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掃葉莊醫案》~ 卷一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5)

1. 虛勞

熟地,茯神,芡實,川石斛,山藥,湖蓮

脈左數甚,夏季嗽血,入冬聲嘶喉痛,陰損成勞,藥不易治。

生地,甜北沙參,麥冬,阿膠,川斛,生雞子黃

脈細促數,是腎精肝血內耗,咳嗽必嘔吐清涎濁沫。此衝脈逆氣,自下泛上,氣不收納,喘而汗出,根本先撥,藥難奏功。醫執見血為熱,見嗽治肺,是速其凶矣。

人參,胡桃肉,秋石,熟地,五味子

陽傷背寒,陰損發熱,久嗽失音,延及喘嘔,兩三年來,容瘦膚枯,諒非外邪壅遏,由營衛偏枯,勞損成疴。

黃耆,阿膠,棗仁,歸身,牡蠣,炙甘草

暑解熱止,咳嗽喉息有音,唾痰涎沫。此腎陰不固,虛熱浮溢致咳,非湯藥可愈。戒酒色嗔怒可安,否則延為勞怯。

都氣湯中加入,秋石,清阿膠

向有失血陰虛,春夏又病時氣,秋咳嗆,舌根白胎,形質軟弱。以熱傷津液,治用復脈法。

生地,麥冬,阿膠,炙黑甘草,麻仁,南棗

勞損夜熱咳甚,皆陽虧無以攝伏陽氣,衝脈皆衝上擾為嗽。若以清肺治嗽,嗽必不愈,必致胃傷廢食矣。

水煮熟地,五味,天冬,女貞實,茯神

阿膠

脈數形瘦,久嗽不止。

六味湯中加入,天冬麥冬

色蒼脈數,嗽已半年,納食不多,姑以甘涼潤劑,不得犯胃。

生白扁豆,玉竹,桑葉,大沙參,麥冬,生草

寒熱半年,嗽血前後,胸背相映刺痛,是過勞受傷,營衛二氣空隙。法當甘溫益氣,莫與清涼肺藥。

歸耆建中湯去姜,附黃耆建中去姜加牡蠣

失血後咳嗆不已,行走氣喘,心熱脈細數促。此下焦肝腎精血傷損,陽浮上熾為咳,故清肺寒涼則謬。

復脈湯中去人參。

寐則嗆咳,陽氣不能收入陽蹺,痰綠色,夜寐不能著枕,此為腎病。

薛氏加減八味湯中加入紫衣胡桃肉。

脈左數,咳必下氣上衝,此為陰虧,乃怯症之根萌也。

熟地,茯神,芡實,五味,山藥,建蓮

診得關前搏大,納食頗多,據說飲酒食鹹味太過,致嗽血失音,且形瘦面赤。從木火刑金治,凡酒客不喜甜膩藥味。

枯黃芩(泡淡),生石膏,知母,滑石(飛),生甘草,川貝母

左升從肝,凡相火內風不寧,胃津化痰,擾肺為咳,而誦讀久坐,都令君相上乘,臟陰不充,必夏至漸生。斯時且勿攻苦,養至白露可愈。

熟地,山藥,女貞子,芡實,杞子,萸肉,咸秋石,茯苓,建蓮肉,豬脊髓丸

因痢陰陽,宿病咳嗽痰多,是下焦陰不上承,五液泛而為痰涎,藥難奏功,必須安養,待精氣充復可愈。

熟地炭,芡實,茯苓,炒山藥,湖蓮,川石斛

時氣熱病,久延傷陰,遂有失血咳嗽,夏秋晡熱倦懶,受暑熱傷氣也。只宜養胃腎之陰,不必以其咳嗽而治肺。

復脈去參薑桂。

右脈虛大,色奪形瘦,肌燥瘡痍,咳嗽經年,曾經失血,是津虧氣餒,由精勞內損,但理胃陰,不必治咳。

白話文:

