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澹翁醫案》~ 卷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3)

1. 卷一

按此症從前未斷經,乃鬱閉也。《素問》云:女子七七而天癸衰,四十六歲,非當止之時,況體質素厚,又從未生育,則血富可知矣,豈反有先期而止之理乎。血閉久則熱,血閉久則汙濁凝泣,不得運行,後因氣怒見傷,發動肝經,衝開血絡,不循故道,遂有淋漓不止之狀,乃肝火血熱,積而妄走也。如不信斯言,試問血色可知矣。

初起時色必有紫,有黑,有成塊,腰必痛,後則或鮮紅,或淡黃水,而成漏下病矣。此症久之不愈,或成崩決,或成膏淋。膏淋者,所解小便,漩面如油,光彩不定,漩即澄下凝如膏淋,或如綿絮,或如脂油,皆其所化之症也。俟現此症,另有治法,今將因前治法,條分於後,紫黑成塊,則用此方。

羚羊,蘇木,當歸,甘草,生地,川芎,白芍,鬱金,澤蘭葉,引加紅槿條花枝同煎,食前服。

鮮血或淡黃水,則用此方,仍間日服金丹一丸。

當歸頭,白朮,丹參,阿膠,續斷,地榆,白芍,熟地黃,杜仲,蘄艾,人參,寶珠山茶花七支

如未全止,則用胎產金丹一丸,用童便好酒和勻,空心服。

畢鳧洲,濕熱下注,腳氣。

木瓜,牛膝,當歸,蒼朮,白朮,苡仁,萎蕤,防己,茯神,萆薢,楊梅核內仁

酒方

松葉,玉竹,蒼朮,歸尾,松節,苡仁,五加皮,海桐皮,忍冬花

如服此藥後,間或小發作痛,則用蓖麻子仁,去殼一錢,蘇合香油末一錢,同搗勻,貼足心,其痛自止,往後不發則已。若再發,則用後方除根。腳氣發,必痛腫,用羊角燒灰存性,研細末,好酒調稀,敷痛處腫處,暖臥取汗,永不再發。

丁余實,胃中有濕痰,大便滑泄,酒後更甚。

大半夏(整者用八兩,礬水浸一宿,換清水洗五七次,曬乾切碎,用生薑自然汁浸一宿,次日曬乾,用四兩),膽南星,川黃連,白豆蔻,廣皮,白朮,茯苓,甘草,苡仁,山藥,白蒺藜,澤瀉

用葛花八兩煎濃,米糊同丸,綠豆大,每空心服一錢,臨臥二錢,用開水下。

揚州張名眉,痰飲十餘年,每二三月,或四五月一發,發則人事糊塗,論脈沉小無力,乃水衰火盛,腎氣不足,

熟地,山萸,陳皮,半夏,山藥,澤瀉,茯苓,丹皮,遠志,石菖蒲

江寧吳以善,左尺寸皆濡弱,關洪大有力,右寸關滑數,右尺軟小,少神。

按此症乃肺胃兩經有痰有火,心血不足,腎水不充,肝火有餘,助土為虐,以致濕熱過甚,而生痰涎,幸邪入胃腑,不過嘈雜,中宮土失健旺之令,不能速其傳送而已。若入肝肺臟竅,則有眩暈麻木木痹之症矣,將來飲食,宜戒氣怒,勞碌宜慎,酒亦宜節飲為妙耳。

半夏,甘草,蒼朮,茯苓,白朮,厚朴,橘紅,膽星,沉香,天麻,蔻仁

方既白丸方,手大指屬肺,手掌屬心,此二處肉顫,由心思火動,肺氣耗傷。

白話文:

[卷一]

