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氏醫案》~ 一、女科時症門(二百四方) (1)

回本書目錄

一、女科時症門(二百四方) (1)

1. 一、女科時症門(二百四方)

(案1)女,產後彌月,形凜身熱,津津汗出,脈細濡數,來去靡定,舌紅渴飲。此因營陰內虧,冬令過暖,溫邪襲匿於痰中,相交為患。治法和陽化溫,清降痰氣。

炒桑葉,青竹茹,製半夏,南花粉,炒丹皮,雲茯苓,炙橘紅,川石斛

女,寒熱互作,有汗不止,渴飲舌絳,脈濡空軟,痰吐不爽。產後陰分本虧,冬溫挾痰內伏,營氣不與衛氣和諧,若再纏綿不已,恐致陰傷風動。擬和陽益陰化溫除痰,陽旦、溫膽、交加三方出入之所。

白話文:

一位女性產後滿月,身體發熱,出汗不止,脈搏細微濡滑且跳動不規律,舌頭紅且口渴。這是因為氣血虧虛,加上冬天過於溫暖,導致溫邪侵入痰液,互相交織而引起疾病。治療方法是溫和陽氣、化解溫邪,清降痰氣。

使用炒桑葉、青竹茹、製半夏、南花粉、炒丹皮、雲茯苓、炙橘紅、川石斛。

另一位女性,寒熱交替,持續出汗,口渴舌頭發紅,脈搏濡滑空虛,痰吐不順暢。產後陰氣本就虛弱,加上冬天的溫邪挾帶著痰液在體內潛伏,導致氣血不和。如果病情延續下去,可能導致陰氣受損,風邪入侵。擬議使用和陽益陰、化解溫邪、清除痰液的方劑,例如陽旦湯、溫膽湯、交加湯,根據病情調整使用。

桂枝,白芍藥,竹茹,半夏,淡芩,炙甘草,枳殼,橘紅,薑汁炒,生地

女,寒熱之勢已緩,而仍漐漐有汗,體痛偏左,咳嗽,痰不易出,脈弦滑數。冬溫兼挾痰氣,阻痹肺之絡。當理絡化痰,宣通氣機。

枇杷葉,細生地,鉤鉤,橘紅,白杏仁,青竹茹,半夏,茯苓,大豆黃卷

女,寒熱了而不了,營氣猶不和諧,左脅痛引背,股絡中氣血不通。再議和養氣血,佐以宣絡。

白話文:

這位女性的寒熱症状已经减缓,但仍然时不时地出汗,身体左侧疼痛,咳嗽,痰咳不出来,脉象弦滑数。这是冬温病邪兼挟痰气,阻滞了肺部的经络所致。应该理顺经络,化解痰湿,疏通气机。

服用枇杷叶、生地、钩藤、橘红、杏仁、青竹茹、半夏、茯苓、大豆黄卷。

这位女性的寒热症状虽然消退,但气血还没有完全恢复平衡,左侧肋骨疼痛并牵引到背部,大腿经络气血不通。应该继续调理气血,并辅以疏通经络的药物。

荊芥炭,楂炭,穀芽,陳皮,炙甘草,茯神(此方與脈案不合疑有錯誤)

(案2)女,經居四月,脈象虛弱,內熱食少,腰痠腹痛膨脹。營虛氣滯。防其暴下虛波,擬和養肝脾氣血。

炒鬆生地,四制香附,川杜仲,金毛狗脊,炒黑歸身,白芍藥,川續斷,粉丹皮

(案3)女,心悸,頭鳴,咳嗆,食少作脹,脈形細數。素體虧弱,氣火上升。恐增寒熱,且先清肺和胃。

白話文:

荊芥炭、楂炭、穀芽、陳皮、炙甘草、茯神(這個方子跟脈案似乎不符合,可能有些錯誤)。

(第二個病例)女性,月經持續四個月,脈象虛弱,內熱食慾不振,腰痠腹痛且腹部膨脹。營氣虛弱,氣血運行不暢。要預防突然大量出血導致虛脫,應該調理肝脾,滋養氣血。

炒鬆生地、四制香附、川杜仲、金毛狗脊、炒黑歸身、白芍藥、川續斷、粉丹皮。

(第三個病例)女性,心悸、頭鳴、咳嗽帶有喘息聲、食慾不佳且容易脹氣,脈象細小而數。體質本來就虛弱,氣火上炎。擔心會加重寒熱症狀,所以要先清肺和胃。

竹茹,甘草,川貝,六曲,雲苓,蛤殼,杏仁,鉤鉤,枳殼,陳皮,料豆,穀芽

(案4)兩脈濡數無力,脾陽久虛,聚濕生痰,胃氣失和,足浮,痰多,納少,無寐。瘧後營衛失諧,元氣益虛。擬和養脾胃,安神化痰。

潞黨參,甘草,竹茹,棗仁,制於術,半夏,枳殼,姜皮,白茯苓,陳皮,秫米,紅棗

(案5)女,經居五十餘日,奔走勞力,動絡下血,一日頗多腰痠腹支急,飲食減少,脈形濡數。衝任營絡損傷,防其腹痛暴下。擬和養健脾。

白話文:

方劑一

竹茹、甘草、川貝、六曲、雲苓、蛤殼、杏仁、鉤鉤、枳殼、陳皮、料豆、穀芽

病症分析(案4)

兩脈濡數無力,說明脾陽久虛,長期以來脾臟陽氣不足;聚濕生痰,脾陽虛弱,容易聚濕化痰;胃氣失和,脾胃功能失調;足浮,痰多,納少,無寐,則說明痰濕困阻,導致氣機不暢,影響睡眠、飲食等。瘧後營衛失諧,元氣益虛,瘧疾之後,營衛失調,元氣虛弱。

治療目標

擬和養脾胃,安神化痰,調理脾胃功能,化解痰濕,安神助眠。

處方

潞黨參、甘草、竹茹、棗仁、制於術、半夏、枳殼、姜皮、白茯苓、陳皮、秫米、紅棗

病症分析(案5)

女,經居五十餘日,奔走勞力,動絡下血,一日頗多腰痠腹支急,飲食減少,脈形濡數,說明衝任營絡損傷,氣血不足,導致經期延長,下血不止,腰痠腹痛,飲食減少。

治療目標

擬和養健脾,調理脾胃,補氣養血,止血止痛。

藥方一

這個藥方包含了竹茹、甘草、川貝、六曲、雲苓、蛤殼、杏仁、鉤鉤、枳殼、陳皮、料豆、穀芽等藥材。

病症分析(案4)

患者脈象虛弱無力,顯示脾臟陽氣長期不足,容易積聚濕氣化成痰;胃氣失調,脾胃功能不好;腳浮腫,痰多,吃不下東西,睡不着覺,這些都是由於痰濕困阻,影響了氣血運行,導致睡眠、飲食等方面出現問題。患者之前患過瘧疾,導致營衛失調,元氣虛弱。

治療目標

這個藥方旨在調理脾胃功能,化解痰濕,安神助眠。

藥方

藥方包括潞黨參、甘草、竹茹、棗仁、制於術、半夏、枳殼、姜皮、白茯苓、陳皮、秫米、紅棗等藥材。

病症分析(案5)

患者是女性,月經已經持續五十多天,並且因為勞累奔波導致經期下血不止,一天流了很多血,還伴隨着腰痠腹痛,吃不下東西,脈象虛弱。這說明患者衝任營絡受損,氣血不足,導致月經失調、下血不止、腰痠腹痛、飲食減少等問題。

治療目標

這個藥方旨在調理脾胃功能,補氣養血,止血止痛。

甜於術,縮砂仁,厚杜仲,川石斛,懷山藥,炒香穀芽,蘇蘇梗,廣陳皮,川續斷

(案6)女,失音半載,咽乾口燥,經阻兩月,脈形細數。陰傷肺熱,恐入損途。

丹參,杏仁,竹茹,牛蒡子,沙參,枳殼,橘白,抱茯神,川貝,桔梗,甘草

(案7)咳嗽頭脹皆減,耳鳴驚惕,中指發麻,痰多食少,脈虛細弦。血虛肝陽化風,靜養慎調。

白話文:

甜味藥物以砂仁、杜仲、石斛、山藥為主,另外加上炒香的穀芽、蘇梗、陳皮、續斷。

(案例六)患者為女性,失音半載,咽喉乾燥,月經停滯兩個月,脈象細數。這是陰虛導致肺熱,如果不及時治療,恐有損傷的危險。

處方:丹參、杏仁、竹茹、牛蒡子、沙參、枳殼、橘白、茯神、川貝、桔梗、甘草。

(案例七)咳嗽和頭脹都減輕了,但出現耳鳴、驚悸、中指發麻、痰多食少,脈象虛細弦。這是由於血虛導致肝陽化風,需要靜心養神,謹慎調養。

西洋參,東白芍,石決明,茯苓,制首烏,川貝,鉤鉤,金斛,料豆衣,橘紅,歸身

(案8)女,血虛脾弱,經阻半載,腹痛便溏,耳鳴食少,脈形細澀。病頗深,損怯可虞也,理之不易。

大生地,赤芍藥,山楂炭,炒穀芽,全當歸,懷山藥,橘皮白,甘草,粉丹皮,紫丹參,茺蔚子,雲茯苓

(案9)肝氣挾痰上擾,頭痛心悸,痰咳嘔惡,腹痛食減,脈細弦數,舌黃口乾。病久體虛,恐有痙象。

白話文:

案8

一位女性患者,患有血虛脾弱,經期阻滯半年,伴隨腹痛、便溏、耳鳴、食少,脈象細澀。病情較為嚴重,體虛乏力,容易損傷。治療起來比較困難。

處方:

  • 大生地、赤芍藥、山楂炭、炒穀芽、全當歸、懷山藥、橘皮白、甘草、粉丹皮、紫丹參、茺蔚子、雲茯苓

案9

患者肝氣鬱結,痰濕上擾,出現頭痛、心悸、痰咳、嘔惡、腹痛、食慾減退,脈象細弦數,舌苔黃膩,口乾。病程較長,體虛乏力,恐有痙攣發作的徵兆。

藥材註解

  • 西洋參:補氣養陰,清熱生津。
  • 東白芍:養血柔肝,斂陰止痛。
  • 石決明:平肝潛陽,清肝明目。
  • 茯苓:健脾利濕,寧心安神。
  • 制首烏:補肝腎,益精血,烏髮。
  • 川貝:清熱化痰,止咳平喘。
  • 鉤鉤:指何首烏,補肝腎,益精血。
  • 金斛:指石斛,滋陰清熱,生津止渴。
  • 料豆衣:指黃豆衣,健脾利濕,消腫止痛。
  • 橘紅:理氣化痰,止咳平喘。
  • 歸身:指當歸身,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。
  • 赤芍藥:清熱涼血,活血化瘀。
  • 山楂炭:消食化積,止痛止血。
  • 橘皮白:理氣健脾,燥濕化痰。
  • 粉丹皮:涼血止血,清熱解毒。
  • 紫丹參:活血化瘀,涼血止痛。
  • 茺蔚子:溫腎壯陽,調經止痛。
  • 雲茯苓:利水滲濕,健脾安神。

案8

一位女性患者,長期以來氣血不足,脾胃虛弱,導致月經不調,已經停經半年了,還伴有肚子痛、腹瀉、耳鳴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脈象也比較弱。她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,身體很虛弱,很容易受到損害,治療起來很困難。

醫生開了以下藥方:

  • 生地黃、赤芍藥、山楂炭、炒穀芽、當歸、懷山藥、橘皮、甘草、丹皮、紫丹參、茺蔚子、雲茯苓

案9

一位患者肝氣鬱結,痰濕上擾,出現頭痛、心慌、咳嗽、嘔吐、肚子痛、食慾減退等症狀,脈象細而跳動得快,舌苔發黃,口乾。病症已經持續很久了,身體很虛弱,可能會出現痙攣發作。

首烏,棗仁,石決明,甘草,料豆,茯神,淨鉤鉤,穀芽,半夏,竹茹,甘菊花,陳皮,枳殼,川石斛

(案10)濕熱傷脾,便血泄瀉,腹膨食減,舌白脈濡。恐增腹滿之虛,擬清脾和濕。

洋參,秫米,六曲,茯苓,冬朮,木香,陳皮,大腹皮,地榆,砂仁,豬苓,澤瀉

(案11)女,產後四十餘日,下血如崩,營傷脾弱,遍體浮腫,舌白便溏,脈形濡細無力,氣急鼻衄。陰陽兩傷,防喘塞泄濁虛變。

白話文:

首烏、棗仁、石決明、甘草、料豆、茯神、淨鉤鉤、穀芽、半夏、竹茹、甘菊花、陳皮、枳殼、川石斛這些藥材,用來治療濕熱傷脾,導致便血、腹瀉、腹脹、食慾不振,舌苔白、脈象濡弱的病症。因為擔心會加重腹滿的虛弱,所以要清脾和濕。

洋參、秫米、六曲、茯苓、冬朮、木香、陳皮、大腹皮、地榆、砂仁、豬苓、澤瀉這些藥材,用來治療產後四十多天出現大量出血,導致氣血虧虛、脾臟虛弱,全身浮腫、舌苔白、大便稀溏、脈象濡細無力、氣喘鼻衄的病症。這種情況是陰陽兩傷,需要防範喘塞、泄濁、虛弱等變化。

冬朮,澤瀉,赤苓皮,陳皮,歸身,五加皮,大腹皮,薑炭,薏米仁,大紅棗

女,產後月餘,下血如崩,營傷脾弱,肢體腫脹,氣急便溏,咳嗆舌白,脈形濡細。脾肺腎三焦皆病,防喘塞虛波,病機險重之症。

懷山藥,廣陳皮,川貝母,姜皮,大腹絨,加皮,紫石英,紅棗,茯苓,米仁,沉香屑歸身炭

女,產後去血過多,營傷脾弱,肢體浮腫,咳嗽氣喘,食少便溏,舌白脈細。三焦皆病,喘塞可虞,不可忽視。

白話文:

一位產後婦女,月餘後出現大量出血,身體虛弱,四肢腫脹,呼吸急促,大便稀溏,咳嗽,舌苔白,脈象細弱。這是脾肺腎三焦皆病,有喘塞的危險,病況危重。

另一位產後婦女,由於失血過多,身體虛弱,四肢浮腫,咳嗽氣喘,食慾不振,大便稀溏,舌苔白,脈象細弱。三焦皆病,可能出現喘塞,不可輕忽。

甘枸杞,炙甘草,紫石英,茯苓,生薑皮,加皮,陳皮,紅棗,歸身炭,川貝母,懷山藥,大腹皮,沉香屑

(案12)女,肝陽上擾,頭暈嘔惡,白帶頗多。陰虛胃弱,防其淹纏增重。

制首烏,廣陳皮,茯神,竹茹,左牡蠣,料豆衣,鉤鉤,白芍,半夏,石決明,金斛

(案13)女,七月妊軀,腿足腫脹,面浮溲少,脈形細濡,咳嗽頭脹,舌白食少。脾虛濕勝,防驟產虛波。

土炒白朮,福澤瀉,氣滯,紅棗,雲茯苓,大腹皮,川貝母,甘草,廣陳皮,生薑皮

白話文:

甘枸杞、炙甘草、紫石英、茯苓、生薑皮、加皮、陳皮、紅棗、歸身炭、川貝母、懷山藥、大腹皮、沉香屑,用於治療女性肝陽上擾,頭暈嘔惡,白帶過多,同時陰虛胃弱,需防其病情加重。

