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泰林

《退思集類方歌注》~ 退思集類方歌注 (3)

回本書目錄

退思集類方歌注 (3)

1. 越脾加朮湯

治里水一身面目黃腫,脈沉,小便自利而渴者;並治風寒客於脈而不去,營氣熱腐而肉極熱,則身體津脫,腠理開,汗大泄,癘風氣,下焦腳弱。

越脾湯原方加白朮四兩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劑「越脾加朮湯」是用來治療身體內部水濕停滯,導致全身、臉部都出現黃腫,脈象沉,小便能夠順利排出卻感到口渴的病症。

同時,這個方劑也適用於風寒侵入經脈卻沒有被驅除,導致體內營氣鬱積化熱,進而使得肌肉感到極度發熱,造成身體津液大量流失,皮膚毛孔張開,汗液大量流出,甚至引發癘風(一種皮膚病),以及下半身腳部無力的情況。

這個「越脾加朮湯」是在原本「越脾湯」的基礎上,額外加入四兩的白朮。

2. 越脾加半夏湯

治肺脹咳喘脈浮大者。越脾湯原方棗加三枚,姜加一兩,加半夏半升。

越脾湯越脾中氣,發汗生津涼散委。(越脾者,發越脾中之津氣而為汗,是涼散法也。)麻石甘草棗生薑,《金匱》以之治風水。惡風身腫脈洪浮,面赤熱渴乃堪使。(旭高按:《金匱》此條頗有舛錯,今方下主治,是旭高從《水氣門》校正刪改者。肺主皮膚,脾胃主肌肉,是風水者,乃肺、脾、胃三經受風熱之陽邪,痹其營衛之氣,升降不得自如,斯水飲入胃,不能輸脾歸肺,下達膀胱,而反外溢肌膚,故一身悉腫。其證惡風發熱,脈洪浮而渴,故知為風熱,亦嘗驗之矣。

然必兼有無汗而喘見象,與此湯一服,亦未必汗出,其水反從小便去,真匪夷所思者。)里水黃腫其脈沉,便利亡津加朮餌。(名越脾加朮湯,旭高按:水在裡,當不渴,渴則可徵水去。今渴而黃腫不去,是水未去也。水未去,何以渴?小便自利,亡津液故也。蓋脾氣實者,小便利則水去;脾氣虛者,小便利則亡津,亡津令渴。

病雖始於里水,其實里已無水,水只在皮膚中,故亦用越脾,使從表解。但加白朮一味,補脾氣生津液,以固其里,則意無不到矣。)營氣熱腐為癘風,俗號「大麻瘋」即是。清疏營衛最相宜,加朮緣其腳弱爾。(按:癘風因風客久而化熱,營氣被其煽灼,血肉腐壞,故使鼻柱壞而色敗,皮膚瘍潰,即俗所謂「大麻瘋」是也。喻嘉言有見及此,故曰「汗宜頻發,血宜頻刺」,但未有其方。

旭高觀此湯清疏營衛,與嘉言之說合符。石膏清熱生津液,麻黃疏風通血脈,甘草解熱毒,薑、棗和營衛,若不腳弱,則白朮亦可不加。後人遇此證,絕不知用此湯,何也?)溫邪挾飲填肺中,為脹為喘加半治。散邪清熱越脾佳,蠲飲消痰半姜美。(名越脾加半夏湯,肺脹咳喘,為外邪內飲相搏之證。

越脾湯散邪清熱之功多,蠲飲消痰之力少,故加半夏輔其未逮,更加姜一兩以助半夏之功,周密之至矣。)此與青龍加石膏,佐使寒溫相對峙。(此與小青龍加石膏湯相為對峙。小青龍湯中有半夏無石膏,越脾湯中有石膏無半夏,觀二方所加之意,全重在石膏、半夏二物協力建功。石膏清熱,借辛溫亦能豁痰,半夏豁痰,借辛涼亦能清熱。

前越脾加朮湯生津止渴,借白朮入清熱藥中;此越脾加半夏湯下氣定喘,又借半夏入清熱藥中。仲景加減成方,無非化裁後學矣。)又與越脾加朮湯,下氣生津分彼此。千古醫方仰仲師,一加一減皆精義。

白話文:

越脾加半夏湯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肺部脹滿,咳嗽氣喘,而且脈象浮大的人。越脾湯原來的方子,加上三枚紅棗,生薑增加一兩的份量,再加入半夏半升。

