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掃葉莊醫案》~ 卷一 (6)
卷一 (6)
1. 虛勞
金匱麥門冬湯去半夏
脈數虛右大,久嗽咽喉痛,足冷,是虛陽氣浮越,引導不應,曾服八味丸。
大造去人參、牛膝。
中下交虛,痰多嗽甚,血止,下焦冷,寅卯莖舉,是陰不攝陽,陽自獨升獨降,冬失其藏,春深怕發。
熟地,茯苓,芡實,五味子,山藥,建蓮肉
久嗽食減,痰多氣短,與
麥門冬湯
數年以外失血,形瘦食失,行走氣喘。自述交夏血症必發,發則左脅有聲,由下而上。蓋肝陽內風旋動血溢,皆腎水不主生木。若能安養怡悅,尚可帶病延年。
九制首烏,旱蓮草,天門冬,方解青鹽,茯神,雄羊肉腎,女貞子,枸杞子,麋角膠
診脈左部平和,右關弦大帶滑,此失血並非虛損,問胸脘不爽,是陽明胃氣不和,氣逆則擾動血絡。只宜暫戒酒肉辛辣,胃和即愈,不須介懷。
紫降香銼末,金川斛,桔梗,廣皮,杜蘇子,杏仁,枳殼,萊菔子
脈細嗆血,病從下焦,氣衝根怯,宜戒酒色,妥守百日可旺。
六味加,車前,牛膝
服麻桂湯藥,失血咳嗆不已,過辛溫耗散動絡,姑以甘柔藥緩之。
炙黑甘草湯
脅痛失血,數月不止。
降香末,桃仁,茯苓,桑葉,牡丹皮,苡米仁,藕節汁,蘇子,韭菜根汁
脈小弦虛,久嗽,失血盈碗,血止仍然納食,晨起頓嗽甚。此勞傷嗽血,宜養胃陰,治肺無用。
甜北沙參,炙甘草,黃耆,百合,白芨,南棗肉蒸和丸
左脅痛,必血溢黑點塊,絡有凝瘀,病發兼用通絡消瘀。
藕節,桃仁,降香末,鉤藤,蘇子,漏蘆
脈左如刃鋒,多嗆,夜少熟寐,嗆甚必血溢。此衝脈中陽升,乃下元精血不足。法當滋填實下元,若但寒涼清熱,必致胃減,便難調治。
地黃,元武版,茯苓,芡實,阿膠,山藥,湖蓮,藕汁膏,人乳粉
脈左空右濡,右脅先痛,繼以嗆痰血塊。此肝胃絡傷,都因情懷不舒之郁,形瘦食減,甘緩主治。
生黃耆,南棗,柏子仁,炙甘草,當歸,茯神
形瘦脈數,長夏見血,入秋發瘧,皆陰分不足,不耐時候熱蒸發泄。趁此胃口頗旺,只要靜心保養百日,不及一年,可復。
秋石,熟地,麥冬,阿膠,湖蓮肉,澹菜膠,五味子,龜版,茯苓,山藥,加蜜和為丸
少年脈數形瘦,是先天遺熱,真陰難旺,衄血上溢,陰虧無以制陽,瘧熱再傷其陰,血來更頻,延及損怯。當以靜藥補陰,不必苦寒傷胃。
熟地黃,山藥,清阿膠,秋石,大麥冬,山萸肉,茯苓
形充脈小,痰嗽帶血,此非陰虛火升,乃辛燥劫動胃絡。只宜薄味清養胃陰,戒酒肉煩勞可安。
茯苓,冬桑葉,炒黃川貝母,大沙參,甜杏仁,苡米仁
脈左數大而堅,用力致傷,氣升血上,靜坐安養,百日可安,用養肝陰和胃陽方。
細生地,川石斛,大沙參,白扁豆,大麥冬,清阿膠
白話文:
虛勞
治療虛勞的處方與說明:
-
金匱麥門冬湯去半夏:患者脈象虛弱,右脈較大,久咳咽喉疼痛,腳冷,這是虛陽浮越,氣血運行失調所致,曾服用八味丸。 這個處方要除去人參和牛膝。
-
中下焦虛弱,痰多咳嗽嚴重,出血停止,下焦寒冷,寅卯時陰莖勃起:這是陰氣不足,不能約束陽氣,陽氣自行升降失常,冬天陽氣不能收藏,春天容易發病。 此方藥物包括:熟地、茯苓、芡實、五味子、山藥、蓮子肉。