制首烏、廣陳皮、茯神、竹茹、牡蠣、料豆衣、鉤鉤、白芍、半夏、石決明、金斛,用於治療女性懷孕七月,腿足腫脹,面浮溲少,脈細濡,咳嗽頭脹,舌白食少,屬於脾虛濕勝,需防驟產虚弱。

土炒白朮、澤瀉、氣滯、紅棗、雲茯苓、大腹皮、川貝母、甘草、廣陳皮、生薑皮,用於治療女性懷孕七月,腿足腫脹,面浮溲少,脈細濡,咳嗽頭脹,舌白食少,屬於脾虛濕勝,需防驟產虛弱。

(案14)女,寒熱較減,面目黃色稍退,脘痛徹背,經阻兩月,頭脹食少。肝鬱濕熱,氣血失於流暢也。

制香附,白茯苓,廣陳皮,烏藥汁,制茅朮,六神麯,淨當歸,沉香汁,木豬苓,川芎藭,綿茵陳,福澤瀉,赤芍藥,黑山梔

(案15)女,產未滿月,瘀盡,白帶頗多,少腹痛而腰痠,咳嗽食少,舌白脈細。營虛寒凝氣阻,防其增重。

全當歸,炮乾薑,川貝母,香穀芽,赤芍藥,山楂炭,廣陳皮,江枳殼,厚杜仲,枸杞子,白茯苓,炙甘草

白話文:

一位女性患者,寒熱症狀較之前減輕,面容泛黃的狀況也略有改善,但仍有脘腹疼痛並延伸至背部的症狀,經期已停滯兩個月,頭部脹痛且食慾不佳。診斷為肝氣鬱結、濕熱內蘊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。

處方

香附、白茯苓、廣陳皮、烏藥汁、制茅術、六神麴、淨當歸、沉香汁、木豬苓、川芎、綿茵陳、澤瀉、赤芍藥、黑山梔。

一位女性患者,產後未滿一個月,產後瘀血已排淨,但白帶量較多,下腹疼痛伴隨腰痠,咳嗽且食慾不佳,舌苔白、脈象細弱。診斷為產後氣血虛弱,寒凝氣滯,需預防病情加重。

處方

全當歸、炮乾薑、川貝母、香穀芽、赤芍藥、山楂炭、廣陳皮、江枳殼、厚杜仲、枸杞子、白茯苓、炙甘草。

(案16)女,經後營虛,肺熱音閃,胃弱食少,脘脹。此時尚難進補。

竹茹,穀芽,橘白白,桔梗,金斛,川貝,六曲,枳殼,杏仁,茯神

(案17)女,自乳體虛,伏邪留戀,寒熱間兩日一發,左脅背部作痛,咳嗽食少,脈息小弦,最淹纏也。

柴胡,生草,青皮,橘絡,當歸身,旋覆花,枳殼,茯苓,赤芍藥,新絳屑,川貝,蔥管

(案18)女,天癸不調,來則腰痠,且腹與渾身骨痛,近日徹夜無寐,大便泄瀉,頭脹,牙齘開合不利。心脾營虛氣滯,兼有伏風,防其增重,毋忽!

白話文:

一位女性,月經後體虛,出現肺熱導致聲音嘶啞,胃氣虛弱,食慾不振,腹部脹滿。目前不宜進補。

處方:竹茹、穀芽、橘皮、桔梗、金斛、川貝母、麥芽、枳殼、杏仁、茯苓。

一位女性,本身體質虛弱,再加上外邪入侵,導致寒熱交替,每隔兩天發作一次,左側脅肋和背部疼痛,咳嗽,食慾不振,脈象細小而弦,病情缠绵难愈。

處方:柴胡、生草(應該是生地黃)、青皮、橘絡、當歸身、旋覆花、枳殼、茯苓、赤芍藥、紫蘇梗、川貝母、蔥白。

一位女性,月經不調,來經時腰痠,腹部和全身骨頭疼痛,最近徹夜難眠,大便稀溏,頭脹,牙齒開合困難。這是因為心脾氣血虛弱,氣機阻滞,還伴有伏風,要預防病情加重,不可掉以輕心!

歸身炭,橘絡,六曲,湖藕,中生地,煨木香,丹皮,棗仁,白芍藥,桑葉,山藥,鉤鉤

(案19)心陰內虧,衛陽外薄,神倦少寐,自汗不止。

大生地,棗仁,歸身,於術,清阿膠,白芍,黃耆,陳皮

(案20)先形寒肢冷,昏昏嗜臥,而後增熱,體痛胸脘痞悶。此積勞陽傷,風溫與濕相搏。舌絳苔白,將恐化而為熱,且從表分達泄。

淡豆豉,枇杷葉,江枳殼,連翹殼,蔥頭白,甜杏仁,桔梗,麥芽

白話文:

歸身炭、橘絡、六曲、湖藕、中生地、煨木香、丹皮、棗仁、白芍藥、桑葉、山藥、鉤鉤。

(案19)心陰不足,抵抗力下降,容易疲倦、失眠、盜汗。

大生地、棗仁、歸身、於術、阿膠、白芍、黃耆、陳皮。

(案20)一開始手腳冰冷、昏昏欲睡,之後又發熱,全身疼痛、胸悶。這是長期勞累損傷陽氣,寒濕之氣與風邪相搏導致的。舌頭紅,苔白,可能要轉為熱症,並從體表深入到內部。

淡豆豉、枇杷葉、江枳殼、連翹殼、蔥頭白、甜杏仁、桔梗、麥芽。

(案21)身熱肢冷,去來無定,得微汗或止或不止,脈數左弦,舌苔白,神倦囈語,頭疼體痛。邪兼太少兩陽,若明日一候不解,恐其內陷。

陽旦湯(即桂枝加黃芩。)

平旦更衣之後,寒熱勢緩,而脈未靜,舌絳苔白,溫邪挾濕,蒸中不化,病情尚未定著,且與和解化痰,以消息之。

溫膽湯加枇杷葉、白杏仁

夜來先形寒,逾時而熱,後熱後得汗而解,脈弦數,邪伏少陽陽明,竟有瘧狀。柴胡溫膽,未知可否。

白話文:

病人身體發熱,四肢冰冷,忽冷忽熱,不定時,有時微微出汗,有時出汗停止,有時則汗出不止。脈搏跳動頻繁,左手脈弦緊,舌苔白,精神疲倦,說胡話,頭疼全身疼痛。邪氣兼犯太陽和少陽兩經陽氣,如果明天一候還不見好轉,恐怕邪氣會入侵內臟。

服用陽旦湯(即桂枝加黃芩)。

早晨更衣後,寒熱的勢頭減緩,但脈搏還未平穩,舌頭紅,舌苔白,溫邪挾帶著濕氣,停滯在身體內部,病情還未穩定,需要用藥和解化痰,緩解病情。

服用溫膽湯加枇杷葉、白杏仁。

晚上先感覺寒冷,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熱,熱後出汗,出汗後症狀減輕,脈搏弦緊而跳動頻繁,邪氣伏於少陽和陽明經,出現像瘧疾一樣的症狀。不確定柴胡溫膽湯是否合適。

柴胡溫膽湯

屢屢得汗,熱已退解,但脈沉細數,舌絳,苔微黃,咳嗽,痰不易出,胸脅隱痛。且與理肺和胃化痰,以視明日動靜。

溫膽湯去半夏,加枇杷葉、白杏仁、川貝、穀芽。

漐漐汗出,脈漸和平,此時只宜和胃養陰,使其神安加谷,宜《內經》法。

半夏,竹茹,茯苓,秫米,橘紅,炙草(長流水煎)

多夢紛紜,神倦譫語,舌尖紅,苔薄白,脈數空弦。穀食不加,此乃汗解之後,心陰內耗,肺胃熱邪又留未盡。再擬養心安神,清痰熱,和胃經法。

洋參,淮麥,竹茹,川貝,麥冬,南棗,茯神,半夏

白話文:

柴胡溫膽湯 方劑說明

症狀:

患者反覆出汗,熱度已經退去,但脈象沉細而數,舌頭紅,舌苔微黃,咳嗽,痰液不易咳出,胸脅隱隱作痛。

治療原則:

先以理肺和胃、化痰的方法治療,觀察明日病情變化。

處方:

溫膽湯去半夏,加枇杷葉、白杏仁、川貝、穀芽。

療效:

汗出漸止,脈象逐漸平穩。

下一步治療:

此時應以和胃養陰為主,使患者精神安寧,飲食增加,可參考《內經》的療法。

處方:

半夏,竹茹,茯苓,秫米,橘紅,炙草(長流水煎)

症狀:

患者多夢,精神倦怠,神志不清,舌尖紅,舌苔薄白,脈象數而空虛。飲食無進展。

病因:

這是因為汗退之後,心陰耗損,肺胃中的熱邪尚未完全消除所致。

治療原則:

再擬定養心安神、清痰熱、和胃的治療方案。

處方:

洋參,淮麥,竹茹,川貝,麥冬,南棗,茯神,半夏

寢食皆安,脈亦和平。扶正安神,一定成則。

人參,茯神,淮麥,麥冬,橘白,川斛

(案22)痰喘口渴,便溏肛墜。手足太陰皆虛,宜補土生金。

五味異功散加麥冬、川貝、海石

(案23)素體極弱,心力俱勞,二氣交虛矣。風溫杜仲,背寒身熱,心中嘈雜如飢。此屬內傷而兼外感者,病之輕重未定,姑從溫膽湯和之。

溫膽湯加玉竹條

(案24)素體陰虧,煩勞陽傷,冬溫乘襲,身熱九日,咳嗆氣喘,自利煩渴,徹夜無寐,口不仁面垢,唇焦齒乾,舌濁脈數濡。深恐正虧邪陷,當從肺胃清泄。

白話文:

患者睡眠飲食都正常,脈象也平和。應當扶正固本,安神定志,這樣就能痊癒。

患者出現痰喘、口渴、大便稀薄、肛門下墜的症狀。這是手足太陰經(肺經和脾經)皆虛的表現,應該補脾土以生肺金。

患者原本體質就虛弱,加上心力交瘁,導致氣虛血虛。現在又受風寒侵襲,出現背部發涼、身體發熱,心中煩躁不安,好像飢餓一樣。這是內傷兼外感的症狀,病情輕重難定,先用溫膽湯調理。

患者原本就陰虛體質,加上過度勞累導致陽氣受損。現在又遭遇冬天的溫熱之邪侵襲,發熱已經九天,伴有咳嗽、氣喘、腹瀉、口渴、失眠、口唇麻木、面容晦暗、唇焦齒乾、舌苔白膩、脈象數而濡滑的症狀。擔心正氣虧虛、邪氣入侵,應該從肺胃清泄入手治療。

枇杷葉,葛根,桔梗,白杏仁,赤芍,生甘草,犀角,淡芩,蘆根

汗出不徹,熱退不淨,咳嗆胸痞,唇焦渴飲,肺胃熱邪未清,仍宜宣泄上焦。

桑葉,川貝,黃芩,枇杷葉,豆豉,連翹殼,杏仁,生草,蘆根

(案25)妊娠八月,陡然昏厥,甚至上竅血溢,揚手擲足,發熱神昏,咬牙脈亂。冬溫挾痰,陷入厥陰,肝陽挾胎氣上迫,勢極危急,無從著手,不得已勉與暴厥應下之法,參入熄風化痰,以冀萬一。

白紋銀,鉤藤鉤,枳實汁,青葶結,石決明,礞石滾痰丸(三錢),羚羊角,黑山梔

白話文:

這是一位孕婦在懷孕八個月時突然昏厥,甚至出現上竅出血,手腳亂舞,發燒神志不清,咬牙脈搏紊亂。這是由於冬天溫病夾雜痰邪,侵犯厥陰,肝陽挾帶胎氣上衝,情況十分危急,無計可施。醫生不得已採用暴厥應下法,同時加入熄風化痰的藥物,希望能有轉機。使用的藥物包括白紋銀、鉤藤、枳實汁、青葶結、石決明、礞石滾痰丸、羚羊角、黑山梔。

女,又,損胎既下,仍然昏痙暈厥,手臂強直,脈弦滑數。此邪痰惡血,蒙閉心胞,正在險津也,謹防陡變。

羚羊角,薑汁,澤蘭,石菖蒲,橘紅,楂炭,竹瀝,丹皮,化服回生丹一粒。

(案26)未老先衰,勞倦感溫,身熱八日,熱退,面青肢冷,額汗津津,神倦呃忒,痰喘如鋸,脈滑細如絲,舌濁而干。邪熱匿於痰中,中氣交脫之象。其勢不得不補,然須得補耐補乃幸。

人參,茯苓,竹瀝,熟地,半夏,薑汁,麥冬,橘紅,紫石英

白話文:

一位女性,先前流产,现在昏迷抽搐,手臂僵直,脉搏弦滑而数。这是邪痰恶血蒙蔽心包,情况危急,要小心突然变化。

用羚羊角、生姜汁、泽兰、石菖蒲、橘红、枳实炭、竹沥、丹皮,服用回生丹一粒。

一位未老先衰的病人,劳累后感受风寒,发热八天,退热后,面色青白,肢体冰冷,额头汗津津,神倦气短,痰喘像锯子一样,脉搏滑细如丝,舌苔浊而干。邪热藏在痰中,中气虚脱的征象。这种情况必须补,但要补得耐补才能幸免。

用人参、茯苓、竹沥、熟地、半夏、生姜汁、麦冬、橘红、紫石英。

得補雖安,虛態不減。病前遠行,振動陽絡,咳痰帶血,最恐多溢,此時又以和絡止血為急。然納補之藥,仍未敢撤也。

人參,麥冬,竹茹,熟地,川貝,藕汁,阿膠,茯神,墨汁

(案27)溫邪九日,身熱不揚,瞀悶不揚,燥擾,舌絳苔白,氣喘耳聾,痰咳不爽,斑發紫黯,隱約不出肉,脈細,濡數而伏。此屬邪陷膻中,有昏厥立危之勢。急急清營透表,邪達乃幸。

犀角(二錢),鬱金(五分),牛蒡(三錢),枇杷葉(一兩),赤芍(一錢半),荊芥(五錢),青蒿(三錢),川貝(錢半),連翹(三錢),蘆根(三錢)

白話文:

第一部分

雖然服用補藥後暫時安穩,但虛弱的狀態並沒有減輕。病前曾經遠行,身體受到振動,導致陽絡受損,因此咳嗽時帶有血絲,最擔心血流不止。此時應以和絡止血為急。但是,補益的藥物還不敢完全停用。

藥方

人參、麥冬、竹茹、熟地、川貝、藕汁、阿膠、茯神、墨汁

第二部分

溫邪已經持續了九天,身體發熱卻無法散發,頭昏腦脹,精神恍惚,躁動不安,舌頭紅而苔白,氣喘耳聾,痰咳不爽,皮膚上出現紫黑色的斑點,隱約可見,脈象細弱,濡滑數而沉伏。

這是邪氣侵入膻中,有昏厥致死的危險。必須緊急清熱解毒,疏散表邪,讓邪氣外出,才能倖免於難。

藥方

犀角(二錢)、鬱金(五分)、牛蒡(三錢)、枇杷葉(一兩)、赤芍(一錢半)、荊芥(五錢)、青蒿(三錢)、川貝(錢半)、連翹(三錢)、蘆根(三錢)

