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黃澹翁醫案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卷四
治龜胸龜背,喘咳而逆。
川百合,桑白皮,葶藶子,明天冬,江枳殼,大杏仁,白水煎。
(加)白茯苓,橘紅
擬滋陰百補丸
大熟地,山萸肉,淮山藥,白雲苓,粉丹皮,北沙參,真龜膠,明天冬,大棗冬,北五味子,安石斛,女貞子
煉蜜丸,如桐子大,每服(三錢),白水下。
治潤肺不傷脾,補脾不礙肺,凡癆嗽失血之症,不可缺。方擬清寧膏
大生地(酒炒,十兩),大麥冬(去心,十兩),化橘紅(三兩),龍眼肉(八兩),粉丹皮(二兩),桔梗(二兩)
上用長流水煎成濃汁,去渣,(加)生薏仁(炒熱八兩),蘇薄荷(五錢),川貝母(二兩),糯米拌炒,米熱去米,均為細末,和勻,煎汁成膏,出去米氣,頻頻食之。
治吐血,精神疲倦,口吐白沫,心虛自汗,兩目朦閉,不分黑白,方定參谷飲,服之而愈。
人參,老陳米,真金石斛,麥冬,等分,煨湯隨飲。
又咽燥咳嗽失音,方訂蜜油膏。
白蜜(一斤),健豬板油(熬油去渣,二斤)
熬成膏,徐徐服之。
又陰虛咳嗽煎方
肥知母,大貝母,大麥冬(去心),明天冬,大生地(五錢),白蘇子(一錢二分),大熟地(五錢),川百合(二錢),巴杏仁,金石斛(二錢)
又寧嗽膏
梨汁,薑汁,荸薺汁,蘿蔔十
將四汁先熬後,入桑白皮(二兩)。
麥冬(二兩),天冬(二兩),川貝(二兩),巴杏(二兩)
再熬數滾,去渣,以冰糖成膏,出去火氣,頻頻食之。
治一善飲者,夾食生痰,胸膈膨悶,咳嗽。
香附米(醋炒),麥芽(炒),黑蘇子(炒),神麯(炒),萊菔子(炒),製半夏,葛根,陳膽星,廣陳皮,杏仁,青皮,查肉(炒)
為末,薑汁疊丸,如綠豆大,服(三錢),白水下。
治胸痹刺痛,久延嘔噦,致厥。
連皮瓜蔞,薤白,生苡米,白雲苓,製半夏,廣陳皮,白檀香,臺烏藥,雄獺肝(炙)
白水煎服。
治癰症。
人參鬚,茯苓,白朮,炙甘草,熟地,當歸,白芍,杜仲,鉤鉤,引金狗脊(炙去毛)
治中風濕痰,沖肝肺煎方。
羚羊片,鉤鉤,桑白皮,巴杏仁,橘紅,茯苓,黑蘇子,當歸,白芍
白水煎。
治中風左癱右瘓,口眼歪斜。(回生丸)
川烏(泡去皮尖),五靈脂(炒),當歸尾,鮮骨,碎補(去毛)
各等分為末,無灰酒打糊丸,桐子大,服五十粒,酒下天香餅方。
又治中風經絡,口眼歪斜。
天麻子,原麝(捏餅如錢大,向右歪帖右手心,向左歪帖左手心)
治肝風夾痰,以致咬牙弄舌,久則抽厥。
白茯神(一錢二分),當歸(一錢二分),殭蠶(炒,二錢),明天麻(一錢),羚羊尖(一錢),石菖蒲(八分),遠志(炒,一錢五分),天南星(薑汁炒,一錢),羌活(一錢),天竹黃(二錢),引用薑汁二匙,和服。
白話文:
[卷四]
治療胸廓畸形(龜胸、龜背),伴隨喘咳和氣逆的方劑:
川百合、桑白皮、葶藶子、明天冬、江枳殼、大杏仁,用水煎服。
(可加)白茯苓、橘紅
滋陰補益的丸劑(擬滋陰百補丸):
熟地黃、山茱萸、淮山藥、白茯苓、丹皮、北沙參、龜膠、明天冬、大棗、北五味子、石斛、女貞子
製成蜜丸,如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送服。
此方能潤肺而不傷脾,補脾而不礙肺,凡是因肺癆咳嗽導致失血的病症,都不能缺少此方。 清寧膏方劑:
熟地黃(酒炒,十兩)、麥門冬(去心,十兩)、化橘紅(三兩)、龍眼肉(八兩)、丹皮(二兩)、桔梗(二兩)
用長流水煎煮成濃汁,去渣,加入炒熱的生薏仁(八兩)、蘇薄荷(五錢)、川貝母(二兩),再與糯米拌炒,米炒熱後去米,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,煎煮成膏,去除米味,頻頻服用。
治療吐血、精神疲倦、口吐白沫、心虛自汗、目矇瞍、視物不清的方劑(參谷飲):
人參、陳米、石斛、麥門冬,等量,煨湯服用。
治療咽喉乾燥、咳嗽、失聲的方劑(蜜油膏):
白蜜(一斤)、豬板油(熬油去渣,二斤)
熬製成膏,慢慢服用。
治療陰虛咳嗽的方劑:
知母、川貝母、麥門冬(去心)、明天冬、熟地黃(五錢)、白蘇子(一錢二分)、熟地黃(五錢)、川百合(二錢)、杏仁、石斛(二錢)
寧嗽膏:
梨汁、薑汁、荸薺汁、蘿蔔汁,將四種汁液先熬煮,再加入桑白皮(二兩)、麥門冬(二兩)、天冬(二兩)、川貝母(二兩)、杏仁(二兩),繼續熬煮數沸,去渣,用冰糖製成膏,去除火氣,頻頻服用。
治療嗜酒者因飲食不節導致痰多、胸膈脹滿、咳嗽的方劑:
香附米(醋炒)、麥芽(炒)、黑蘇子(炒)、神曲(炒)、萊菔子(炒)、法半夏、葛根、陳膽星、廣陳皮、杏仁、青皮、豬膽(炒)
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製成丸藥,如綠豆般大小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送服。
治療胸痹刺痛,久病導致嘔吐、昏厥的方劑:
瓜蔞(帶皮)、薤白、薏苡仁、白茯苓、法半夏、廣陳皮、白檀香、烏藥、雄獺肝(炙)
用水煎服。
治療癰疽的方劑:
人參鬚、茯苓、白朮、炙甘草、熟地黃、當歸、白芍、杜仲、鉤藤、金狗脊(炙去毛)
治療中風濕痰,痰濁壅塞肺肝的方劑(沖肝肺煎方):
羚羊角、鉤藤、桑白皮、杏仁、橘紅、茯苓、黑蘇子、當歸、白芍
用水煎服。
治療中風導致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的方劑(回生丸):
川烏(泡去皮尖)、五靈脂(炒)、當歸尾、續斷、補骨脂(去毛)
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無灰酒調製成丸藥,如桐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五十粒,酒送服。(天香餅方)
治療中風導致經絡不通,口眼歪斜的方劑:
天麻、麝香(捏成錢幣大小,右側歪斜貼於右手心,左側歪斜貼於左手心)
治療肝風夾痰,導致咬牙、伸舌,久病則抽搐昏厥的方劑:
茯神(一錢二分)、當歸(一錢二分)、殭蠶(炒,二錢)、天麻(一錢)、羚羊角(一錢)、石菖蒲(八分)、遠志(炒,一錢五分)、天南星(薑汁炒,一錢)、羌活(一錢)、天竹黃(二錢),用薑汁二匙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