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掃葉莊醫案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

脈弦無胃,面青呻吟,汗出目瞑,是為肝陽外泄,宜與腎同治。

熟地,牡蠣,白芍,麥冬,小麥,大棗,炙草

自汗不止,目閉則胃郁,背熱如火,心悸動而汗止。此肝苦急之候也,以甘緩之。

炙甘草,淮小麥,茯神,白薇,南棗肉,白龍骨,人參,柏子仁,棗仁

白話文:

脈搏弦急而無胃氣,面色青白,呻吟不已,出汗且昏迷,這是肝陽外泄,需要與腎臟一起治療。可用熟地、牡蠣、白芍、麥冬、小麥、大棗、炙草。

如果自汗不止,閉目則胃氣鬱結,背部發熱如火,心悸跳動後汗液停止,這是肝臟急躁痛苦的表現,需要用甘甜滋潤的藥物緩解。可用炙甘草、淮小麥、茯神、白薇、南棗肉、白龍骨、人參、柏子仁、棗仁。

汗出亡陽,神虛畏怯,心悸則汗漏,勉議固陽守陰之藥。

人參,桂枝,龍骨,茯神,炙甘草,左牡蠣

白話文:

出汗過多會導致身體失去熱能和活力。精神疲憊、害怕驚恐,心跳不穩就會大量流汗。可以考慮服用一些能夠保護陽氣和陰氣的藥物。 人參、桂枝、龍骨、茯神、炙甘草、左牡蠣都是有助於補充能量和穩定情緒的藥材。

2. 心悸狂癇

暈吐緩,心悸痛。

炙甘草,枸杞子,茯神,生穀芽,人參,當歸身,肉桂,後改養營丸

抑鬱頓挫,侘傺無聊,心乃偏倚,十二官皆無主,則陰氣並於陽也。投以重性之劑。

鐵落,真鬱金,半夏,苦參,塊茯苓,橘紅

白話文:

患者出現暈眩、嘔吐、心悸、疼痛的症狀。先用炙甘草、枸杞子、茯神、生穀芽、人參、當歸,再以肉桂調理,之後改用養營丸。患者情緒抑鬱、意志消沉,心神不寧,十二官皆失調,陰氣偏盛,需用重性藥物治療。藥方包括鐵落、真鬱金、半夏、苦參、塊茯苓、橘紅。

讀誦久坐,身似靜,心多動,陽氣皆令上亢,陰氣無能上承,故心悸。惟靜處為宜,藥不易效也。

補心丹。

白話文:

長時間坐著閱讀,身體看似安靜但心中卻有很多活動,使得陽氣都往上興奮,而陰氣無法向上承接,因此會感到心跳不適。只有在安靜的地方纔合適,吃藥不容易有效果。 補心丹(連結至另一個頁面)。

3. 痞脹便秘

氣分上熱,吸爍津液,能令便艱,當滋養營液,其心痛必安。

柏仁,茯神,鮮生地,天冬,阿膠,炒桃仁

腸中變化失司,胃氣不得下行,此不飢少食因由也。夫小腸為火府,非苦不通,以六府皆陽,氣窒則變熱矣。用小溫中丸,苦藥已得小效。

蘆薈,砂仁殼,雞肫皮,胡黃連,青皮

白話文:

身體上部燥熱,會吸乾津液,導致便秘,應該滋養營氣,這樣心痛就能緩解。

可以用柏仁、茯神、鮮生地、天冬、阿膠、炒桃仁來調理。

腸胃功能失調,胃氣無法下降,所以會出現食慾不振、進食量少的現象。小腸是火氣聚集的地方,不苦則難以通暢,因為六腑都屬陽,氣機阻塞就會變得燥熱。可以服用小溫中丸,苦味藥物已略有效果。

