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

《華佗神方》~ 卷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)

1. 一○○七·論寒熱

寒熱往來,是為陰陽相勝;陽不足則先寒後熱,陰不足則先熱後寒;又上盛則發熱,下盛則發寒;皮寒而燥者陽不足,皮熱而燥者陰不足;皮寒而寒者為陰盛,皮熱而熱者為陽盛。熱發於下,則陰中之陽邪;熱發於上,則陽中之陽邪;寒起於上,則陽中之陰邪;寒起於下,則陰中之陰邪;寒而頰赤多言者,為陽中之陰邪;熱而面青多言者,為陰中之陽邪;寒而面青多言者,為陰中之陰邪;若不言者,其病為不可治;陰中之陰者,一生九死;陽中之陽者,九生一死;陰病難治,陽病易醫。診其脈候,數在上,則陽中之陽也;數在下,則陰中之陽也。

遲在上,則陽中之陰也;遲在下,則陰中之陰也。數在中,則中熱;遲在中,則中寒;寒用熱取,熱以寒攻;逆順之法,從乎天地,本乎陰陽也。

白話文:

身體忽冷忽熱,這是因為體內的陰陽兩種力量在互相抗衡。陽氣不足時,會先感到寒冷然後發熱;陰氣不足時,會先感到發熱然後寒冷。此外,上半身氣盛會發熱,下半身氣盛則會發冷。皮膚寒冷又乾燥,表示陽氣不足;皮膚發熱又乾燥,表示陰氣不足。皮膚寒冷且持續寒冷,是陰氣過盛;皮膚發熱且持續發熱,是陽氣過盛。

發熱如果從下半身開始,是陰氣中的陽邪在作祟;發熱如果從上半身開始,是陽氣中的陽邪在作祟。寒冷如果從上半身開始,是陽氣中的陰邪在作祟;寒冷如果從下半身開始,是陰氣中的陰邪在作祟。感到寒冷卻臉頰發紅且話多,是陽氣中的陰邪在作祟;感到發熱卻臉色發青且話多,是陰氣中的陽邪在作祟;感到寒冷且臉色發青且話多,是陰氣中的陰邪在作祟。如果患者不說話,病情就非常嚴重,難以醫治。陰氣中的陰邪,預後非常差,幾乎是九死一生;陽氣中的陽邪,預後則相對較好,幾乎是九生一死。陰性疾病比較難治療,陽性疾病比較容易治療。

診斷時觀察脈象,如果脈搏跳動快且在上方,是陽氣中的陽邪;如果脈搏跳動快且在下方,是陰氣中的陽邪。如果脈搏跳動慢且在上方,是陽氣中的陰邪;如果脈搏跳動慢且在下方,是陰氣中的陰邪。如果脈搏跳動快且在中間,表示身體中間發熱;如果脈搏跳動慢且在中間,表示身體中間發冷。治療時,對於寒症要用溫熱的藥物,對於熱症要用寒涼的藥物。這些治療的順逆方法,都是遵循天地運行的規律,以陰陽平衡為根本。

2. 一○○八·論虛實大要

病有臟虛臟實,腑虛腑實。上虛下實,下虛上實,狀各不同,宜探消息。腸鳴氣走,足冷手寒,食不入胃,吐逆無時,皮毛憔悴,肌肉皺皴。耳目昏塞,語聲破散,行步喘促,精神不收,此五臟之虛也。診其脈舉指而活,按之而微,看在何部,以斷其臟;又按之沉小弱微短澀軟濡,俱為臟虛,虛則補益,治之常情耳。

飲食過多,大小便難,胸膈滿悶,肢節疼痛,身體沉重,頭目昏眩,唇舌腫脹,咽喉閉塞,腸中氣急,皮肉不仁,暴生喘乏,偶作寒熱,瘡疽並舉,悲喜自來,或自痿弱,或自高強,氣不舒暢,血不流通,此臟之實也。診其脈,舉按俱盛者實也;又長浮數疾,洪緊弦大,俱曰實也。