越脾湯的主要作用是使脾胃的氣機通暢,透過發汗來產生津液,並以清涼的方式來疏散體內的邪氣。(所謂「越脾」,就是發散脾胃中的津液,讓它變成汗排出,這是一種用清涼方式疏散邪氣的方法。)方子中的麻黃、石膏、甘草、紅棗和生薑,《金匱要略》用它來治療風水病。如果出現怕風、身體浮腫、脈象洪大而浮、面色赤紅、發熱口渴等症狀,就可以使用這個方子。(旭高認為《金匱要略》這部分的記載有些錯誤,現在這個方子下的主要治療病症,是旭高從《水氣門》校正刪改過的。肺主皮膚,脾胃主肌肉,所謂的風水病,其實是肺、脾、胃三條經絡受到風熱陽邪的侵襲,阻礙了營衛之氣的正常運行,導致體內水液進入胃部後,無法透過脾的運化輸送到肺,再下達到膀胱,反而溢出到肌肉皮膚,所以全身都會浮腫。這種情況會出現怕風發熱、脈象洪大而浮而且口渴,因此可以判斷是風熱引起的,我也有過這樣的經驗。)

但必須同時出現沒有汗而且氣喘的症狀,使用這個方子,即使吃了一服藥,也未必會發汗,體內的水反而會從小便利出,這真是讓人意想不到的。如果水在體內深處,出現黃疸而且脈象沉,同時小便順暢導致體內津液不足,就要加上白朮來調理。(這叫做越脾加朮湯。旭高認為:如果水在體內深處,應該不會口渴,如果口渴,就表示可以判斷水可以排出。現在口渴而且黃疸沒有消退,表示體內的水還沒有排出去。水沒有排出去,為什麼會口渴呢?是因為小便順暢,導致津液不足。因為脾氣旺盛的人,小便順暢就能把水排出;脾氣虛弱的人,小便順暢會讓津液不足,津液不足就會導致口渴。

雖然疾病起因是體內深處有水,但其實體內深處已經沒有水了,水都跑到皮膚中,所以也要用越脾湯,讓水從體表排出。只是要加上白朮這味藥,來補益脾氣,產生津液,穩固體內,這樣才能面面俱到。)如果營氣因為熱邪而腐敗,就會變成癘風,俗稱「大麻瘋」。這時最適合用清疏營衛的方法來治療,加上白朮是因為患者腳部虛弱的緣故。(癘風是因為風邪長期停留在體內而化熱,熱邪侵襲營氣,導致血肉腐爛,所以會出現鼻樑塌陷,臉色敗壞,皮膚潰爛,也就是俗稱的「大麻瘋」。喻嘉言也看到了這個問題,所以說「應該經常發汗,經常刺血」,但他沒有提出具體的方子。

我認為這個方子可以清疏營衛,符合喻嘉言的說法。石膏可以清除熱邪,產生津液,麻黃可以疏散風邪,暢通血脈,甘草可以解熱毒,生薑和紅棗可以調和營衛。如果患者沒有腳部虛弱的症狀,白朮也可以不用加。後人遇到這種病症,完全不知道使用這個方子,真是可惜!)如果溫熱的邪氣夾帶水飲停留在肺部,就會造成脹滿和氣喘,這時就要加上半夏來治療。越脾湯疏散邪氣和清除熱邪的效果很好,但是去除水飲和消除痰液的效果比較差,所以要加上半夏來輔助它不足的地方,再加一兩生薑來幫助半夏發揮作用,考慮得非常周到。

這個方子和「小青龍加石膏湯」的作用相對。「小青龍湯」中有半夏卻沒有石膏,「越脾湯」中有石膏卻沒有半夏,觀察這兩個方子所加的藥物,重點都在於石膏和半夏這兩種藥物共同發揮作用。石膏可以清除熱邪,藉由辛溫之性也能夠化痰,半夏可以化痰,藉由辛涼之性也能夠清除熱邪。

之前的「越脾加朮湯」可以生津止渴,是藉由白朮加入清除熱邪的藥物之中;現在的「越脾加半夏湯」可以降氣定喘,又是藉由半夏加入清除熱邪的藥物之中。張仲景加減藥物來組成方劑,都是為了後人方便使用。

這個方子又和「越脾加朮湯」不同,一個是降氣,一個是生津,各自有不同的作用。千古以來,醫家都推崇張仲景的醫方,他每一次的加減,都蘊含著精深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