可以使用蘆薈、砂仁殼、雞肫皮、胡黃連、青皮來治療。

脾胃不和,食後不化,晡暮陽不用事,納食痞脹不寐。病起夏秋,必因時令之濕,久延半年未痊,又慮陽微濁凝為脹滿,故厚味須忌。

生於術,煨益智,炒澤瀉,茯苓,煨姜,新會皮

臍左右兩傍按之痛,交子夜漉漉有聲,時或氣脹。此皆腑陽不通,欲結腸痹,非臟病虛寒矣。八味湯不效謂此。

小茴香,川楝子,苓皮,青皮,豬苓,青木香

白話文:

脾胃不協調,吃飯後食物無法消化,下午太陽下山後就沒有力氣,吃飯後肚子脹痛難以入睡。疾病發生在夏秋季節,一定是因為季節性的濕氣,拖延半年還沒好,又擔心陽氣虛弱,濁氣凝結導致腹脹,所以要忌口厚味的食物。

用生薑、益智仁煨熟,澤瀉炒乾,茯苓煨熟,薑片,新會陳皮。

肚臍兩側按壓疼痛,半夜時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,偶爾也會氣脹。這些都是腑陽不通,想要變成結腸痹症,並不是臟腑虛寒造成的。八味湯不奏效就是因為這個原因。

小茴香、川楝子、茯苓皮、青皮、豬苓、青木香。

腸痹治肺,丹溪方信不謬,但酒客久蘊溫熱,亦有濕結。便秘一症,當以辛苦寒專理氣分之滯。

真茅朮,製半夏,冬葵子,生石膏,山梔仁,晚蠶沙,臨服磨入大檳榔汁二匙

老年脈沉目黃,不飢不食,腹痛自利,後墜溺澀。此長夏濕邪,傷於太陰脾位,陽不運行,濕熱凝注。法當溫脾導濕,佐辛香以宣濁,補中益氣,甘溫升守壅氣,宜乎䐜脹。議開太陽溫太陰方。

木防己,川桂枝,大腹皮,生厚朴,草果仁,新會皮,小茵陳,茯苓皮

白話文:

治療腸痹要顧及肺部,丹溪先生的方子確實可靠,但對於長期嗜酒導致的溫熱內蘊,也會出現濕結。便秘這個病症,應該用辛辣寒涼的藥材來專門疏通氣分鬱滯。

方子用真茅朮、制半夏、冬葵子、生石膏、山梔仁、晚蠶沙,服用前磨入大檳榔汁兩匙。

老年人脈象沉細,眼睛發黃,不餓也不想吃東西,肚子痛還伴隨腹瀉,排尿時也感到墜脹和澀滯。這是因為長夏濕邪侵犯了脾胃,陽氣無法運行,濕熱凝結在內。治療方法應該溫暖脾胃,引導濕氣排出,並佐以辛香之品來宣散濁氣,同時補益脾胃之氣,用甘溫的藥物來升舉下降的氣機,適合用來治療脹滿。建議用溫太陽、補太陰的方子。

方子用木防己、川桂枝、大腹皮、生厚朴、草果仁、新會皮、小茵陳、茯苓皮。

痰滯下泄痛緩,腹脹喜按。此屬虛痞,為勞傷無形之氣。

川桂枝,川黃連,生白朮,厚朴,廣皮

寒暖飢飽失和,日晚腹中䐜脹,脾胃氣鈍,深秋最防瀉利。

藿香,生智仁,厚朴,炒元胡,茯苓皮,陳皮,大腹皮,炒黑查肉,又橘術丸

脈沉遲,食入腹脹便溏,平昔飲酒中傷,留濕阻氣,小便不爽,用香砂平胃散。

香附,砂仁,制茅朮,厚朴,廣皮,炙草,水泛丸

白話文:

