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掃葉莊醫案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痢疾泄瀉便血
鼻癢心辣閃爍,即大便下血,形瘦脈小數,已經數年。
枯黃芩,生白芍,清阿膠
痢疾自止,頭痛至腰,二便得通少安。議通太陽以驅濕鬱。
木防己,生白朮,紫厚朴,桂枝木,苓皮,廣皮
邪陷入里,瘧變為痢,古稱經臟兩傷,方書都以先解外,後清裡。拙見論病先究體質,今素有血症,且客遊遠臨,從陰虛伏邪是用藥須避溫燥劫陰矣。鼻煤齦血,舌張乾涸,陰液有欲盡之勢,奈何,邪熱內迫,有油干焰滅之危。醫見病治病,不審肌如甲錯,脈細尺不附骨,入夜煩躁不寐。議以護陰,急清陰中之邪熱。
白話文:
患者鼻子癢、心煩燥熱、眼前閃爍,同時伴有大便帶血,身材消瘦,脈搏細弱,這些症狀已經持續了好幾年。醫生開了黃芩、白芍、阿膠等藥物治療,結果腹瀉停止,頭痛也減輕,大小便暢通,身體稍有好轉。但醫生認為患者體內濕氣鬱結,需要疏通太陽經絡,於是又開了木防己、白朮、厚朴、桂枝、茯苓皮、廣皮等藥物。醫生分析,患者是因邪氣入侵內臟,瘧疾轉變為腹瀉,屬於經絡和臟腑雙重受損,古代醫書也多主張先解表邪,再清裡邪。但醫生認為,患者本身就有血虛的體質,加上長期在外奔波,容易導致陰虛伏邪,因此用藥需避免溫燥,以免傷陰。患者鼻腔乾燥出血,舌頭乾燥發紅,說明陰液快耗盡,然而邪熱內迫,情況危急。醫生觀察患者皮膚乾枯,脈搏細弱,夜間煩躁難眠,因此認為應該護陰,迅速清除陰中邪熱。
生雞子黃,黃柏,清阿膠,白頭翁,北秦皮,小川黃連,細生地
產後病起下焦為多,今右偏頭痛,得暖為甚,納食則脘腹加痛,必瀉而後己。夫病隨利減,已見濕鬱氣阻,熱是濕升,恆有是症,從脾胃門調治。
下血後大便燥閉不爽,繼而自利,白滑膠黏,日數行下不禁,年五旬,形衰脈沉。必因久伏水穀之濕,府病宜通,以溫下法。
生茅朮,製附子,紫厚朴,制軍
白話文:
雞蛋黃、黃柏、清阿膠、白頭翁、秦皮、黃連、生地,這些藥材可以幫助調理產後病症。患者產後病症主要在下焦,現右側偏頭痛,遇熱加重,進食後腹部疼痛加劇,只有腹瀉後才緩解。這說明患者病症是濕氣鬱結,熱氣上浮導致,需要從脾胃入手治療。
患者下血後便秘,之後又腹瀉,排出白色黏滑的糞便,每天腹瀉不止,患者年過五十,體弱脈沉。這可能是長期積聚的水濕導致,需要通府泄濕,用溫下法治療。
生茅朮、制附子、紫厚朴、制軍,這些藥材可以溫下通府,幫助患者恢復健康。
濕多成五泄,陽氣日衰,下元不振,向有下焦痿躄,用四斤丸得愈。夏秋當用脾胃藥。
生於潛術,木防己,川萆薢,白茯苓,川桂木
瀉血原從痢起,食物不忌,垢瀉不清,致延二年不愈。
胃苓湯。
濕伏為熱先瀉,瀉止腹痛,耳竅膿水,微出血,淡滲以分消。
連翹,苓皮,淡枯芩,紫厚朴,滑石,赤芍,淡竹葉,煎送保和丸
白話文:
濕氣過重容易導致五泄,陽氣逐漸衰弱,下元虛損,患者長期以來下焦痿躄,服用四斤丸後痊癒。夏秋季節應當服用健脾胃的藥物。
