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掃葉莊醫案》~ 卷四 (10)
卷四 (10)
1. 經產淋帶女科雜治
河間地黃飲料中去其附桂二味,余藥熬取自然膏。
連次小產,初傷衝任,久而督帶蹺維皆傷,八脈不勻約束,陰不下固,陽乃上浮。如經後期淋帶晨泄,上熱下冷浮腫,脊酸腰垂,耳鳴不寐等症,久損不復,必以從陰引陽,通固兼用。若非積累工夫,未得旦晚得效。
人參,炒焦當歸,補骨脂,茯苓,青鹽,紫石英,鹿茸,炒黑小茴香,生蘄艾,蒸餅丸服(三四錢)
小產未復,繼為血崩二次,腹中刺痛,帶下不已,當固衝任,使絡血生聚,可望經調。
鹿角霜,當歸身,紫石英,炒黑小茴香,炒苑蒺藜,枸杞子,炒黑蘄艾
熱升沖咽,咳嗽不止,兩足冷如冰而至骨,脈得細促,先天最弱,笄年不肯充長,倘經水忽閉,勞損難治。
滋腎丸(三錢),六服早上淡鹽湯送下
久病形神日消,脈象兼大,是謂脈無胃氣矣。上年夏季,曾診便瀉腹痛食減,舒肝健脾疏補,春進安胃丸,總無效驗,此生氣不至。女子當天癸將通之年,經脈氣機怫逆,久鬱熱聚,漸為枯涸之象,議用汪石山郁勞治法。
湘蓮肉,川芎,熟地,青蒿,查肉,歸身,香附,白芍
蓐勞下損,不獨病屬八脈,則延及三焦,晨泄嘔食,心熱下冷吸短寒熱。用藥豈有止嗽清熱之理,扶得胃氣安穀,月事仍來,方得回春。
異功加南棗
怒勞血吐成升,月餘再吐,自述少腹常痛,夜必身汗出。必經水得通,可免乾血勞怯。
醋炙鱉甲,炒山查肉,胡黃連,炒桃仁,炒元胡索,茺蔚子
經來甚少,脈左堅搏仍然,咳嗆嗽涎沫,夜熱汗出,肝血肉枯,已屬勞損。宜進甘緩,以養肝胃,令其納穀,庶可望愈。若見熱投涼,希圖治嗽,胃傷速憊矣。
生地,沙苑蒺藜,女貞子,阿膠,石斛,黑梔
停經九月,少腹重墜而痛,及診少陰脈澀小,並非妊象,且衝任虛餒,怕其暴崩。
八珍湯中加入砂仁
經先期三日,熱多寒少,脈右弦大,血分偏熱,治厥陰瘧,邪窒在血。
生鱉甲,青蒿梗,冬桑葉,炒桃仁,川貝母,炒牡丹皮
暴崩去血過多,絡中空虛,浮陽挾內風,以心悸筋脈痠軟,奇經病也。
熟地黃,女貞子,白芍藥,清阿膠,旱蓮草,湘蓮肉
冬季腹大,大便不爽,以通陽泄濁,初投相合,久則不應。寡居獨陰無陽,郁慮至少腹結瘕,其病根在肝。五旬外正氣日衰,邪不可峻攻矣。
六味湯中加入,茴香,川楝子
陰傷於下,熱氣上冒,脈左堅數,慮其失血,不可強迫通經。
丹參,柏子仁,茯苓,澤蘭,牡丹皮,生麥芽
附錄,調經種子良方
此係原任提臺陳大人所傳,屢試效驗如神。論曰:夫調經之法,在平肝保脾。脾統血,肝藏血,如鬱怒傷肝,思慮傷脾,使脾虛不能統束,肝虛不能藏納,多有經氣不調之患,氣一縱則血不隨,血不隨則疾如蜂起,肢體困倦,面目瘦黃,日晡寒熱,晝靜夜熱,心胸脹痞,腰背痠軟,飲食無味,神不安,赤白帶下,久無孕育,或致半產,俱是經氣不調所致。此藥宜多服,必生雙胎,屢驗。
白話文:
河間地黃飲去附子、桂枝二味,其餘藥材熬成膏狀。
連續幾次小產,初期衝任二脈受損,日久督脈、帶脈、蹺脈、維脈皆受損傷,八脈不調,陰氣不足以固攝,陽氣則上浮。症狀如經期延後、帶下、晨起小便次數多、上熱下冷、浮腫、腰酸背痛、耳鳴失眠等,久病不愈,必須採取從陰引陽,同時通利和固攝的治療方法。若非長期調理,難以很快見效。
