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上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2)

1. 一、中風

針灸似可緩之,行之補針甚少,瀉針為多,不過在手法中左旋右旋、就淺就深,以分補瀉。欲鼓動其真氣,流灌其營陰,恐非針力所能及,拙見一月間針一二次,至於服藥間日一服,從容調治似最合宜,請高明辨之,備之候政。

潞黨參,炒當歸,炙虎脛,左秦艽,制首烏,生白芍,炙龜板,片薑黃(四分),法半夏,梧桐花,炒杜仲,千年健,桑寄生,功勞葉(七片)

復診:示及舌膩漸退,根苔尚厚,胃納略開,仍未如常。久有風患,屈伸雖利,步履欠穩。濕由脾生,風從肝發,兩者互擾,外則走竄絡脈,內則阻遏中宮,外偏於風,內偏於濕,新舊病皆根於此。擬方即候政行。

生白朮,香獨活,晚蠶沙,鮮佛手,採芸曲,桑寄生,干佩蘭,焦米仁,宋半夏,木防己,厚朴花(四分),新會皮,二竹茹(玫瑰露炒),功勞葉(七片)

復診:氣虛生痰,營虛生風,風邪挾痰走竄經隧,偏左肢骱痠痛,手則不能高舉,足則開步不利,脈右部滑大、左部細弦,舌苔黃膩,納食欠旺,稟體豐腴。氣分早虧,以脈合症,又屬氣虛於營。《經》云:衛氣虛則不用,營氣虛則不仁。擬宗此旨立方調理,諒無不合,錄方即候政行。

生於術,桑寄生,海風藤,炒杜仲,炒當歸,晚蠶沙,木防己,抱木神,竹瀝夏,梧桐花,炒淮膝,新會皮,玫瑰露炒竹茹,絲瓜絡

(案10)趙,左。舌強不語,右肢不仁,中風兩者最為帶根。

高麗須,天竹黃(八分),香獨活,左秦艽,石決明(煅),竹瀝夏,桑寄生,晚蠶沙,細菖蒲(八分),新會皮,梧桐花,炒杜仲,絲瓜絡

(案11)顧,右,五十六。喉痹起因痰熱,又復挾風,漸至手痙面麻,言語舌強,脈見弦滑。治以清熄。

杭菊花,扎馬勃(八分),川貝母,抱木神,冬桑葉,白殭蠶(三錢),梧桐花,遠志肉,天竹黃,光杏仁,白蒺藜,陳膽星(八分),路路通(七枚),絲瓜絡,荷邊

(案12)朱,左。風中廉泉,口不能言,舌則為短,割而又為長伸,四肢掣動,脈息弦滑。擬以和養。

陳膽星,白蒺藜(去刺),左秦艽,桑麻丸,法半夏,抱木神,杭菊花,宣木瓜,生白芍,遠志肉,炒當歸,新會皮,槿樹葉,絲瓜絡

(案13)陳,左。中風偏左,左者為癱,手足屈伸不利,抽搐無度,舌音不清,脈見細弦。擬溫降熄風。

川桂枝(四分),炙虎脛,海風藤,晚蠶沙,羚羊片(八分),炙龜板,天仙藤,竹瀝夏,炒當歸,炒杜仲,梧桐花,伸筋草(一錢五分),酒桑梗(三錢),絲瓜絡

(案14)湯,右。左癱右瘓,現屬於右,手足麻木不仁,皆由營虛生風,風痰走竄,絡脈不能流利機關。脈見細弦,擬以溫養。

白話文:

一、中風

針灸似乎可以緩解病情,但補針用的很少,瀉針用的較多,只是在針法上通過左旋右旋、淺刺深刺來區分補瀉。想要激發真氣,使其運行於營陰,恐怕不是針灸所能完全達到的。我認為一個月針灸一到兩次即可,至於服藥,隔日服用一次,從容調理似乎最為合適,請各位高明指正。

第一方藥方:潞黨參、炒當歸、炙虎脛、左秦艽、制首烏、生白芍、炙龜板、片薑黃(四分)、法半夏、梧桐花、炒杜仲、千年健、桑寄生、功勞葉(七片)

複診:病人舌苔膩垢漸退,舌根苔仍然厚,胃口略微好轉,但仍未恢復正常。長期患有風疾,雖然屈伸自如,但步履仍不穩。濕邪由脾產生,風邪由肝而發,兩者互相干擾,外則竄行於經絡,內則阻遏於中焦,外證偏於風邪,內證偏於濕邪,新舊病症都根源於此。擬定藥方如下:

第二方藥方:生白朮、香獨活、晚蠶沙、鮮佛手、採芸曲、桑寄生、干佩蘭、焦米仁、宋半夏、木防己、厚朴花(四分)、新會皮、二竹茹(玫瑰露炒)、功勞葉(七片)

複診:氣虛導致痰濁,營氣虛弱導致風邪,風邪挾裹痰濁竄行於經絡,左側肢體酸痛,手不能高舉,腳步邁不動,脈象右側滑大、左側細弦,舌苔黃膩,食慾不振,體格肥胖。氣分早衰,從脈象和症狀看,屬於營氣虛弱。《內經》說:衛氣虛弱則肢體無力,營氣虛弱則感覺麻木。擬以此為原則制定藥方調理,應該沒有問題,藥方如下:

第三方藥方:生於術、桑寄生、海風藤、炒杜仲、炒當歸、晚蠶沙、木防己、抱木神、竹瀝夏、梧桐花、炒淮膝、新會皮、玫瑰露炒竹茹、絲瓜絡

病例一:趙某,左側中風,舌頭僵硬不能說話,右側肢體麻木,中風病症十分嚴重。

第四方藥方:高麗須、天竹黃(八分)、香獨活、左秦艽、石決明(煅)、竹瀝夏、桑寄生、晚蠶沙、細菖蒲(八分)、新會皮、梧桐花、炒杜仲、絲瓜絡

病例二:顧某,右側中風,五十六歲。喉嚨阻塞是由於痰熱,又兼夾風邪,逐漸發展到手部痙攣、面部麻木、言語不清、舌頭僵硬,脈象弦滑。治療應以清熱熄風為主。

第五方藥方:杭菊花、扎馬勃(八分)、川貝母、抱木神、冬桑葉、白殭蠶(三錢)、梧桐花、遠志肉、天竹黃、光杏仁、白蒺藜、陳膽星(八分)、路路通(七枚)、絲瓜絡、荷葉

病例三:朱某,左側中風,風邪侵犯廉泉穴(位於下頜),不能說話,舌頭時短時長,四肢抽搐,脈象弦滑。擬定和緩調理的藥方。

第六方藥方:陳膽星、白蒺藜(去刺)、左秦艽、桑麻丸、法半夏、抱木神、杭菊花、宣木瓜、生白芍、遠志肉、炒當歸、新會皮、槿樹葉、絲瓜絡

病例四:陳某,左側中風,左側癱瘓,手腳屈伸不利,抽搐不止,言語不清,脈象細弦。擬定溫降熄風的藥方。

第七方藥方:川桂枝(四分)、炙虎脛、海風藤、晚蠶沙、羚羊片(八分)、炙龜板、天仙藤、竹瀝夏、炒當歸、炒杜仲、梧桐花、伸筋草(一錢五分)、酒桑梗(三錢)、絲瓜絡

病例五:湯某,左側癱瘓右側癱瘓,目前右側癱瘓較重,手腳麻木,都是由於營氣虛弱導致風邪,風痰竄行於經絡,經絡不通暢。脈象細弦,擬定溫養的藥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