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上 (5)
卷上 (5)
1. 十一、驢唇風
(案1)楊,左,十四。驢唇風根,向春又發,脈見細弦。治以和養。
冬桑葉,焦山梔,淨銀花,荊芥穗,煨石膏,南花粉,粉丹皮,生甘草,薄荷尖,淨連翹,塊滑石,新會皮,荷葉,茅根肉(去心,三錢)
按:此方無腹痛可用,否則不可用。
(案2)博,右。稟體陰虛鬱熱蒸痰,發於少陽部則為子母癧,發於陽明部則為驢唇風,脈見弦數。自痧疹後陰分更傷,肌膚皆為枯燥。擬以清養。
北沙參,旱蓮草,夏枯花,黑料豆,冰糖,炒石膏,制女珍,新會皮,肥知母(一錢五分),川石斛,川貝母,生甘草,白海粉(一錢五分),茅根肉
八帖後去北沙參,換用西洋參八分。
白話文:
[十一、口周皮炎]
案例一:患者楊先生,左側面部,十四歲。有口周皮炎的病史,春季時病情復發,脈象呈現細且帶弦的特徵。治療方向以調理與滋養為主。
藥方包含:冬桑葉、焦山梔、淨銀花、荊芥穗、煅燒過的石膏、南花粉、粉丹皮、生甘草、薄荷尖、淨連翹、塊滑石、新會皮、荷葉、茅根肉(需去心,用量為三錢)
註解:此藥方若無腹痛症狀可使用,若有腹痛則不宜使用。
案例二:患者博先生,右側面部。本質上是陰虛導致鬱熱,進而蒸騰生成痰濕,如果在少陽部位表現出來就是子母癧,若在陽明部位表現就是口周皮炎,脈象顯示弦且數的特徵。自從出痧疹後,陰分受損更加嚴重,肌膚都變得乾燥。因此,計劃以清熱滋養的方式來治療。
藥方包含:北沙參、旱蓮草、夏枯花、黑料豆、冰糖、炒石膏、制女珍、新會皮、肥知母(用量為一錢五分)、川石斛、川貝母、生甘草、白海粉(用量為一錢五分)、茅根肉
服用八劑後,去掉北沙參,改用西洋參,用量為八分。
2. 十二、漏蹄風
(案1)周,左。漏蹄風風邪濕熱未清,脘悶神疲。治以疏和。
石決明,西羌活,法半夏,白茯苓,制豨薟,炒蔞皮,川石斛,干佩蘭,杭菊花,生米仁,白蒺藜,陳皮,絲瓜絡,炒竹茹
(案2)梁,左。足跟痠痛,防成漏蹄風。氣虛生濕,營虛生風,風邪濕邪流竄絡脈,脈見沉弦帶滑,防上盛下輕,頭眩耳鳴。治以鎮養。
杭菊花,虎脛骨,左秦艽,炒杜仲,焙甘杞,元武版,宣木瓜,炒淮膝,白附子(四分),炒當歸,海風藤,新會皮,絲瓜絡
白話文:
【十二、漏蹄風】
(案例1) 一位姓周的患者,左腳有漏蹄風的症狀,這是因為風邪與濕熱未被清除,導致他胸脘感到悶悶的,精神疲憊。治療方式是疏導調和。
藥方包括:石決明、西羌活、法半夏、白茯苓、制豨薟、炒蔞皮、川石斛、幹佩蘭、杭菊花、生米仁、白蒺藜、陳皮、絲瓜絡、炒竹茹。
(案例2) 一位姓梁的患者,左腳腳跟感到痠痛,有發展為漏蹄風的風險。他的身體氣虛而產生濕氣,營養不足則生風,風邪和濕邪在經絡中亂竄,脈象呈現出沉弦帶滑,有上盛下輕的傾向,可能出現頭暈耳鳴的情況。治療方式是以安神養身為主。
藥方包括:杭菊花、虎脛骨、左秦艽、炒杜仲、焙甘杞、元武版、宣木瓜、炒淮膝、白附子(四分)、炒當歸、海風藤、新會皮、絲瓜絡。
3. 十三、鶴膝風
(案1)徐,左。昔年痞散下血,血下過多,絡脈失養,頸項轉側不利,兩足骨粗肉削,漸成鶴膝風象,脈見沉弦。擬以和養。
炒當歸,炒杜仲,新會皮,焙甘杞,桑寄生,金狗脊,炒淮膝,炙虎脛,嫩鹿筋(酒洗,一錢五分),東白芍,宣木瓜,炙龜板,豬項骨(三錢)
白話文:
(案例1)徐先生,左側身體。多年前因消化系統問題導致大量出血,由於出血過多,導致血管失去應有的養分,頸部轉動不靈活,雙下肢骨頭突出而肌肉消瘦,逐漸形成類似鶴膝的風溼病症狀,脈搏顯現爲沉弦型。醫生計劃採用調養治療。