此症患者從未停經,是因氣血鬱結不通。古籍《素問》記載:女子七七(四十九歲)天癸(月經)衰竭,患者四十六歲,並非停經之時,況且體質豐厚,又未生育,可見血氣充盈,怎麼會提早停經呢?血閉塞久了會產生熱,久而久之會污濁凝滯,無法運行,後來因情緒激動受傷,導致肝經受損,衝破血脈,不再循舊路運行,於是出現經血淋漓不止的狀況,這是肝火血熱,積聚後亂竄所致。若不信此說,可觀察經血顏色便知。

初期經血顏色必有紫色、黑色或成塊狀,腰部必定疼痛,後期則可能鮮紅或淡黃如水,變成經漏不止的病症。此症久治不愈,可能發展成崩漏或膏淋。膏淋是指排出的尿液,表面像油一樣,光澤不定,澄清後凝結成膏狀,或像棉絮,或像油脂,都是病症轉化的表現。待出現此症,另有治法,現將之前的治療方法列於後。紫黑成塊狀,則用以下藥方:

羚羊角、蘇木、當歸、甘草、生地黃、川芎、白芍、鬱金、澤蘭葉,再加紅槿花枝一起煎煮,飯前服用。

鮮血或淡黃如水,則用以下藥方,並隔日服用金丹一丸。

當歸頭、白朮、丹參、阿膠、續斷、地榆、白芍、熟地黃、杜仲、蘄艾、人參、寶珠山茶花七支

如果經血未完全停止,則服用胎產金丹一丸,用童尿和好酒調勻,空腹服用。

畢鳧洲(人名)濕熱下注,腳氣病:

木瓜、牛膝、當歸、蒼朮、白朮、薏苡仁、萎蕤、防己、茯神、萆薢、楊梅核仁

酒方:

松葉、玉竹、蒼朮、當歸尾、松節、薏苡仁、五加皮、海桐皮、忍冬花

如果服用這些藥後,間或輕微復發疼痛,則用蓖麻子仁(去殼一錢),蘇合香油末(一錢),搗勻後貼於足心,疼痛自然會停止,往後不再復發即可。如果再次復發,則用後續藥方根治。腳氣發作,必伴隨腫痛,可用羊角燒成灰,研成細末,用好酒調稀,敷於腫痛處,暖臥取汗,即可永不再發。

丁余實(人名)胃中有濕痰,大便稀溏,飲酒後更甚:

大半夏(需先用礬水浸泡一夜,換清水洗滌五七次,曬乾切碎,再用生薑汁浸泡一夜,曬乾,用量四兩,整塊大半夏用八兩)、膽南星、川黃連、白豆蔻、廣皮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薏苡仁、山藥、白蒺藜、澤瀉

用葛花八兩煎煮濃縮,與米糊製成丸藥,綠豆大小,每次空腹服用一錢,睡前服用二錢,用開水送服。

揚州張名眉(人名)痰飲病十餘年,每隔二三月或四五月發作一次,發作時神志不清,脈象沉細無力,這是水液不足,火盛,腎氣不足所致:

熟地黃、山茱萸、陳皮、半夏、山藥、澤瀉、茯苓、丹皮、遠志、石菖蒲

江寧吳以善(人名)左寸關脈濡弱,關脈洪大有力,右寸關脈滑數,右尺脈軟小,神氣不足:

此症是肺胃兩經有痰火,心血不足,腎水不足,肝火旺盛,助長脾土之邪,導致濕熱過盛,產生痰涎,幸好邪氣只侵犯胃腑,只是嘈雜不適,中焦脾土失其健運之令,不能快速運化傳送而已。若邪氣侵入肝肺臟腑,則會有眩暈、麻木、痹痛等症狀。今後飲食起居,應戒除怒氣,勞碌要謹慎,飲酒也要節制。

半夏、甘草、蒼朮、茯苓、白朮、厚朴、橘紅、膽南星、沉香、天麻、白豆蔻仁

另有白丸方,手的大拇指屬肺,手掌屬心,這兩個部位肌肉顫動,是由於思慮過度導致心火亢盛,肺氣受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