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掃葉莊醫案》~ 卷四 (9)
卷四 (9)
1. 經產淋帶女科雜治
膏方,人參,當歸身,沙苑蒺藜,鹿角霜,桂圓肉,茯苓,淡蓯蓉,枸杞子,熬膏服
安胎。
人參,生杜仲,蘇梗,茯苓,砂仁末,川續斷,廣皮,建蓮肉
丸方,烏骨雞,鹿膠,女貞子,生地黃,茯苓,烏鰂骨,旱蓮草,枸杞子,湖蓮肉,膠丸服
妊交三月。
蘇梗,炒白芍,茯苓,砂仁末,生穀芽,廣皮
丸方,生地黃,天門冬,制首烏,川石斛,桑葉,阿膠,胡麻,女貞子,茯神,蜜丸服
產後潮。
山查,黑豆皮,益母草,炒砂糖
又方,細生地,澤蘭,黑豆皮,丹參,茯苓,炒山查
又方,柏子仁,茯神,細生地,麻仁,丹參
丸方,人參,桑螵蛸,川續斷,毛鹿角
炒小茴香,土炒歸身,茯神,砂仁,醋炒,元胡,青皮,益母膏法丸
熱勞。丸方
生地,胡黃連,川斷,白芍,阿膠,丹參,茯神,湖蓮肉,女貞子,烏骨雞膏為丸
腰痛。附方
人參,杜仲,熟地,歸身,麋角膠,胡桃,杞子
三旬有崩漏,形體日加充壯,此皆發泄,外盛內虛,如背部周身肌腠之中熱烘,肢體皆為動搖,陰液內乏,陽氣旋鼓。《病能篇》云:諸風掉眩,皆屬肝木。風木不寧,陽明脈空,暴中暴厥,皆由此而起。
細生地,柏子仁,麥冬,阿膠,生白芍,茯神,冬桑葉,北沙參
此氣血不和,脈絡不通為脹,用大針砂丸脹減。其經水仍阻左脅,宿瘕久聚,此病根未去。
炒熟桃仁,生牡蠣,炒黑小茴香,炒延胡索,粗桂木,生香附
經遲,心腹痛泄瀉。十五歲。
四制香附,川芎,延胡索,當歸身,南棗肉,煨木香,紅棗肉丸
腰脅刺痛,虛里尤甚,頭暈跗腫,形寒臨經諸病皆集。此病久八脈損傷,調經和養氣血,不得見病治病。
川芎,沙苑蒺藜,桂心,鹿角霜,小茴香,茯苓,炒枸杞子,歸身,益母草膏為丸
寡居獨陰無陽,下焦常冷,瘕泄帶下,腰髀入夜痛甚,自覺腸腑䐜脹,而胸次似高突,腹形未見膨滿。凡諸腑皆陽,陽微必陰濁來聚。初夏曾定溫通奇經法原效,夏秋時邪暑濕,客病貽延,痛復如昔,立冬後十日診議。
人參,川椒,小茴香,鹿茸,補骨脂,茯苓,歸身,熟附子,葫蘆巴,蒸餅煮糊為丸
帶下眩暈,心嘈熱,背惡寒,經來漸遲,屬陰虛奇經損傷。三十五歲。
細生地,茯神,續斷,牡蠣,阿膠,生仲,柏子仁,湖蓮肉
思慮憂愁謂之郁,氣血暗傷,肌肉日瘦,不食不寐,心中時覺昏憒。是皆內因之症,釀痰為癇,枯槁成損,必得情懷開曠,斯鬱結可開。目下用藥,因夏秋失血以來,倏冷忽熱,脘悶胸痛,自天柱挾脊至腰,痠軟如折,不但營衛偏欹,八脈皆失其職司。先議宣暢脈絡,勿以滋滯補澀。
鹿角霜,當歸,炒枸杞子,茯苓,沙苑蒺藜,川桂枝,小茴香,炒香附
陽浮汗泄,如飢忽脹,眩暈麻痹,產前心痛,謂之子懸。病起於產後,由肝腎內虛,真氣不自收納,內風掀旋不已,病傳陽明脈絡,筋骨不司步履,乃沉錮之疾。
白話文:
經產淋帶女科雜治