身微熱,四肢不溫,神蒙耳聾,舌紅渴飲,瞀悶囈語,斑發不掀,脈浮不出。溫邪痰熱,內擾蒙閉,漸入心營之勢,恐陡然昏痙厥閉。今擬清營解表,辛香開泄,以冀轉機。

犀角,連翹,杏仁,枇杷葉,牛蒡,川貝,菖蒲,桔梗,芍藥,鬱金,柴胡

身熱不揚,昏狂叫喊,囈語喃喃,脈數不出,煩渴引飲。陽明邪火極熾,仍慮昏痙厥閉。再擬清營辛開,甘寒化熱,扶過兩候方可。

竹葉(三錢),石膏(五錢),生草(五分),麥冬(二錢半),犀角(二錢),生地(七錢),川貝(三錢),菖蒲(五錢半),枇杷露(三錢)

白話文:

患者身體微熱,四肢冰冷,神志不清、耳聾,舌頭紅腫口渴,頭昏腦悶、神志不清說胡話,頭髮斑白、難以梳理,脈搏浮而摸不到。這是溫熱病邪侵入體內,導致痰熱內擾蒙蔽心神,病情逐漸加重,可能會突然昏迷、抽搐、神志不清。現在需要清熱解毒、辛香開竅,希望能轉危為安。

藥方:犀牛角、連翹、杏仁、枇杷葉、牛蒡、川貝母、菖蒲、桔梗、芍藥、鬱金、柴胡。

患者身體發熱卻無法退燒,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,脈搏快速而摸不到,口渴想喝水。陽明經的熱邪非常旺盛,仍然擔心會突然昏迷、抽搐、神志不清。繼續用清熱解毒、辛香開竅的藥物,並加入甘寒化熱的藥物,度過這兩天的關鍵時期才算安全。

藥方:竹葉(三錢)、石膏(五錢)、生草(五分)、麥冬(二錢半)、犀牛角(二錢)、生地黃(七錢)、川貝母(三錢)、菖蒲(五錢半)、枇杷露(三錢)。

又,夜來得汗之後,昏狂煩熱似定,舌色亦少淡薄,但大便連行,而脈甚細軟,神志倦怠。最恐邪去未淨,而正氣先虛,今宜清解和胃安神養陰方。

生地,粳米,茯神,石斛,川貝,石決明,甘草,麥冬,竹葉

又方:大生地,沙參,川貝,粉丹皮,大麥冬,茯神,川斛,石決明

(案28)溫邪蒸熱旬余,斑疹發不出膚,舌紅苔白,大便溏泄,邪伏陽明,深恐里陷變喘,不可忽視。

葛根,桔梗,赤芍,赤苓,芩連,甘草,連翹,荷葉

病情如昨,泄瀉數減,脈來細數,而寸不出。乃太陽邪熱入太陽陽明,舌紅苔黑,深恐昏厥。

白話文:

此外,如果患者在晚上出汗後,出現神志不清、煩躁、發熱像昏迷一樣,舌頭顏色也略顯淡薄,但大便頻繁,脈象很細弱,精神萎靡不振。最擔心的是邪氣尚未完全消除,正氣卻先虛弱了,現在應該用清熱解毒、和胃安神、滋陰養陰的藥方。

藥方:生地、粳米、茯神、石斛、川貝、石決明、甘草、麥冬、竹葉

另一個藥方:生地、沙參、川貝、丹皮、麥冬、茯神、石斛、石決明

(案例28)溫熱病邪導致發熱已十多天,身上出現斑疹卻不能透出皮膚,舌頭紅,舌苔白,大便稀溏,邪氣停留於陽明經,深怕邪氣深入內部導致喘不過氣,不可忽視。

藥方:葛根、桔梗、赤芍、赤苓、黃芩、甘草、連翹、荷葉

病情與昨日相同,腹瀉次数減少,脉搏细弱,寸关脉摸不到。這是太陽經的邪熱侵入太陽陽明經,舌頭紅,舌苔黑,深怕患者昏厥。

犀角,赤芍,豆卷,黃連,炙草,連翹,青芩,赤苓,荷葉

熱勢退緩,舌紅苔濁,脈數口乾,陽明之邪未淨,小溲短赤,是濕熱癃閉州都所致。

犀角,連翹,滑石,竹葉,丹皮,草梢,赤苓,川柏

(案29)滋陰清熱。

香犀尖,丹皮,麥冬,川石斛,細生地,連翹,茯神

(案30)溫病八日,身熱不揚,脈左空弦,右模糊,膺悶呃忒,面赤如醉,舌紅苔白,邪熱苔白。痰濕混阻,其勢頗危。

旋覆花,鬱金,杏仁,竹瀝,枇杷葉,川貝,豆卷,薑汁

大戰一晝夜,邪熱勢猛,幾危屢次,幸而膚黃斑透得解,轉致咽喉微痛,頰車失開,舌絳口乾,面油目昏,脈數左弦。乃陽明之經猶熱,少陽之氣內虧,濕反化燥之時,猶恐泛而復聚。今當清營滋化,理咽除痰,不致再生更張乃吉。

白話文:

病人熱退緩慢,舌頭紅且苔厚膩,脈搏數且口乾,說明陽明經的病邪尚未清除,小便短赤,這是濕熱阻滯膀胱所導致。用犀角、連翹、滑石、竹葉、丹皮、草梢、赤苓、川柏滋陰清熱。

病人患溫病八天,發熱不退,脈象左邊空虛弦細,右邊模糊不清,胸悶氣喘,面紅如醉,舌頭紅且苔白,說明邪熱阻滯,痰濕交雜,病情十分危急。用旋覆花、鬱金、杏仁、竹瀝、枇杷葉、川貝、豆卷、薑汁來治療。

經過一天一夜的治療,邪熱勢頭減弱,雖然曾數次危急,但幸好皮膚黃色斑點消失,轉而咽喉微痛,嘴巴張開困難,舌頭絳紅且口乾,臉上油膩,眼花,脈搏數且左邊弦細。說明陽明經仍然有熱,少陽經氣虛損,濕邪轉化為燥邪,仍有可能復發。現在要清熱滋陰,理咽化痰,避免病情再次加重,才能痊癒。

犀角地黃湯加連翹、川貝、竹茹、桔梗、人中黃

頰車失張,咽嗌哽痛。少陰自虛,陽明尚未清肅,滋養少陰之中,少佐清泄。

元參,甘草,金斛,葛花,生地,桔梗,川貝,雞距子

(案31)身熱不揚,氣逆咳嗽,痰中映紅,脈數,左細軟,右浮滑。冬令過暖,溫邪蘊伏肺中,嗆傷營絡,恐增喘急。陰分本虧,只宜輕濟清泄,慎勿辛溫發散。

葦莖湯加藕肉、川貝、蜜炙枇杷葉

(案32)身微熱,畏風惡寒,瞀悶氣喘,體痛右甚,脈浮滑數。勞倦感邪,氣痹不宣,恐其厥逆。

白話文:

犀角地黃湯加上連翹、川貝、竹茹、桔梗、人中黃。

臉頰肌肉無法張開,咽喉哽塞疼痛。少陰經氣虛弱,陽明經氣還未完全肅降,滋養少陰經氣,輔助清泄。

元參、甘草、金斛、葛花、生地、桔梗、川貝、雞距子。

(案例31)身體發熱而不散,氣逆咳嗽,痰中帶血,脈搏數快,左側脈細軟,右側脈浮滑。冬天過於溫暖,溫邪停滯在肺中,損傷營氣,恐加重喘急。陰氣本就虧虛,只宜輕輕地補充、清泄,不可使用辛溫發散藥物。

葦莖湯加上藕肉、川貝、蜜炙枇杷葉。

(案例32)身體微熱,怕風怕冷,頭昏腦悶、氣喘,身體疼痛以右側為甚,脈搏浮滑數快。勞累過度感染邪氣,氣血阻塞不通暢,恐出現厥逆。

蘇子,豆豉,前胡,桑皮,枳殼,杏仁,桔梗,川樸,蔥白

(案33)肝氣挾痰塞逆,心脘掣痛,陡然寒顫,壯熱痙厥,洊至汗出如雨,膚冷如石,脈細如髮,語言不出。是痰邪內伏,肝風鴟張,正氣欲脫,危如朝露,無可奈何。勉擬扶正滌痰,回陽救逆,以冀萬一。

人參,龍骨,半夏,竹瀝,附子,牡蠣,橘紅,薑汁

(案34)冬溫九日,身熱不揚,神煩瞀悶,脈數不暢,舌紅苔黃,手腕牛蒡,痰邪內伏,肝風欲動,恐其復厥。

白話文:

蘇子、豆豉、前胡、桑皮、枳殼、杏仁、桔梗、川樸、蔥白,這些藥材可用於治療肝氣挾痰塞逆,心脘掣痛,陡然寒顫,壯熱痙厥,洊至汗出如雨,膚冷如石,脈細如髮,語言不出等症狀。這是因為痰邪內伏,肝風鴟張,正氣欲脫,危如朝露,無可奈何。因此,需要扶正滌痰,回陽救逆,以冀萬一。

人參、龍骨、半夏、竹瀝、附子、牡蠣、橘紅、薑汁,這些藥材則可用于治疗冬溫九日,身熱不揚,神煩瞀悶,脈數不暢,舌紅苔黃,手腕牛蒡,痰邪內伏,肝風欲動,恐其復厥等症狀。

豆豉,半夏,連翹,桔梗,蔥白,橘紅,杏仁

(案35)冬溫內伏,陽虛胸痹。其病不輕。

瓜蔞皮,桂枝,枳殼,茯苓,薤白,半夏,川樸,黃芩

(案36)冬溫咳嗆,挾食壯熱,咳嗆。其勢極險。

蘇子,杏仁,象貝,萊菔汁,前胡,桔梗,連翹,桑葉,枳殼,蘆根

(案37)形寒身熱,面赤戴陽,嘔惡舌濁,脈沉細,少腹拘急,終宵不寐,氣上衝心。高年濕熱內盛,冬溫深入厥少。其勢危篤,勉與仲聖厥陰治法。

川連,桂木,細辛,川柏,乾薑,黨參,附子,歸身,烏梅

白話文:

冬天溫病內伏,陽氣虛弱導致胸部憋悶,病情不輕。瓜蔞皮、桂枝、枳殼、茯苓、薤白、半夏、川樸、黃芩可以用來治療。

冬天溫病咳嗽氣喘,伴隨食物積滯,身體發熱,咳嗽氣喘,病情十分危險。蘇子、杏仁、象貝、萊菔汁、前胡、桔梗、連翹、桑葉、枳殼、蘆根可以用來治療。

身體寒冷卻發熱,面部發紅,伴隨嘔吐噁心,舌苔厚膩,脈象沉細,小腹拘緊,整夜睡不著覺,氣往上衝,心臟不舒服。老年人因濕熱內盛,冬溫病深入厥陰經,病情危重,可以用仲聖治療厥陰的方子。川連、桂木、細辛、川柏、乾薑、黨參、附子、歸身、烏梅可以用來治療。

(案38)病後熱留營中,更兼喪明之痛。

犀角地黃湯加川貝、萱花

(案39)脈浮,頭項強而惡寒,此太陽病也。病後陰虛,宜兼滋養。

桂枝湯(即陽旦湯)加黃芩,再加生地(即陽旦湯加生地)

(案40)外受風寒,內傷酒醴,濕熱。

蘇子,枇杷葉,橘紅,茯苓,杏仁,米仁,桔梗,桑皮

(案41)煩勞耗陰,冬溫伏邪。

沙參,麥冬,海石,川貝,玉竹,蛤殼,米仁,梨皮

(案42)濕熱肝氣內郁,風寒外遏,心中懊憹不食,目黃,舌絳唇乾,脈不通暢。治當疏達。

白話文:

病人病後體內留有熱氣,還伴隨視力喪失的痛苦,可以用犀角地黃湯加入川貝、萱花來治療。

脈象浮,頭頸僵硬,畏寒,這是太陽病。病人病後陰虛,應該同時滋養。可以用桂枝湯加黃芩,再加生地來治療。

病人外感風寒,內傷酒食,導致濕熱。可以用蘇子、枇杷葉、橘紅、茯苓、杏仁、米仁、桔梗、桑皮來治療。

病人因過度勞累耗損陰氣,冬日溫邪入侵體內。可以用沙參、麥冬、海石、川貝、玉竹、蛤殼、米仁、梨皮來治療。

病人因濕熱鬱結肝氣,風寒阻遏外邪,導致心煩意亂、不思飲食、目黃、舌紅唇乾、脈象不暢。治療應該以疏通為主。

柴胡,黑梔,神麯,青皮,麥芽,茵陳,香附,連翹,豆豉

(案43)冬溫搐肺,金實則啞。

蘇子,桑皮,川貝,活水蘆根,杏仁,前胡,桔梗,生瓜子殼

(案44)冬溫伏胃,蒸熱膚黃,嘔吐拒納。

藿香梗,茵陳,茯苓,連翹,宋半夏,陳皮,黃芩,神麯

(案45)此大頭天行毒也,若毒邪內攻則昏亂,何小視之耶?

普濟消毒飲

(案46)陰虛感溫,肝陽上逆。

溫膽湯加金石斛、石決明

(案47)失血損體,勞煩感溫,防其新邪舊病,因時病併發。

白話文:

柴胡、黑梔、神麯、青皮、麥芽、茵陳、香附、連翹、豆豉。

冬溫導致肺部痙攣,金氣實則會失聲。

蘇子、桑皮、川貝、活水蘆根、杏仁、前胡、桔梗、生瓜子殼。

冬溫伏於胃中,蒸熱導致皮膚發黃,嘔吐拒食。

藿香梗、茵陳、茯苓、連翹、宋半夏、陳皮、黃芩、神麯。

這是大頭天行毒,若毒邪內攻則會昏亂,不可輕視。

普濟消毒飲。

陰虛感溫,肝陽上逆。

溫膽湯加金石斛、石決明。

失血損體,勞煩感溫,需防範新邪舊病,因時制宜治療併發症。

葦莖湯加南沙參、象貝、湖藕

(案48)風寒壅遏,食滯停積,肝氣上逆,寒熱昏躁,胸悶脈伏,勢將昏痙厥閉。若此重症,如何來此就醫?勉擬方速載歸,而勿再來也。

黑山梔,枳實,連翹,桔梗,淡豆豉,麥芽,杏仁,鬱金

(案49)冬溫夾食,來勢不輕。

豆豉,茵陳,蘇梗,杏仁,山梔,連翹,川樸,枳殼

(案50)肢冷身熱,煩躁呻吟,脈沉數。冬溫,食滯阻中,暴寒外遏。其勢棘手。

葛根,淡芩,連翹,麥芽,柴胡,石膏,甘草,枳實

(案51)肝氣內郁,風寒外遏。

豆豉,枳殼,半夏,萊菔子,黑梔,杏仁,生薑,蔥白,橘紅

白話文:

葦莖湯加上南沙參、象貝、湖藕。

(案48)風寒阻礙,食物積滯,肝氣上逆,寒熱交加,神志昏迷,胸悶脈弱,快要昏厥痙攣。這種重症,怎麼會來這裡看病?勉強開個方子,快點回家,不要再來了。

黑山梔、枳實、連翹、桔梗、淡豆豉、麥芽、杏仁、鬱金。

(案49)冬季溫病夾雜食積,病勢不輕。

豆豉、茵陳、蘇梗、杏仁、山梔、連翹、川樸、枳殼。

(案50)四肢冰冷,身體發熱,煩躁呻吟,脈沉而數。冬季溫病,食滯阻礙中焦,暴寒外來阻遏。病情棘手。

葛根、淡芩、連翹、麥芽、柴胡、石膏、甘草、枳實。

(案51)肝氣鬱結,風寒外來阻遏。

豆豉、枳殼、半夏、萊菔子、黑梔、杏仁、生薑、蔥白、橘紅。

(案52)女,產後營虛,溫邪乘襲,寒熱匝月,咳嗆氣短,腹膨,脈細,神倦。恐其邪正兩脫,至險至險,勉擬一方。

桑葉,楂炭,丹皮,茯苓,玉竹,陳皮,歸身,穀芽

(案53)冬溫身熱旬余,勢將陰傷風動。

青蒿,連翹,枳殼,桑葉,黃芩,竹葉,麥芽,蘆根

(案54)冬溫九日,形凜身熱,脈細數,舌絳苔白。陰虧不能運泄,將恐邪陷昏憒。

豆豉,枳殼,麥芽,桑葉,山梔,杏仁,連翹,蘆根

身熱夜重,自利渴飲,舌絳苔黃,脈細,嘔惡不食。陰虧之體,冬溫內伏,防其昏陷。

葛根芩連湯加神麯、柴胡、赤苓、穀芽

白話文:

一位女性產後身體虛弱,受到溫邪入侵,發熱、發冷已經持續一個月,還伴隨咳嗽、喘不過氣、腹部脹大、脈搏細弱、精神倦怠。醫生擔心邪氣和正氣都可能耗竭,病情十分危急,於是勉強開了一個方子。

方劑:桑葉、山楂炭、丹皮、茯苓、玉竹、陳皮、當歸身、穀芽。

冬天患溫病,發熱已經持續十多天,病情趨向於損傷陰氣,風邪開始活動。

方劑:青蒿、連翹、枳殼、桑葉、黃芩、竹葉、麥芽、蘆根。

冬天患溫病已經九天,身體發冷卻又發熱,脈搏細弱而快,舌頭紅,舌苔白。陰氣不足,無法正常運化排出,擔心邪氣入侵導致昏迷。

方劑:豆豉、枳殼、麥芽、桑葉、山梔子、杏仁、連翹、蘆根。

患者身體發熱,晚上症狀加重,腹瀉、口渴、舌頭紅、舌苔黃、脈搏細弱、嘔吐、不想吃東西。這屬於陰氣虧虛的體質,冬溫病在體內潛伏,要預防昏迷。

方劑:葛根芩連湯加神曲、柴胡、赤茯苓、穀芽。

(案55)冬溫傷肺,咳嗆痰血,喘不得臥,其險極。

桑葉,南沙參,石膏,生甘草,杏仁,枇杷葉,麥冬

高年積勞陽傷,冬溫入伏,咳嗆氣短,正不克邪之象。

豆豉,蘇子,橘紅,蔥白,杏仁,半夏

冬溫之病,辛燥頻進,肺胃受傷,木火上逆,咳嗆痰濁,嘔吐拒納,理之極難。

竹茹,甜杏仁,米仁,瓜子,橘白,川貝母,茯苓,稻須

下虛之體,冬溫重感,身熱痰嗽,喘不能臥,反復淹纏,極難用藥。

葦莖湯加枇杷葉、桑皮、蛤殼、川貝

(案56)身熱旬余,微汗不解,脈細數不出,舌絳苔黃,渴飲便閉。溫邪夾食也,恐其內陷轉重。

白話文:

冬天受寒傷了肺,咳嗽、痰中帶血,喘不過氣來,無法平躺,情況非常危險。

可以服用桑葉、南沙參、石膏、生甘草、杏仁、枇杷葉、麥冬。

老年人由於長年積勞導致陽氣受損,冬天受寒後,病邪入侵,咳嗽、氣喘,正氣不足,無法抵抗病邪。

可以服用豆豉、蘇子、橘紅、蔥白、杏仁、半夏。

冬天受寒的病症,如果經常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,容易傷及肺胃,導致肝火上逆,出現咳嗽、痰多、嘔吐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治療起來非常困難。

可以服用竹茹、甜杏仁、米仁、瓜子、橘白、川貝母、茯苓、稻須。

體質虛弱的人,冬天受寒後,出現發熱、咳嗽痰多、喘不過氣來、無法平躺,而且反覆發作,難以治療。

可以用葦莖湯加入枇杷葉、桑皮、蛤殼、川貝。

發熱十天以上,微微出汗,但汗出不暢,脈搏細弱而數,舌頭紅,苔黃,口渴,小便不通。這是溫病夾雜食積,擔心病邪內陷,病情加重。

小陷胸湯加山梔、豆豉、連翹、生穀芽

(案57)冬溫八日,瞀悶脈伏,邪食並重,恐其內陷。

蔥白,川樸,枳殼,秦艽,豆豉,杏仁,桔梗,麥芽

(案58)積勞陽傷,營衛不和,或寒或熱。

桂枝湯加當歸、陳皮、茯苓

熱退不淨,咳嗆嘔吐,脈弦而數,寐則囈語,肝膽之陽挾溫邪而上升也。

溫膽湯去甘草,加青蒿、黃芩、生薑

冬溫伏邪,營衛不和。

陽旦湯加杏仁

(案59)濕熱痰食混中焦,正不敵邪則內結外脫。

川連,橘紅,羚羊角,黃芩,生草,連翹,鉤鉤,葛根,麥芽

白話文:

小陷胸湯裡加上山梔、豆豉、連翹、生穀芽。

(案例57)冬天溫病發作八天,神志不清,脈象沉伏,邪氣和食積同時存在,擔心邪氣會內陷。

用蔥白、川樸、枳殼、秦艽、豆豉、杏仁、桔梗、麥芽。

(案例58)長期勞累傷了陽氣,營氣和衛氣不調和,可能出現寒症或熱症。

桂枝湯裡加上當歸、陳皮、茯苓。

熱退後還沒有完全好,咳嗽、嗆咳、嘔吐,脈象弦細而快,睡覺時說夢話,這是肝膽陽氣夾雜溫邪向上升的緣故。

溫膽湯裡去掉甘草,加上青蒿、黃芩、生薑。

冬天溫病伏藏的邪氣,使營氣和衛氣不調和。

陽旦湯裡加上杏仁。

(案例59)濕熱痰食混雜在中焦,正氣抵抗不了邪氣,就會導致內傷外脫。

用川連、橘紅、羚羊角、黃芩、生草、連翹、鉤鉤、葛根、麥芽。

熱退未淨,防其復盛。

前方去羚羊角、麥芽,加神麯

(案60)身熱不揚,遍體浮腫,脈緊,舌黃口乾,咽哽胸悶。冬溫內伏,嚴寒外遏,肺不清達,最恐喘急,不是小病。

麻杏石甘湯

(案61)身熱去來靡定,得汗解而旋覆燥渴引飲,舌白中濁,脈濡數,不食不寐。此暑風濕熱混蒸陽明太陽,居素交虛,惟恐里走,或得轉而為瘧乃幸。

藿香,半夏,神麯,石決明,川樸,陳皮,茯苓,鮮荷葉

夜來熱退不淨,神煩無寐,脈數軟,舌乾微黃。暑熱蘊伏,惟恐復熱,擬從肺胃達泄。

枇杷葉,半夏,茯苓,荷葉,白杏仁,橘紅,竹茹

白話文:

退燒後還沒有完全恢復,要小心不要再發燒。

原本的方子裡去掉羚羊角和麥芽,加入神麴。

(病例60)身體發熱但熱氣無法散發,全身浮腫,脈搏緊而有力,舌頭黃且乾燥,咽喉堵塞,胸悶。冬天溫熱之氣潛伏在體內,嚴寒的天氣又阻礙體表散熱,肺部氣機不通暢,最怕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,這可不是小病。

[麻杏石甘湯]

(病例61)身體發熱反覆不定,雖然出汗退燒,但很快又感覺口渴想要喝水,舌苔白而中間偏黃,脈搏濡而數,沒有食慾也睡不好。這是暑熱、風邪和濕熱交雜在一起,侵犯了陽明和太陽經脈,原本就虛弱的體質,擔心熱氣會往下走,如果能轉變成瘧疾,反而還算是好的結果。

藿香、半夏、神麴、石決明、川樸、陳皮、茯苓、鮮荷葉

昨晚退燒後,還沒完全恢復,心裡煩躁,睡不好覺,脈搏數而軟,舌頭乾燥,略帶黃色。暑熱之氣蘊積在體內,擔心會再次發熱,打算從肺胃經脈入手,疏通泄熱。

枇杷葉、半夏、茯苓、荷葉、白杏仁、橘紅、竹茹

果然復熱,昏譫鼻衄,煩渴引飲,脈數不暢,舌紅苔白,小溲短赤,煩躁無寐。暑傷心,寒傷氣,肺胃邪火鴟張,惟恐陰傷風動,已屆一候,病情未定。今擬清解達泄,冀其轉瘧如何。

山梔,連翹,羚羊角,杏仁,豆豉,竹葉,枇杷葉,蘆根

熱緩不退,脈細數不出,舌紅苔黃,鼻衄盈盞,煩渴引飲,徹夜無寐。暑熱深伏陽明營分,將恐熱迫陰傷,當清營滋泄,得轉癉瘧乃幸,仍不可泛視也。

犀角,連翹,知母,地黃,竹葉,貝母,淡豆豉,蘆茅根,西瓜翠衣

夜來熱甚神昏,平旦醒而熱退不淨,似乎瘧象而未准者,但症陽脈陰,深恐正不勝邪,轉虛迅速,頗難立法,擬清氣熱和胃陰法。

白話文:

果然又發燒了,神志不清,鼻子流血,口渴想喝水,脈搏快速不順暢,舌頭紅,舌苔白,小便量少且顏色深紅,心煩意亂睡不著。暑氣傷了心,寒氣傷了氣,肺胃裡的邪火蔓延,很擔心陰氣受損,風邪入侵,已經過了七天,病情還不穩定。現在打算用清熱解毒、通泄的方法,希望能轉成瘧疾。

山梔子、連翹、羚羊角、杏仁、豆豉、竹葉、枇杷葉、蘆根

發燒緩慢不退,脈搏細微快速,很難摸到,舌頭紅,舌苔黃,鼻子流血很多,口渴想喝水,整夜睡不著。暑熱深深地藏在陽明經的營分,擔心熱氣逼迫損傷陰氣,應該清熱滋陰,通泄,能轉變成瘧疾就太好了,還是不能輕視。

犀角、連翹、知母、生地黃、竹葉、貝母、淡豆豉、蘆根、西瓜翠衣

昨晚發燒很嚴重,神志昏迷,早上醒來,燒退了,但還沒有完全退,有點像瘧疾,但又不太確定。症狀是陽脈陰證,很擔心正氣不能抵擋邪氣,虛弱轉變很快,很難用藥治療,打算用清氣熱、和胃陰的方法。

洋參,花粉,半夏,粳米,麥冬,甘草,竹葉

頭額常熱,身肢卻有退時,癉瘧之象,今日之來,冀其輕緩,不致昏憒譫語,庶無內陷之虞。仍擬清熱和陰。

洋參,半夏,竹葉,麥冬,粳米,花粉,生草,青蒿,蘆根

昨午表熱不壯,而自覺心中甚熱,陽亢陰虧所致。脈象模糊,神煩無寐,額熱不退,舌心剝落,口苦吞酸,陽明濕熱不化,心肝氣火內盛,必須耐性以調之,如躁急心熱更張或多失。仍擬扶正養陰、和胃安神以消息之。

洋參,半夏,茯神,麥冬,竹茹,青蒿,生草,橘白,稻葉

暑濕痰熱混蒸三焦,似轉瘧而去來靡定,朦朧將睡時囈語喃喃,肢搐身瞤,神憒,耳聾不聰。此屬臟陰內虧,痰火蒙閉,風陽竊動,尚慮變幻多端。急當扶正安神,熄風化痰,不致虛波陡起乃幸。

白話文:

病人頭額發熱,但四肢卻有退熱的跡象,似是瘧疾發作。今日症狀輕微,希望能緩解,不致昏迷或神志不清,避免病情加重。因此仍然以清熱和陰的方劑治療。

昨日下午病人表面發熱並不嚴重,但自覺心中十分熱,屬陽氣亢盛陰氣虧虛所致。脈象模糊,神志煩躁難眠,額頭發熱不退,舌苔剝落,口苦吞酸,說明陽明經濕熱未化,心肝氣火內盛,必須耐心地調理,避免急躁或過度用藥。因此仍然以扶正養陰、和胃安神的方式緩解病情。

病人暑濕痰熱混雜,蒸灼三焦,似是轉變為瘧疾,病情反覆不定,昏昏欲睡時喃喃自語,肢體抽搐,神志不清,耳聾聽不見。此乃臟腑陰虛,痰火蒙蔽,風陽外擾所致,需警惕病情變化。急需扶正安神,熄風化痰,避免病情突然惡化。

洋參,石決明,羚羊角,竹茹,大生地,麥冬,連翹,茯神,鉤鉤,橘紅

身涼額亦不熱,脈象稍出,左弦右空,舌苔膩白。暑濕若有未楚者,然尚慮散而復聚。煩渴漸減,正亦漸弱,宜未雨綢繆,勿使虛態畢集。

黨參,麥冬,石決,鮮蓮子,生地,茯神,橘紅,生穀芽

昨身熱至曉退解,脈左弦右數,舌紅苔白。究是暑濕伏於陽明而為癉瘧,扶正安神,化痰清熱,一定成則。

黨參,陳皮,茯神,麥冬,竹葉,石決,半夏,穀芽,鮮蓮子

昨瘧之象雖不重,而熱退汗出津津,口苦咽乾,心恍體倦,二氣漸露虛象。必當扶正養陰,以化餘邪。

白話文:

西洋參、石決明、羚羊角、竹茹、生地黃、麥冬、連翹、茯苓、鉤藤、橘紅。

身體涼爽,額頭也不發熱,脈象稍稍浮出,左側弦緊右側空虛,舌苔白膩。暑濕似乎還有未消散的跡象,但仍擔心散去後又會聚集。煩渴逐漸減輕,正氣也逐漸減弱,應該未雨綢繆,不要讓虛弱的狀態完全顯現出來。

黨參、麥冬、石決明、鮮蓮子、生地黃、茯苓、橘紅、生穀芽。

昨天身體發熱到早晨才退去,脈象左側弦緊右側數,舌頭紅,苔白。究其原因是暑濕伏於陽明經而引起瘧疾,應該扶正安神、化痰清熱,一定能痊癒。

黨參、陳皮、茯苓、麥冬、竹葉、石決明、半夏、穀芽、鮮蓮子。

昨天瘧疾的症狀雖然不嚴重,但退熱後汗出津津,口苦咽乾,心神恍惚,身體疲倦,陰陽二氣逐漸顯露出虛弱的狀態。必須扶正養陰,以化解餘邪。

參鬚,中生地,金斛,半夏,麥冬,肥知母,茯神,橘紅

昨發瘧得汗而解,茲診其脈,仍依舊弦數,得毋欲變日至乎?仍與扶正養陰,化痰和胃。

洋參,金斛,橘紅,麥冬,茯苓,石決明,知母,蓮子,稻葉

熱甚而長退時,汗少口乾,舌紅脈數空弦。肺胃之邪尚蘊,心腎之陰已耗。急宜壯水以制陽光,鹹苦入陰法。

生地,貝母,橘白,蓮子,天冬,花粉,茯苓,知母,連翹,沙參(此方與案不合)

