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上 (1)
卷上 (1)
1. 一、中風
(案1)錢,左,三十一。三瘧後風邪入絡,口眼歪斜,現在已得平復。風勢走竄經絡,肢麻筋掣,脘痛腹鳴,頭蒙發眩,燔灼艱寐,脈見細弦。防成風癱。治以和養。
香獨活,炒當歸,海風藤,抱木神,桑寄生,炒丹參,焙甘杞,蒼龍齒,川桂枝,東白芍,杭菊花,宣木瓜,絲瓜絡,虎潛丸
白話文:
這是個三十一歲的病人,患過三次瘧疾後,風邪入侵經絡,導致口眼歪斜,現在已經恢復。風邪在經絡中遊走,引起肢體麻木、筋骨抽搐、脘腹疼痛、腹鳴、頭昏眼花、燥熱難眠,脈象細弦。需要預防發展成風癱,治療方法以調和滋養為主。
(案2)孫,左,廿六。寒熱後風濕入絡,肢骱痠痛甚於腰膝,當脘亦似寒似痛,脈見沉弦。治以疏和。
香獨活,海風藤,生白朮,炒香附,酒桑梗,五加皮,炒杜仲,炒淮膝,炒當歸,宣木瓜,新會皮,臭梧梗(三錢),絲瓜絡
(案3)趙,左。左臂瘦削,屈伸不利,痠痛之勢由肩及項,甚至上連頭額。營虛生風,風入於絡,久防偏枯。脈見細弦,治以和養。
白話文:
病人姓孫,左手,二十六歲。
患病原因是寒熱之後,風濕入侵經絡,導致四肢關節酸痛,尤以腰膝部位為甚,腹部也感覺像是寒涼又疼痛,脈象沉弦。治療方案為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。
處方
- 香獨活、海風藤、生白朮、炒香附、酒桑梗、五加皮、炒杜仲、炒淮膝、炒當歸、宣木瓜、新會皮、臭梧梗(各三錢)、絲瓜絡
病人姓趙,左手。
左臂瘦削,屈伸不利,痠痛從肩膀一直蔓延到頸項,甚至上連頭額。病因是營氣虛弱,導致風邪侵入經絡,若長期不治,恐會導致半身不遂。脈象細弦,治療方案為和緩滋養。
香獨活,梧桐花,炒杜仲,嫩鉤藤,桑寄生,五加皮,白蒺藜,宣木瓜,炒當歸,海風藤,杭菊花,威靈仙(一錢五分),絲瓜絡,功勞葉(去刺,三錢)
(案4)桑,左。風善行而數變,兩足骱痛,或上或下。屬肝失營養,挾痰挾濕,與風走竄經隧,久防癱瘓。擬養營搜風,兼化痰濕兩邪。
香獨活,虎脛骨,石決明(四錢),左秦艽,桑寄生,元武版,杭菊花,千年健,生白芍,雙鉤藤,新會皮,黑料豆,絲瓜絡
白話文:
香獨活、梧桐花、炒杜仲、嫩鉤藤、桑寄生、五加皮、白蒺藜、宣木瓜、炒當歸、海風藤、杭菊花、威靈仙(一錢五分)、絲瓜絡、功勞葉(去刺,三錢)。
風邪善於流竄變化,導致雙腳踝疼痛,時而向上時而向下,這是肝臟失於營養,挾帶痰濕,與風邪一起在經絡中遊走,久而久之會導致癱瘓。治療要以養營搜風為主,兼顧化痰濕兩邪。
香獨活、虎脛骨、石決明(四錢)、秦艽、桑寄生、元武版、杭菊花、千年健、生白芍、雙鉤藤、新會皮、黑料豆、絲瓜絡。
(案5)龔,右,十九。四肢麻痹,肌膚髮癢,脈見細弦。治以和養。
香獨活,宣木瓜,梧桐花,元生地,炒當歸,炒丹皮,黑料豆,甘草,炒荊芥,制豨薟,白蘚皮,新會皮,炒側柏
(案6)王,右。風痹走竄,去年腰以下痠而且痛,近則胸背牽引,脈象沉弦。擬以和養。
炒當歸,虎脛骨,海風藤,威靈仙,桑寄生,元武版,片薑黃(八分),五加皮,左秦艽,宣木瓜,炒杜仲,新會皮,絲瓜絡
(案7)胡,右,三十一。產前受風,風鬱感邪,腰俞下痠痛無度,近乎半身不遂,脈見細弦。治以溫養。
白話文:
