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鄒亦仲醫案新編》~ 痢疾脈症俱逆可危
痢疾脈症俱逆可危
1. 痢疾脈症俱逆可危
陽悟佛君,暑月患痢,真陰已傷,渴飲身熱,舌絳而干,脈甚弦細而數,所服皆溫補之方,實者實之,漸至蘊熱重重,盧扁望而驚走也。可慮者真陰為溫燥所耗,故口渴而舌絳。積滯為溫補所助,愈壅塞而難疏。水虧木旺,脈象昭然,逆症層層,恐難生效。只法逐漸清滌撤熱生津為主治,與仲景葛根黃連黃芩湯,佐生地、花粉、二冬、石膏輩,出入增損,陸續繼進,四日後略有轉機,熱減脈平,知凶危可免,後稍與盪滌而積滯方除。不解滯下之症,動與溫補,是猶溝渠未浚,土石頻堆,不至閉塞而死者幾希矣。
後為陽君慶幸曰:所服補益,如參、耆均優,清解亦屬無益,幸藥品皆劣,雖至僨事,尚許僕施解救之可能,亦屬幸事。
白話文:
在炎熱的夏季,陽悟佛君不幸罹患了痢疾,他的體內真陰已經受損,出現了口渴、身體發熱等症狀,舌頭呈現深紅且乾燥,脈搏則顯得非常細弱且頻繁。他所服用的藥物都是溫補的方子,這對於實證患者來說,反而使病情更加嚴重,逐漸導致體內熱氣過重,即使是古代名醫盧扁再世,見到這種情況也會驚慌失措,無從下手。
令人擔心的是,真陰被溫燥的藥物消耗殆盡,因此出現口渴舌紅的現象。原本的積滯因為溫補藥物的助長,更形壅塞難以疏通。體內水分不足,肝火旺盛,這些都在脈象上一目瞭然。種種反常的病徵疊加,恐怕很難有良好的療效。只能採取逐步清除熱毒,滋潤津液的治療策略,參考張仲景的葛根黃連黃芩湯,並加入生地、花粉、麥門冬、天門冬和石膏等藥物,視病情輕重調整藥量,持續治療。四天後,病情終於出現轉機,熱度下降,脈搏恢復平穩,顯示病情已遠離危險,之後再適度清理腸胃,積滯才得以消除。
事後,對陽悟佛君慶幸的說,他之前所服用的補益藥物,如人參、黃耆等,品質都極佳,即便清熱解毒的藥物也無效,幸好這些藥物的品質都不是很好,即使病情惡化,尚有機會讓我施展解救,也算是一大幸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