炒過的當歸,炒過的杜仲,新鮮的陳皮,烘乾的枸杞,桑寄生,金毛狗脊,炒過的淮山藥,炙過的虎骨,嫩鹿筋(需用酒清洗過,用量爲一錢五分),東白芍,宣木瓜,炙過的龜甲,豬頸骨(用量爲三錢)。這些都是用於調養的藥材。
4. 十四、肝氣
(案1)徐,右。肝氣犯中,中焦積痰蓄飲,當脘痛脹,吞酸吐沫,氣入於絡,腰背脅部以及手足絡脈皆為牽引,奇經遂失稟麗,產後經久不行,脈見細弦。治以和養。
法半夏,抱木神,玉蝴蝶,炒丹參,左金丸,遠志肉,炒杜仲,合歡花,東白芍,佛手花,桑寄生,新會皮,絲瓜絡,玫瑰露炒竹茹
復:久有肝氣,自產後營陰大傷,厥陰更為失養,皆以春令應肝,肝邪遂為鴟張,既犯中,又入絡,脘腹脹滿,遍體絡脈牽引不和。肝通於心,心亦為悸,奇經因之失麗。癸事不行已經連月,種種營虧氣痹,木土不協,脈見細弦。治以調降。
西洋參,抱木神,炒當歸,炒丹參,法半夏,遠志肉,桑寄生,合歡花,左金丸,玉蝴蝶,炒杜仲,烏勒草(一錢五分),玫瑰露炒竹茹,絲瓜絡,代代花
(案2)殷,右。昔年產後血暈受傷,奇經不調,自崩放後經事二年未行,帶脈反為不固。營陰日虧,肝木失養,化氣侮中,或嘔或脹,少腹痞攻,化風上擾,或痛或暈,頭目昏沉。脈見細弦,舌苔前半光剝。種種營虛氣痹,木土不協,擬以調養。
法半夏,制香附,遠志肉,玉蝴蝶,左金丸,抱木神,炒丹參,炒杜仲,西洋參,煅龍齒,茺蔚子,合歡皮,月季花(一朵),代代花(二分),洋青鉛
(案3)粟,右。連次偏產,營虧氣痹,當脘作脹,納食久呆,脈見細弦。擬以和養。
法半夏,抱木神,佛手花,制香附,左金丸,遠志肉,玉蝴蝶,淡烏鰂,東白芍,桑寄生,炒杜仲,新會皮,絲瓜絡
(案4)費,右。脈息滑數,懷麟有兆,適當手厥陰司胎,胎火上升則面熱,胎絡下損則腰楚。由手經病及足經,肝氣又為內擾,或脹或痛,吞酸發噯。擬以調養,藉防滑胎。
西洋參,炒杜仲,炒丹參,制香附,法半夏,桑寄生,元金斛,佛手花,左金丸,東白芍,炒川斷,新會皮,白苧麻(不剪斷),水炒竹茹
(案5)包,右。氣鬱動肝,肝邪充斥,中焦受侮,當脘作痛,痛勢擾腰及背,皆為牽引,脈見細弦。治以調降。
法半夏,抱木神,佛手花,桑寄生,左金丸,遠志肉,玉蝴蝶,合歡花,東白芍,炒杜仲,炒丹參,新會皮,玫瑰花炒竹茹
(案6)王,右。血不養肝,肝氣充斥,犯於胃則嘔逆無度,侮於脾則大便溏薄,關係者尤在脘宇結痞,痞攻無度,甚則大如覆盤,脈見細弦。治以疏和。
法半夏,抱木神,佛手花,炒丹參,左金丸,遠志肉,玉蝴蝶,炒杜仲,東白芍,新會皮,炒川楝,制香附,西砂仁,炒竹茹
(案7)繆,左。淋濁止後,精溺未曾分清,腎為胃關,以致中焦失運,吞酸吐沫,結痞作脹,脈見沉細。擬固腎以養肝,柔肝以保胃。
法半夏,抱木神,範志曲,關虎肚,左金丸,遠志肉,炒蔞皮,戌腹糧,生白芍,番蓽茇,新會皮,炒丹參,姜竹茹
(案8)沈,左。當脘滿悶,屢屢發噯,多納即為作脹,屬脾失其使,胃失其市,中焦升降失職,水穀不化精華,而生痰飲,久防反胃,脈見沉弦。治以調降。
法半夏,全福花,抱木神,畢澄茄,左金丸,代赭石,遠志肉,佛手花,東白芍,炒丹參,範志曲,新會紅,玫瑰露炒竹茹
白話文:
[十四、肝氣]
(案例1) 一位姓徐的患者,右側肝氣影響了中焦,導致積聚痰飲,胸口疼痛且脹,常有吞酸吐沫的情況。肝氣進入絡脈,使得腰背、脅部乃至手足的絡脈都受到牽引,奇經也因此失去正常的運作。產後長時間沒有月經,脈象顯示細微且緊繃。治療方式是調養和補養。