患者因潛藏的濕氣而生病,服用防己、萆薢、茯苓、桂枝。
原本是因痢疾而導致出血,患者不忌口,導致積垢無法清除,拖延兩年未癒。
服用胃苓湯。
濕氣潛伏化熱,先用藥物瀉熱,瀉熱止痛後,患者出現耳竅流膿水、微量出血,再用淡滲藥物分消積聚的濕熱。
服用連翹、苓皮、淡枯芩、紫厚朴、滑石、赤芍、淡竹葉,並用保和丸送服。
脈弱形瘦,食不適,必泄瀉。此陽氣已傷未寒,下焦先冷,用
繆仲淳雙補丸。
向有遺精,腎陰不攝,正月間糞溏積下,入秋足脛浮腫,目下漸上,遇冷為甚。
脾腎雙補丸。
久嗽是宿疾,近日腹痛瀉利,是脾胃受暑濕客氣,當先理邪,痛瀉止再議。
炒扁豆,藿香梗,茯苓,炙甘草,木瓜,廣皮,厚朴
陽微濕聚成利,必溫通其陽,斯濕可走,擬用
冷香飲子。
白話文:
脈搏微弱,身形瘦弱,吃飯不消化,必然腹瀉。這是陽氣受傷尚未寒涼,下焦先冷,可用繆仲淳雙補丸。
如果還有遺精,腎陰不能收攝,正月間大便稀薄積聚在下腹部,入秋後小腿浮腫,從眼睛下方逐漸向上蔓延,遇到寒冷加重,可用脾腎雙補丸。
久咳是舊病,近日腹痛腹瀉,這是脾胃受暑濕之氣影響,應先驅除邪氣,止痛止瀉後再作其他治療。
炒扁豆、藿香梗、茯苓、炙甘草、木瓜、廣皮、厚朴。
陽氣微弱,濕氣聚集成腹瀉,必須溫通陽氣,濕氣才能消散,擬用冷香飲子。
長夏入秋,脾胃主氣,濕鬱阻氣,為痛為瀉,更月不愈。中宮陽氣未醒,仍有膨滿之象,導氣利濕主方。
茯苓皮,草果,藿香梗,廣皮,厚朴,大腹皮
脈微晨泄,初冬未及藏陽,以脾腎治,最是納穀減少,當以中焦,兼理其下。
人參,炒乾姜,炙甘草,生於術,淡熟附子,淡吳茱萸
腸紅既止,便瀉三年,火升則能食,熱墜必妨食。此皆陰氣走泄,陽不依附,當從陰引陽。
赤石脂,瑣陽,五味子,水煮熟地(砂仁末拌炒),禹餘糧,遠志,蒸餅為丸
白話文:
長夏過渡到秋季,脾胃主氣,濕氣鬱積阻礙氣機,容易引起腹痛和腹瀉,且持續一個多月不見好轉。中焦陽氣尚未恢復,依然有腹部脹滿的現象,因此需要以導氣利濕的藥方來治療。
藥方包括茯苓皮、草果、藿香梗、廣皮、厚朴、大腹皮等。
脈象微弱,早晨容易腹瀉,初冬還沒到陽氣收斂的時節,要以脾腎同治。由於食慾不振,應該以中焦為主,並兼顧下焦。
藥方包括人參、炒乾姜、炙甘草、生於術、淡熟附子、淡吳茱萸等。
腸道紅腫引起的腹瀉已經止住,但腹瀉已持續三年,出現火氣上浮的情況時能吃東西,火氣下墜時就食慾不振。這都是因為陰氣外泄,陽氣無所依附,應該從陰引陽。
藥方包括赤石脂、瑣陽、五味子、水煮熟地(砂仁末拌炒)、禹餘糧、遠志、蒸餅等製成丸藥。
脾腎虛瀉。
苓朮,兔絲,砂仁,山藥粉和為丸
幼稚夏季不食,腹痛瀉積,交冬未愈。憶今四五月久雨,潮濕之蒸,皆令脾胃受傷,半年來虛中留滯,當疏補兼投食物,冷滑肥甘須忌。
人參,麥芽,茯苓,生益智仁,白芍,炒山查,廣皮,焦術,砂仁,神麯漿和丸
大病後,飲食起居,皆不如法。以邪陷入里,舌乾自利,恐其深入陰中,則危矣。
白芍,甘草,附子,枳實