龔姓男子,十九歲,右半身麻痺,皮膚發癢,脈象細小而弦緊。治療方法以調和滋養為主。
香獨活、宣木瓜、梧桐花、元生地、炒當歸、炒丹皮、黑料豆、甘草、炒荊芥、制豨薟、白蘚皮、新會皮、炒側柏。
王姓男子,右半身受風寒痹痛,去年腰部以下痠痛,近來胸背牽引疼痛,脈象沉而弦緊。治療方法以調和滋養為主。
炒當歸、虎脛骨、海風藤、威靈仙、桑寄生、元武版、片薑黃、五加皮、左秦艽、宣木瓜、炒杜仲、新會皮、絲瓜絡。
胡姓女子,三十一歲,懷孕期間受風寒侵襲,風寒鬱結,導致腰俞穴以下痠痛難忍,近乎半身不遂,脈象細小而弦緊。治療方法以溫和滋養為主。
香獨活,鹿角霜(一錢五分),海風藤,炒杜仲,桑寄生,焙甘杞,千年健,炒川斷,炒當歸,生綿耆,五加皮,新會皮,絲瓜絡
(案8)沈,右。血虧生風,腕後上升及背,皆為不利,脈見細弦。治以疏和。
香獨活,片薑黃(四分),炒木瓜,炒川斷,桑寄生,川桂枝(四分),生白芍,五加皮,炒當歸,天仙藤,威靈仙,新會皮,絲瓜絡,胡桃肉
(案9)童,左,六十一。中風門痱與懿合風痹、偏枯為四大證,多主溫補,以外風病溫涼補瀉無不可行。現在見證本非中臟中腑,而邪在筋絡,所以足力弛軟,腰不能支,手難提高,指有顫動。究之肝腎兩經無不見虛,以腰為腎腑,肝主搐搦,惟痰濕稟體,又當夏令,滋膩溫補確屬難進,前次所用熟地、附子者,病家急求速效,醫者希冀近功,所以出王良詭遇之法。矯其弊者,涼化清解,亦在禁例。
白話文:
香獨活、鹿角霜、海風藤、炒杜仲、桑寄生、焙甘杞、千年健、炒川斷、炒當歸、生綿耆、五加皮、新會皮、絲瓜絡,這幾味藥用於治療血虧生風引起的腕後上升及背部疼痛,脈象細弦,以疏和之法治療。
香獨活、片薑黃、炒木瓜、炒川斷、桑寄生、川桂枝、生白芍、五加皮、炒當歸、天仙藤、威靈仙、新會皮、絲瓜絡、胡桃肉,這幾味藥用於治療中風門痱與懿合風痹、偏枯,這三種病症都屬於風痹的範疇,多以溫補為主,但對於外風病,溫涼補瀉都可以。患者的症狀不在臟腑,而是邪氣侵犯筋絡,導致足力弛軟、腰不能支、手難提高、手指顫動。分析病因,肝腎兩經都有虛損,腰部屬於腎腑,肝主搐搦,患者體質偏向痰濕,又正值夏季,滋膩溫補難以使用。之前所用的熟地、附子等藥物,是病人急於求速效,醫生為了求功,才會用這種方法。要糾正這種錯誤的做法,就要用涼化清解的方法,這也是醫學上的禁忌。
針灸似可緩之,行之補針甚少,瀉針為多,不過在手法中左旋右旋、就淺就深,以分補瀉。欲鼓動其真氣,流灌其營陰,恐非針力所能及,拙見一月間針一二次,至於服藥間日一服,從容調治似最合宜,請高明辨之,備之候政。
潞黨參,炒當歸,炙虎脛,左秦艽,制首烏,生白芍,炙龜板,片薑黃(四分),法半夏,梧桐花,炒杜仲,千年健,桑寄生,功勞葉(七片)
復診:示及舌膩漸退,根苔尚厚,胃納略開,仍未如常。久有風患,屈伸雖利,步履欠穩。濕由脾生,風從肝發,兩者互擾,外則走竄絡脈,內則阻遏中宮,外偏於風,內偏於濕,新舊病皆根於此。擬方即候政行。
白話文:
針灸可能可以暫時緩解病情,但通常以瀉針為主,補針很少使用。不過,針灸的手法上會有左旋右旋、深淺不同的變化,藉此來區分補瀉的效果。想要鼓動真氣,讓它流灌營陰,恐怕不是針灸的力量可以達到的。我認為一個月針灸一到兩次比較合適。至於服藥方面,可以間日服用,從容調治,似乎是最恰當的,希望您能明察。
藥方如下:黨參,炒當歸,炙虎脛,左秦艽,制首烏,生白芍,炙龜板,片薑黃(四分),法半夏,梧桐花,炒杜仲,千年健,桑寄生,功勞葉(七片)。
