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旌孝堂醫案》~ 二、濕溫
二、濕溫
1. 二、濕溫
(案1)濕溫月餘,瀰漫三焦,身熱不清,耳聾面瘦,結胸自利,脈息弦數。深慮正不敵邪,致生歧變,擬方以盡人力。
杏仁,白蔻仁(後下),製半夏,雅連頭,乾薑,廣橘皮,川貝母,黃鬱金,赤苓,枇杷葉,鐵鏽水,生薑汁
外用巴豆仁一粒、雅連薑汁炒,十三寸共搗如泥,用棗漿和勻作餅約如棋十枚大,每用一枚置臍上,以蘄艾小團灸,壯不計數,以熱不可耐為度。
白話文:
病人患濕溫病已一個多月,病邪瀰漫三焦,身體發熱不清,耳聾面容消瘦,胸中鬱結,自利腹瀉,脈象弦數。醫師憂慮正氣不敵邪氣,可能導致病情變化,因此擬定方劑竭盡人力治療。處方包括杏仁、白蔻仁、製半夏、雅連頭、乾薑、廣橘皮、川貝母、黃鬱金、赤苓、枇杷葉、鐵鏽水、生薑汁。另外,外用巴豆仁一粒、雅連薑汁炒製,搗成泥狀,以棗漿混合成棋子大小的藥餅十枚,每次取一枚貼於臍上,用艾灸熱敷,灸至熱不可耐為止。
(案2)濕溫結胸自利,身熱未清,脈象細濡,已五候有餘。深慮正不敵邪,外生枝節,擬方獲效乃吉。
制附片(一錢),製半夏(一錢五分),雅連(姜水炒,五分),乾薑(四分,炒),黃鬱金(一錢五分),川樸頭(五分),新會皮(八分),雲茯苓(三錢),六和曲(二錢),鐵鏽水(五匙,和服),又加葛根(八分)
再診:製半夏,雅連頭,乾薑,廣橘皮,川樸頭,黃鬱金,六和曲,雲茯苓,苦杏仁,白蔻仁,鐵鏽水,生薑汁
外用巴豆仁、黃連、棗漿為餅,置臍上,用艾團灸之,不計壯數,以腹中熱不可耐為度。
白話文:
(案例2)
患者患有濕溫病,胸部阻塞,腹瀉,身體發熱尚未退卻,脈象細微而濡滑,病情已持續超過五天。我擔心正氣不足以抵抗邪氣,可能會出現新的併發症,因此擬定了藥方,希望能收到療效,患者才會轉危為安。
藥方
- 製附片(一錢)
- 製半夏(一錢五分)
- 雅連(姜水炒,五分)
- 乾薑(四分,炒)
- 黃鬱金(一錢五分)
- 川樸頭(五分)
- 新會皮(八分)
- 雲茯苓(三錢)
- 六和曲(二錢)
- 鐵鏽水(五匙,與藥一起服用)
- 葛根(八分)
再次診察
- 製半夏
- 雅連頭
- 乾薑
- 廣橘皮
- 川樸頭
- 黃鬱金
- 六和曲
- 雲茯苓
- 苦杏仁
- 白蔻仁
- 鐵鏽水
- 生薑汁
外用藥方
- 巴豆仁、黃連、棗漿混合製成餅,貼敷在肚臍上,用艾草團灸之,不計灸灼時間,以腹部熱到難以忍受為度。
(案3)濕溫延經月餘,寒少熱多,胸次不開,脈象滑數。深慮正不敵邪,致生枝節。擬方獲效為順。
粉葛根,杏仁,製半夏,川鬱金,雲茯苓,白蔻仁,廣橘皮,大貝母,川通草,大白芍,炒六曲,枇杷葉,甘露散
二診:春柴胡(六分),粉甘草(四分),廣橘皮絡(各八分),川通草(三分),桂枝(六分),大白芍(一錢五分),杏仁(一錢五分),白蔻仁(七分),法半夏(二錢),雲茯苓(三錢),枇杷葉(二片)
白話文:
病人患上濕溫病已一個多月,寒症少,熱症多,胸悶氣短,脈象滑數。醫生擔心正氣不足,無法抵抗邪氣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因此擬定藥方,希望能收到療效。藥方如下:粉葛根、杏仁、製半夏、川鬱金、雲茯苓、白蔻仁、廣橘皮、大貝母、川通草、大白芍、炒六曲、枇杷葉、甘露散。
第二次診斷後,醫生調整藥方:春柴胡(六分)、粉甘草(四分)、廣橘皮絡(各八分)、川通草(三分)、桂枝(六分)、大白芍(一錢五分)、杏仁(一錢五分)、白蔻仁(七分)、法半夏(二錢)、雲茯苓(三錢)、枇杷葉(二片)。
(案4)產後百脈空虛,濕溫瀰漫三焦,將近一月。右邊發頤,向來肝鬱不伸,濕痰內擾,所以穀食不進,脈象弦細而滑,深慮外脫之虞。
杏仁,白蔻仁,廣橘皮絡,製半夏,香蘇莖,川鬱金,赤苓,川通草,滌飲散,枇杷葉
(案5)濕溫後肝木乘脾,水濕困中,脘腹膨脹而大,脈象弦澀。再延有脹滿之慮。
橘皮絡,茯苓皮,腹皮絨,澤瀉,蘇莖,烏扇,川鬱金,製半夏,防己,樸頭,附片,五加皮,通絡散
(案6)濕溫五候有餘,身熱不清,白㾦現而未透,舌苔白滑,渴不多飲,甚則作嘔咳,脈來濡數。慮其正不勝邪,致生歧變,擬方獲效乃吉。
