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鄒亦仲醫案新編》~ 氣愆為病儼似外邪
氣愆為病儼似外邪
1. 氣愆為病儼似外邪
鄒賀氏,年六旬余,忽脘痛最急,寒熱而嘔,舌上津枯,渴不喜飲,不便不飢,呻呤不已,脈象洪數有力。詢其頭不痛,症非傷寒。診其脈不弦,□□□□。□食滯胃中,氣機凝結,上逆則為嘔吐;滯於脘間則為痛疼;滯於□□□□寒熱;失其流通輸布,則為舌燥津枯;失其升降樞轉,則為不便不飢。以上諸候,無非為氣愆其行度以釀成之。
法與沙參、竹茹、花粉、枇葉、紫蘇、橘紅、薑、樸、絲瓜絡、二冬等輕展清宣,氣機得以活潑,俾氣行則熱自泄而津自生矣。丹溪所謂氣有餘即有火,於斯益信,服二劑霍然也。愈後數日,又誤食飯豆燉湯,脘痛更甚,舌燥更加,仍於前方內加麥芽、神麯而瘥。夫氣結津枯之候,昔吳頗有言及,亦屬概略,至孟英始闡發病機最廣,治法亦周,卓識真超越古人上矣。
白話文:
鄒賀氏,年紀超過六十歲,突然感到胃脘疼痛劇烈,伴隨寒熱交替和嘔吐,舌頭上乾燥無津液,口渴卻不願喝水,大便不暢且不感到飢餓,不斷呻吟,脈象洪大而數,有力。詢問得知頭部沒有疼痛,症狀不是傷寒。診脈發現脈象不弦,且無異常。推斷是食物積滯在胃中,氣機凝結,向上逆行導致嘔吐;停滯在胃脘部位則導致疼痛;停滯在脾胃導致寒熱交替;氣機流通和輸布不暢則導致舌燥津枯;升降樞轉功能失調則導致大便不暢和不感到飢餓。以上諸症狀,無非是氣機運行失常而導致的。
治療方法是用沙參、竹茹、花粉、枇葉、紫蘇、橘紅、薑、樸、絲瓜絡、二冬等清宣通暢之品,使氣機活潑,氣機運行通暢則熱自消散,津液自然生成。丹溪先生所言「氣有餘則有火」,於此更加印證。服藥兩劑,病症霍然痊癒。痊癒後數日,他又誤食飯豆燉湯,胃脘疼痛更加劇烈,舌燥更加嚴重,於是又在原方中加入麥芽、神曲,病情才得以緩解。
氣結津枯的症狀,昔日吳氏有所提及,但只是概括性的描述,直到孟英先生才闡發病機最為廣泛,治療方法也最全面,其卓識真超越古人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