症狀描述

痰濕停滯導致腹瀉,疼痛緩慢,肚子脹滿,按壓有舒服感。這屬於虛痞,是由於勞累損傷了無形之氣所致。

藥方一

川桂枝、川黃連、生白朮、厚朴、廣皮

症狀描述

寒熱、飢飽失調,晚上腹部脹滿,脾胃氣虛,深秋季節最容易腹瀉。

藥方二

藿香、生智仁、厚朴、炒元胡、茯苓皮、陳皮、大腹皮、炒黑查肉、又橘術丸

症狀描述

脈象沉遲,飯後腹脹便溏,平時愛喝酒,導致濕氣停滯,阻礙氣機,小便不順暢。

藥方三

香砂平胃散

藥方三組成

香附、砂仁、制茅朮、厚朴、廣皮、炙草,水泛丸

註解

  • [ ] 內為中藥名稱,方便查找。
  • 「虛痞」為中醫病名,指脾胃虛弱、氣虛不能運化水濕導致的疾病。
  • 「無形之氣」指元氣、真氣等。
  • 「寒暖飢飽失和」指飲食不節,寒熱失調。
  • 「脾胃氣鈍」指脾胃功能低下,消化吸收能力差。
  • 「瀉利」指腹瀉。
  • 「留濕阻氣」指濕氣停滯,阻礙氣機運行。
  • 「小便不爽」指小便不暢。
  • 「香砂平胃散」為中醫常用方劑,用於治療脾胃氣虛,濕阻中焦的疾病。

血結為症,氣聚為瘕,病在絡為脹,形寒鼓慄,已是陽微,夏季腹膨溺少。議暖水藏。

大針砂丸滾水送下。

少腹宿瘕,悲哀癇厥,繼而腹脹大滿,直至心下,經來淋漓,過月乃止,其脹不減,便瀉溺少肢冷內熱是氣血皆病。議溫水臟法。

大針砂丸。

不飢少寐,二便不爽,經脈中牽掣。此非風寒從表,乃長夏水土之濕,與水穀之濕,互蒸氣阻,三焦不通,中年兩月不愈,恐延格脹之累。

白蔻仁,杏仁,厚朴,廣皮,苓皮,茵陳,防己

客遊勞頓,陽氣先傷,夏季濕邪,是陰鬱遏身中之氣。經旨謂陽邪外寒,胸中清陽不旋,不飢痞悶。先治其痞,仿仲景薤白湯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了幾種不同的病症,包括血瘀、氣滯、濕邪侵襲等。醫生根據患者的症狀,分析病因,並提出不同的治療方案。例如,對於血瘀的症狀,建議服用大針砂丸;對於濕邪侵襲的症狀,建議服用白蔻仁、杏仁、厚朴等藥物。醫生還提醒患者注意休息,避免勞累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疾病。

桂枝,薤白,生薑,茯苓,半夏

自云䐜脹,左脅痛勢休息,大便日下黏濁,臨便自覺冷痛。凡五臟錮結為脹,六腑濁痹為聚,數年久病,難以廓清。議溫下法。

大黃,草果,青皮,附子,厚朴,陳皮

經水不來,腹大足冷浮腫,此乃血分鼓脹。四大症候,何得渺視。

禹餘糧丸

接服,人參,澤瀉,淡乾薑,茯苓,淡附子,又禹餘糧丸

白話文:

病人自述腹部胀满,左侧肋骨疼痛,休息也不见好转,每天排便稀薄黏腻,排便前感到冷痛。这种五脏积结导致的胀满,以及六腑阻塞造成的积聚,已经多年,难以彻底治愈。因此决定采用温下法治疗。

处方包含大黄、草果、青皮、附子、厚朴、陈皮。

另外病人还有经期不来、腹部肿胀、足部冰冷浮肿的症状,这是血分积滞导致的鼓胀。这四大症状不容忽视。

服用禹余粮丸,并配合人参、泽泻、淡干姜、茯苓、淡附子,以及禹余粮丸。

夏秋內伏暑濕,皆是陰邪,久瘡漸致食入痞滿,形寒脈小。當溫中醒陽,莫以清涼治瘡。

薏苡仁,茯苓,肉桂,生白朮,豬苓,五加皮

陽微氣不流暢,脘中痞滿噯氣。

人參,半夏,白旋覆花,煨姜,丁代赭,茯苓,廣皮,南棗肉

陽氣不旋,不飢強食。

薤白,茯苓,橘紅皮,半夏,白酒

述小腹之右,入暮有形如梗,按之而痛。此為疝瘕肝病,乃濁陰凝聚,必犯胃氣。大半夏湯有去痰扶胃之功,必加泄濁和肝,勿令致脹滿。

白話文:

夏天和秋天容易積聚暑濕,這些都是陰邪之氣,長期下去就會導致食積,肚子脹滿,身體畏寒,脈搏微弱。應該溫暖中焦,振奮陽氣,不要用清涼的方法治療瘡瘍。

薏苡仁、茯苓、肉桂、生白朮、豬苓、五加皮

陽氣虛弱,氣機不暢通,胸口脹滿,打嗝。

人參、半夏、白旋覆花、煨姜、丁代赭、茯苓、廣皮、南棗肉

陽氣不能回旋,食慾不振,硬要吃東西。

薤白、茯苓、橘紅皮、半夏、白酒

描述右側小腹,傍晚時分會出現像梗一樣的東西,按壓會疼痛。這是疝氣和瘕積,是濁陰凝聚,必定會犯胃氣。大半夏湯有化痰扶胃的功效,一定要加上泄去濁氣,調和肝氣,不要讓它導致腹部脹滿。

人參,茯苓,炒小茴香,青木香,半夏,炒橘核,川楝子

脈沉,湯飲食物,嘔吐吞酸,胸高腹脹,二便不爽,濁氣上阻,柔溫宣通。

熟半夏,白蔻仁,新會皮,藿梗,生薑汁,大杏仁,紫厚朴,茯苓皮

脈微小而遲,久食物不進,形色枯悴畏寒。此為無陽,延久成脹。

人參,熟附子,生益智仁,茯苓,炒乾姜

左脈獨弦,臍突筋青,肝脹顯然,脾愈虛,肝愈實,又不合實脾治肝之法,先泄肝。

郁李仁,柏子仁,茯苓皮,炒烏梅,炒桃仁,赤芍藥,薏米仁

白話文:

人參、茯苓、炒小茴香、青木香、半夏、炒橘核、川楝子,脈沉,容易喝水和吃東西就嘔吐、反酸,胸口悶脹,大小便不順暢,濁氣上涌,需要溫和宣通。

熟半夏、白蔻仁、新會皮、藿梗、生薑汁、大杏仁、紫厚朴、茯苓皮,脈象微弱而遲緩,長期吃不下東西,身體消瘦,面色枯槁,怕冷。這是陽氣不足,時間久了會形成脹滿。

人參、熟附子、生益智仁、茯苓、炒乾薑,左脈跳動有力,肚臍突出,筋絡青色,肝臟腫脹明顯,脾氣虛弱,肝氣實盛,不能用補脾的藥物治療肝病,要先瀉肝氣。

郁李仁、柏子仁、茯苓皮、炒烏梅、炒桃仁、赤芍藥、薏米仁。

由食冷脘脹溏泄,漸漸目眩神疲,筋縱腳弱,陰陽日衰。前進薛氏腎氣丸相投,今夏月土衰木侮,必兼理陽宣通,不致濁陰結聚脹滿矣。

人參,乾薑,茯苓,椒目,淡附子,水泛丸晚服,早上仍用薛氏腎氣丸

腹右有形為聚,脈大,食入即脹,治在六腑。

香附生磨汁,草果,白朮,茯苓,三稜,厚朴,南楂肉,廣皮

脈微遲,左脅宿痞,漸腹脹,便溺少。明系濁陰上攻,當與通陽。

製附子,炒茴香,茯苓,椒目,澤瀉,遠志

時病食復,至今不知飢飽,大便不爽,右脅之傍,虛里天樞,隱隱有形。此陽胃絡經行之所,多噯氣,食不化,並不煩渴,已非攻下急驟實熱之症。先用

白話文:

病人因吃冷食物導致脘腹脹滿,大便溏瀉,逐漸出現頭昏眼花、精神疲乏、筋骨無力、身體虛弱等症狀。以前服用薛氏腎氣丸效果不錯,但現在是夏季,土氣衰弱,木氣旺盛,必須兼顧溫陽宣通,防止濁陰鬱結導致腹脹。