藥方包括法半夏、抱木神、玉蝴蝶、炒丹參、左金丸、遠志肉、炒杜仲、合歡花、東白芍、佛手花、桑寄生、新會皮、絲瓜絡、玫瑰露炒竹茹。
再診:長期肝氣問題,產後陰血嚴重損傷,厥陰更缺乏滋養。春天應肝,肝的病邪因此更加嚴重,不僅侵犯中焦,也進入絡脈,造成腹部脹滿,全身的絡脈受到牽引而不和。肝與心相通,心也產生悸動,奇經失去正常的運作。月經已經連續幾個月沒來,各種營養不足和氣血瘀滯的症狀出現,肝脾不協,脈象細微且緊繃。治療方式是調理和降氣。
藥方包括西洋參、抱木神、炒當歸、炒丹參、法半夏、遠志肉、桑寄生、合歡花、左金丸、玉蝴蝶、炒杜仲、烏勒草、玫瑰露炒竹茹、絲瓜絡、代代花。
(案例2) 一位姓殷的患者,過去產後出血過多,奇經失調,崩漏後兩年沒有月經,帶脈也因此不穩固。營養陰血逐漸虧損,肝木缺乏滋養,氣血影響中焦,有時嘔吐有時脹滿,小腹有痞塊,化風上擾,有時疼痛有時暈眩,頭目昏沉。脈象細微且緊繃,舌苔前半部分光滑剝落。各種營養不足和氣血瘀滯的症狀出現,肝脾不協,擬定的治療方式是調養。
藥方包括法半夏、制香附、遠志肉、玉蝴蝶、左金丸、抱木神、炒丹參、炒杜仲、西洋參、煅龍齒、茺蔚子、合歡皮、月季花、代代花、洋青鉛。
(案例3) 一位姓粟的患者,多次偏產,營養不足和氣血瘀滯,胸口脹滿,飲食消化不良,脈象細微且緊繃。擬定的治療方式是調養和補養。
藥方包括法半夏、抱木神、佛手花、制香附、左金丸、遠志肉、玉蝴蝶、淡烏鰂、東白芍、桑寄生、炒杜仲、新會皮、絲瓜絡。
(案例4) 一位姓費的患者,脈象滑數,懷孕有徵兆,正逢手厥陰掌管胎兒,胎火上升則面部發熱,胎絡受損則腰部疼痛。手經疾病影響到足經,肝氣又內擾,有時脹滿有時疼痛,吞酸打嗝。擬定的治療方式是調養,以防滑胎。
藥方包括西洋參、炒杜仲、炒丹參、制香附、法半夏、桑寄生、元金斛、佛手花、左金丸、東白芍、炒川斷、新會皮、白薴麻、水炒竹茹。
(案例5) 一位姓包的患者,氣鬱影響肝臟,肝邪充滿,中焦受侵,胸口疼痛,痛勢波及腰背,都是因為絡脈受到牽引,脈象細微且緊繃。治療方式是調理和降氣。
藥方包括法半夏、抱木神、佛手花、桑寄生、左金丸、遠志肉、玉蝴蝶、合歡花、東白芍、炒杜仲、炒丹參、新會皮、玫瑰花炒竹茹。
(案例6) 一位姓王的患者,血液無法滋養肝臟,肝氣充滿,影響胃則嘔吐不止,影響脾則大便稀薄,尤其在胃部形成痞塊,痞塊無限擴大,甚至大如覆蓋的盤子,脈象細微且緊繃。治療方式是疏肝和調和。
藥方包括法半夏、抱木神、佛手花、炒丹參、左金丸、遠志肉、玉蝴蝶、炒杜仲、東白芍、新會皮、炒川楝、制香附、西砂仁、炒竹茹。
(案例7) 一位姓繆的患者,淋濁停止後,尿液未能分清,腎臟作為胃的關卡,導致中焦運轉失調,吞酸吐沫,結成痞塊並脹滿,脈象沉細。擬定的治療方式是鞏固腎臟以滋養肝臟,柔軟肝臟以保護胃。
藥方包括法半夏、抱木神、範志曲、關虎肚、左金丸、遠志肉、炒蔞皮、戌腹糧、生白芍、番蓽茇、新會皮、炒丹參、姜竹茹。
(案例8) 一位姓沈的患者,胸口滿悶,常常打嗝,吃多了就脹滿,這屬於脾臟失調,胃部運轉失常,中焦升降失職,食物無法轉化為精華,產生痰飲,長期防備反胃,脈象沉弦。治療方式是調理和降氣。
藥方包括法半夏、全福花、抱木神、畢澄茄、左金丸、代赭石、遠志肉、佛手花、東白芍、炒丹參、範志曲、新會紅、玫瑰露炒竹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