小補之後,余焰復烈,癉瘧發熱三日,不分界限,不易外達也。滋清之中復兼利濕消暑。

白話文:

參鬚、生地、金斛、半夏、麥冬、肥知母、茯神、橘紅。昨天發瘧疾,出汗後症狀緩解。今天診脈,脈象依然弦數,難道要轉變為日瘧嗎?還是要繼續使用扶正養陰、化痰和胃的藥方。

洋參、金斛、橘紅、麥冬、茯苓、石決明、知母、蓮子、稻葉。病人發熱時間長,退熱緩慢,出汗少,口乾,舌頭紅,脈象數而空虛。肺胃的邪氣尚未清除,心腎的陰液已經耗損。必須用滋陰降火的方法,以鹹苦入陰。

生地、貝母、橘白、蓮子、天冬、花粉、茯苓、知母、連翹、沙參(此方與案不合)。小補之後,餘熱又加劇,癉瘧發熱三日,不分界限,不易外達。要滋陰清熱,同時還要利濕消暑。

青蒿,骨皮,連翹,鱉甲,大生地,荷葉,知母,六一散,鮮佛手

忽涼忽熱,汗出不徹,舌轉濁白,脈數不暢,究是熱蒸濕蘊。清滋養陰之中,兼滲三焦分利。

青蒿,地骨皮,荷葉,鱉甲,斛藿,鮮佛手,知母,六一散,神麯

暑濕交蒸,熱不退解,汗出不徹。已屆秋令,性天先生主以喻氏,頗合病機,增損為治。(性天即薛公望。)

冬桑葉,杏仁,阿膠,知母,枇杷葉,石膏,麥冬,川貝

附薛性天案:

熱自里發,值於暑濕交蒸之時,且奪精於病前,今為期三候,寒熱不定,多於申酉之間。脈靜脈大則身和,脈大則身熱,最易液涸風動。

白話文:

患者出現忽冷忽熱,出汗不透,舌苔白膩,脈象不流利的情況,這是熱邪蒸騰,濕氣積聚所致。治療應以清熱滋陰為主,同時兼顧疏通三焦,利水消腫。方劑選用青蒿、地骨皮、荷葉、鱉甲、藿香、鮮佛手、知母、六一散、神麴等藥物。

患者暑濕交蒸,熱邪難退,汗出不透。時值秋季,薛公望建議用喻氏方,此方針對病機,可增減藥物以適應病情變化。

另外,薛公望認為患者熱邪內生,遇暑濕交蒸,又損耗精氣,因此出現寒熱無常,多在申酉時發作。脈象靜而大則身體平和,脈象大則體熱,容易導致津液耗竭,風邪入侵。因此方劑中加入冬桑葉、杏仁、阿膠、知母、枇杷葉、石膏、麥冬、川貝等藥物,以滋陰清熱,潤燥止咳。

昨熱盡退,茲診脈,仍數,額微熱,口苦耳聾,悉屬少陽陽明見症,暑濕未能盡化,而陰氣孤絕,陽氣獨發也。與仲景方,清氣熱養胃陰。

竹葉石膏湯加沙參、桑葉、丹皮

(案62)暑為陽邪,心為離火,暑先入心,汗乃心液,暑病三候之外,君主焉有不虧之理?擬加生白芍錢半,與性天先生同議。

參葉,茯神,半夏,秫米,麥冬,甘草,橘紅,鮮蓮

(案63)大清大涼之後,脾胃焉有不虧之理?和脾胃專務參朮,恐其太早,若再清涼,更苦脾溏,曷若微清微涼,則兩得其平矣。

人參葉,橘紅,麥冬,鮮蓮子,絲瓜葉,茯苓,穀芽,半夏,甘草,生白芍

白話文:

昨天發燒退了,現在診脈,脈搏仍然很快,額頭微微發熱,嘴巴苦澀耳朵聽不清楚,這些都是少陽、陽明經的症狀,暑濕還沒有完全化解,陰氣孤立無援,陽氣獨自發作。要參考仲景的方劑,清熱降火滋養胃陰。

服用竹葉石膏湯,再加入沙參、桑葉、丹皮。

暑氣是陽邪,心臟屬火,暑氣首先侵入心臟,汗液是心臟的津液,暑病發展到三候之後,心臟必然會虧虛。考慮加生白芍半錢,跟性天先生討論過。

參葉、茯神、半夏、秫米、麥冬、甘草、橘紅、鮮蓮子。

經過大清大涼之後,脾胃必然會虧虛。雖然用參術來和脾胃,擔心太過早,如果再清涼,會更加損傷脾胃導致腹瀉,不如稍微清涼,這樣兩者都能兼顧。

人參葉、橘紅、麥冬、鮮蓮子、絲瓜葉、茯苓、穀芽、半夏、甘草、生白芍。

(案64)少陰之脈循喉嚨,挾舌本,兼茲以里邪兼發,又被暑濕交蒸疊進,清解暑濕退熱,邪之流弊未楚,是以咽痛嗌乾,脈不數而少納,四肢清涼也。擬少陰立法。

百合,雞子清,蛤殼,元參,女貞子,麥冬,清阿膠,旱蓮草,貝母

咽紅腫痛,蒂舌下墜,口咽皆干,舌紅苔糙,中心剝落。暑濕大病之後,心腎真陰耗散,孤陽上僭。法當救陰潛陽,壯水制火。同性天先生議。

大生地,白芍,知母,淡天冬,龜板,淡元參,真阿膠,淡秋石,雞子黃

白話文:

少陰經脈循行於喉嚨,夾著舌根,因為感受了外邪,又受到暑濕交蒸的影響,導致邪氣入侵,雖然清熱解暑濕,但邪氣的餘毒尚未清除,因此出現咽喉疼痛、口乾、脈象不數而少氣,四肢冰涼的症狀。擬用少陰經的治法。

百合、雞子清、蛤殼、元參、女貞子、麥冬、清阿膠、旱蓮草、貝母等藥材可以清熱解毒、滋陰潤燥。

患者咽喉紅腫疼痛,舌頭下垂,口咽乾燥,舌頭紅而苔質粗糙,舌苔中心剝落。這是因為暑濕病後,心腎的真陰耗損,陽氣虛弱上浮的緣故。治療上應當滋陰潛陽,補益腎陰,以水制火。

大生地、白芍、知母、淡天冬、龜板、淡元參、真阿膠、淡秋石、雞子黃等藥材可以滋陰補腎、清熱涼血,緩解陽虛上浮的症狀。

(案65)七夕表熱已解,而轉增咽哽阻咽,咳嗆痰稠,脈數右大。少陰本虧,真陽上燔。鹹苦滋救,仲景成法也。公議方。

雞子黃連阿膠湯,豬膚湯

復診:昨方加知母。

咽痛未定,身涼復熱,不但陰虧火炎,猶有暑濕餘氣,時散時聚。今議養陰利濕,使從小便而出。

豬苓湯、三豆湯代茶

咽痛漸平,大便頻泄,少腹急痛,舌苔灰白,暑濕餘邪挾食滯困中。恐其由瘧變痢,宜從陽明開提泄熱,仍佐兼顧少陰。

白話文:

(病例 65)

七夕那天,患者的發熱症狀已經消退,但轉而出現咽喉阻塞、吞嚥困難、咳嗽、痰稠的情況,脈象數而右邊較大。這說明患者本就少陰虛虧,真陽上浮而導致熱證。因此,應該用鹹味、苦味藥物來滋補少陰、清熱降火,這是仲景的經典療法。

處方

  • 雞蛋黃連阿膠湯
  • 豬膚湯

復診

昨天方劑中加了知母。

咽喉疼痛尚未完全消失,患者身體時而發涼時而發熱,說明不僅僅是陰虛火旺,還有暑濕餘氣在體內,時而散發時而聚集。現在應該採取養陰利濕的治療方法,讓暑濕從小便排出。

處方

  • 豬苓湯
  • 三豆湯 代茶飲用

咽喉疼痛逐漸減輕,但出現大便頻頻泄瀉、少腹疼痛、舌苔灰白的情況,這是暑濕餘邪與食滯困在體內造成的。擔心病情會從瘧疾轉變成痢疾,應該從陽明經入手,開通泄熱,同時兼顧少陰。

葛根芩連湯、洋參、阿膠、白芍、佛手

熱不復來,利亦減緩,惟舌本絳而苔花,搭脈右甚數。肺胃餘熱未清,心腎之陰頗虧,此時尚須清肺和胃,滋養心腎,為善後之計。

麥冬,阿膠,黃芩,佛手,川斛,白芍,炙草,蓮子

諸恙漸平,惟穀味寡納,寤言不寐,左寸關不靜。今當靜心安神,和胃養陰,務祈怡神靜養,不致再生更張乃吉。

洋參,茯神,炙草,麥冬,石決明,穀芽,棗仁,宋半夏,阿膠

倦怠不嗜食,寤寐紛紜,脈細軟數。皆屬邪去正虛,心陰內虧之故。擬安神補心,和胃養陰,然後再商峻補。

黨參,阿膠,秫米,生地,半夏,木瓜,麥冬,牡蠣,茯神

白話文:

服用葛根芩連湯、洋參、阿膠、白芍、佛手後,發熱症狀已消退,但恢復速度較慢,舌頭根部發紅,舌苔上布滿白色顆粒,脈象右邊很快。這是肺胃餘熱未清,心腎陰虛所致。現在需要繼續清肺和胃,滋養心腎,以利於康復。

服用麥冬、阿膠、黃芩、佛手、川斛、白芍、炙草、蓮子後,諸般病症逐漸減輕,但飯食不香,夜裡經常做夢,左邊寸關脈跳動不規律。現在要靜心安神,和胃養陰,務必保持心情平靜,休息調養,才能避免舊病復發。

服用洋參、茯神、炙草、麥冬、石決明、穀芽、棗仁、宋半夏、阿膠後,感到疲倦,食慾不振,睡眠不佳,脈象細軟而快。這是邪氣已退,正氣虛弱,心陰不足造成的。需要安神補心,和胃養陰,然後再考慮進補。

服用黨參、阿膠、秫米、生地、半夏、木瓜、麥冬、牡蠣、茯神後,可以改善體虛、睡眠障礙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
形神色脈,悉屬轉虛,必須扶正養陰。

參鬚,牡蠣,茯神,阿膠,半夏,秫米,大生地,麥冬,木瓜,(此方與前方同)

邪去正虧,當以滋補。慎寒暖,節飲食,勿使功虧一簣。

人參,蓯蓉,茯神,懷山藥,熟地,萸肉,麥冬,新會皮

(案66)夜來小便,寤寐不安,口乾舌燥,背脊轟熱,脈數右大。皆繫心腎內虧,陽亢陰虛。權宜攝陰潛陽。

人參,龜板,山藥,海參,熟地,牡蠣,白芍,天冬,茯神,陳皮

此案諸方,悉屬有本而來,惟當用清燥救肺之際,補劑略早一步,是以其熱反復,淹留不退也。歷觀前案自明。

白話文:

人的外形、精神、氣色、脈象,都屬於虛弱轉變的徵兆,必須要扶正補氣、滋養陰液。

藥方:人參鬚、牡蠣、茯神、阿膠、半夏、秫米、大生地、麥冬、木瓜(這個藥方與之前相同)

邪氣退去之後,正氣依然虧損,應該繼續滋補。要謹慎防寒保暖,節制飲食,不要功虧一簣。

藥方:人參、蓯蓉、茯神、懷山藥、熟地、萸肉、麥冬、新會皮

(案例 66)患者夜間小便頻繁,睡覺時不安穩,口乾舌燥,背部發熱,脈象數而右邊較大。這些症狀都是由於心腎內虛、陽氣亢盛、陰液不足造成的。因此,應當採取滋陰潛陽的治療方法。

藥方:人參、龜板、山藥、海參、熟地、牡蠣、白芍、天冬、茯神、陳皮

這些案例中的藥方,都是有根據的。只是在用清燥救肺的藥物時,補劑稍微早了一步,所以導致熱症反覆出現,久久不退。回顧之前的案例,就明白了這個道理。

(案67)深秋涼風觸動暑濕伏邪,初起間日癉瘧,已屬陽明見症,爾來熱無定時,脈空數,兩關獨大尺短,舌絳邊碎,口糜氣穢,咽哽塞。胃中邪熱內蒸,陰液日漸告涸。不但慮其病久正脫,抑恐毒氣內陷,則胃敗不食。姑擬徹熱救陰、清胃解毒之法,以消息病機。

黃連,生地,人中黃,川貝,黃芩,阿膠,川石斛,銀花

平旦潮熱又發,燥而渴飲,胸痞氣粗,口糜氣穢,鼻癢舌乾,脈數。悉屬肺胃蘊熱,陰液內涸之象。喻西昌為的對之方,但其熱勢猖狂,深恐鞭長莫及。

清燥救肺湯用參鬚、人中黃,去麻仁

白話文:

(案67)

深秋時節,涼風吹拂,觸動了夏季的暑濕之邪,患者初起時出現間歇性的發熱,已經屬於陽明經的症狀。爾後,發熱時間不固定,脈搏虛弱而數,兩關脈明顯而尺脈短小,舌頭紅絳且邊緣有裂紋,口瘡口氣穢濁,咽喉阻塞。胃中邪熱內蒸,陰液逐漸耗竭。不僅擔心病情久拖不愈而正氣衰敗,更害怕毒氣內陷,導致胃部潰敗不思飲食。暫時擬定以清熱救陰、清胃解毒的方法來調節病機。

藥方

黃連、生地、人中黃、川貝、黃芩、阿膠、川石斛、銀花。

病情變化

平旦時分(凌晨)又出現潮熱,口乾舌燥而渴飲,胸悶氣粗,口瘡口氣穢濁,鼻癢舌乾,脈搏數。這些症狀都屬於肺胃蘊熱、陰液內耗的表現。原本想使用喻西昌的方劑治療,但患者的熱勢過於猖狂,擔心藥力不足。

處方

清燥救肺湯,使用參鬚、人中黃,去除麻仁。

解釋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位患者在深秋時節發病,症狀以發熱、口乾、口瘡、咽喉阻塞等為主,屬於陽明經熱症。由於病程較長,導致陰液耗竭,甚至有毒氣內陷的風險。因此,醫生擬定以清熱救陰、清胃解毒的方藥治療。

患者在服用藥物後,症狀並未好轉,反而出現了肺胃蘊熱的表現。醫生原想使用喻西昌的方劑治療,但考慮到患者的熱勢過於猛烈,擔心藥力不足,因此改用了清燥救肺湯,並調整了藥物成分。

連進苦泄滋陰,甘寒化熱,津液不回,神識模糊,脈數無力。邪熱匿於痰中,蒙閉心營,正氣不得振托,明日三候陡然昏厥,將何料理?不忍束手,竭蹶擬方,以冀弋獲。

犀角,麥冬,知母,生地,石膏,石決明,人參,川貝,竹瀝

夜來得微汗,神醒而倦怠懶言,脈右弦數,唇仍干,身熱暫解。目前之急,痰邪終未能出,慮其明日復然,治法不外清營化痰,公議方損益。

犀角,麥冬,石決明,竹瀝,生地,石膏,川貝母,蘆根,人參,知母,霍斛

晚診:更衣不暢,渴飲脈數,邪火之勢未衰也,胃中津液大虧。若明晨忽然風動,將何以御之?此時滋清熄風之外,無他道也。

白話文:

