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上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4)

1. 七、肩風

(案1)薛,左。肩風發於腰痛之後,本元為虛,屬水不涵木,指甲枯脫,脈見細弦。治以和養。

香獨活,宣木瓜,五加皮,威靈仙,片薑黃(四分),左秦艽,粉萆薢,宋半夏,虎潛丸,炒當歸,炒杜仲,新會皮,酒桑梗,絲瓜絡

(案2)駱,左。體倦綿延,肩胛痠痛,納呆,脈細,防成肩風。

香獨活,生白朮,佛手柑,酒桑梗,炒枳殼,炒川斷,焦建曲,炒香附,五加皮,天仙藤,法半夏,新會皮

(案3)陳,左,三十二。肩風痠痛,脈見細弦。擬以和養。

威靈仙,粉萆薢,生白芍,虎脛骨,炒當歸,炒杜仲,五加皮,元武版,片薑黃(四分),宣木瓜,新會皮,川桂枝(四分),絲瓜絡

(案4)汪,右。肩風之處結核不一,氣與營早虧,風與痰用事,脈見細弦。擬調氣化痰,和營熄風。

香獨活,竹瀝夏,五加皮,宣木瓜,酒桑梗,炒當歸,海風藤,炒杜仲,梧桐花,木防己,晚蠶沙,新會皮,絲瓜絡,虎潛丸

白話文:

【案例1】薛先生,左側。在腰痛後發生肩風,根本原因在於身體虛弱,屬腎水不能滋養肝木,導致指甲乾枯脫落,脈象細而弦。治療上採取調養爲主。

使用藥材包括:香獨活,宣木瓜,五加皮,威靈仙,片薑黃,左秦艽,粉萆薢,宋半夏,虎潛丸,炒當歸,炒杜仲,新會皮,酒桑梗,絲瓜絡。

【案例2】駱先生,左側。感到持續疲倦,肩胛區痠痛,食慾不佳,脈象細弱,需預防發展爲肩風。

使用藥材包括:香獨活,生白朮,佛手柑,酒桑梗,炒枳殼,炒川斷,焦建曲,炒香附,五加皮,天仙藤,法半夏,新會皮。

【案例3】陳先生,左側,年齡32歲。肩風痠痛,脈象細而弦。擬採取調養方法。

使用藥材包括:威靈仙,粉萆薢,生白芍,虎脛骨,炒當歸,炒杜仲,五加皮,元武版,片薑黃,宣木瓜,新會皮,川桂枝,絲瓜絡。

【案例4】王先生,右側。肩風處有多個結節,氣血與營血早已虧損,風邪與痰溼起作用,脈象細而弦。擬調整氣機,化痰,調和營血,平息風邪。

使用藥材包括:香獨活,竹瀝夏,五加皮,宣木瓜,酒桑梗,炒當歸,海風藤,炒杜仲,梧桐花,木防己,晚蠶沙,新會皮,絲瓜絡,虎潛丸。

2. 八、紫雲風

(案1)尤,左。紫雲風根尚未脫體,現在脅痛目赤,脈見細弦。治以清降。

冬桑葉,連翹心,梧桐花,白茯苓,象貝母,粉蛤殼,杭菊花,側柏炭(三錢),光杏仁,新會紅,制豨薟,生白芍,荷葉邊

(案2)陸,右,廿四。咳痰稍減,紫雲風尚未見除。治以清養。

炒當歸,白茯苓,川貝母,桑寄生,宣木瓜,粉蛤殼,左秦艽,全福花,冬瓜子,生白芍,白石英,新會皮,炒側柏,枇杷葉

白話文:

