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佗神方》~ 卷一 (2)
卷一 (2)
1. 一○○三·論生成
陰陽者,天地之樞機;五行者,陰陽之終始;非陰陽不能為天地,非五行不能為陰陽。故人者成於天地,敗於陰陽,由五行從逆而生焉。天地有陰陽五行,人有血脈五臟;五行者,金木水火土;五臟者,肺肝心腎脾。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生成之道,循環不窮;肺生腎,腎生肝,肝生心,心生脾,脾生肺,上下榮養,無有休息。
故《金匱至真要論》云:「心生血,血為肉之母;脾生肉,肉為血之舍;肺屬氣,氣為骨之基;腎應骨,骨為筋之本;肝系筋,筋為血之原。五臟五行,相成相生,晝夜流轉,無有始終;從之則吉,逆之則凶。天地陰陽,五行之道,中合於人,人得之可以出陰陽之數,奪天地之機,悅五行之要,無終無始,神仙不死矣。」
白話文:
陰陽是天地運轉的關鍵,五行是陰陽變化的開始與結束。沒有陰陽,就沒有天地;沒有五行,就沒有陰陽。人由天地孕育而成,但也會因為陰陽失衡而衰敗,這也是由五行的順逆變化所導致的。天地之間有陰陽五行,人體內則有血脈和五臟。五行指的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;五臟則指的是肺、肝、心、腎、脾。
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這是生成變化的道理,循環不已。肺生腎,腎生肝,肝生心,心生脾,脾生肺,這是一種上下相互滋養的關係,沒有停止的時候。
所以《金匱至真要論》說:「心產生血液,血液是肌肉的母親;脾產生肌肉,肌肉是血液的居所;肺主導氣,氣是骨骼的基礎;腎對應骨骼,骨骼是筋的根本;肝連結筋,筋是血液的源頭。」五臟和五行互相成就,互相滋養,日夜不停地流轉,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。順應這個規律就會吉祥,違背這個規律就會凶險。天地陰陽和五行的道理,與人體相符合,人如果能掌握它,就能超越陰陽的限制,掌握天地的運行規律,理解五行的奧妙,達到長生不死的境界。
2. 一○○四·論陽厥
驟風暴熱,雲物飛揚,晨晦暮晴,夜炎晝冷,應寒不寒,當雨不雨,水竭土壞,時歲大旱,草木枯悴,江河乏涸,此天地之陽厥也;暴壅塞,忽喘促,四肢不收,二腑不利,耳聾目盲,咽乾口焦,唇舌生瘡,鼻流清涕,頰赤心煩,頭昏腦重,雙睛似火,一身如燒,素不能者乍能,素不欲者乍欲,登高歌笑,棄衣奔走,狂言妄語,不辨親疏,發躁無度,飲水不休,胸膈膨脹,腹與脅滿悶,背疽肉爛,煩憒潰中,食不入胃,水不穿腸,驟腫暴滿,叫呼昏冒,不省人事,疼痛不知去處,此人之陽厥也。陽厥之脈,舉按有力者生,絕者死。
白話文:
突然颳起狂風,天氣又熱又悶,雲朵快速飛散,早晨昏暗,傍晚卻晴朗,夜晚炎熱,白天反而寒冷,該冷的時候不冷,該下雨的時候不下雨,水源枯竭,土地乾裂,整個年頭都大旱,草木枯萎凋零,江河乾涸見底,這是天地間陽氣逆亂的現象;突然感到身體堵塞不通,接著呼吸急促,四肢無力無法控制,大小便不順暢,耳朵聽不見,眼睛看不清,喉嚨乾燥,口舌焦渴,嘴唇和舌頭長瘡,鼻子流清鼻涕,臉頰赤紅,心中煩躁不安,頭昏腦脹,雙眼像著了火一樣,全身發熱如焚,平常不能做的事情突然能做,平常不想要的東西突然想要,喜歡爬高唱歌大笑,脫掉衣服四處奔跑,說胡話,分不清親疏,躁動不安沒有節制,不停地喝水,胸部和膈膜脹滿,腹部和脅肋部脹悶,背部生出惡瘡,肌肉潰爛,煩躁昏亂到極點,食物無法進入胃部,水喝下去無法通過腸道,身體突然腫脹,腹脹如鼓,大聲叫喊,昏迷不醒,失去知覺,甚至不知道疼痛來自何處,這是人體陽氣逆亂的現象。陽厥這種病症,如果把脈時感覺脈搏有力,就還有活命的機會,如果脈象消失,就代表死亡。
3. 一○○五·論陰厥
飛霜走雹,朝昏暮靄,雲雨飄霪,風露寒冷,當熱不熱,未寒而寒,時氣霖霪,泉生田野,山摧地裂,土壞河溢,日晦月昏,此天地之陰厥也;暴啞卒寒,一身拘急,四肢蜷攣,唇青面黑,目直口噤,心腹滿痛,口頷搖鼓,腰腳沉重,語言謇澀,上吐下瀉,左右不仁,大小便活,舌吐酸淥,悲憂慘慼,喜怒無常者,此人之陰厥也。陰厥之脈,舉指弱,按指大者生,舉按俱絕者死;一身悉冷,額汗自出者亦死。
陰厥之病,過三日不治。
白話文:
寒霜飛舞,冰雹奔竄,早晚時常霧氣瀰漫,陰雨連綿,風吹露冷,該熱的時候不熱,還沒到寒冷的時候就感到寒冷,時令氣候陰雨不斷,泉水在田野中湧出,山崩地裂,土壤崩壞河水溢出,太陽昏暗月亮不明,這些是天地間的陰氣逆亂所造成的現象。
突然聲音嘶啞,突然感到寒冷,全身緊繃僵硬,四肢蜷曲攣縮,嘴唇發青臉色發黑,眼睛直瞪著,嘴巴緊閉,心腹脹滿疼痛,下巴顫抖,腰腿沉重無力,說話不流利,又吐又瀉,身體左右半邊失去知覺,大小便失禁,舌頭伸出來發酸綠色,感到悲傷憂愁,喜怒無常,這些是人體陰氣逆亂所造成的現象。
陰厥的脈象,輕按脈搏感覺虛弱,重按脈搏感覺較大則表示還能存活,輕按重按都感覺不到脈搏則表示死亡;全身都冰冷,額頭冒出冷汗也表示死亡。
陰厥這種病,超過三天不治療就會死亡。
4. 一○○六·論陰陽痞格
陽氣上而不下曰痞,陰氣下而不上亦曰痞;陽氣下而不上曰格,陰氣上而不下亦曰格。痞格者,謂陰陽不相從也。陽奔於上,則燔脾肺,生其疽也,其色黃赤,皆起於陽極也;陰走於下,則冰腎肝,生其厥也,其色青黑,皆發於陰極也,皆由陰陽痞格不通而生焉。陽燔則治以水,陰厥則助以火,乃陰陽相濟之道也。
白話文:
陽氣應該往下卻反而往上,叫做「痞」;陰氣應該往上卻反而往下,也叫做「痞」。陽氣應該往上卻反而往下,叫做「格」;陰氣應該往下卻反而往上,也叫做「格」。「痞」和「格」的狀況,指的是陰陽二氣無法互相協調順應。陽氣往上衝,會灼傷脾和肺,產生癰疽,呈現黃紅色,都是因為陽氣過度旺盛所導致;陰氣往下走,會寒冷腎和肝,產生厥冷,呈現青黑色,都是因為陰氣過度旺盛所導致。這些都是因為陰陽之氣無法順暢流通而產生的。陽氣過旺造成灼傷,就用寒涼藥物來治療;陰氣過旺造成厥冷,就用溫熱藥物來輔助,這是陰陽互相協調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