病人連續腹瀉,導致陰液虧虛,體內熱氣上炎,津液無法回歸,神志不清,脈象細弱無力。邪熱隱藏在痰液之中,蒙蔽心神,正氣無力抵抗,預計明天會突然昏厥。醫生不願束手無策,緊急擬定方劑,希望能救治病人。

方劑:犀角、麥冬、知母、生地、石膏、石決明、人參、川貝、竹瀝

病人夜裡稍微出了點汗,神志恢復但仍然疲倦無力,脈象弦數,嘴唇仍舊乾燥,身體發熱暫時消退。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化解痰邪,擔心明天病情會再次加重,治療方法還是以清熱化痰為主,根據病情調整藥方。

方劑:犀角、麥冬、石決明、竹瀝、生地、石膏、川貝母、蘆根、人參、知母、霍斛

晚間診察:病人穿衣動作遲緩,口渴脈數,邪熱之勢未減,胃中津液大量虧損。如果明天早晨突然颳風,該如何抵禦?此時只能滋陰清熱、熄風止痙,別無他法。

羚羊角,麥冬,川貝,燈心,石決明,蘆根,南沙參,生地,霍斛,竹葉

病情如昨,脈象稍遜,寤言不寐,邪熱逗留不去,正氣日漸消除磨,假使今晚復熱,豈不大費躊躇也乎?公議清陰中之熱,和膽胃之熱。

生地,麥冬,川貝,竹茹,鱉甲,石決明,橘白,花粉,川斛,丹皮

晚診:熱不復發,固屬轉機,然脈軟少神,更衣怯力,口乾舌蹇,陰液頗虧,伏熱不清,怕其驟虛,口疳糜爛。責在專司滋陰和胃,以熄余焰。

生地,川斛,丹皮,橘白,麥冬,川貝,茯神,稻須

脈形雖軟,病情未減,即古云難成而易虧者,陰氣也。口糜不除,胃中自覺熱氣上升,乃余焰未熄。宗前法滋陰清化,和胃生津。

白話文:

這位病人患有熱症,表現為發熱、失眠、口乾舌燥等症狀,體內正氣不足,陰液虧損嚴重。醫生根據病人的脈象和症狀,辨證論治,採用清熱涼陰、滋陰和胃的方法,來消除體內的邪熱,改善陰液虧損,最終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。

生地,茯神,稻須,甘蔗汁,丹皮,川斛,麥冬,石決明

晚診:諸症仍若,毋庸多贅,惟似寐非寐,醒則喉間咳嗆,足見肺胃陰液不能上供。本擬再用滋劑,因未及一晝夜藥已兩進,恐藥力過病,擬用色白味甘性潤者扶助胃氣,清泄肺胃而已。

沙參,冬瓜子,通草,麥冬,川斛,蘆根,川貝,茯苓

又,診得右關獨大,喉間作痛,嗌乾,二便時難,知飢少納,此皆陰液少於涵養,水火有亢炎之勢。急請專司調治,以免蔓延。宗前法復入咸降之品。

生地,麥冬,料豆衣,天冬,桔梗,綠豆衣,川斛,生草,淡秋石

白話文:

病人狀況跟之前差不多,雖然睡得不安穩,醒來喉嚨就咳嗽,顯示肺胃陰液不足,但之前才吃了兩次藥,還沒過一天,怕藥力太強,所以改用偏向清潤滋補的藥材,幫助胃氣恢復,並清泄肺胃。

右邊手腕的關脈特別突出,喉嚨痛、口乾、大小便不順暢,食慾不振,這些都是陰液不足,水火失衡導致的炎症。需要盡快治療,避免病情惡化,除了之前的方法外,還要加入一些咸寒的藥材。

交今日來大便三次,便後氣粗神倦,寐則眼睛露白,漸次有諸虛之象。擬用三才加味,一以攝納正氣,一以靜攝肝陽,頻頻灌溉,庶幾免太過不及之象。

人參,天冬,川斛,淮麥,生地,石決明,茯神,南棗

夜來又作潮熱,熱時神蒙,幸喜為刻無多,脈形仍數,翻覆不已,究屬餘邪留戀。擬清骨散以搜剔之,佐以清胃。

生地,骨皮,知母,川斛,鱉甲,丹皮,麥冬,草梢

(案68)間日瘧停久,倏又往來潮熱,病情變幻多端,究是此熱不泄,津液不復。口出熱氣穢濁。前議胃中有熱,間可畏也。仍與滋陰潤燥,宣上徹下,使從小便而出。

白話文:

今天來了好幾次大便,排便後感到氣喘神疲,睡覺時眼白外露,逐漸出現虛弱的症狀。打算用三才加味湯,一方面收納正氣,一方面鎮攝肝陽,頻繁灌溉,希望避免過猶不及的現象。

藥方:人參、天冬、川斛、淮麥、生地、石決明、茯神、南棗。

昨晚又出現潮熱症狀,發熱時神志昏蒙,幸好時間不長,脈象仍然跳動頻繁,反覆不定,看來是餘邪未盡。打算用清骨散來搜剔餘邪,再配合清胃藥。

藥方:生地、骨皮、知母、川斛、鱉甲、丹皮、麥冬、草梢。

(案例六十八)間日瘧症久久停住,突然又出現潮熱反覆,病情變化多端,究其原因是熱氣不散,津液無法恢復,口中呼出熱氣和穢濁之氣。先前推測胃中有熱,確實需要警惕。仍需使用滋陰潤燥、宣上徹下的藥物,讓熱氣從小便排出。

沙參,天冬,丹皮,桔梗,生地,茯苓,澤瀉,生草

(案69)脈數,左關弦,右關大,蒸蒸潮熱,莫往莫來,邪誠在陽明,若云不涉少陽者,恐未必然也。然病久陰液已涸,豈僅和解可溉?自應清滋化熱,少佐宣達,亦迎其機而導之之法也。

生地,丹皮,青蒿子,茯苓,鱉甲,骨皮,川石斛,澤瀉

潮熱兩度退而不盡,渴飲舌乾,脈弦數。暫停滋膩,獨取陽明。

蘆根,川貝,青蒿子,花粉,骨皮,白粳米

(案70)漐漐汗出,且發白疹,莫非伏邪外達,然神倦,脈軟,口穢舌乾。邪熱未去,正氣已虛,最恐陡然轉虛,成敗未卜也。用和胃養陰、扶正化邪法。

白話文:

方劑一

沙參、天冬、丹皮、桔梗、生地、茯苓、澤瀉、生草

(案69)

脈象數而有力,左關脈弦,右關脈大,病人持續發熱,汗出不多,似有熱邪困於陽明經,若說病邪未入少陽經,恐怕不一定。由於病程已久,陰液耗損殆盡,光靠和解之法難以滋養。應當以清熱滋陰、化解熱邪為主,佐以宣通,才能迎合病機,引導邪氣外出。

方劑二

生地、丹皮、青蒿子、茯苓、鱉甲、骨皮、川石斛、澤瀉

病人發熱,退熱兩次但仍未完全退去,口渴舌燥,脈象弦數。暫停滋膩藥物,單用針對陽明經的藥物。

方劑三

蘆根、川貝、青蒿子、花粉、骨皮、白粳米

(案70)

病人出汗不止,且伴隨白色疹子出現,可能是伏邪外達所致,但神倦乏力,脈象軟弱,口臭舌燥。邪熱未退,正氣已虛,最怕突然轉虛,成敗難料。需用和胃養陰、扶正化邪之法。

沙參,麥冬,茯神,穀芽,生地,玉竹,石決明

白疹未暢,旋即退收,邪終未泄,繼而復熱,氣粗鼻掀,肺虛火盛,不克宣降恐其熱勢復烈。擬用錢仲陽法,復入清通之品。

補肺阿膠湯加蘆根、佛手

熱退脈小緩,熱來則數大,此邪之聚散也,舌苔稍潤,渴飲溺赤,斑發未艾。清滋解泄,一定成則,昨宵法合當,繼之。

照昨方。

絡續得汗,可知邪未復聚,所以潮熱不來,舌雖潤紅而有裂紋。肺胃之陰殊難恢復,專以清之化之。

沙參,玉竹,麥冬,茯苓,生地,川斛,橘白,穀芽

身涼脈靜,不比昨日,其邪若有未淨者。然養陰和胃為主,清泄少陽為佐。

白話文:

這段古文描述了一個病人患有熱病,症狀包括白疹、發熱、氣粗、口渴、舌苔潤濕、脈搏變化等。醫生根據病人的病情變化,使用了不同的藥物和方法,進行治療。

文中所用的藥物都是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滋陰潤燥、健脾和胃等功效。醫生根據病人的症狀和病程變化,調整藥物和劑量,最終使病人病情好轉。

這段古文展示了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的過程,強調了辨證論治的原則,以及對病人病情的密切觀察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性。

生地,玉竹,茯苓,桑葉,麥冬,川斛,橘白,丹皮

(案71)舌紅裂紋,渴飲,上猶燥也,而腹鳴溺赤,口疳復生,濕熱蓄於中下。今當滋上分下。

川斛,阿膠,丹皮,澤瀉,麥冬,沙參,茯苓,竹葉

(案72)舌不幹而口乾,胃中津液虧也。仍舊滋陰和胃以化之。

沙參,阿膠,麥冬,人中白,生地,石斛,丹皮,穀芽

(案73)病已逾月,舌紅苔黃,脈數關大,渴飲溲赤,痰濁口膩,不更衣者六日。雖未可云腑實,而陽明之熱究屬未清。須得便通之後,舌淡脈靜,方可填納。然乎?否乎?方未錄。

白話文:

舌頭紅且有裂紋,口渴想喝水,上焦燥熱,但肚子咕嚕咕嚕叫,小便赤黃,口角還長了潰瘍,這是濕熱積聚在中下焦。現在要滋潤上焦,同時清熱瀉下。

舌頭不乾但嘴巴乾,是胃中津液不足,需要滋陰和胃來化解。

病症已經一個多月了,舌頭紅,舌苔黃,脈象數而關脈有力,口渴想喝水,小便赤黃,痰多口粘,已經六天沒有換衣服。雖然還不能說五臟腑實證,但陽明經的熱氣還沒完全消退。必須先讓大小便通暢,舌苔轉淡,脈象平緩,才能進一步滋補。是否如此呢?藥方暫未記錄。

濕溫病後,飲食不節,復熱十餘日,戰汗不解,遍體紅紫,藍斑密布,齒衄成流,脈芤澀。濕溫熱毒,深傷陽明,營分血得熱而沸騰也,勢極危篤。

犀角汁(石膏湯磨),板藍汁,金汁,羚羊角汁(石膏湯磨),方諸水,茅根汁,鮮生地汁,藕汁,銀花露

復診:照前方去羚羊角,加生軍汁。

大便連行,熱甚不解。若不進谷,胃氣內憊,終難成功也。

犀角,丹皮,生石膏,生地,洋參,明玳瑁,茅根,人中黃,板藍根

復診:前方去玳瑁、石膏,加藿香、鮮蓮子。

白話文:

病人濕溫病癒後,飲食不節制,又發熱十多天,出汗不止,全身紅腫發紫,出現許多藍色斑點,牙齒流血不止,脈象虛弱而澀。這是濕溫病熱毒深入陽明經,營血受熱沸騰,情況十分危急。

先用犀角汁、石膏湯磨成的藥汁、板藍汁、金汁、羚羊角汁(用石膏湯磨)、方諸水、茅根汁、鮮生地汁、藕汁、銀花露。

復診時,照上方藥方,去掉羚羊角,加生軍汁。

病人連續腹瀉,熱症依然嚴重。如果病人不進食,胃氣虛弱,治療就難以成功。

用犀角、丹皮、生石膏、生地、洋參、玳瑁、茅根、人中黃、板藍根。

復診時,照上方藥方,去掉玳瑁、石膏,加藿香、鮮蓮子。

穀食漸進,身熱漸緩,皆是邪毒化解之機,然其斑如玳瑁者,未能轉色,尚在險途。擬清營解毒。

茅根三豆湯代茗

犀角地黃湯加西洋參、人中黃、板藍根

(案74)暑風濕熱夾痰食交蒸,十六日不得汗解,神志昏蒙,唇腫舌強,脈沉滑數。邪結膜膈,漸入心營,大勢棘手。勉擬清營泄熱,開竅豁痰,以冀萬一。

犀角,薄荷,豆豉,竹瀝,山梔,連翹,鮮地,菖蒲汁,竹葉,淡芩

另用紫雪丹五分,竹葉湯送下先服。

白話文:

第一部分

病人食用穀物後,發熱的情況逐漸緩解,這都是邪毒化解的徵兆。然而,他身上的斑點如同玳瑁般,顏色沒有轉變,仍處於危險之中。建議使用清營解毒的藥方。

處方

  • 茅根三豆湯:當茶飲用。
  • 犀角地黃湯:加入西洋參、人中黃、板藍根。

第二部分

(案74)患者因暑熱、濕氣、痰濕、飲食積滯等因素交織在一起,發熱已經持續了十六天,沒有出汗,神志不清,嘴唇腫脹,舌頭僵硬,脈象沉而滑數。邪氣已經積聚在膜膈之間,逐漸侵入心營,情況十分危急。勉強使用清營泄熱、開竅豁痰的藥方,期望能有一線生機。

處方

  • 犀角、薄荷、豆豉、竹瀝、山梔、連翹、鮮地黃、菖蒲汁、竹葉、淡芩。
  • 紫雪丹五分,用竹葉湯送服,先服用。

註解

  • 「穀食漸進,身熱漸緩,皆是邪毒化解之機」:意思是說,病人食用穀物後,身體發熱的情況逐漸緩解,表示邪氣正在逐漸消退。
  • 「斑如玳瑁者,未能轉色,尚在險途」:意思是說,病人身上的斑點顏色沒有轉變,仍然如同玳瑁般,說明邪氣還沒有完全消退,病情仍然危急。
  • 「清營解毒」:指的是清熱解毒的藥方。
  • 「暑風濕熱夾痰食交蒸」:指的是暑熱、風濕、痰濕、飲食積滯等因素交織在一起,導致病人發熱。
  • 「邪結膜膈,漸入心營」:指的是邪氣已經積聚在膜膈之間,逐漸侵入心臟部位。
  • 「清營泄熱,開竅豁痰」:指的是清熱解毒、開竅醒神、化痰止咳的藥方。
  • 「以冀萬一」:指的是希望能够挽回病人的性命。

(案75)咳嗆不爽,至圊不便,邪食阻踞膜膈,有昏閉危厥之勢。勉擬背城借一。(涼膈散拆寫)

竹葉,薄荷葉,黃芩,元明粉,連翹,生草,生軍,桑皮,枇杷葉,黑梔

(案76)濕溫疫邪九日,神呆,脈伏,斑點模糊,內陷之象,其勢棘手。

犀角,連翹,檳榔,菖蒲汁,牛蒡,草果,鬱金,知母,半夏,赤芍

必得斑隨汗化,方有希冀。

犀角,竹葉,杏仁,赤芍,鬱金,桔梗,連翹,川貝,豆卷

痰食內閉,尚未坦途。

犀角,鬱金,連翹,黑膏,菖蒲,山梔,赤芍,川連,天竺黃

白話文:

病人咳嗽嗆咳,胸口不舒暢,排泄也不順暢,可能是飲食積滯阻塞了膜和膈,甚至有昏迷、脈象微弱的危急情況。必須想盡辦法,拼死一搏。

方劑:竹葉、薄荷葉、黃芩、元明粉、連翹、生草、生軍、桑皮、枇杷葉、黑梔。

患者濕溫疫症發病九天,神志呆滯,脈象微弱,身上出現模糊的斑點,這是邪氣深入體內的徵兆,病情十分棘手。

方劑:犀角、連翹、檳榔、菖蒲汁、牛蒡、草果、鬱金、知母、半夏、赤芍。

必須讓斑點隨著汗液排出,才能有希望。

方劑:犀角、竹葉、杏仁、赤芍、鬱金、桔梗、連翹、川貝、豆卷。

痰食阻塞內部,尚未完全消除。

方劑:犀角、鬱金、連翹、黑膏、菖蒲、山梔、赤芍、川連、天竺黃。

(案77)暑濕疫邪互蒸,病初起有汗,表氣外泄則穢氣入走營分,發見斑疹,氣弱不克振托,所以隱躍不出肉清營熱,開手經一定之理,否則內陷昏閉。

犀角,連翹,竹心,枇杷葉,牛蒡,鬱金,桔梗,蘆根,豆卷,川貝

病情如昨,而斑疹仍不掀發,以致風動,大便瘕泄。又不可滋膩,頗難著手。今擬清營解肌,佐以開提氣分,必期化汗而解方幸。

犀角,赤芍,豆卷,稻葉,牛蒡,鬱金,橘紅,連翹,桔梗,荷葉

退而復熱,脈芤舌絳。陰陽邪復伏,若至兩候不解,勢必內陷風動。

青蒿,犀角,杏仁,荷葉,黃芩,連翹,佛手,西瓜翠衣,豆卷

白話文:

暑热湿气相互交织,病初起时有汗,表气外泄,导致秽气入侵营分,出现斑疹。气虚无力,无法振托邪气,所以斑疹隐而不现,肉色清淡,营分热盛。开手经方遵循一定规律,否则会内陷昏迷。

这次病情与昨日相似,斑疹依然没有显现,导致风邪入侵,大便溏泄。又不能滋补,治疗起来很棘手。现在考虑清热解毒,配合开提气分,务必使汗出解表,这样才会有希望。

退热之后又反复发热,脉象虚弱,舌头鲜红。阴邪阳邪反复潜伏,如果两三天没有好转,势必会内陷风动。

外用七葉湯揩洗,易去衣單。

(案78)壯熱氣喘,頭汗如蒸籠水,脈數不暢。暑濕熱三氣蒸蘊陽明太陽,恐其昏厥。

小陷胸合蒼朮白虎湯

(案79)女,身熱十九日,乍重乍輕,既汗既下,熱仍不退,神志恍惚,手肢搐搦,脈數模糊。此屬暑濕熱三氣交蒸,產後營虛不克,振拓以致熱甚生風,液虧成痙,頗難立法,勉擬一方。

羚羊角,丹皮,鉤鉤,中生地,石決明,茯神,桑葉,花粉,蓮子

(案80)身熱不揚,忽輕忽重,濈然汗出,舌紅苔黃,目赤面垢,脈右軟左弦,渴不多飲,嘔惡吞酸,初起胸滿引背,繼發疹點。少陽而兼陽明也。神倦聲少,兩候之內,不致虛波陡起,乃幸。

白話文:

(案78)

  • 外用七葉湯揩洗,易去衣單。
  • 意思是可以用七葉湯擦拭身體,可以幫助去除衣物上的汗漬。
  • 壯熱氣喘,頭汗如蒸籠水,脈數不暢。暑濕熱三氣蒸蘊陽明太陽,恐其昏厥。
  • 描述患者症状:发热、喘息、头出汗像蒸笼一样,脉搏跳动快但不顺畅。
  • 分析病因:暑、湿、热三邪交织,在阳明和太阳经络中蕴积,担心患者昏厥。
  • 小陷胸合蒼朮白虎湯
  • 建议使用小陷胸汤合苍术白虎汤治疗。

(案79)

  • 女,身熱十九日,乍重乍輕,既汗既下,熱仍不退,神志恍惚,手肢搐搦,脈數模糊。
  • 描述患者情况:女性,发热十九天,症状时轻时重,既出汗又腹泻,但热度仍然不退,神志不清,四肢抽搐,脉搏跳动快但不清晰。
  • 此屬暑濕熱三氣交蒸,產後營虛不克,振拓以致熱甚生風,液虧成痙,頗難立法,勉擬一方。
  • 分析病因:暑、湿、热三邪交织,产后身体虚弱无法抵御,导致热度加重,出现风邪,体液亏损引起痉挛,治疗比较困难,勉强拟了一个方剂。
  • 羚羊角,丹皮,鉤鉤,中生地,石決明,茯神,桑葉,花粉,蓮子
  • 所拟方剂的组成:羚羊角、丹皮、钩藤、生地黄、石决明、茯苓、桑叶、花粉、莲子。

(案80)

  • 身熱不揚,忽輕忽重,濈然汗出,舌紅苔黃,目赤面垢,脈右軟左弦,渴不多飲,嘔惡吞酸,初起胸滿引背,繼發疹點。
  • 描述患者症状:发热反复,忽轻忽重,突然出汗,舌头红,舌苔黄,眼睛红,脸上有垢,右手脉软弱,左手脉弦紧,口渴但喝不多,呕吐恶心,胃酸,初期胸部满闷并牵连到背部,后来出现疹点。
  • 少陽而兼陽明也。神倦聲少,兩候之內,不致虛波陡起,乃幸。
  • 分析病因:属于少阳经病,兼有阳明经病症。精神疲倦,声音微弱。两个时辰内,病情不会突然恶化,算是幸运。

黃連溫膽湯加枇杷葉、黃芩、青蒿、稻根

(案81)胸痞呃忒,面赤戴陽,肢冷自汗,脈軟尺空。暑濕內閉,陰濁上干,陽氣外脫,生脈八味極當。僭擬白通繼進。

人參,乾薑,豬膽汁,白童便,附子,蔥白

(服白通湯後脈得微續,可否繼進?)

暑濕內燔,陽氣外脫,其勢危急,甘露飲深合病機,以此背城借一。

桂枝,人參,於術,寒水石,石膏,茯苓,澤瀉,麥冬

白話文:

黃連溫膽湯裡加上枇杷葉、黃芩、青蒿、稻根。

(案例81)患者胸部悶脹,頻繁呃逆,面色發紅,頭頂發熱,四肢冰冷且自汗,脈象軟弱無力,尺脈空虛。這是暑濕內閉,陰濁上犯,陽氣外泄的表現,生脈八味湯非常適合。我仿照白通湯繼續治療。

藥方:人參、乾薑、豬膽汁、白童便、附子、蔥白。

(服用白通湯後脈象稍微恢復,可以繼續進一步治療嗎?)

暑濕內熱,陽氣外泄,病情危急,甘露飲正好針對病症,因此我借用甘露飲的藥方。

藥方:桂枝、人參、於術、寒水石、石膏、茯苓、澤瀉、麥冬。

(案82)瘧來呃忒煩冤,瞀悶躁擾,退則汗出,膚冷神憊,脈微。此正不敵邪,若今夕再來,恐其虛脫,姑與攝納,亦既竭吾才,欲罷不能也。

生脈散加熟地、牡蠣、茯神、烏梅肉

復診:前方加炙草、附子。

(案83)脾虛肝鬱,腹脹膨滿,非指日可愈。而又寒熱如瘧,乃感近日之風溫,邪與濕交蒸也,恰在陰陽交替之時。深恐更張或多,勉與《內經》木鬱達之之法。

逍遙散加黃芩、山梔、丹皮

(案84)溫濕交蒸,身熱有汗不解,腹膨滿脅,腹泄,全不思谷,脈細而數。肝腎內傷,大勢棘手。若曰播逃,則我不敢。勉擬培中泄熱。

白話文:

瘧疾發作時,病人會感到噁心、煩躁、昏沉,退燒後則會出汗、皮膚冰冷、精神疲憊,脈搏微弱。這是正氣不足,無法抵抗邪氣。如果今天晚上再次發作,恐怕會虛脫。姑且先用藥物攝納元氣,但這已經是我盡力所能了,實在無法放棄治療。

在原本的生脈散方劑中,加入熟地、牡蠣、茯神、烏梅肉。

再次診治後,在方劑中加入炙草、附子。

病人脾虛肝鬱,腹部脹滿,短期內無法痊癒。再加上寒熱交替,如同瘧疾,這是最近感染了風溫,邪氣與濕氣相互交蒸,正好處於陰陽交替之時。擔心病情加重,勉力使用《內經》中「木鬱達之」的治療方法。

在原本的逍遙散方劑中,加入黃芩、山梔、丹皮。

病人因溫濕交蒸,身體發熱但汗出不止,腹部脹滿、脅肋疼痛,腹瀉,完全沒有食慾,脈象細數。肝腎內傷,情況十分棘手。如果說要放棄治療,我不敢。勉力擬定補益中氣、泄除熱邪的方案。

於術,白芍,神麯,川連,炙草,澤瀉

(案85)暑濕傷氣,體倦脈軟。

煨葛根,歸身,澤瀉,真茅朮,川柏,陳皮,麥冬,神麯,甘草

(案86)陽微之體,陰暑內侵,不可清涼,不可發表。

消暑丸每日四錢,鮮蓮子湯送下。

(案87)暑濕熱三氣傷中,身熱體楚,喘咳自汗,其勢極重。

葛根芩連湯加茯苓、荷梗

(案88)女,產後腹痛偏右,虛中有瘀,身熱咳嗆,音啞脈數,兼夾客感,防其內陷昏憒。(此亦女科套方)

桑葉,澤蘭,細生地,丹參,荊芥,楂炭,益母草,全歸身

白話文:

在治療方面,使用白芍、神麴、川連、炙草、澤瀉。

暑濕傷氣,導致身體疲倦、脈象軟弱。

用煨葛根、歸身、澤瀉、真茅朮、川柏、陳皮、麥冬、神麴、甘草。

陽氣微弱的體質,受到陰暑內侵,不可清涼,也不可發散。

服用消暑丸,每日四錢,用鮮蓮子湯送服。

暑濕熱三氣傷及中焦,導致身熱、身體疼痛、喘咳自汗,情況十分嚴重。

葛根芩連湯加上茯苓、荷梗。

女性產後腹痛偏右側,虛弱之中有瘀血,身體發熱、咳嗽嗆咳、聲音嘶啞、脈象數,還伴隨感冒,防止內陷昏迷。(此方也適用於婦科)

使用桑葉、澤蘭、細生地、丹參、荊芥、楂炭、益母草、全歸身。

(案89)暑濕熱三氣交蒸,身熱脈數,煩渴溲赤,匝月不已,恐其轉重。

甘露飲去寒水石,加橘皮、半夏

(案90)暑熱伏胃,陽氣不通。

桂枝白虎湯加蔻仁

(案91)暑濕食滯,混阻中焦。(此則通套病通套方)

藿梗,川連,枳實,神麯,香薷,川樸,麥芽,連翹

(案92)暑濕熱食混阻膜原,形浮色黃,腹脹起塊,其勢極重,深恐變遷。

茅朮,草果,茯苓,神麯,川樸,淡芩,陳皮,茵陳,檳榔

(案93)陰分本虧,暑濕伏邪觸動深秋涼風,而發寒熱,不能成瘧,舌紅苔黃脈濡,煩渴咳嗆,噁心鼻衄。邪火甚熾,恐其內陷風動,不可泛視。擬喻西昌法。

白話文:

夏天暑熱濕氣交織,人體發熱脈搏跳動快,感到煩躁口渴,小便赤色,持續一個月未癒,恐怕病情會加重。可用甘露飲去除寒水石,再加入橘皮、半夏。

夏天暑熱積聚在胃部,陽氣流通不暢。可用桂枝白虎湯加入蔻仁。

夏天暑濕導致食物積滯,阻礙中焦。可用藿梗、川連、枳實、神麴、香薷、川樸、麥芽、連翹。

夏天暑濕熱氣與食物積滯混雜在一起,阻礙脾胃,身體浮腫面色發黃,腹部脹痛有塊狀物,病情嚴重,深怕病情變化。可用茅朮、草果、茯苓、神麴、川樸、淡芩、陳皮、茵陳、檳榔。

由於體內陰虛,夏天暑濕和邪氣乘虛而入,又遇上深秋涼風,導致發冷發熱,但不至於瘧疾,舌頭紅苔黃脈象潤滑,口渴咳嗽,噁心鼻出血。邪火過盛,恐怕會內陷引發風寒,不可輕視。擬用西昌法治療。

清燥救肺湯去阿膠

(案94)陽微濕勝之體,夏病纏綿未復,將交寒露,寒熱復作,二便失司,脘痞呃忒,自汗鼻冷,神疲脈微。中下無陽,陰霾痰濁混阻上干,形神色脈,無一不脫,兼不進穀食,將何恃而不恐?擬扶正通陽,滌痰泄濁,以冀弋獲。

人參(一錢),丁香(三隻),乾薑(七分),橘紅(七分),附子(錢半),柿蒂(三個),肉桂(五分),半夏(錢半)

(案95)暑濕熱食困中。

草果,黃芩,赤苓,檳榔,神麯,澤瀉,川樸,麥芽,茵陳

白話文:

清燥救肺湯去阿膠

(案94) 患者體質陽氣微弱,濕氣偏盛,夏季病症纏綿不愈,眼看就要進入寒露時節,寒熱交替發作,二便失調,脘腹痞悶,呃逆不止,自汗鼻涼,精神疲乏,脈象微弱。

中焦和下焦陽氣不足,陰寒濕邪與痰濁混雜阻礙,上犯肺脾,導致面色、神志、脈象都出現異常。患者還不思飲食,如此狀況,怎能不擔憂呢?

擬採取扶正通陽,化痰泄濁的治療方法,以期獲得療效。

藥方: 人參 (一錢),丁香 (三隻),乾薑 (七分),橘紅 (七分),附子 (錢半),柿蒂 (三個),肉桂 (五分),半夏 (錢半)

(案95) 患者因暑濕熱邪及飲食不節困於中焦。

藥方: 草果,黃芩,赤苓,檳榔,神麴,澤瀉,川樸,麥芽,茵陳

(案96)因食而復,恐其轉重,宗仲聖法。

枳實梔豉湯

(案97)前已回謝,云何又來?

竹葉,枳殼,半夏,石膏,桔梗,蔻仁

(案98)邪陷陰涸,恐其昏脫。

竹葉石膏湯用黨參

(案99)暑濕阻痹氣機,強迫其汗無益。

青蒿,枳殼,半夏,蔻仁,黃芩,桔梗,茯苓

(案100)熱緩汗多,額脹面垢,舌黃,濕熱蒸中,上干為熱。

山梔,青蒿,茯苓,連翹,豆豉,淡芩,滑石,茵陳蒿

(案101)久病之體,暑濕浸淫,理之極難。

半夏(醋炒),金斛,穀芽,黃芩,蔻末,佩蘭

白話文:

患者因進食後復發,擔心病情加重,遵照宗仲聖法,以枳實梔子豉湯治療。

患者之前已經道謝,為何又來求醫?

