方調整為半夏、蔞仁霜、煅赭石、茯苓、廣橘皮絡、伏龍肝等。每日服用一次,連續服用十三天。

丸藥配方包括乾地黃、老薑、大白芍、炙甘草、半夏、茯苓、廣橘皮絡、肉桂、地榆炭等。藥材先用地黃和薑汁炒製,再研磨成細粉,用拒霜花煎煮的湯液揉製成丸。每天早上服用三錢,用開水吞服。

(案例2) 患者月經和天癸同時大量出血,已持續一個多月。近期又受到外界感染,導致胸悶、發冷發熱,腹部疼痛,不想吃東西。這是病情惡化的跡象,不是好兆頭。

治療初期使用廣藿香、粉葛根、半夏、樸花、香附米、鬱金、前胡、防風、廣橘皮、茯苓、甘草、降香屑等藥材。

當外部感染已經解除,但胸悶仍未消失,胃部不適,血崩也沒有停止。藥方調整為廣橘皮、半夏、焦於術、南木香、建曲、麥穀芽、茯苓、香附米、砂仁殼、佩蘭葉、陳米飯等成分。

患者胸悶已經緩解,血崩也已停止,但身體虛弱,容易受到風邪影響,有寒熱咳嗽,食慾不佳。藥方再度調整,希望可以迅速改善病情。

藥方包含前胡、防風、蘇莖子、杏仁、桔梗、甘草、半夏、廣橘紅、茯苓、葛根、枇杷葉等藥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