虛勞

第一則:患者脈象左邊脈搏數次增多,夏季咳血,冬天聲音嘶啞喉嚨痛,陰氣受損導致虛勞,用藥不易見效。

第二則:患者脈象細弱而數次增多,這是腎精和肝血內耗,咳嗽必伴隨嘔吐出清稀的涎沫。這是衝脈逆氣,從下往上衝,氣機不能收斂,喘息並出汗,病根先要調理,藥物難以奏效。醫生如果只見血就認為是熱證,見咳嗽就治肺,這樣會加速病情惡化。

第三則:患者陽氣受損導致背部寒冷,陰氣受損導致發熱,長期咳嗽失聲,並發展到喘息嘔吐,已經兩三年了,容貌消瘦皮膚枯燥,顯然不是外邪阻塞,而是營衛之氣虧虛,勞損成疾。

第四則:患者暑熱已解,但仍然咳嗽、喉嚨有聲音,並伴有唾液痰沫。這是腎陰不足,虛熱外溢導致咳嗽,不是湯藥就能治癒的。要戒酒、戒色、戒怒才能平安,否則會發展成勞怯之症。

第五則:患者之前有失血,陰虛體質,春夏又患時令疾病,秋天咳嗽並有嗆咳感,舌根有白色苔,形體虛弱。這是熱邪傷了津液,治療要用復脈的方法。

第六則:患者勞損導致夜間發熱咳嗽加劇,都是陽氣不足以收斂陽氣,衝脈之氣上衝而擾肺導致咳嗽。如果用清肺的方法治療咳嗽,咳嗽一定不會好,還會導致胃氣受損而廢食。

第七則:患者脈象數次增多,形體消瘦,長期咳嗽不止。

第八則:患者面色蒼白,脈象數次增多,咳嗽已持續半年,食慾不佳,暫時用甘涼潤燥的藥物治療,不能傷及脾胃。

第九則:患者寒熱交替半年,之前後有咳血,胸背部有針刺般的疼痛,這是過度勞累造成的損傷,營衛二氣空虛。治療方法應該是用甘溫益氣的藥物,不要用清涼的肺藥。

第十則:患者失血後咳嗽嗆咳不止,行走氣喘,心熱脈象細弱而數次增多。這是下焦肝腎精血受損,陽氣浮於上而導致咳嗽,所以用清肺寒涼的藥物是錯誤的。

第十一則:患者睡覺時咳嗽嗆咳,陽氣不能收斂於陽蹺脈,痰液呈綠色,晚上睡覺不能枕枕頭,這是腎臟疾病。

第十二則:患者脈象左邊脈搏數次增多,咳嗽必伴隨下焦之氣上衝,這是陰氣虧虛,是虛弱體質的病根。

第十三則:患者診脈發現關脈搏動有力,食慾很好,據說飲酒和吃鹹味食物過多,導致咳血失聲,並且形體消瘦面色紅潤。治療方法是從抑制肝火克金入手,因為酒客一般不喜歡甜膩的藥物。

第十四則:患者肝火內風不安,胃液化為痰液,擾亂肺氣而導致咳嗽,而且長時間誦讀和久坐,都會使肝氣上逆,臟腑陰氣不足,尤其在夏至前後會逐漸加重。此時不要用苦寒的藥物,等到白露節氣後再治療就能痊癒。

第十五則:患者因為痢疾導致陰陽失調,長期咳嗽痰多,這是下焦陰氣不能上行,五液上泛而形成痰涎,用藥難以奏效,必須調養身體,等到精氣充盈後才能痊癒。

第十六則:患者因時令疾病久病傷陰,導致失血咳嗽,夏秋傍晚感覺發熱倦怠,這是暑熱傷氣。只需要養護胃腎之陰,不必因為咳嗽而治療肺部。

第十七則:患者右邊脈象虛大,面色萎黃消瘦,肌膚乾燥有瘡瘍,咳嗽多年,之前曾經失血,這是津液虧虛氣血不足,由於精氣勞損而導致內傷,只需要調理胃陰,不必治療咳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