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氏醫案》~ 四、肝火、肝風門(三十四方) (1)

回本書目錄

四、肝火、肝風門(三十四方) (1)

1. 四、肝火、肝風門(三十四方)

(案1)心腎陰虧,肝陽上旋。

制洋參,元武板,酸棗仁,淮山藥,淡天冬,鹿角霜,雲茯苓,大熟地,左牡蠣,女貞子

(案2)腎肝陰虧,水不涵木,風動挾痰混擾,氣根不固則喘。治宜滋腎養肝,熄風化痰,燥熱剛劑與病相左。

熟地,橘紅,牡蠣,竹瀝,天冬,阿膠,白芍,淮麥,川貝,茯苓

白話文:

患者的心和腎臟陰氣不足,導致肝臟的陽氣上浮。

患者的腎和肝臟陰氣不足,導致腎水不能滋養肝木,風邪乘虛而入,夾雜痰液擾亂心肺,氣根不固,因此出現喘息。治療應以滋補腎肝、熄風化痰為主,燥熱的藥物不適合使用。

(案3)濕熱蘊蒸肌表,遍體發瘰瘙癢。高年腎真下虧,風陽上旋眩暈。

細生地,桑皮,米仁,石決明,白芍藥,丹皮,茯苓,川石斛

(案4)肝膽氣火升逆,陽明頭額掣痛,莫作風醫。

黃連溫膽湯

(案5)素體陰虧,肝風挾痰擾亂。

黃連溫膽湯加石決明

(案6)此肝急病也,得之思慮驚恐。若躁擾不已,則防變端。當甘以緩之,酸以收之。

甘麥大棗湯加白芍藥

白話文:

濕熱停留在肌膚表面,全身長出疙瘩並感到瘙癢。老年人腎氣不足,陽氣上升導致頭昏眼花。

可以用生地、桑皮、米仁、石決明、白芍藥、丹皮、茯苓、川石斛。

肝膽之火上升逆流,陽明經絡頭額部位疼痛,不可誤認為風寒引起的頭痛。

可以用黃連溫膽湯。

體質虛弱,肝風挾痰擾亂神志。

可以用黃連溫膽湯加石決明。

這是肝臟急病,由於思慮過度或驚恐導致。如果躁擾不安,就要預防病情變化。應該用甘味來緩解,酸味來收斂。

可以用甘麥大棗湯加白芍藥。

(案7)氣血並弱,脾虛肝熱。

於術,炙草,歸身,川連,茯苓,陳皮,白芍,丹皮

(案8)少陰咽哽,遍體浮腫,膚黃,舌濁,脈細弦數。陰虧肝鬱之體,濕熱內蒸也。當以養陰泄熱,疥瘡存而不論。

黃連阿膠湯

(案9)陰虧痰盛之體,煩勞過度,心陰耗散。肝家風陽內煽,肢麻心恍。

溫膽湯去枳,加石決明、棗仁

(案10)九竅不和,即屬胃病。平肝即以和胃。

石決明,淮小麥,半夏曲,秫米,鉤藤鉤,白茯苓,廣陳皮,金斛

白話文:

(案7)身體氣血都虛弱,脾胃虛弱,肝火旺盛。

治療方法:使用甘草、當歸、川連、茯苓、陳皮、白芍、丹皮。

(案8)少陰經症狀,咽喉阻塞,全身浮腫,皮膚發黃,舌苔厚膩,脈象細小弦數。這是陰虛肝鬱的體質,濕熱內蒸導致。應該採用滋陰瀉熱的治療方法,疥瘡是伴隨症狀,暫時不予治療。

使用黃連阿膠湯。

(案9)陰虛痰盛的體質,因勞累過度,心陰耗散。肝氣風陽內擾,導致肢體麻木,心神恍惚。

使用溫膽湯去枳實,加入石決明、棗仁。

(案10)九竅不通,就是胃病。平肝就是要和胃。

使用石決明、淮小麦、半夏曲、秫米、鉤藤、白茯苓、廣陳皮、金斛。

(案11)恍惚驚悸,眩暈怔忡,脈芤澀,形疲,色不華。皆由心陰過虧,暗吸腎真,水不涵木,則無風而自動矣。

熟地,白芍,淮麥,茯神,山藥,甘草,南棗,牡蠣

(案12)心神不寧,痰火風陽煽動,忽惡寒,忽惡熱,恐懼疑惑而動其中。當此陰陽交接之節,宜與養補元神。

洋參,棗仁,淮麥,牡蠣,生地,茯神,橘紅

(案13)酒醴濕熱傷中,為之頭重足輕。

桑葉,黑梔,半夏,石決明,甘菊,橘紅,竹茹

白話文:

患者出現恍惚、驚悸、頭昏眼花、心神不寧、脈象虛弱細澀、身體疲乏、面色萎黃等症狀。這些都是因為心陰過度虧損,暗中吸取腎精,導致水不能滋養木,就像沒有風卻樹葉自動搖晃一樣。

患者心神不安,痰火風邪擾動,時而發冷、時而發熱,心生恐懼、疑慮,這些症狀都是由心神不安引起的。正值陰陽交替之時,應該以滋補元神為治療方向。

因酒食過多導致濕熱內傷,造成頭重腳輕的症狀。

(案14)手不定,心亦不定。當細思之。

麥冬大棗湯加生地、白芍、燈心

(案15)心營內耗,暗吸腎陰,少寐氣短似喘。孤陽上冒,面赤足冷,肝逆犯胃,吞酸妒谷,表陽外薄,汗出津津。色脈皆虛,非補不可,更須息心靜養,庶幾藥力奏功。

兩儀,茯神,橘白,棗仁(豬膽汁拌),炙草,竹茹,龜板,淮麥(煎湯代水)

(案16)精氣神皆脫,真陰下竭,孤陽上越,危形已迫矣,奈何?勉與鹹苦滋泄,載神返宅。

白話文:

心氣不足,暗中損耗腎陰,睡眠少、呼吸急促像喘不過氣。陽氣浮動,面色發紅腳掌冰冷,肝氣逆上犯胃,容易吞酸、消化不良,體表陽氣虛弱,容易出汗,汗液稀薄。面色脈象都虛弱,必須要補,更需要靜心養神,才能讓藥效發揮作用。

服用兩儀、茯神、橘白、棗仁(用豬膽汁拌)、炙草、竹茹、龜板、淮麥(用藥湯煎水服用)。

(案16)

精氣神皆脫,真陰下竭,孤陽上越,危形已迫矣,奈何?勉與鹹苦滋泄,載神返宅。

精氣神都耗散,真陰完全枯竭,陽氣浮動上升,危險的狀況已經逼近了,該怎麼辦呢?勉力用鹹苦滋潤之藥,幫助陽氣下降,讓神氣歸位。

人參,方諸水,胡黃連,生牡蠣

再以鹹苦直入至陰,佐以扶正。

前方加天冬二錢、生地五錢、龍齒一兩

(案17)邪說暴行又作,陰陽不相維繫,而徒然昏脫。合鹹苦直入至陰之外,無他道也。

人參,牡蠣,天冬,生地,胡黃連,方諸水,龍齒,龜板,白童便

(案18)肝陽化風,內有伏痰,治當熄風緩肝,不可香開,不可克削。

甘麥大棗湯加白芍、鉤鉤。

(案19)脈細左弦右澀,營虛水虧,肝木失涵,虛風內動,所以見症若此。當養肝腎之陰,佐以滋鎮熄風。

白話文:

人參、方諸水、胡黃連、生牡蠣,用鹹苦味直達至陰,輔助扶正。再加入天冬二錢、生地五錢、龍齒一兩。

邪說暴行,陰陽失衡,導致昏迷,除了鹹苦直入至陰,別無他法。

人參、牡蠣、天冬、生地、胡黃連、方諸水、龍齒、龜板、白童便。

肝陽化風,內有伏痰,應當熄風緩肝,不可過於溫燥,也不可克伐肝氣。

甘麥大棗湯加入白芍、鉤鉤。

脈象細弦左邊,澀脈右邊,營氣虛弱,水液虧損,肝木失於滋養,虛風內動,所以出現這些症狀。應當滋養肝腎陰液,輔以滋陰鎮靜熄風。

歸身,阿膠,麥冬,紫石英,白芍,熟地,石決明,沉香汁

(案20)久病隱曲旁雜,不離肝臟。姑以甘緩酸泄,鹹寒內沁,以消息之。

甘麥大棗湯加白芍,雪羹湯代水

(案21)肝腎陰虧,風痰濕熱上蒙清竅,耳為苦鳴,臍為之漏。

六味丸加山梔、甘菊、石決明

(案22)真陰下虧,虛陽上冒。舍鹹苦滋納之外,別無他路。

洋參,天冬,女貞,淡貢菜,熟地,知母,牡蠣,十大功勞葉

白話文:

久病纏綿,症狀複雜多變,往往與肝臟有關。用甘甜緩和、酸味泄瀉,鹹味寒涼內滲的方法,慢慢調理。可以服用甘麥大棗湯加白芍,並以雪羹湯代替水飲用。

肝腎陰虛,風痰濕熱上犯頭部,導致耳鳴,臍漏。

可服用六味丸,加入山梔、甘菊、石決明。

真陰不足,虛陽上浮。除了鹹味苦味滋補之外,別無他法。

可服用洋參、天冬、女貞、淡貢菜、熟地、知母、牡蠣、十大功勞葉。

(案23)頭痛滿蒙,右半尤甚,鼻塞涕濁,脈數弦滑。肝陽挾痰火上升無制,治當清降化痰。用風藥升散,無怪其難忍矣。

大棗加生石膏、天冬、石決、竹茹

(案24)肝胃風火,挾痰痹絡,頸項牽痛核起,當清肝疏風化痰。

羚羊角,甘菊花,山梔,甘草,鉤藤鉤,橘紅,連翹,夏枯草

(案25)脈澀右空左細,四肢麻木,形容不澤。心腎陰虧,肝木失涵,風陽竊動,當乙癸同源。

白話文:

患者头痛剧烈,右侧更甚,鼻塞流浊涕,脉象数而弦滑。这是肝阳挟痰火上冲失于抑制导致的,治疗应以清降化痰为主。若用风药升散,则难免加重病情。

患者肝胃风火上炎,挟痰阻滞经络,导致颈项牵痛,出现结节,需清肝疏风化痰治疗。

患者脉象沉涩,右侧脉空虚,左侧脉细弱,四肢麻木,面色枯槁。这是心肾阴虚,肝木失于濡养,风阳乘虚而动,需要滋阴降火,调和阴阳。

熟地,白芍,阿膠,歸身,天冬,炙草,甘菊,南棗,淮麥,杞子

(案26)血虛營熱,木火煽爍。酸甘以化之。

淮麥,白蜜,風雨梅,甘草,白芍

(案27)營血久虧,肝陽化風挾痰,擾亂神明,陡然痙厥,去來靡定。

羚羊角,石決明,白芍,茯神,鉤藤鉤,中生地,麥冬,白薇,薑汁,竹瀝

(案28)脈象病情並無進退,而終歲嘵嘵,心陰暗耗,陽豈能潛?今當秋冬,自宜養陰,不必煉真說假。

熟地,黃精,鮑魚,麥冬,山藥,牡蠣

白話文:

熟地、白芍、阿膠、歸身、天冬、炙草、甘菊、南棗、淮麥、杞子,這些藥材可以治療血虛營熱,酸甘可以化解。

淮麥、白蜜、風雨梅、甘草、白芍,這些藥材可以治療營血久虧,肝陽化風挾痰,擾亂神明,陡然痙厥,去來靡定。

羚羊角、石決明、白芍、茯神、鉤藤鉤、中生地、麥冬、白薇、薑汁、竹瀝,這些藥材可以治療脈象病情並無進退,而終歲嘵嘵,心陰暗耗,陽豈能潛?今當秋冬,自宜養陰,不必煉真說假。

熟地、黃精、鮑魚、麥冬、山藥、牡蠣,這些藥材可以治療…

復診:洋參,白芍,土貝母,阿膠,石決明

三診:今日胸腹不飢。貝母解鬱,嫌其苦寒。照昨方加金柑皮。

四診:勞傷心脾,不能生血灌溉,以致舌乾腹鳴,神煩少寐。治當補養心脾,潤肺滋肝。

黨參,白芍,麥冬,棗仁,首烏,丹皮,阿膠,茯神

五診:且和肝脾。

白芍,炙草,炒黃米,灶心土

六診:邇日脈形細軟,兩尺微數,面黃肌瘦,舌起刺。心腎之火不靖,脾陽不運,肝氣升逆,肺失肅降。治宜運中固下,勿拘拘於養陰,若雜亂無章,焉能向愈?系痛癢相關,敢不瀝忱苦告候,諸同學印可。

白話文:

復診

患者服用西洋參、白芍、土貝母、阿膠、石決明。

三診

今日患者胸腹不飢。貝母可以解鬱,但患者嫌其苦寒。照昨日方劑加金柑皮。

四診

患者勞傷心脾,不能生血滋養,導致舌乾腹鳴,神煩少寐。治療應當補養心脾,潤肺滋肝。

藥方

黨參、白芍、麥冬、棗仁、首烏、丹皮、阿膠、茯神

五診

且要調和肝脾。

藥方

白芍、炙草、炒黃米、灶心土

六診

近日本患者脈象細軟,兩尺脈略數,面色黃瘦,舌苔起刺。心腎之火不靜,脾陽不運,肝氣上逆,肺氣失於肅降。治療宜運化中焦,固攝下元,不要拘泥於養陰,若方藥雜亂無章,怎麼能痊癒?患者疼痛瘙癢相關,我斗膽直言苦告,請各位同仁指正。

豬肚丸晨昏各服一錢五分,炒黃米湯送下,過冬至再議。

七診:養陰清肝。

毛青布,決明子,阿膠,夏枯草,生白芍,鮑魚

白話文:

早晨和傍晚各服用一錢五分,用炒黃米泡水後送服。等到冬天到了再考慮是否繼續使用。 第四次就診:滋補陰虛、平息肝火。 毛青布、決明子、阿膠、夏枯草、生白芍、鮑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