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掃葉莊醫案》~ 卷一 (2)
卷一 (2)
1. 中風
過勞陽動,內風上蒙清竅,頭旋目暗,上實下虛,若能保養,冬藏可安。
炒黑杞子,甘菊炭,穀精珠,牛膝,穭豆皮,女貞實
此肝風升舉,目珠脹,咽塞嘔食,下焦獨冷,常年久瀉,今反便難。
石決明,香附汁,夏枯草,草決明,生神麯,橘紅
眩厥心悸,咽中填塞,汗泄畏冷,都主肝陰虛餒,陽明內風上巔。
生牡蠣,天冬,穭豆皮,阿膠,茯神,小生地
凡動皆陽,沖氣至脘嘔酸,乘巔旋運,食漸減,肌肉消,是肝木之陽趨胃,久而陽化內風,直上巔頂,而為暈矣。煩勞操持,君相過動所致,情志之病,不專功於藥餌。
石決明,生地,柏子仁,阿膠,天門冬,茯神
耳鳴眩暈心悸,寐醒汗出,身汗從牙宣失血所致,此皆肝腎致傷,內風勃升也。
生干何首烏,冬桑葉,茯神,黑芝麻,天冬肉,甜北沙參,蜜丸秋石湯送下
肝風頭暈。
枸杞子,當歸身,桑葉,蒺藜,何首烏,甘菊花,炒白芍,塊茯苓,天麻
五志中陽氣衝搏,心怔悸眩暈,多勞多怒,老人腑液乾枯,內風掀越使然。
生雞子黃,柏子仁,生地黃,茯神,清阿膠,天門冬
入秋一月,天令肅降,脈得左寸搏數,左關小弦而動,是心煩君相少寧,肝陽變化,內風陡升莫制,巔頂皆眩,腦後筋惕,何一非陽動所致。此皆陰弱不主配,非肝臟有餘之比,法當益水滋木培母,另開養心脾之營,使上下不致龐雜,肝腎方以攝固。柔溫宗聚精七寶法以治之。
赤白何首烏,赤白茯苓,方解青鹽,番舶茴香,補骨脂,鰉魚膠,沙苑,北五味子,蒸餅和為丸
臨臥服心脾益氣養營方用歸脾湯去耆桂
六七年病,猶然納食行走辦事,凡肝膽之氣,從左升直至巔頂,風木必剋土位,胃脘似乎悶悶,外象若冷為深,當以龍薈丸苦降治之。
龍薈丸
肌腠乾燥,而目因起胬肉,不飢仍能進食,神識晝昏夜慧,詢中年鰥居,而陽事易痿,有夢遺精,其損傷在肝腎精血。
首烏(九制),甘杞子,菊花炭,柏子仁,淡蓯蓉,茯神
驚必動肝,久而陽氣變化內風,旋越不已,有升無降,陽不交合入陰,不但遺瀝精濁,入夜遑遑欲絕,宜攝陰鎮陽法。
磁石,五味,龜版,棗仁,龍骨,萸肉,茯神,當歸
脅左熱,攻心及背,痰多面浮肢麻,肥人肝陽偏熾,乃性情易嗔怒所致。
復脈去參薑桂
瘦人稟屬陰虧,耳鳴眩暈,是內風陽氣之震,磁石制肝陽上吸,質重鎮納歸腎,然必少用填補,於甘酸味厚之藥,為合法。用之不效,乃補攝力輕所致。
熟地黃,天門冬,龜版,紫胡桃肉,山萸肉,磁石,麥冬,五味,阿膠,芡實,各碾末,煉蜜和為丸,每早服六七錢。
五旬向衰,水不生木,則內風動越,巔頂眩暈,唇燥跗無力,小便頗動,議填下元不足之陰。
人參,天冬,五味,杞子,茯神,熟地,生地,瑣陽,首烏
據說夜坐久勞,脅下氣升,耳鳴頭暈,目中黑暗無光。此肝風陽氣,上蒙清竅,久恐僕厥。
地黃湯加,磁石,五味
脾胃居右,氣行於左,左手痿瘓,不知痛癢,不能把握,所謂胃氣虛,則不用者是也。王金壇云:偏枯之病,未有不因真氣不用。旨哉斯言。治法專培氣分,補而宣通,可望其效。
人參,黃耆,生白朮,附子,生川烏頭
右股痿瘓無力,甚於秋冬,緩於春夏,是陽氣不足也。但三旬壯年,不宜有此。
耆附湯。
右瘓舌喑無聲,脈小微澀,病起上年十二月,仍能納食。此中於脾絡,治以宣通靈竅。
白附子,熟半夏,茯苓,鮮石菖蒲根汁,薑汁浸竹節,早服地黃飲子
脈緩男子右癱麻木,丹溪議從血虛有風,思起病值冰雪寒威,以舒筋湯。
黃耆,當歸,桂枝,羌活,防風,撫芎,薑黃,桐皮
