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鄒亦仲醫案新編》~ 暑濕留連症候
暑濕留連症候
1. 暑濕留連症候
鄒代巨,七月間,寒熱嘔吐,旋變滯下,又由滯下轉瘧,二三發,截住即已。至九月僕為診治,色似熏黃,中有暗黑,夜熱盜汗,神疲食少,溺短便濕,為暑濕留連腸胃,膠固未清,發痢轉瘧,已是好機,醫者能於此時用辛涼以祛暑,苦燥以除濕,何至邪留陰分,令有陰虛陽走之盜汗,及夜熱等患哉,又何至濕溢皮膚,色似熏黃,猝然現於面哉。且脈象細澀,陰分雖傷而滋膩宜避,氣分日弱而苦寒難投。
與茵陳、滑石、釵斛、牡蠣、大云、小麥、銀花、甘草、丹骨二皮、龜板、寸冬輩,出入增損,調治三月餘久,面部之黃浮始退,暑濕瀰漫,何其深哉。
白話文:
鄒代巨,在七月的時候,出現了寒熱交替、嘔吐的症狀,接著又轉為腹瀉,之後腹瀉又轉變為瘧疾,發作兩三次就停止了。到了九月,我替他診治,發現他的面色像被煙熏過一樣發黃,其中還帶有暗黑色,晚上發熱盜汗,精神疲憊,食慾不佳,小便量少且濕,這是因為暑濕停留在腸胃裡,膠結不清,導致腹瀉轉為瘧疾。現在正是治療的好時機,醫生應該趁此機會用辛涼的藥物來祛暑,用苦燥的藥物來除濕,怎麼能讓邪氣停留在陰分,導致陰虛陽走而出現盜汗、夜熱等問題呢?又怎麼能讓濕氣溢出皮膚,造成面色像被煙熏過一樣發黃,突然出現在臉上呢?而且脈象細澀,雖然陰分受損但仍然滋潤,應該避免使用滋潤的藥物,氣分日漸虛弱,所以不宜使用寒涼的藥物。
我使用茵陳、滑石、釵斛、牡蠣、大雲、小麥、銀花、甘草、丹骨二皮、龜板、寸冬等藥物,加減調整,治療了三個多月,他臉上的黃浮色才開始消退。暑濕侵襲身體之深,實在令人驚嘆!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