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氏醫案》~ 三、痢疾門(十八方)

回本書目錄

三、痢疾門(十八方)

1. 三、痢疾門(十八方)

(案1)女,伏邪痢疾,慮其妨胎。

白芍,黃芩,白朮,桔梗,黃連,炙草,枳殼,荷蒂

(案2)伏邪為痢,纏綿五旬,近因寒熱而痢頓減,脈細數,唇紅舌白,形削色㿠。暑去濕存,中陽式微矣。急急扶正,惟恐不及。

補中益氣湯

(案3)脾腎兩虧,痢紅不痛。

黑地黃丸加地榆

白話文:

患者因伏邪導致痢疾,已經持續了五十天。最近由於寒熱交替,痢疾有所減輕,但脈象細數,嘴唇紅潤,舌苔白,身體消瘦,面色蒼白。暑氣消退,濕氣仍然存在,導致中陽虛弱。必須緊急扶正,以免病情加重。

處方

補中益氣湯

患者脾腎兩虛,痢疾表現為糞便紅色,但無疼痛感。

處方

黑地黃丸,加入地榆。

(案4)久痢腹痛,舌白,穀食艱運。濕熱下著,中氣大虧。

白朮,炙草,木香,白芍,炮姜,茯苓,川連,楂炭

又方:白頭翁湯加木香、炮薑、茅朮

(案5)伏邪身熱,自寒露纏自小雪,既瘧既痢。正氣不勝,則恐其脫。

人參敗毒散

(案6)復痢不止者,當利其小便。

五苓散

(案7)身熱腹痛,塊攻下痢頻頻,脈微神倦。邪從下陷,正氣不守,頗為棘手,勉擬逆流挽舟法。

白話文:

患者长期腹泻腹痛,舌苔白,进食困难。这是湿热下注,导致中气虚损。可以使用白术、炙草、木香、白芍、炮姜、茯苓、川连、枳实炭治疗。也可以用白头翁汤加木香、炮姜、茅术。

患者在伏天感染邪气,从寒露开始发病,一直持续到小雪,出现疟疾和腹泻交替发作的症状。正气不足,很可能危及生命,需要使用人参败毒散治疗。

如果腹泻持续不止,应该用五苓散利尿。

患者出现发热腹痛,腹部有块状物,腹泻频繁,脉象微弱,精神疲倦。邪气从下而上侵入,正气无法抵御,情况比较棘手,需要用逆流挽舟法治疗。

人參敗毒散

(案8)脾腎兩虧,濕熱下著。若不戒酒,痢無止期。

白頭翁湯,四神丸

(案9)痢久中虛,而濕熱尤復,下著。

白頭翁湯加木香、炮姜

(案10)暑濕食滯釀痢,腹痛,後重裡急,其勢猛烈。

敗毒散加黃芩

(案11)高年休息久痢,恐非陰藥所宜。

連理湯(即理中加連)加木香、秦皮

(案12)夏秋病後,元未恢復,輒而動勞,更受秋涼,似瘧似痢,正氣欲脫,全不進谷。將何療治?(清暑益氣意,分兩須輕。)

白話文:

脾腎兩方面都虛弱,加上濕熱往下侵襲。如果不好好戒酒,痢疾就不會停止。

痢疾時間長了,身體虛弱,又加上濕熱再次入侵,往下侵襲。

白頭翁湯再加上木香、炮薑。

暑氣和濕氣以及食物積滯導致的痢疾,肚子痛,肛門墜脹,裡急後重,病情發展很猛烈。

敗毒散再加上黃芩。

年紀大,休息很久,一直拉肚子,可能不太適合用滋陰的藥物。

連理湯(也就是理中湯再加上連翹)再加上木香、秦皮。

夏天和秋天病後,身體元氣還沒恢復,就開始活動勞累,又受了秋天的涼氣,像是瘧疾又像是痢疾,正氣快要散失,一點食物也吃不下。要怎麼治療呢?要考慮清暑益氣,藥量要輕。

葛根,陳皮,白芍,川黃柏,蒼朮,神麯,甘草,黨參,升麻,補骨脂

(案13)伏邪瘧後,自不慎守,里陷為痢,形脈皆虛,飲食減少,將何恃而不恐?

黨參理中湯加熟地、歸身、煨木香、菟絲子、茯苓。

(案14)素居陰虧營熱,肝氣抑鬱,秋初半產之時,以後寒熱如瘧,邪傳太陰,則腹脹消而變痢。痢無休息,復又寒熱互作,骨瘦如豺,脈微如絲,舌光如鏡,皺紋如紗,此屬陰液乾涸、陽氣外脫、營衛分爭之勢。正秋冬之交,歷歷危懼竭蹶。擬方:

白話文:

藥材

  • 葛根
  • 陳皮
  • 白芍
  • 川黃柏
  • 蒼朮
  • 神麴
  • 甘草
  • 黨參
  • 升麻
  • 補骨脂

醫案13

(案13)患者在伏邪瘧疾痊癒後,沒有注意調養,導致脾胃虛弱,發生痢疾,身體和脈象都虛弱,飲食減少,這樣下去該如何應對才能不害怕?