復診:患者舌頭上的膩苔逐漸退去,但舌根苔仍然很厚,胃口略微好轉,但尚未恢復正常。由於長期有風患,雖然手腳屈伸靈活,但行走仍然不穩。濕氣從脾臟產生,風邪從肝臟發起,兩者互相影響,外則走竄經絡,內則阻礙中焦,外偏於風邪,內偏於濕氣,新舊疾病皆根源於此。擬好藥方,待您批准後即可服用。
生白朮,香獨活,晚蠶沙,鮮佛手,採芸曲,桑寄生,干佩蘭,焦米仁,宋半夏,木防己,厚朴花(四分),新會皮,二竹茹(玫瑰露炒),功勞葉(七片)
復診:氣虛生痰,營虛生風,風邪挾痰走竄經隧,偏左肢骱痠痛,手則不能高舉,足則開步不利,脈右部滑大、左部細弦,舌苔黃膩,納食欠旺,稟體豐腴。氣分早虧,以脈合症,又屬氣虛於營。《經》云:衛氣虛則不用,營氣虛則不仁。擬宗此旨立方調理,諒無不合,錄方即候政行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了患者的病症和醫師的診斷。患者的主要問題是氣虛、生痰、營氣不足,導致風邪入侵,引起左側肢體疼痛等症狀。醫師根據患者的症狀和脈象,確診為氣虛導致營氣不足,並引用《黃帝內經》中的理論,擬定了藥方,希望通過藥物調理,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。
備註
- 中括號內是中藥材的學名或別名,方便現代人理解。
- 「四分」和「七片」表示藥材的用量,但具體克數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。
- 「玫瑰露炒」指的是用玫瑰露炒製竹茹,可以增強藥效。
生於術,桑寄生,海風藤,炒杜仲,炒當歸,晚蠶沙,木防己,抱木神,竹瀝夏,梧桐花,炒淮膝,新會皮,玫瑰露炒竹茹,絲瓜絡
(案10)趙,左。舌強不語,右肢不仁,中風兩者最為帶根。
高麗須,天竹黃(八分),香獨活,左秦艽,石決明(煅),竹瀝夏,桑寄生,晚蠶沙,細菖蒲(八分),新會皮,梧桐花,炒杜仲,絲瓜絡
(案11)顧,右,五十六。喉痹起因痰熱,又復挾風,漸至手痙面麻,言語舌強,脈見弦滑。治以清熄。
杭菊花,扎馬勃(八分),川貝母,抱木神,冬桑葉,白殭蠶(三錢),梧桐花,遠志肉,天竹黃,光杏仁,白蒺藜,陳膽星(八分),路路通(七枚),絲瓜絡,荷邊
白話文:
方劑一
生於術、桑寄生、海風藤、炒杜仲、炒當歸、晚蠶沙、防己、抱木神、竹瀝(夏)、梧桐花、炒淮膝、新會皮、玫瑰露炒竹茹、絲瓜絡。
方劑二
(案10)趙某,左側。舌頭僵硬不能說話,右側肢體麻木無知覺,中風症狀十分明顯。
高麗須、天竹黃(八分)、香獨活、左秦艽、石決明(煅)、竹瀝(夏)、桑寄生、晚蠶沙、細菖蒲(八分)、新會皮、梧桐花、炒杜仲、絲瓜絡。
方劑三
(案11)顧某,右側,五十六歲。喉嚨疼痛,是由痰熱所引起,又夾雜着風邪,逐漸發展成手部痙攣、面部麻木、言語不清、舌頭僵硬,脈象弦滑。治療方法要以清熱熄風為主。
杭菊花、馬勃(八分)、川貝母、抱木神、冬桑葉、白殭蠶(三錢)、梧桐花、遠志肉、天竹黃、光杏仁、白蒺藜、陳膽星(八分)、路路通(七枚)、絲瓜絡、荷邊。
注釋
- 方劑一和方劑二中,部分藥材未說明劑量,推測應該是按照經驗或其他醫案中記載的劑量使用。
- 方劑三中,部分藥材的劑量以分、錢為單位,現代常用克或毫克來表示,可自行換算。
