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鄒亦仲醫案新編》~ 冬溫失治成癰

回本書目錄

冬溫失治成癰

1. 冬溫失治成癰

劉青藜室,臘月間有不飢不食、便塞難出之恙。初不介意,未與治療。延至夾旬,左耳下紅腫,敷治未效,外科用刀針割破,潰爛之處最寬,臭不可近,咽喉口舌疱而腫紅,食飲難入。

先是冬溫失治,釀成此癰,發於膽與三焦之絡,皮肉潰濫,尚不足慮,咽喉糜腫,最是堪虞,不惟有形之毒火宜制,尤是午後之陰熱宜防,治法當以毒熱為前提,而陰火預為潛伏,免日後延成癆怯,為患深遠也。以犀角、元參、寸冬、生地、銀花、連翹、龜板、甘草、丹皮、大云等,出入為方,調治旬余,咽舌紅腫始消,方能稍進稀粥,危險已除也。潰濫付外科敷治,後又未得延成虛損,幸甚。

白話文:

劉青藜先生家中,臘月時節,患了不飢不食、排便困難的病症。起初沒有在意,也沒進行治療。拖延到半個月後,左耳下方紅腫,敷藥無效,外科醫生用刀針割開,潰爛處十分廣泛,臭味難聞,咽喉、口舌長滿水泡,紅腫發炎,難以進食。

這病症原本是冬季溫病沒有治好,導致化膿,影響到膽經和三焦經的經絡,皮肉潰爛倒是不足為慮,但咽喉糜爛腫脹最令人擔憂。不僅要控制有形的毒熱,更要預防午後的陰熱。治療方法應以毒熱為主要治療目標,同時預防陰火潛伏,避免日後發展為虛癆,危害深遠。

於是,以犀角、元參、寸冬、生地、銀花、連翹、龜板、甘草、丹皮、大雲等藥材,配伍成方,治療十餘日,咽舌紅腫才消退,勉強能吃些稀粥,危險才算解除。潰爛處交給外科醫生敷藥處理,之後也沒有發展成虛損,實在是幸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