建議用黨參理中湯,再加入熟地、當歸、煨木香、菟絲子、茯苓。

醫案14

(案14)患者平時就體虛,陰虛火旺,肝氣鬱結,在秋季生產之後,出現寒熱交替如瘧疾的症狀,邪氣侵犯太陰,導致腹部脹滿消退並轉為痢疾。痢疾反覆發作,寒熱交替,身體消瘦如豺狼,脈象微弱如絲,舌頭光亮如鏡,舌苔上有皺紋如紗,這屬於陰液枯竭、陽氣外泄、營衛氣血不調的狀態。正值秋冬交替之際,情況十分危急,令人擔憂。擬定方劑如下:

人參,炙草,生薑,白朮,歸身,大棗,阿膠,橘白,稻葉

(案15)由瘧變痢,起自半秋,纏綿休息,近冬不瘳,腹中微痛,面黃不澤,舌苔白膩,脈左關弦右濡,下痢紅白相兼,大便不實。此因濕暑傷中,氣分有濕,血分有熱,脾虛肝盛所致。治以扶中養肝,清熱利濕。

四君子湯加白芍、陳皮、楂炭、藕節炭、荷蒂,焦鍋巴代水

(案16)古方痢疾名曰滯下。滯者,言其濕熱之邪蒸釀為痢也。若不清理濕熱,則漫無止期。陽藥既多,自當以丸劑圖之。

白話文:

方劑組成

人參、炙甘草、生薑、白朮、當歸、大棗、阿膠、橘皮、稻葉

病案15

患者原本患有瘧疾,轉變成痢疾,發病於半秋時節,病情纏綿難愈,一直到冬天都未痊癒。患者腹部微痛,面色黃而無光澤,舌苔白膩,脈象左邊關脈弦緊,右邊寸脈濡弱,大便赤白相兼,不成形。

病因分析

這是由於濕熱之邪侵犯脾胃,導致氣分濕邪停滯,血分熱邪壅滯,脾氣虛弱,肝氣旺盛所致。

治療方法

宜扶正補中,滋養肝臟,清熱利濕。

處方

四君子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)加白芍、陳皮、焦楂炭、藕節炭、荷蒂,以焦鍋巴代水煎服。

病案16

古方將痢疾稱為滯下,滯者,指濕熱之邪在體內蒸釀而導致痢疾。若不清理濕熱,則病情將無休止地延續下去。由於藥物性質偏燥,故以丸劑服用較為適宜。

炒焦茅朮(一兩),煨木香(五錢),炒地榆(八錢),大白芍(一兩),土炒於術(兩半),六神麯(一兩),川黃連(五錢),北秦皮(一兩),福建澤瀉(一兩),南楂炭(兩半),烏梅肉(三錢),炙甘草(三錢),白雲茯苓(兩半),炮薑炭(三錢),川黃柏(七錢)

炒黃米湯泛丸,每日服五錢,參湯送下。午後服東引臭椿根皮去木洗潔,曬乾切片,磨粉炒糯米粉,黑糖拌服。

白話文:

將茅朮炒焦一兩,木香煨熟五錢,地榆炒熟八錢,大白芍一兩,於術土炒兩半,六神麯一兩,川黃連五錢,北秦皮一兩,澤瀉一兩,南楂炭兩半,烏梅肉三錢,甘草炙熟三錢,白雲茯苓兩半,薑炭炮製三錢,川黃柏七錢。將這些藥材用炒黃米湯泛成丸子,每天服用五錢,用參湯送服。下午服用東引臭椿根皮,去掉木質,洗淨晒乾切片,磨成粉末,與炒糯米粉和黑糖拌勻服用。

(案17)女,久痢命門酸墜,脈細數,舌紅,腹痛後重。恐陰虧氣陷,暑濕黏著,最恐妨胎之險。

焦白朮,白芍,黃芩,穀芽,雲茯苓,炙草,川連,荷蒂

(案18)酒醴濕熱,蒸傷臟腑,夕陽在山之象。

葛花,川連,茯苓,雞距,秦皮,神麯

白話文:

一位女性患者長期腹瀉,腰部酸痛下墜,脈搏細數,舌頭紅,腹部疼痛且疼痛感在下腹部加重。醫生診斷她可能是陰虛氣陷,暑濕內停,最擔心會危及胎兒。處方焦白朮、白芍、黃芩、穀芽、雲茯苓、炙草、川連、荷蒂。

另一位患者則是因為飲酒過量,導致濕熱內侵,損傷臟腑,就像夕陽西下,景象蕭條。醫生處方葛花、川連、茯苓、雞距、秦皮、神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