觀其在何經而斷其臟,頭痛目赤,皮熱骨寒,手足舒緩,血氣壅塞,丹瘤更生,咽喉腫痛,輕按則痛,重按則快,飲食如故,是為腑實,診其脈浮而實大者是也。皮膚瘙癢,肌肉䐜脹,食飲不化,大便滑而不止,診其脈輕按則滑,重按則平,是為腑虛,觀其在何經而正其腑。

胸膈痞滿,頭目碎痛,飲食不下,腦項昏重,咽喉不利,涕唾稠黏,診其脈左右寸口沉結實大者,上實也。頰赤心怯,舉動顫慄,語聲嘶嘎,唇焦口乾,喘乏無力。面少顏色,頤頷腫滿,診其左右寸脈,弱而微者上虛也。大小便難,飲食如故,腰腳沉重,如坐水中,行步艱難,氣上奔沖,夢寐危險,診其左右尺中脈,滑而澀者,下虛也。凡病人脈微澀短小,俱屬下虛。

白話文:

疾病有臟腑虛弱和臟腑實證的區別。有上部虛弱下部強盛,也有下部虛弱上部強盛的情況,各種表現都不相同,應該仔細探究病情的真實狀況。

如果出現腸鳴、氣體亂竄、手腳冰冷、食慾不振、想吐卻不固定時間、皮膚乾燥憔悴、肌肉鬆弛皺紋、耳鳴眼花、說話聲音微弱斷續、走路氣喘吁吁、精神不集中等症狀,這就屬於五臟虛弱的表現。診脈時,輕輕觸摸脈搏感覺有活力,按壓下去卻很微弱,觀察脈象在哪一部位出現,就可以判斷是哪個臟器虛弱;如果按壓脈搏感覺沉、細、弱、微、短、澀、軟、濡等,都屬於臟虛的表現。虛弱就應該用補益的方法來治療,這是常理。

如果飲食過量、大小便困難、胸口和隔膜處感覺悶脹、肢體關節疼痛、身體感覺沉重、頭昏眼花、嘴唇和舌頭腫脹、咽喉堵塞、腸道內氣體急促、皮膚麻木不仁、突然出現氣喘、偶爾發冷發熱、瘡瘍同時出現、情緒悲喜無常、身體時而萎靡不振,時而強健有力、氣機不暢、血脈不通等症狀,這就屬於臟腑實證的表現。診脈時,輕按重按脈搏都感覺強盛的,就屬於實證;如果脈搏呈現長、浮、數、疾、洪、緊、弦、大等現象,也都屬於實證。

觀察病症出現在哪條經絡,就可以判斷是哪個臟器出現實證。如果出現頭痛、眼睛紅腫、皮膚發熱而骨頭發冷、手腳鬆軟無力、氣血壅塞不通、丹瘤頻發、咽喉腫痛,輕按會痛,重按反而感覺舒適、食慾正常,這就屬於腑實。診脈時,脈搏浮而有力且較大,就是腑實的表現。如果出現皮膚瘙癢、肌肉腫脹、消化不良、大便滑瀉不止,診脈時,輕按感覺滑利,重按反而平緩,這就屬於腑虛。觀察病症出現在哪條經絡,就可以判斷是哪個腑出現虛弱。

如果出現胸悶、膈膜處脹滿、頭痛欲裂、飲食難以下嚥、頭部和頸部昏沉沉的、咽喉不適、鼻涕和唾液濃稠,診脈時,左右寸脈沉結且有力,就屬於上實。如果出現臉頰發紅、心悸膽怯、身體顫抖、說話聲音嘶啞、嘴唇乾裂、口乾舌燥、氣喘無力、面色蒼白、下巴腫脹,診脈時,左右寸脈虛弱微細,就屬於上虛。如果出現大小便困難、食慾正常、腰腿沉重,像坐在水裡一樣、行走困難、氣往上衝、經常做噩夢,診脈時,左右尺脈滑澀不暢,就屬於下虛。一般來說,病人脈象出現微、澀、短、小等情況,都屬於下虛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