【案例一】 尤先生,左側身體。體內仍有紫雲風病根未完全清除,目前出現脅部疼痛和眼睛發紅的症狀,脈象細而弦。治療方針爲清熱降火。

處方藥物包括:冬桑葉,連翹心,梧桐花,白茯苓,象貝母,粉蛤殼,杭菊花,側柏炭(三錢),光杏仁,新會紅,制豨薟,生白芍,荷葉邊。

【案例二】 陸先生,右側身體,二十四歲。咳嗽及痰量已略有減少,但紫雲風病症仍未消除。治療方針爲清熱養身。

處方藥物包括:炒當歸,白茯苓,川貝母,桑寄生,宣木瓜,粉蛤殼,左秦艽,全福花,冬瓜子,生白芍,白石英,新會皮,炒側柏,枇杷葉。

3. 九、四彎風

(案1)錢,左,四十六。四彎風肢酸發癢,脈見細弦,肺脾為患。

制豨薟,元生地,白蘚皮,焦米仁,焦茅朮(一錢五分),焦山梔,地膚子,綠豆衣,淨苦參,南花粉,梧桐花,生甘草,絲瓜絡

(案2)徐,右,三十六。四彎風拳至不仁,脈見細弦,屬氣痹營傷,擬藥酒方。

元生地,虎脛骨,炒杜仲,宣木瓜,炒當歸,川桂枝,元武版,炒淮膝,海風藤,生白芍,蘄州蛇(一錢五分),炒川斷,生西耆,絲瓜絡

上藥一帖浸酒二斤,燒陳各半,七日可服,每日二杯,忌以鹹食過口。

(案3)唐,右,廿二。產後營虧生風,風邪挾濕走竄經隧,兩足痠軟,膝蓋腫勢雖退,仍伸而難屈,兩手亦為發麻,將成四彎風,脈見細弦。治以疏和。

香獨活,生白朮,炙虎脛,五加皮,桑寄生,炒當歸,元武版,宣木瓜,梧桐花,炒淮膝,海風藤,炒杜仲,絲瓜絡

白話文:

【案例一】一位姓錢的先生,年齡46歲,他有四彎風的症狀,肢體感到痠痛並伴有癢感,診脈結果顯示為細弦脈,這表明他的肺部和脾臟可能有問題。

治療用藥包含:制豨薟、元生地、白蘚皮、焦米仁、焦茅朮(用量為一錢五分)、焦山梔、地膚子、綠豆衣、淨苦參、南花粉、梧桐花、生甘草、絲瓜絡。

【案例二】徐先生,年齡36歲,四彎風導致他手腳麻木無力,診脈結果同樣顯示為細弦脈,屬於氣血受阻,營養流失的情況,因此開立藥酒療法。

用藥包括:元生地、虎脛骨、炒杜仲、宣木瓜、炒當歸、川桂枝、元武版、炒淮膝、海風藤、生白芍、蘄州蛇(用量為一錢五分)、炒川斷、生西耆、絲瓜絡。

以上藥材一劑浸泡在二斤的酒中,燒酒與陳酒比例為一半一半,七天後即可服用,每天兩杯,需注意的是,飲用時不可食用鹹食。

【案例三】唐小姐,年齡22歲,產後因營養流失而產生風邪,風邪夾雜濕氣在經絡中流竄,雙腳感到痠軟,雖然膝蓋的腫脹已逐漸消退,但仍然無法輕易彎曲,雙手也開始出現麻木感,即將形成四彎風,診脈結果顯示為細弦脈。

治療方式是調和疏通,用藥包括:香獨活、生白朮、炙虎脛、五加皮、桑寄生、炒當歸、元武版、宣木瓜、梧桐花、炒淮膝、海風藤、炒杜仲、絲瓜絡。

4. 十、面遊風

(案1)陳,左,四十一。酒濕挾風,發為面遊風,瘰癢無度,治以清化。

冬桑葉,金銀花(一錢五分),綠豆衣,淨蟬衣(四分),連翹,制豨薟(三錢),赤苓皮,荊芥,山梔皮,炒丹皮,雞蘇散,炒側柏,荷葉

白話文:

(案例1) 有位姓陳的先生,年齡41歲。因過量飲酒導致身體濕氣重,加上風邪侵襲,引發了面部皮膚病,症狀為嚴重的瘙癢,治療上採用清熱解毒的方式。

使用的藥材有:冬天的桑葉,金銀花(用量約一錢五分),綠豆皮,清洗乾淨的蟬蛻(用量約四分),連翹,製過的豨薟草(用量約三錢),赤苓皮,荊芥,山梔皮,炒過的牡丹皮,雞蘇散,炒過的側柏,荷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