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鄒亦仲醫案新編》~ 脾約症候

回本書目錄

脾約症候

1. 脾約症候

代典弟,腹頗脹痛不舒,小便頻數,大便極艱,飲食如恆,脈只三至。此喻氏所謂之脾約症也。原脾為胃行其津液者,今胃為暑濕所浸,移之於脾,脾遂失其輸津於上之職,直裹胃液,下趨膀胱,不後走大腸,此便艱溲多之由所在也。症名脾約者,是約束胃津前趨之謂。法與脾約丸合溫膽湯諸品,燥胃濕而起脾寒,俾腑氣清而樞機自運,地氣得以上升,天氣方能下降,則水穀精微不得盡走膀胱而為溺矣。欲二陰之便溺有節,亦關乎清濁之降升不乖。

一帖即便通溲少,云所下白沫頗多,又是何故,示以脾家健運,未能即復,白沫乃精微清氣,未上輸於肺,乃直下大腸之故,候健運復而白沫自無,不足為患。與補中益氣合苓夏以滌飲滲濕,脾自得運而有升降矣。囑多服善後,無庸另方。

白話文:

[脾約症狀]

代典弟的腹部有顯著的脹痛不舒服,頻繁地想要小便,但是大便卻非常困難,然而他的飲食習慣並沒有改變,脈搏只有三次跳動。這就是喻氏所描述的脾約症。原本脾臟的功能是幫助胃部運送津液,但現在胃部被暑熱和濕氣影響,這些暑濕轉移到脾臟上,導致脾臟無法正常地將津液向上輸送到身體其他部位,反而包圍胃部的液體,向下流到膀胱,而不進入大腸,這就是為什麼他會大便困難、小便頻繁的原因。所謂脾約症,就是指限制胃部津液向前流動的情況。

治療方法是使用脾約丸加上溫膽湯的各種成分,去除胃部的濕氣並提升脾臟的溫度,使消化道的氣氛清爽,從而自動調整消化系統的運作,讓身體下方的氣能上升,上方的氣能下降,這樣食物的精華就不會全都被膀胱吸收成為尿液。如果要讓泌尿系統的排泄功能正常,關鍵在於確保身體的清濁氣體能順利上升下降。

服用一劑藥後,排便情況有所改善,小便量也減少,但是排出許多白色的泡沫,這是什麼原因呢?我告訴他,這是因為脾臟的運作尚未完全恢復,這些白色泡沫實際上是精華和清氣,本應向上運送到肺部,但現在卻直接流向大腸,等脾臟的運作完全恢復,這些泡沫自然就會消失,不必過於擔心。我開了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和半夏來去除體內的水分和濕氣,這樣脾臟就能正常運作,實現氣體的上下流動。我囑咐他繼續服用這些藥物以鞏固療效,無需再換其他藥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