半百已外,陽氣日薄,衛弱不司護衛,右肢麻木,風虛也。
耆附湯合玉屏風散加,桂枝,甘草,薑棗
附方,二陳湯加生白芍、桑葉、羚羊角、竹瀝、薑汁法為丸。
中年麻木筋脹,陽氣已衰,內風自動,最怕痱中,脈微色痿,宜溫補通陽。
生黃耆,生於術,炙甘草,熟附子,南棗肉,老生薑,後加人參
脈靜,寢食便調,向有胃痛,飲暖燒酒相安。今年春季跌僕,右肢偏麻,語音不爽,是皆氣傷痰阻,致內竅少靈也。
白金丸。菖蒲根汁法丸
木兼金化右痿,太陰受邪聲鼾,厥陰亢極目瞑,內風擾動汗出,呼欠頻頻,陰陽欲分,面淖澤,外越之象也。先擬熄風輕通之法,由節令初升之故耳。
羚羊角,鮮石菖蒲,生牡蠣,馬料豆,天麻,橘紅
接案,目瞑戴陽,脈空大,肝風正甚易回也。
鉤藤,白芍,生地,羚羊角,料豆,桑葉,玉竹,川石斛
接服,人參,杞子,遠志,白芍,熟地
北五味,大熟地,茯苓,巴戟,橘紅,後改歸芍六君子丸
素乏深藏,適逢冬陽泄越,真陽從陰中走出,金反畏木,右縱左拘,神清志昏,上實下虛,數日外腑氣不泄,使陰陽漸交,方可商治。
人參,淡附子,炒遠志肉,炒熟地黃,炒枸杞子,茯神(分三次),每次調入豬膽汁,以味苦為度。
少陰不藏,肝陽升亢,發為痿痱。
玉竹,生地,羚羊角,川貝,赤芍,桑葉,知母,鮮石菖蒲,遠志,川石斛
右瘓舌喑,足痱面赤戴陽,呵欠微呃,診脈小濡而緩。此腎納失司,肝風突震。但病起耳後暴腫,必兼濕熱客氣,清上輕揚,腫勢頗減,七日以來,當陰陽經氣一小周天,不必以時邪引病為惑。昔河間《宣明論》中,謂舌僵難言,其咎在乎舌下經脈不主流通,以腎脈縈及舌下耳,其主地黃飲,取意濁藥輕投,機關漸靈,並無礙乎上氣痰熱。仿此為法。
熟地黃,枸杞子,牛膝,石菖蒲,淡蓯蓉,茯苓,川石斛,遠志肉
接案,脈象左部稍振,水虧風動,左牙痛。蓋風從內旋,乃陽之化氣,只以春升少納,下元不司收藏,虛症何疑。況因目恙,頻用韭子煙薰,查本草辛辣升騰,助陽損真,人於遺濁用之,藉其升陽以涵陰,更無漏泄耳。今痱中八日,聲音漸振者,乃精氣略有寧靜,里竅略有靈機,是順境也。
不明此理,仍用辛泄加人參,亦是清散上焦之藥,但肝腎臟虛,在於至陰,若再投辛苦,以傷其陰,必致虛症蜂起,專望其向安。倘必以上有火熱,古稱實火宜清,虛火宜補,溫養柔和,與溫熱剛燥迥異,幸勿疑訝。
生地,麥冬,女貞子,阿膠,茯神,石斛
接案,十二日來干支一輪,右肢痿,右足跗略有痛象,舌竅未靈,味少甘美,虛象顯然。三日前主家以齒痛為熱,醫迎主見,即投辛涼解散。此症虛在肝腎下焦,若不固納維本,漫無著落,仍以前法加入涼肝可也。
熟地,茯神,牛膝,遠志肉,杞子,川斛,天冬,甘菊花
內風皆陽之化氣,然非有餘,是二氣不主交合。今形寒跗脛背冷,似屬陽虛,景岳云:陽失陰而離者,非補陰何以攝散失之陽。此病發皆主乎動,前法多以靜藥,謂病象在身中之左,有升無降。據說舌絡牽掣,喑不出聲,足不堪行動,與河間肝腎氣厥同例,主丹溪虎潛法。
虎潛丸,又地黃飲子去附子加鹿鞭子煎汁搗為丸
陽明脈衰,厥陰風動,頭暈心悸,肉瞤麻木,有風痱之累,少飲加谷易安。
淮小麥,北沙參,炒麥冬,南棗肉,酸棗仁,炙甘草
中年脈弦,右臂肢指麻痹。凡男右屬氣分,氣弱陽不運行,則痰日生,乃水穀不主變化精凝,當以健中佐運為主。蓋脾胃主四肢,滋陰血藥多膩,為痰樹幟矣。
六君子加蒺藜,水泛為丸
麻木在身半以上,清陽遏阻,亦夏秋伏熱致傷,清上可愈。
桑葉,肥玉竹,枇杷葉,馬兜鈴,川貝母,杏仁,大沙參,天花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