白話文:
產婦生產後,全身經脈空虛,濕熱之氣瀰漫於全身,已經持續將近一個月。患者右邊腮幫子腫脹,平時就容易肝氣鬱結,舒展不開,加上濕痰在體內擾動,所以吃不下東西,脈象細而滑,醫生擔心患者可能會有虛脫的危險。
藥方:杏仁、白蔻仁、廣橘皮絡、製半夏、香蘇莖、川鬱金、赤苓、川通草,配成滌飲散,再加枇杷葉。
濕熱病症之後,肝氣過盛,克制脾胃,水濕停滯在脾胃之中,導致患者脘腹脹滿,脈象弦澀,醫生擔心病情會繼續惡化,出現脹滿加重的現象。
藥方:橘皮絡、茯苓皮、腹皮絨、澤瀉、蘇莖、烏扇、川鬱金、製半夏、防己、樸頭、附片、五加皮,配成通絡散。
濕熱病症已經持續五個階段,體溫仍然沒有完全退去,白痰出現,卻還沒有完全排出,舌苔白而滑,口渴卻不愛喝水,嚴重時還會出現嘔吐、咳嗽,脈象濡數。醫生擔心患者正氣不足,無法抵抗邪氣,可能導致病情發生變化,因此擬定藥方,希望能有效治療,讓患者恢復健康。
葛根,杏仁,白蔻仁,新會皮,製半夏,瓜蔞皮,大貝母,雲茯苓,六和曲,川樸,川鬱金,川通草,枇杷葉,伏龍肝
(案7)濕溫愈而復反,身熱神糊,白㾦外現,胸次結痞。擬方獲效乃妙。
粉葛根,製半夏,乾薑,雅連頭,杏仁,白蔻仁,廣藿香,川鬱金,新會皮,川通草,枇杷葉,生薑汁(三匙,和服),鐵鏽水(五匙,和服)
(案8)濕溫愈而復反,神糊身熱,白㾦現而未透。擬方盡力圖之。
製半夏,乾薑,川連頭,川樸,川鬱金,杏仁,白蔻仁,粉葛根,新會皮,川通草,生薑汁,鐵鏽水
白話文:
這兩則醫案都描述了濕溫病症痊癒後又復發的情況,主要症狀包括發熱、神志不清、口舌生白苔、胸部有結塊等等。
兩個方子都使用了類似的中藥,包括葛根、半夏、乾薑、川連、杏仁、白蔻仁等,旨在清熱化濕、理氣解鬱、開胸散結。
方一
更注重化濕解表,加入了廣藿香、川通草、枇杷葉,並用生薑汁和鐵鏽水以助藥力。
方二
則更偏重於理氣解鬱,加入了川樸,並省略了廣藿香、枇杷葉、生薑汁和鐵鏽水。
(案9)先後天不足,濕溫結胸,自利月餘不解,加之濕痰入絡,左腿痹痛,伸屈不利,脈息弦數。慮其正不勝邪,致生歧變。擬方獲效乃吉。
木防己,川通草,製半夏,柴胡,六和曲,澤瀉,葛根,蘇莖,白芥子,川鬱金,廣橘皮絡,生薑汁,鐵鏽水
身熱已解,結胸漸開,擬方再能應手,可高枕也。
製半夏,乾薑,上雅連,廣橘紅絡,川鬱金,雲茯苓,白蔻衣,砂仁衣,冬瓜仁
(案10)濕溫九日,身熱下利,白㾦現而未透,脈象細濡。深慮化熱逆傳。
白話文:
(案9)
病人先天和後天都虛弱,患了濕溫病,胸部結塊已超過一個月,一直沒有消散。再加上濕痰侵入經絡,導致左腿麻木疼痛,難以伸屈,脈象弦數。我擔心病人正氣不足,無法抵抗邪氣,可能會出現變化。擬定的方子若能奏效,則病情就會好轉。
藥方
木防己、川通草、製半夏、柴胡、六和曲、澤瀉、葛根、蘇莖、白芥子、川鬱金、廣橘皮絡、生薑汁、鐵鏽水
治療效果
病人體熱已經消退,胸部結塊也逐漸消散。如果接下來的方子也能奏效,病人就能安心了。
下一階段藥方
製半夏、乾薑、上雅連、廣橘紅絡、川鬱金、雲茯苓、白蔻衣、砂仁衣、冬瓜仁
(案10)
病人患濕溫病已九天,體熱伴隨腹瀉,白苔出現但尚未完全吐出,脈象細而濡弱。我擔心熱邪會逆行上傳。
杏仁,白蔻仁,新會皮,川樸,粉葛根,製半夏,大貝母,川鬱金,六和曲,赤苓,枇杷葉
濕溫鬱而不伸,寒熱多日不清,白㾦未透,脈息細濡,舌苔底白罩灰。乃水極似火證也,謹防昏陷。
製半夏,附片,炮姜,杏仁,白蔻仁,川鬱金,大貝母,制南星,煅礞石,童便,赤苓,鮮杷葉
白話文:
這是一個描述濕溫病症的古文,患者出現了發熱、寒熱交替、咳嗽、痰多、舌苔白膩等症狀。中醫認為,此症是由於濕氣和熱氣交織,鬱結於內,導致身體機能失調。
藥方主要以清熱化濕、理氣解郁、止咳化痰為目的。其中,杏仁、白蔻仁、川鬱金、大貝母等藥物可以理氣化濕,清熱解毒;製半夏、制南星等藥物可以止咳化痰;附片、炮姜等藥物可以溫陽散寒;煅石膏、赤苓等藥物可以清熱利濕。
需要注意的是,濕溫病症容易引起昏迷,需要謹慎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