-
久咳,食慾減退,痰多氣短:服用麥門冬湯。
-
數年以來失血,形體消瘦,食慾不振,行走氣喘,自述夏季交接時節必出血,出血時左脅有聲音,由下往上:這是肝陽內風引起血溢,根本原因是腎水不能滋生肝木。 如果能安心調養,仍可延年益壽。 此方藥物包括:制首烏、旱蓮草、天冬、方解石、茯神、羊肉腎、女貞子、枸杞子、鹿角膠。
-
脈象左側平和,右側關脈弦大且滑,失血並非虛損,詢問胸脘不適:這是陽明胃氣不和,氣逆擾動血絡。只要暫時戒酒肉辛辣食物,胃氣和順就能痊癒,不必過度擔心。 此方藥物包括:紫降香、川貝母、桔梗、廣皮、杜仲子、杏仁、枳殼、萊菔子。
-
脈象細弱,咳血,病從下焦而起,氣血虧虛:應戒酒色,調養百日可恢復。此方藥物包括:六味地黃丸加車前子、牛膝。
-
服用麻黃桂枝湯後,咳血不止,因辛溫藥耗傷氣血:改用甘柔之藥緩解。服用炙甘草湯。
-
脅痛失血,數月不止:此方藥物包括:降香、桃仁、茯苓、桑葉、牡丹皮、薏苡仁、藕節汁、蘇子、韭菜根汁。
-
脈象細小弦虛,久咳,失血一碗,血止後仍能進食,晨起咳嗽加重:這是勞傷引起的咳嗽咳血,應養胃陰,治療肺部無效。此方藥物包括:沙參、炙甘草、黃耆、百合、白芨、南棗肉(蒸後和丸)。
-
左脅疼痛,必有黑色血塊排出,血絡有瘀血凝滯,病情發作時需服用通絡消瘀藥物:此方藥物包括:藕節、桃仁、降香、鉤藤、蘇子、漏蘆。
-
脈象左側如刀鋒般,咳嗽嗆咳頻繁,夜間睡眠少,嗆咳嚴重時必出血:這是衝脈陽氣上升,下元精血不足。 應滋補下元,如果只用寒涼清熱藥物,會導致胃氣虛弱,難以治療。此方藥物包括:生地黃、龜板、茯苓、芡實、阿膠、山藥、蓮子、藕汁膏、人乳粉。
-
脈象左側虛弱,右側濡弱,右脅先痛,繼而咳嗽咳出痰血塊:這是肝胃絡傷,由於情緒鬱結所致,形體消瘦,食慾減退,宜用甘緩之藥。此方藥物包括:生黃耆、南棗、柏子仁、炙甘草、當歸、茯神。
-
形體消瘦,脈象頻數,長夏見血,入秋發瘧:都是陰氣不足,不能耐受暑熱蒸發。 趁著胃口好,靜心保養百日,不到一年就能恢復。此方藥物包括:秋石、熟地、麥冬、阿膠、蓮子肉、牡蠣、五味子、龜板、茯苓、山藥,加蜜做成丸劑。
-
少年人脈象頻數,形體消瘦:這是先天遺留的內熱,真陰不足,鼻出血,陰虛不能制約陽氣,瘧疾再次損傷陰氣,出血更頻繁,導致身體虛弱。 應使用溫和的藥物補益陰氣,不必使用苦寒傷胃的藥物。此方藥物包括:熟地黃、山藥、阿膠、秋石、麥冬、山茱萸肉、茯苓。
-
形體豐滿,脈象細弱,咳嗽帶血:這不是陰虛火旺,而是辛燥之邪損傷胃絡。 只宜用味淡的藥物清養胃陰,戒酒肉及勞累就能恢復。此方藥物包括:茯苓、桑葉、川貝母、沙參、甜杏仁、薏苡仁。
-
脈象左側頻數有力,用力過度所致,氣血上逆:靜坐調養,百日可安,用養肝陰和胃陽的方劑。此方藥物包括:生地黃、石斛、沙參、白扁豆、麥冬、阿膠。
注意:以上僅為古代醫案的翻譯,並非現代醫療建議。 任何疾病都應尋求專業醫生診斷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