用人參、乾薑、茯苓、椒目、淡附子,水泛丸晚間服用,早上繼續服用薛氏腎氣丸。

患者腹部的右側有形狀的腫塊,脈象洪大,一吃東西就脹,屬於六腑的病變。

用香附生磨汁,草果、白朮、茯苓、三稜、厚朴、南楂肉、廣皮。

患者脈象細弱而遲緩,左側脅肋部有宿積的痞塊,逐漸出現腹脹,小便量少。顯然是濁陰上攻,應當用溫陽通陽的方法治療。

用製附子、炒茴香、茯苓、椒目、澤瀉、遠志。

患者病後食慾不振,至今不知飢飽,大便不暢,右脅肋部、虛里穴、天樞穴,隱隱約約有形狀。這是陽胃經絡循行之處,患者經常打嗝,飲食不消化,但並不口渴,已經不是急性的實熱證。先用…

丹溪小溫中丸。

據述上年秋痢,峻劑攻逐,病愈不能復元,自小腹䐜脹,漸延中部,按之仍軟。此真氣不收,法當溫養奇經,使元海壯而病卻。

鹿茸斑龍丸法加茴香,夜服資生丸去連

夏秋痢疾,是時令溫熱,邪未清爽,即食腥味,致脾胃受傷,舌膩白苔,食減無味,氣墜足腫,久久延成中滿也。但數月久病,旦晚未能奏功。

生於術,廣皮,生益智仁,茯苓,厚朴,生砂仁

三陽結乃成膈,先用更衣丸三錢,破小腸之結,後服煎方。

白話文:

丹溪小溫中丸

據說去年秋天,有人患痢疾,服用峻猛藥物攻逐,病雖痊癒,但身體未能恢復元氣,小腹開始脹滿,逐漸蔓延到腹部中央,按壓仍是軟的。這說明是真氣沒有收斂,應當溫養奇經,讓元氣充足,疾病才能痊癒。

治療方法

可以參考鹿茸斑龍丸的配方,加入茴香,晚上服用資生丸,去掉連翹。

病因分析

夏秋季節的痢疾,是因時令溫熱,邪氣尚未清除,又食用腥味的食物,導致脾胃受損,舌苔白膩,食慾不振,無味,氣往下墜,腳腫,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腹部滿脹。但這種久病,服用藥物數月,卻不見效果。

藥方

生薑、術、廣皮、生益智仁、茯苓、厚朴、生砂仁。

治療步驟

三陽經脈阻塞導致膈肌受阻,先服用更衣丸三錢,打破小腸的阻塞,然後再服用煎好的藥方。

枇杷葉,桃仁,製半夏,柏子仁,蔞仁,杏仁,鬱金,桔梗

高年陰結。

半硫丸三錢,分兩次,人參一錢,煎湯送下。

食入不化,腹脹便瀉不爽,長夏濕著脾胃,葷酒不忌,氣分鬱滯。據述嗔怒致此,未必皆然。

茵陳,草果,木通,腹皮,飛滑石,厚朴,茯苓皮,廣皮

瘧愈食腥太早,脾陽不司健運,氣鬱不行,為腫為脹,宜忌食物中之黏膩者味者。

小溫中丸三錢,十服

白話文:

枇杷葉、桃仁、製半夏、柏子仁、蔞仁、杏仁、鬱金、桔梗,這些藥材可用於治療老年人因陰氣凝結導致的疾病。

半硫丸三錢,分兩次服用,配合人參一錢,煎湯送服。

如果出現食入不消化、腹脹、腹瀉等症狀,可能是因為長夏濕氣侵襲脾胃,加上過食葷酒,導致氣機鬱滯。雖然古籍記載嗔怒也可能導致此病,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。

茵陳、草果、木通、腹皮、滑石、厚朴、茯苓皮、廣皮,這些藥材可以幫助調理脾胃,化解濕氣。

如果瘧疾痊癒後過早食用腥味食物,脾陽虛弱,氣機鬱滯,就會出現腫脹等症狀,因此要忌食黏膩的食物。

小溫中丸三錢,服用十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