**膏方:**用人參、當歸身、沙苑蒺藜、鹿角霜、桂圓肉、茯苓、淡蓯蓉、枸杞子,一起熬製成膏服用。
**安胎:**用人參、生杜仲、蘇梗、茯苓、砂仁末、川續斷、廣陳皮、建蓮肉。
**丸方:**用烏骨雞、鹿膠、女貞子、生地黃、茯苓、烏賊骨、旱蓮草、枸杞子、湖蓮肉,製成藥丸服用。
**妊娠三個月:**用蘇梗、炒白芍、茯苓、砂仁末、生穀芽、廣陳皮。
**丸方:**用生地黃、天門冬、制首烏、川石斛、桑葉、阿膠、胡麻、女貞子、茯神,用蜂蜜製成藥丸服用。
**產後發熱:**用山楂、黑豆皮、益母草、炒砂糖。
**又一方:**用細生地、澤蘭、黑豆皮、丹參、茯苓、炒山楂。
**又一方:**用柏子仁、茯神、細生地、麻仁、丹參。
**丸方:**用人參、桑螵蛸、川續斷、毛鹿角。
炒小茴香、土炒當歸身、茯神、砂仁,用醋炒製,加上元胡、青皮,用益母膏的方法製成藥丸。
**熱勞。丸方:**用生地黃、胡黃連、川斷、白芍、阿膠、丹參、茯神、湖蓮肉、女貞子,用烏骨雞膏做成藥丸。
**腰痛。附方:**用人參、杜仲、熟地、當歸身、麋角膠、胡桃、枸杞子。
三旬(三十天左右)出現崩漏,身體卻日益強壯,這都是外泄所致,屬於外盛內虛的表現。就像背部和全身肌肉裡有熱烘烘的感覺,肢體都不停晃動,這是因為體內陰液不足,陽氣過於亢奮。《病能篇》說:「各種因風引起的頭暈目眩,都屬於肝木的問題。」風木不平靜,陽明經脈空虛,突然昏厥,都是由此引起的。
用細生地、柏子仁、麥冬、阿膠、生白芍、茯神、冬桑葉、北沙參。
這是氣血不和,脈絡不通導致的脹滿,用大針砂丸後脹滿會減輕。但月經仍然停留在左脅,宿積的癥瘕很久沒有消散,這是病根未除。
用炒熟桃仁、生牡蠣、炒黑小茴香、炒延胡索、粗桂木、生香附。
月經遲來,心腹疼痛,伴有腹瀉,患者十五歲。
用四制香附、川芎、延胡索、當歸身、南棗肉、煨木香、紅棗肉製成藥丸。
腰脅刺痛,虛弱更加嚴重,頭暈,腳踝腫脹,身體怕冷,月經來潮時各種疾病都一起出現。這是因為疾病日久損傷了奇經八脈,需要調養氣血,不能只針對表面疾病進行治療。
用川芎、沙苑蒺藜、桂心、鹿角霜、小茴香、茯苓、炒枸杞子、當歸身,用益母草膏做成藥丸。
寡居獨身,沒有陽氣,下焦經常寒冷,出現癥瘕泄瀉、白帶,腰部和大腿晚上疼痛加劇,自覺腸胃脹滿,胸部卻像突出,腹部沒有明顯膨脹。凡是五臟六腑都屬陽,陽氣衰弱,陰濁就會聚集。初夏曾經用溫通奇經的方法,效果很好,但夏秋時節,又感染了暑濕之邪,導致病情反覆,疼痛又像原來一樣。需要在立冬後十天再進行診治。
用人參、川椒、小茴香、鹿茸、補骨脂、茯苓、當歸身、熟附子、葫蘆巴,用蒸餅煮糊製成藥丸。
白帶、頭暈目眩、心煩熱、背部怕冷,月經來潮漸漸延遲,屬於陰虛、奇經損傷。患者三十五歲。
用細生地、茯神、續斷、牡蠣、阿膠、生杜仲、柏子仁、湖蓮肉。
思慮憂愁叫做鬱,暗耗氣血,導致肌肉日漸消瘦,不思飲食,不能安睡,心中時常感到昏亂。這些都是內因引起的疾病,會導致生痰而引發癲癇,最終身體枯槁而導致虛損。一定要讓心情開朗,這樣鬱結才能解開。目前用藥,是因為夏秋以來失血過多,時冷時熱,胸悶腹痛,從天柱穴沿脊椎到腰部,痠軟得像要斷掉一樣,不僅是營衛之氣偏頗,八脈也都失去了正常功能。應該先疏通經脈,不要用滋膩的藥物。
用鹿角霜、當歸、炒枸杞子、茯苓、沙苑蒺藜、川桂枝、小茴香、炒香附。
陽氣浮越,導致多汗,像飢餓一樣,又突然脹滿,頭暈麻木,產前出現心痛,叫做子懸。這種病起於產後,是肝腎內虛,真氣不能收斂,體內風邪不停地旋動引起的。病傳到陽明經脈,導致筋骨不能正常活動,這是一種頑固的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