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

《華佗神方》~ 卷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)

1. 卷一

華佗論病理神方

2. 一○○一·論人法與天地

人者,上稟天,下委地,陽以輔之,陰以佐之。天地順則人氣泰,天地逆則人氣否。天地有四時五行,寒暄動靜。其變也,喜為雨,怒為風,結為霜,張為虹;人體有四肢五臟,呼吸寤寐,精氣流散,行為營,張為氣,發為聲,陽施於形,陰慎於精,天地之同也。失其守則蒸熱發,否而寒生,結作癭瘤,陷作癰疽,盛而為喘,減而為枯,彰於面部,見於肢體,天地通塞,一如此矣。

白話文:

人人身兼上天與大地之氣,外有太陽輔助,內陰氣配合。天地和順,則人的氣勢昌盛,天地反常,則人的氣勢衰敗。天地有四季及五行,有寒冷、溫暖、運動和安靜。此變化的規律是:喜時化雨,怒時生風,緊縮成霜,舒展為彩虹。人的身體有四肢五臟,呼氣吸氣、睡眠覺醒,精氣流佈,行為規範,飽滿成氣,發出聲音。陽氣作用於形體,陰氣謹慎於精氣,這是天地與人體的相似之處。失去了正常的守候,就會蒸熱發病,反之則寒冷生病,結成癭瘤,陷成癰疽,病情增盛而為喘證,病情減退而為枯瘦。表現在面部、出現在四肢。天地往來通塞,也正是這樣。

故五緯盈虧,星辰差忒,日月交蝕,彗孛飛走,天地之災怪也;寒暄不時,天地之蒸否也;土起石立,天地之癰疽也;暴風疾雨,天地之喘乏也;江河竭耗,天地之枯焦也。明於其故者,則決之以藥,濟之以針,化之以道,佐之以事,故形體有可救之病,天地有可去之災。人之危厄生死,稟於天地。

白話文:

所以,五緯星體的光芒盈虧,星辰互相錯亂,日月交相掩蝕,彗星、流星飛速運行,這些都是天地之間的災異怪象;寒流酷暑不按時節而來,這是天地間的寒熱失調;泥土隆起,石頭直立,這是天地間的癰疽惡瘡;狂風暴雨,這是天地間的喘息咳喘;江河乾涸枯竭,這是天地間的枯竭焦灼。明白這些原因的人,就能用藥物來治療,用針灸來疏通,用道德來教化,用美好的事情來輔助,所以人體的疾病有可以救治的良方,天地的災禍也有可以消除的方法。人的危難厄運、生死存亡,都是由天地所賦予的。

陰之病,來亦緩而去亦緩;陽之病,來亦速而去亦速。陽生於熱,熱則舒緩;陰生於寒,寒則蜷急。寒邪中於下,熱邪中於上,飲食之邪中於中。人之動止,本乎天地,知人者有驗於天,知天者亦有驗於人,人法於天,觀天地逆從,則知人衰盛。人有百病,病有百候,候有百變,皆天地陰陽逆從而生,苟能窮乎此,則思過半矣。

白話文:

陰性的疾病,來得慢,去得也慢;陽性的疾病,來得快,去得也快。陽性生於熱氣,熱氣則舒緩;陰性生於寒氣,寒氣則蜷曲急促。寒邪侵襲下身,熱邪侵襲上身,飲食之邪侵襲中焦。人體的動靜,本源於天地,懂得人體的人有根據天上驗證,懂得天體的人也有根據人體驗證。人效法於天,看天地的逆從,就知道人的衰盛。人有各種疾病,疾病有各種徵候,徵候有各種變化,都是天地間陰陽逆從而產生的,如果能夠窮盡這些道理,那麼思慮也能完成過半了。

3. 一○○二·論陰陽大要

天者,陽之宗,地者,陰之屬。陽者生之本,陰者死之基,立於天地之間,而受陰陽之輔佐者人也。得其陽者生,得其陰者死。陽中之陽為高真,陰中之陰為幽鬼。故鍾於陽者長,鍾於陰者短。多熱者陽之主,多寒者陰之根。陽務其上,陰務其下;陽行也速,陰行也緩;陽之體輕,陰之體重。

白話文:

天是陽氣的宗主,地是陰氣的根源。陽氣是生長的根本,陰氣是死亡的基礎,人生活在天地之間,接受陰陽的輔助。得到陽氣的人才能生長,得到陰氣的人就會死亡。陽中的陽是高真之氣,陰中的陰是幽冥之鬼。所以與陽氣相匯者長生,與陰氣相匯者短壽。陽盛的人是陽氣的主人,陰盛的人是陰氣的根源。陽氣在上面起作用,陰氣在下面起作用;陽運行迅速,陰運行緩慢;陽的本體輕,陰的本體重。

陰陽平則天地和而人氣寧,陰陽逆則天地否而人氣厥。故天地得其陽則炎熾,得其陰則寒凜。陽始於子前,末於午後;陰始於午後,末於子前,陰陽盛衰,各在其時,更始更末,無有休息,人能從之,是曰大智。金匱曰:「秋首養陽,春首養陰;陽勿外閉,陰勿外侵;火出於木,水生於金,水火通濟,上下相尋。人能循此,永不湮沉,此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陰陽平衡,天地和順,人氣安寧;陰陽失調,天地傾覆,人氣消沉。所以,天地得到陽氣就會炎熱,得到陰氣就會寒冷。陽氣始於子時之前,終於午後;陰氣始於午後,終於子時之前。陰陽盛衰,各在其時,交替更迭,永不停息。人能夠順應陰陽變化,這就是大智慧。金匱要略說:「秋天開始養陽,春天開始養陰;陽氣不要閉塞於外,陰氣不要侵犯於外;火生於木,水生於金,水火相通,上下相求。人能遵循這個原則,永遠不會沉淪,這就是養生之道。

」凡愚不知是理,舉止失宜,自致其罹。外以風寒暑濕,內以飢飽勞役為敗,欺殘正體,消亡正神,縛絆其身,生死告陳。殊不知脈有五死,氣有五生,陰家脈重,陽家脈輕。陽病陰脈則不永,陰病陽脈則不成。陽候多語,陰症無聲。多語者易濟,無聲者難榮。陽病則旦靜,陰病則夜寧。

白話文:

一般人不懂這些道理,行為不合適,自己導致生病。外面受到風、寒、暑、濕的影響,裡面因為餓、吃太多、過度勞累而損害健康,這樣會傷害身體,消耗精神,束縛身體,危及生命。卻不知道脈象有五種死亡的跡象,氣息有五種生存的徵兆,陰性體質的脈象較重,陽性體質的脈象較輕。陽性的病卻出現陰性的脈象就不會長久,陰性的病卻出現陽性的脈象就難以痊癒。陽性症狀的人多話,陰性症狀的人少言。多話的人比較容易治癒,少言的人較難康復。陽性病在白天病情較平穩,陰性病在夜晚病情較安寧。

陰陽運動,得時而行。陽虛則暮亂,陰虛則朝爭,朝暮交錯。其氣厥橫,死生致理,陰陽中明。陰氣下而不上曰斷絡,陽氣上而不下曰斷經。陰中之邪曰濁,陽中之邪曰清。火來坎戶,水到離扃,陰陽相應,方乃和平。陰不足則濟之以水母,陽不足則助之以火精,陰陽濟等,各自攀陵。

白話文:

陰陽是互相運動的,必須得到時機才能正常運行。陽氣虛弱,則夜裡昏亂;陰氣虛弱,則早晨爭吵,成了朝暮混合的局面。這種不正之氣互相橫錯,影響死生,陰陽由中和轉入相傾。陰氣只能下行而不上升,稱為「斷絡」;陽氣只能上升而不下降,稱為「斷經」。陰氣中不正的邪氣稱為濁氣,陽氣中不正的邪氣稱為清氣。爐火上升到坎水位,坎水流到離火位,陰陽相應,陰平陽祕,身體才能平安。陰氣不足,就要用玄武(水母)來調濟;陽氣不足,就要用太陽(火精)來助長,陰陽調和,才能相得益彰。

上通三寸,曰陽之神路,下通三寸,曰陰之鬼程。陰常宜損,陽常宜盈,居之中者,陰陽勻停。是以陽中之陽,天仙賜號;陰中之陰,下鬼持名;順陰者多消滅,順陽者多長生,逢斯妙趣,無所不靈。

白話文:

往上通三寸,被稱為陽神的道路,往下通三寸,被稱為陰鬼的道路。陰氣通常應該減少,陽氣通常應該增長,介於中間的,陰陽應該平衡。因此,陽中之陽,天仙會賜予號數;陰中之陰,下鬼會持有名字;順應陰氣的人容易消逝,順應陽氣的人容易長生,遇到這種妙趣橫生的方式,沒有什麼不靈驗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