藥方:人參(炒焦)、當歸(炒焦)、補骨脂、茯苓、青鹽、紫石英、鹿茸、小茴香(炒黑)、艾葉(生)、蒸餅(做成丸藥服用,每次三四錢)。
小產後未恢復,又連續兩次大量出血,腹痛刺痛,帶下不止,需固攝衝任二脈,使血液凝聚,經期才能恢復正常。
藥方:鹿角霜、當歸尾、紫石英、小茴香(炒黑)、蒺藜(炒)、枸杞子、艾葉(炒黑)。
熱氣上升衝擊咽喉,咳嗽不止,雙腳冰冷刺骨,脈象細促,先天體質虛弱,青春期發育不良,若月經突然停止,則難以治療。
藥方:滋腎丸(每次三錢),早起用淡鹽湯送服,連服六劑。
久病導致形體消瘦,精神萎靡,脈象雖大卻無力,這是胃氣虛衰的表現。去年夏天曾診斷為腹瀉腹痛、食慾不振,曾服用舒肝健脾的安胃丸,但都無效,這是由於元氣不足。女子在月經將要來潮的年齡,經脈氣機逆亂,久鬱化熱,漸漸枯竭,宜用汪石山治療郁勞的方劑。
藥方:蓮子肉、川芎、熟地黃、青蒿、豬肉、當歸尾、香附、白芍藥。
產後勞損,不僅傷及八脈,還累及三焦,症狀有晨起小便次數多、嘔吐、心煩熱、下肢冰冷、呼吸急促、寒熱交替。用藥應以止咳清熱為主,同時扶助胃氣,待月經恢復正常,才能痊癒。
藥方:異功散加南棗。
因憤怒勞累而吐血,一個多月後再次吐血,自述小腹經常疼痛,晚上出汗。必須使月經通暢,才能避免血虛勞損。
藥方:鱉甲(醋炙)、山楂肉(炒)、黃連(炒)、桃仁(炒)、元胡索(炒)、益母子。
月經量很少,左脈堅實有力,咳嗽,咳出白色泡沫痰,晚上發熱出汗,肝血不足,屬於勞損。宜服用甘潤緩和的藥物,以滋養肝胃,使胃氣恢復正常,才能痊癒。如果見到熱象就用寒涼藥物治療咳嗽,則會損傷胃氣,病情迅速惡化。
藥方:生地黃、蒺藜、女貞子、阿膠、石斛、梔子(黑)。
停經九個月,小腹墜痛,診脈發現少陰脈細弱,並非懷孕,而是衝任二脈虛弱,擔心會突然大量出血。
藥方:八珍湯加砂仁。
月經提前三天來潮,熱象多於寒象,右脈弦大,血分偏熱,屬於厥陰頭痛,邪氣阻滯在血分。
藥方:鱉甲(生)、青蒿梗、桑葉(冬)、桃仁(炒)、川貝母、牡丹皮(炒)。
由於大量出血,經絡空虛,陽氣浮動,內有風邪,表現為心悸、筋脈酸軟,屬於奇經病。
藥方:熟地黃、女貞子、白芍藥、阿膠(清)、旱蓮草、蓮子肉。
冬天腹部膨脹,大便不暢,需通陽泄濁,初用此法有效,久則無效。寡居獨處,陰氣過盛,陽氣不足,鬱怒導致小腹結塊,病根在肝。五十歲以後正氣衰弱,邪氣不可峻猛攻伐。
藥方:六味地黃丸加茴香、川楝子。
下焦陰液虧損,熱氣上逆,左脈堅實有力,擔心會失血過多,不可強行催經。
藥方:丹參、柏子仁、茯苓、澤蘭、牡丹皮、麥芽(生)。
附錄:調經良方
此方為原任提台陳大人所傳,屢試不爽,療效神奇。論述:調經的方法,在於平肝健脾。脾主運化血液,肝主藏血,如果肝氣鬱結,脾氣虛弱,則脾不能統攝血液,肝不能藏納血液,就會導致經期紊亂。氣機失調,則血液隨之失調,疾病就會迅速發生,症狀有肢體倦怠,面容憔悴,午后發熱,白天安靜,晚上發熱,胸悶,腰酸背痛,食慾不振,精神不安,白帶或赤帶,久不受孕,或流產,都是經期失調造成的。此藥宜多服,可使懷雙胞胎,經多次驗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