平素陰虧,熱注入里為利,糞結便出痛墜,診脈左堅下垂,不以脾胃燥藥。
白話文:
脾腎虛弱导致腹泻。用茯苓、白术、兔丝子、砂仁、山药粉混合制成丸剂。孩子夏天不爱吃饭,腹痛腹泻,一直到冬天还没好。回想今年四五月的时候,连绵阴雨,潮湿闷热,都损伤了脾胃,半年来脾虚胃滞,应该疏通补养,并注意饮食,冷滑油腻的食物要忌口。用人参、麦芽、茯苓、生益智仁、白芍、炒山楂、广皮、焦术、砂仁、神曲浆混合制成丸剂。大病之后,饮食起居都不得法,导致邪气入侵,舌头干燥,大便溏泻,恐怕邪气会深入阴中,就危险了。用白芍、甘草、附子、枳实。平时阴虚体质,热邪入侵导致腹泻,粪便干结,排便疼痛坠胀,脉象左脉坚硬下垂,不能用燥热脾胃的药物。
細生地,阿膠,炒查,穭豆皮,生白芍
寒熱脘腹脹,嘔惡舌白利,及久痢不曾復元,再著風濕之邪。
藿香,白蔻,茯苓,廣皮,厚朴,澤瀉,保和丸
食物不運,太陰脾陽受傷,濕熱內蘊氣窒,為腹脹痛下利。據說脹起上年,痢在今秋。但主理氣溫脾祛濕,用冷香飲子。
草果,藿香梗,茯苓皮,木通,厚朴,大腹皮,廣皮
目紅黃脘脹,下血紫滯,裡急後重。此夏秋濕熱,與水穀互蒸,致氣分窒塞,三焦不清,當薄味蔬食,不致釀痢。
白蔻,銀花,桔梗,厚朴,木通,茵陳,槐花,廣皮,茯苓皮
白話文:
生地黃,阿膠,炒枳實,赤豆皮,生白芍。
腹部脹滿,有寒熱,嘔吐,舌苔白,小便頻繁,而且長期腹瀉未癒,又感受風濕之邪。
藿香,白豆蔻,茯苓,橘皮,厚朴,澤瀉,保和丸。
食物消化不良,脾陽受損,濕熱內蘊,氣機阻滯,導致腹部脹痛,腹瀉。據說腹脹是在去年,腹瀉是在今年秋季。應以理氣溫脾,祛除濕氣為主,服用冷香飲子。
草果,藿香梗,茯苓皮,木通,厚朴,大腹皮,橘皮。
眼睛紅黃,腹部脹滿,下血色紫,裡急後重。這是夏季秋季濕熱,與食物積聚在一起,導致氣機阻滯,三焦不暢,應該吃清淡的蔬菜,避免誘發腹瀉。
白豆蔻,金銀花,桔梗,厚朴,木通,茵陳,槐花,橘皮,茯苓皮。
本病下損,利再傷陰。從肝腎治,勿以瀉痢投燥,燥則劫陰矣。
人參,炒黃山藥,炒查肉,熟地黃,廣橘紅,茯神
夏秋痢疾,大率水土濕熱致病,用藥都主苦寒攻消清火最多,但體質久虛,帶淋經漏,當利起經帶交熾。因時病累及本病,未宜香連檳樸大黃大泄之劑矣,良由下焦不固,利必亡陰,小腸氣鬱,糞垢欲出,痛墜不爽。此宣通垢滯,又必顧護陰氣。凡看病必究體質,勿通套混治。
細生地,炒銀花,炒黑砂糖,炙黑甘草,穭豆皮,炒查肉,炒白芍
白話文:
此病由下部損傷,再受利水之藥傷陰。應從肝腎調理,切勿誤用燥性藥物治療痢疾,因為燥性會劫奪陰液。
人參、炒黃山藥、炒查肉、熟地黃、廣橘紅、茯神
夏季或秋季的痢疾,多由於水土濕熱所致,治療通常以苦寒之藥,具有攻消清火的效果為主。然而,若身體長期虛弱,伴有淋灕不盡的症狀,應當通過利水來引導經血和帶下的交織,使病情得以緩解。考慮到季節性疾病的影響,不宜使用強烈的瀉下藥如香連、檳榔、大黃等,這是因為下焦失固,利水會導致陰液流失,小腸氣滯,糞便困結,造成疼痛難忍。在治療時,必須注重清除糞便的滯塞,同時也要保護陰液。
