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鄒亦仲醫案新編》~ 肝風症同治異

回本書目錄

肝風症同治異

1. 肝風症同治異

歐陽松山女,初手足搐搦,漸一身震躍,暈倒無知,醒後難言。抱病二月有餘,調治多方罔效。診其脈象,結澀頗數,屬肝氣不宣,鬱則生風之症,與癇症似是而非。因無五畜之狀,治以五元散(即黎蘆、赤小豆、白礬、皂角、膽南星),壅吐痰涎而通竅隧,難言之患雖免,而各恙仍然。想風因火而發,火得風更揚,非息風清火,不克有功。

用當歸蘆薈湯加蠍尾、薑、蟬為治。一劑知,三劑已,遂得霍然而停藥餌。夫此病難探處,肝風雖有明候,而肝火略未現形,只以結澀脈象,揆為木鬱生火,火生而風亦隨發,胥是當歸蘆薈湯之對症焉。同時有魏姓小孩患此,身熱一日即手足抽扯,一身震動,日必數發,涼肝諸法,投之無功,油潤息風,差堪對症。

緣此孩為稚陽之體,邪得易干,真陰不充,邪熱無制,熱可灼筋,筋燥不能伸縮自如,故作搐搦之狀,治以油潤,則血可濡筋,筋舒活潑靈轉,自無抽扯之虞。此孩為肝血燥而生風,與松山女之肝鬱生風有異也,所以治法自殊。

白話文:

歐陽松山的女兒,一開始手腳抽搐,漸漸全身震顫,昏倒失去意識,醒來後說不出話。抱病兩個多月,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。診脈發現脈象沉澀而快,屬於肝氣不舒暢,鬱結而生風的病症,與癲癇症狀相似,但又不完全一樣。由於沒有五畜之症(指發病時沒有出現五種常見的癲癇症狀:口噤、目眩、昏迷、肢厥、氣喘),因此用五元散(由黎蘆、赤小豆、白礬、皂角、膽南星等藥材組成)來治療,以達到壅吐痰涎、通開竅道的作用。雖然難言的症狀消除了,但其他病症仍然存在。

我認為風因火而起,火遇到風則更加猛烈,若不熄風清火,就無法治癒。

因此,我用當歸蘆薈湯加上蠍尾、薑、蟬來治療。一劑藥見效,三劑藥後,症狀完全消失,便停藥了。

這種病症難以診斷,雖然肝風有明顯的症狀,但肝火並沒有明顯的表現,只有依靠沉澀的脈象,推測為肝氣鬱結生火,火生則風也隨之發作,所以當歸蘆薈湯正好對症下藥。

同時,有一個姓魏的小孩也患了這種病,發病當天身體就發熱,手腳抽搐,全身震動,每天發作多次。用清熱瀉肝的藥物治療,效果不佳,只有潤燥息風的藥物才比較合適。

因為這個小孩是稚陽之體(指兒童體質陽氣旺盛),容易受邪氣侵犯,真陰不足,邪熱無所抑制,熱氣可以灼傷筋脈,筋脈乾燥不能伸縮自如,所以出現抽搐的症狀。用潤燥的藥物治療,可以使血液滋潤筋脈,筋脈舒展活潑,自然就不會出現抽搐了。

這個小孩是肝血乾燥而生風,與松山女兒的肝氣鬱結生風不同,因此治療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