使用竹葉、枳殼、半夏、石膏、桔梗、蔻仁治療。

邪氣入侵陰分,體內津液枯竭,擔心患者昏迷休克,因此在竹葉石膏湯中加入黨參。

暑濕阻礙氣機運行,強行逼汗無益,以青蒿、枳殼、半夏、蔻仁、黃芩、桔梗、茯苓治療。

患者發熱緩慢,汗出較多,額頭腫脹,面容污穢,舌苔黃厚,濕熱內蒸,上犯心肺引起熱象,以山梔、青蒿、茯苓、連翹、豆豉、淡黃芩、滑石、茵陳蒿治療。

患者久病體虛,暑濕侵襲,治療起來非常困難,以半夏(醋炒)、金斛、穀芽、黃芩、蔻末、佩蘭治療。

(案102)陰虛濕熱浸漬,極為棘手。

黃連阿膠湯加豬苓

(案103)伏暑秋燥,纏有二十四日,身熱煩渴,咳喘嘔穢。陰液已涸,最恐風動,急與喻西昌法。

清燥救肺湯

秋燥傷及肺絡,咳嗽失血,近則恐驚,遠則恐癆。

清燥救肺湯用砂仁,去阿膠、麻仁

(案104)伏邪晚發,寒熱如瘧,最怕昏陷。

柴胡,川連,半夏,滑石,黃芩,川樸,蔻仁,赤苓

(案105)失血損體,伏邪晚發,熱解肢冷,汗出呃忒,脈微細。虛波不測,最防其脫。

救逆湯加黨參、熟地

伏邪晚發,似瘧似痢,舌絳苔干,脈細數。日中少安,夜多煩躁。陰傷已極,正氣不支,最恐虛脫。扶正救陰泄熱,一定成則,舍此之外,無他道也。

白話文:

陰虛濕熱交織在一起,治療起來非常困難。

使用黃連阿膠湯加上豬苓。

暑氣在伏天時發作,秋季乾燥,持續了二十四天,身體發熱,口渴煩躁,咳嗽喘息,嘔吐穢物。體內的陰液已經枯竭,最怕風邪入侵,要緊急使用喻西昌的方法。

使用清燥救肺湯。

秋季乾燥損傷了肺部的經絡,導致咳嗽咳血,近期會驚恐不安,長期下去可能患上肺癆。

清燥救肺湯中加入砂仁,去除阿膠和麻仁。

伏邪在晚些時候發作,寒熱交替,如同瘧疾,最怕昏迷不醒。

使用柴胡、川連、半夏、滑石、黃芩、川樸、蔻仁、赤苓。

失血損傷身體,伏邪在晚些時候發作,發熱後肢體冰冷,出汗呃逆,脈搏微弱細小。虛弱無力,變化難測,最怕病情危重而死亡。

使用救逆湯加上黨參和熟地。

伏邪在晚些時候發作,表現得像瘧疾又像痢疾,舌頭紅絳,舌苔乾燥,脈搏細弱而數。白天稍稍安穩,晚上卻煩躁不安。陰氣已經極度虧損,正氣不足,最怕虛脫。需要扶正補陰,清熱泄火,才能治癒,除此之外,別無他法。

人參,阿膠,黃連,生草,生地,麥冬,白芍,雞子黃

(案106)暑濕伏邪,發在秋冬之交,寒熱嘔吐,其勢方張。當用苦辛開達,不可升散。

溫膽湯去甘草,加川連、生薑

若不進谷,終恐其脫。前診回絕,云何頻來?

竹葉石膏湯

(案107)體倦,膚黃,足軟,舌白,脈遲而空。中下陽微,暑濕內困,當與扶陽理濕。

六君子湯去人參,加乾薑、附子、米仁

(案108)女,小產之後,下血過多,暑濕熱邪內蘊,遍體浮腫,微熱咳嗆,頭脹脈數,口乾,舌苔白膩。虛中有熱,恐成蓐癆。

桑葉,杏仁,生地,通草,丹皮,米仁,歸身,紫菀,桔梗,橘紅

白話文:

藥材

  • 人參
  • 阿膠
  • 黃連
  • 生草 (可能是指生薑,需根據上下文確認)
  • 生地
  • 麥冬
  • 白芍
  • 雞子黃 (雞蛋黃)

醫案 106

患者在秋冬之交,因暑濕伏邪而發病,出現寒熱嘔吐,病情正盛。應當使用苦辛之味開達腠理,不可使用升散之藥。

治療方案:溫膽湯去甘草,加入川連 (川黃連)、生薑。

若患者不進食,恐有虛脫之危。之前診斷已經明確,為何還要頻繁來就診?

可考慮使用竹葉石膏湯。

醫案 107

患者表現為體倦、膚黃、足軟、舌苔白、脈象遲而空。這是中下焦陽氣虛弱,暑濕內困所致,應當扶陽理濕。

治療方案:六君子湯去人參,加入乾薑、附子、米仁。

醫案 108

患者為女性,小產後失血過多,暑濕熱邪內蘊,導致遍體浮腫,微熱咳嗽,頭脹脈數,口乾,舌苔白膩。虛中有熱,恐成蓐癆 (產後虛勞)。

治療方案:桑葉、杏仁、生地、通草、丹皮、米仁、歸身、紫菀、桔梗、橘紅。

(案109)伏邪初秋即發,類乎癉瘧,序將入冬,熱不了了,口淡食少,乾咳氣短,脈空數,舌絳苔白。正氣受伐,而虛熱仍伏肺胃。只宜輕劑化解,若恣意疏散,藥過病所矣。仿孫真人法。

葦莖湯加桑葉、枇杷葉、麥冬、川斛、梨肉

伏邪不清,痰濕困中。

二陳湯去甘草,加草果、檳榔、川樸、知母、神麯

(案110)伏邪恰髮霜降,表熱不壯,心中煩灼如焚,舌絳渴飲,脈空數。陰液被劫,勢將風動昏厥。此非人力所能為也。擬兼顧。

沙參,霍斛,連翹,生草,生地,花粉,竹葉,麥冬

(案111)伏邪發在秋初,身熱屢汗不解,悶煩自汗,脈象濡數,舌絳苔白。其邪蘊於少陽陽明,正氣欲虛,恐其變痢。

白話文:

夏季暑熱的邪氣在初秋時節發作,症狀類似瘧疾,隨著冬季將近,熱症漸漸消退,患者口淡、食慾不振、乾咳氣喘,脈搏虛弱而數,舌頭紅且舌苔白。此時正氣受損,虛熱仍然潛伏在肺胃之中。治療應以輕劑化解,不可過於疏散,以免藥物傷害病體。可以參考孫真人治療方法:以葦莖湯為基礎,加入桑葉、枇杷葉、麥冬、川斛、梨肉。如果邪氣沒有完全清除,痰濕困在體內,則應以二陳湯去甘草,加入草果、檳榔、川樸、知母、神曲。

夏季暑熱的邪氣恰好在霜降時節發作,表面的熱症不強,但患者心中煩躁灼熱如火燒,舌頭紅、口渴飲水,脈搏虛弱而數。陰液被耗損,極有可能昏厥。這已經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範圍,只能盡力治療。藥方中應同時考慮清熱、滋陰、解毒等方面,以沙參、霍斛、連翹、生草、生地、花粉、竹葉、麥冬等藥物組成。

夏季暑熱的邪氣在初秋發作,患者發熱、出汗不止、胸悶煩躁、自汗不止,脈象濡弱而數,舌頭紅且舌苔白。邪氣蘊積在少陽和陽明經絡,正氣衰弱,有發展成痢疾的風險。

二陳湯加葛根、淡芩、神麯、連翹

(案112)積勞陽傷之體,痢後元未恢復,邪藏隱僻之處,寒熱去來靡定,深非所宜也。

三甲飲

(案113)伏邪發在初秋,夜多煩熱,寤言不寐,早用清營分之熱,焉用達泄?

豆卷,薄荷,山梔,竹葉,青蒿,淡芩,枳殼,連翹

(案114)表熱不壯,痞脹不食,少腹隱隱攻痛,舌苔黃濁,脈不流暢。此必陽邪陷入陰經,肺氣不通所致,頗為費手。仿仲景法,兼佐以濁泄濁。

四逆散加薤白頭

(案115)伏邪發於秋杪,淹纏半月,形凜身熱,日晡則甚,平旦則減,脈弦細數,舌黃無苔。煩勞素虛之體,不但陽傷,陰氣亦傷,自難送邪外達,復脈法如何?

白話文:

二陳湯加葛根、淡芩、神麴、連翹,用於積勞陽傷的體質,痢疾後元氣未恢復,邪氣藏在隱蔽處,寒熱反覆不定,不宜使用。

三甲飲,用於伏邪在初秋發作,夜間煩熱,多夢少眠,清晨可用清營分熱,不需要使用瀉下藥物。

豆卷、薄荷、山梔、竹葉、青蒿、淡芩、枳殼、連翹,用於表熱不壯,胸悶腹脹,不思飲食,少腹隱隱作痛,舌苔黃濁,脈象不流暢。這可能是陽邪侵入陰經,肺氣不通導致,比較難治。可以仿效仲景的治療方法,同時佐以濁泄濁。

四逆散加薤白頭,用於伏邪在秋末發作,持續半月,身體發冷發熱,下午加重,清晨減輕,脈象弦細數,舌頭黃色無苔。屬於煩勞體虛的人,不僅陽氣受傷,陰氣也受傷,很難將邪氣排出體外,要如何恢復脈象呢?

復脈散去人參、麻仁,加丹皮

(案116)伏邪至兩月,胸腹灼熱始終未退,而復發寒熱,熱後大便瘕泄,痰嗽氣逆,嘈雜如飢,寤言不寐,舌絳干,苔黃膩,脈空數。酒客平素濕熱蘊蓄中焦,扶外邪必逆滿,病久正虛邪痹,最恐陰陽風動,議用瀉心法。

川連,乾薑,黨參,茯苓,淡芩,半夏,炙草

(案117)胸脹悶熱,咳嗽痰塞,大便頻泄,邪踞中下二焦,但脈數空軟,舌伸發抖,下真自空。陡然虛波,不敢不慮。

二陳湯加黃芩、黃連、洋參、竹茹、枇杷葉

邪匿痰中,風陽漸動,正氣欲撒,若不滌痰,邪無出路。

性天方中加竹瀝、薑汁

白話文:

原本的復脈散方劑,去除人參和麻仁,加入丹皮。

(案例116)邪氣潛伏已經兩個月,胸腹灼熱一直沒有退去,反而反复發作寒熱,發熱後大便稀溏,伴有痰咳氣逆,喉嚨發出飢餓的聲音,夜裡輾轉難眠,舌頭紅而乾燥,舌苔黃膩,脈象空虛而快速。患者平時嗜酒,脾胃濕熱積聚在中焦,抵抗外邪時必然導致氣機逆亂,久病導致正氣虛弱,邪氣阻滯,最怕陰陽失衡,氣血運行不暢,因此建議使用瀉心法治療。

方劑選用川連、乾薑、黨參、茯苓、淡芩、半夏、炙草。

(案例117)患者胸部脹悶發熱,咳嗽痰多,大便頻繁稀溏,邪氣停留在中焦和下焦,但脈象數而空虛軟弱,舌頭伸出來時發抖,下元真氣虛弱。如此虛弱的症狀突然出現,不可不重視。

以二陳湯為基礎,加入黃芩、黃連、洋參、竹茹、枇杷葉。

邪氣藏匿在痰中,風陽之氣漸漸躁動,正氣快要耗散,如果不清除痰濁,邪氣就沒有出路。

在性天方的基礎上加入竹瀝和薑汁。

伏邪廿四日,膚黃不解,邪蒙語雜,脈空大滑數。咳喘痰血,舌苔濁干,大便仍泄。病久五臟之陰皆傷,痰熱矇蔽心營,肺胃勢必內閉外脫,危如朝露。不得已勉擬清營滋泄合喻西昌法,以冀弋獲。

枇杷葉,麥冬,犀角汁,藕汁,石膏,清阿膠,鬱金汁,川貝,生地,人參汁,竹瀝

熱亦短,氣亦短,正又虛也。恐其昏陷,急急補之清之。

竹葉石膏湯

熱勢猛烈,陰虧風動,尚未坦途。玉女白虎合劑。

生地,石膏,洋參,粳米,麥冬,知母,甘草

(案118)伏邪晚發,濕熱內蒸,腹痛脅脹,膚黃,舌黑,右脈如絲。恐其邪結正脫,至險至險。

白話文:

患者病程

病患受邪氣侵襲已達二十四日,皮膚發黃且未消退,言語不清且混雜,脈象空虛、滑大且數。患者咳嗽喘息,痰中帶血,舌苔濁膩乾燥,大便仍然稀溏。由於病情已久,五臟陰氣皆受損傷,痰熱蒙蔽心營,肺胃勢必內閉外脫,情況危急如同朝露般脆弱。無奈之下,只能試著使用清營滋陰、泄熱合於西昌法,希望能奏效。

藥方一

枇杷葉、麥冬、犀角汁、藕汁、石膏、清阿膠、鬱金汁、川貝、生地、人參汁、竹瀝

醫師評估

患者熱勢短暫,氣息也短促,正氣虛弱。擔心患者昏迷,需緊急補氣清熱。

藥方二

竹葉石膏湯

醫師評估

熱勢猛烈,陰虛風動,尚未痊癒。需用玉女白虎合劑。

藥方三

生地、石膏、洋參、粳米、麥冬、知母、甘草

案例分析

此案為患者病邪入體後,延遲發病,濕熱內蒸,導致腹部疼痛、脅肋脹滿,皮膚發黃,舌頭發黑,右脈如絲線般細弱。擔心病邪凝聚而正氣潰散,情況十分危險。

註解

  • "伏邪":指病邪潛伏於體內。
  • "西昌法":指清營湯加減法。
  • "玉女白虎合劑":指玉女煎與白虎湯合用。
  • "正氣":指人體的抵抗力。
  • "邪氣":指致病因素,如病毒、細菌等。
  • "營氣":指人體的血液。
  • "心營":指心臟及其周圍的血液循環。
  • "肺胃":指肺臟和胃臟。
  • "內閉外脫":指肺胃功能衰竭,氣血不暢,生命垂危。
  • "昏陷":指昏迷不醒。
  • "陰虧風動":指陰液不足,導致氣血不穩。
  • "邪結正脫":指病邪凝聚,正氣消散。
  • "至險至險":形容病情十分危急。

總結

以上文字描述了一位身患重病的患者,醫師根據其病情,採取了不同的治療方案,并分析了患者的病情變化,最终提醒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。

茵陳五苓用白朮、川樸、川連、神麯、陳皮,去豬苓

(案119)伏暑發在秋杪,是以辛溫傷陰,以致形削色痿,今雖漸回,尚未恢復。診得脈左弦數,右軟細。是肝升太過,肺虛降令不及,使之然耳。

沙參,蛤殼,杏仁,冬瓜子,麥冬,川貝,米仁,梨肉

(案120)酒客病,不可與桂枝湯,得湯則嘔,以酒客不喜甘故也。喻云則用涼以撤熱,辛苦以泄其滿。

葛根,姜渣,橘紅,連翹,淡芩,黃連,半夏,茯苓

白話文:

茵陳五苓方中使用白朮、川樸、川連、神麴、陳皮,去除豬苓。

(案119)暑氣在秋季末尾發作,導致辛溫傷陰,使人消瘦無力,面色萎黃。雖然病情漸漸好轉,但尚未完全恢復。診脈發現左脈弦數,右脈軟細,這是由於肝氣上升過度,肺氣虛弱下降無力所致。

沙參、蛤殼、杏仁、冬瓜子、麥冬、川貝、米仁、梨肉。

(案120)嗜酒之人患病,不可服用桂枝湯,因為會引起嘔吐,這是因為嗜酒之人不喜甘味。應該用涼藥清熱,苦辛藥瀉去積滯。

葛根、姜渣、橘紅、連翹、淡芩、黃連、半夏、茯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