細生地、炒銀花、炒黑砂糖、炙黑甘草、穭豆皮、炒查肉、炒白芍
久痢久瀉肛墜,頻頻不爽。此乃腎傷,脈來數小,醫作脾胃病治,故不效。
熟地黃炭,炒焦歸身,漂淡補骨脂,炒菟絲子,五味子
接案,久痢治法,非通即溫。既曰腎病,則陽宜通,陰宜守矣。
熟地炭,熟附,桂枝木,五味,炒川椒,炒歸身
接案,柔中佐剛,利未得減,下焦常冷過膝。
仲景四逆湯。
厥陰下利,少腹有形。
五味加茴香、椒目。
接案,動氣在少腹左右,糞與血或前後,秋利交冬不愈,當溫其營。
人參,潯桂,炮姜,當歸(以小茴香拌炒),茯苓,炙甘草
白話文:
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長期拉肚子和便祕的情況,可能是因為腎臟受損所引起的。如果按照胃腸道疾病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,可能效果不佳。 以下是對該情況的一些藥物治療方案:
- 熟地黃炭、炒焦的當歸、漂洗後的補骨脂以及炒製的菟絲子和五味子等藥材可以使用。
- 長期拉肚子的治療原則是疏通或者保暖。如果是由於腎虛導致的話,那麼應該通過疏通陽氣並保護陰氣的方式進行治療。因此可以用到熟地炭、熟附子、桂枝木、五味子、炒川椒和炒歸身等藥材。
- 如果用柔和的方法沒有改善症狀,並且下半身經常感到寒冷,可以考慮使用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中的“四逆湯”。
- 假如出現了厥陰經絡下的拉肚子且腹部有硬塊的情況,可以在五味子基礎上加入茴香和花椒目。
- 如果在秋季開始拉肚子,在冬季仍然沒有好轉,應
脈沉遲,下利血水,神呆不欲食,四肢冷,前已完穀,與溫理其陽。
人參,附子,茯苓,炒黃乾薑,生白芍
長夏痢症,皆因濕熱,繼而先泄氣,後下血。蓋變內風混處腸絡,是為腸風。血去陰氣日傷,為眩暈無力。主以甘酸化風,益陰節勞,可以不反。
熟地黃炭,當歸身炭,地榆炭,柿餅炭,槐米炭,炙甘草
下痢腹痛,初因寒濕傷脾,久變濕熱,著於腸胃,痛利不減,腸中硬起不和,不得流通明甚。當以苦泄小腸,兼分利而治。
白話文:
病人脈象沉緩,腹瀉伴隨血水,精神恍惚,不想吃東西,四肢冰冷,已經吃過飯了,需要溫補陽氣。
可以用人參、附子、茯苓、炒黃乾薑、生白芍等藥材。
長夏腹瀉,通常是因為濕熱引起,接著是氣虛,然後出現血便。這是因為內風混雜在腸絡中,形成了腸風。血虛導致陰氣受損,就會出現頭暈無力。治療要以甘酸化風、益陰節勞,才能避免病情反复。
可以用熟地黃炭、當歸身炭、地榆炭、柿餅炭、槐米炭、炙甘草等藥材。
腹瀉腹痛,起初是寒濕傷脾,時間久了就變成濕熱,停留在腸胃中,疼痛和腹瀉不斷,腸道硬結不順暢,非常嚴重。應該用苦味藥物瀉小腸,同時兼顧利水治療。
川連,查肉,木通,川柏,澤瀉,厥陰
清暑和中,痢減痛緩,醫惑於痰嗽,多以清涼。視面無華色,血氣更偏,東垣云:瘧痢都因脾弱,用
戊己湯。