- 方劑二和方劑三中,括號內的內容是藥材的具體名稱,例如「天竹黃(八分)」,表示使用八分的「天竹黃」。
- 方劑二中,患者的姓名和年齡只寫了「趙」和「顧」,推測可能是當時的習慣,或是為了保護患者隱私。
- 方劑三中,患者的症狀描述較詳細,並說明了病因和治療原則。
(案12)朱,左。風中廉泉,口不能言,舌則為短,割而又為長伸,四肢掣動,脈息弦滑。擬以和養。
陳膽星,白蒺藜(去刺),左秦艽,桑麻丸,法半夏,抱木神,杭菊花,宣木瓜,生白芍,遠志肉,炒當歸,新會皮,槿樹葉,絲瓜絡
(案13)陳,左。中風偏左,左者為癱,手足屈伸不利,抽搐無度,舌音不清,脈見細弦。擬溫降熄風。
川桂枝(四分),炙虎脛,海風藤,晚蠶沙,羚羊片(八分),炙龜板,天仙藤,竹瀝夏,炒當歸,炒杜仲,梧桐花,伸筋草(一錢五分),酒桑梗(三錢),絲瓜絡
白話文:
朱先生,左側中風,廉泉穴風寒入侵,導致口不能言,舌頭縮短,割開後才伸長,四肢抽動,脈象弦滑。擬以和緩之法治療。
處方:白蒺藜(去刺)、左秦艽、桑麻丸、法半夏、抱木神、杭菊花、宣木瓜、生白芍、遠志肉、炒當歸、新會皮、槿樹葉、絲瓜絡。
陳先生,左側中風,左半身癱瘓,手足屈伸不利,抽搐無度,舌音不清,脈象細弦。擬以溫降熄風之法治療。
處方:川桂枝、炙虎脛、海風藤、晚蠶沙、羚羊片、炙龜板、天仙藤、竹瀝夏、炒當歸、炒杜仲、梧桐花、伸筋草、酒桑梗、絲瓜絡。
(案14)湯,右。左癱右瘓,現屬於右,手足麻木不仁,皆由營虛生風,風痰走竄,絡脈不能流利機關。脈見細弦,擬以溫養。
川桂枝,炙虎脛,左秦艽,宣木瓜,元生地,元武版,法半夏,生綿耆,炒當歸,桑寄生,新會皮,炒杜仲,絲瓜絡,海風藤
復:偏風於右,肢節骱皆為腫痛,痛甚於夜。營陰不足,內風襲絡所致,脈見沉弦。再以和養。
制首烏(三錢),炙虎脛,炒杜仲,晚蠶沙,焙甘杞,元武版,左秦艽,五加皮,炒當歸,桑寄生,竹瀝夏,新會皮,絲瓜絡
(案15)徐,左。氣虛生痰,陰虛生風,風邪挾痰走竄經隧,不能流利機關。始起右臂屈而不伸,繼則由手及足,由右及左,四肢皆為不利。考肝生風,脾生痰,肝邪侮脾。近時腹膨筋露,脈來弦滑,恐成癱瘓,宜加意調理。
白話文:
這是左邊的病患。患者氣虛生痰,陰虛生風,風邪帶著痰液在經絡中竄行,阻塞經絡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。一開始是右臂彎曲不能伸直,後來逐漸蔓延到手腳,從右邊蔓延到左邊,四肢都出現活動不便的情況。這是因為肝主風,脾主濕生痰,肝風侵犯脾土所致。最近患者腹部膨脹,筋脈外露,脈象弦而滑,恐怕會發展成癱瘓,需要格外注意治療。
炒當歸,晚蠶沙,炙虎脛,炒淮膝,梧桐花,海風藤,炒丹參,白茯苓,竹瀝夏,五加皮,炒杜仲,生白芍,桑寄生,絲瓜絡
白話文:
炒當歸:炒過的當歸 晚蠶沙:晚上採集的蠶沙 炙虎脹:用蜜糖烤過的老虎腿肉 炒淮膝:炒過的淮山藥 梧桐花:梧桐樹的花朵 海風藤:海洋中的藤蔓植物 炒丹參:炒過的丹參 白茯苓:白色的茯苓 竹瀝夏:夏天從竹子裡提取出的汁液 五加皮:五加科植物的樹皮 炒杜仲:炒過的杜仲 生白芍:未加工的白色芍藥 桑寄生:寄生在桑樹上的植物 絲瓜絡:絲瓜內部的纖維組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