上有鼻竅濁涕紫血,下則遺精便血,但說腎虛,陰不配陽,未必上下皆病。意者本質固虛,水穀之氣聚濕,濕生熱,熱升熱降,致上下不寧。此酒肉鮮腥須忌,謂助其濕熱也。
生白朮,黃連,黃柏,防風根,地榆,槐花,煨葛根,茯苓,水泛為丸
上窒下墜,手太陰陽明病,下血久,兼理厥陰。
白話文:
川連、查肉、木通、川柏、澤瀉,都是藥材,屬於厥陰經的藥物。
這些藥材具有清暑和中、減輕痢疾疼痛的作用。有些人誤以為痰嗽都是因為體內有熱,就用清涼的藥物治療。但其實,如果病人面色無光,血氣虛弱,就應該考慮脾胃虛弱。東垣醫家認為,瘧疾和痢疾都是因為脾胃虛弱造成的,可以用戊己湯來治療。
如果病人鼻子有濁涕、紫血,同時又有遺精、便血等症狀,就不要單純地認為是腎虛、陰陽失調。實際上,可能是體質虛弱,飲食中的水谷之氣積聚成濕,濕氣化熱,熱氣上炎下降,導致上呼吸道和下消化道的異常。這種情況下,應該忌酒肉鮮腥,因為這些食物會助長濕熱。
生白朮、黃連、黃柏、防風根、地榆、槐花、煨葛根、茯苓,這些藥材加水製成丸藥。可以治療上呼吸道阻塞、下墜、手太陰陽明經病症、下血時間長等症狀,同時也能調理厥陰經。
升麻,槐米,歸身,桔梗,炒芍,炙甘草
血奔腸紅,都是陰液走泄,陽浮發泄易汗,背寒心熱,臟陰腑陽交損,形體日漸消瘦,皆衰老液枯之象。
鮮生地,阿膠,茯神,火麻仁,柏子仁,天冬
先糞後血為遠血,臨便先痛,恐有濕熱凝阻,分利逐濕主之。
生於術,炒槐花,木瓜,茯苓,地榆,廣皮
脈兩關弦虛,先血後糞,兩月未已。當年原有病根,遇勞而發屬虛,仿仲景黃土湯。
白話文:
升麻、槐米、歸身、桔梗、炒芍、炙甘草。血奔腸紅,都是陰液外泄,陽氣浮散容易出汗,背部發寒、心口發熱,臟腑陰陽受損,身體逐漸消瘦,都是衰老、津液枯竭的表現。
鮮生地、阿膠、茯神、火麻仁、柏子仁、天冬。先拉肚子再出血,是遠血,排便前疼痛,可能是濕熱阻滯,需要分利逐濕治療。
生於術、炒槐花、木瓜、茯苓、地榆、廣皮。脈象兩關弦虛,先出血後拉肚子,已經持續兩個月。可能是之前就有的病根,勞累後發作,屬於虛證,可以參考仲景的黃土湯方。
黃土湯加炒焦白朮,四劑後加人參一錢
陰絡傷,則血內溢,久藥鮮當,以甘藥投之。
人參,生地黃,升麻,槐米,血餘,龜版
又方,人參,桂圓肉,炒白芍,白糯米,赤石脂,炙草炭
酒客便溏腸紅,是內傷之濕,戒飲酒既愈。夏天濕勝氣泄病發,自述食腥油,大便即頻。宗損庵劫胃水法。
生白朮,熟附子,生白粳米,炮黑姜
白話文:
黃土湯加上炒焦的白朮,服用四劑後再加入一錢人參。陰絡受傷,血液就會溢出,長期用藥效果不佳,要用甘甜的藥物治療。人參、生地黃、升麻、槐米、血餘、龜版。另一個方子,人參、桂圓肉、炒白芍、白糯米、赤石脂、炙草炭。愛喝酒的人容易拉肚子,腸子發紅,這是內傷的濕氣,戒酒就能治好。夏天濕氣重,氣血容易泄漏,就會生病,自己說吃魚肉就拉肚子,這就是宗損庵劫胃水法。生白朮、熟附子、生白粳米、炮黑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