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圃醫案》~ 卷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6)

1. 傷寒治效

病家唯唯,遂以四逆湯加桔梗,大劑灌下,片刻音出,再劑痛止,手足回溫,脈亦漸出,第五日果胎墮,而產母無恙。若徘徊瞻顧,產母不救,而胎何能獨存乎。

許蔚南兄令眷,暑月因食瓜果,得夾陰傷寒,至第七日,迎余往真州,時當酷暑,診其脈,數大無倫,重取無力,乃虛陽伏陰之脈。煩躁席地而臥者五日矣,身發赤斑,目赤畏亮,口渴頻欲冷飲,復不能飲。前醫不識夾陰,誤為中暑,投以香薷,以致陰極似陽。余因其懷孕六月,姜附未敢即投,初用溫中平劑,又屬女病,不能親視病容唇舌,脈大而虛,亦似暑證。

恐熱藥傷胎,先以井底泥敷臍,以試其里之寒熱,便投溫劑,甫以泥沾腹皮,即叫冰冷入腹而痛。急令拭去,余曰:此真病狀也。遂用茯苓四逆湯,茯苓三錢,附子二錢,乾薑、人參各一錢五分,甘草五分,令煎成冷飲。余方撮藥,病家驚畏而哭,謂人參、附子盡劑也。倘不效,奈何?有孕在懷,即藥效,胎將奈何?余曰:經云:有故無殞,有病則病受,不傷胎也。正在遲疑,吳中璧兄曰:此吾女也,年少可再孕。

接藥加參,煎成立令服下。五日未寐之病人,得藥便睡,醒則登床。再劑斑消熱退,熟寐半夜。次日余辭曰:藥效矣,病未除也,尚須藥六日,倘畏熱,予告去矣。病家云:藥雖效,而附子、乾薑,必致墮胎,汝去誰為先生任過耶。因留七日,每日人參五錢,附子四錢,乾薑、白朮三錢,甘草一錢,服六日,胎不墮。

而病回後,足月產一女,今成育。

吳云翼兄秋杪赴席,夜歸已寐,半夜後寒戰,嘔吐汗多,次日微發熱,他醫作陽證傷寒,用汗法,汗後熱愈甚,反增身痛腹疼。三日後就診,脈細緊,身無大熱,因思酒後已寐而病作,寒戰不熱,嘔吐汗出,此病從中發,寒邪在裡,不在表也。因藥汗出,而身反疼,豈非誤汗乎。

初以桂枝理中湯解肌溫里,二日不效。至夜即轉少陰,而現亡陽煩躁,狂呼撫幾而立,不能臥床,少腹急痛,肉瞤筋惕,兩足厥冷。急用四逆湯加人參三錢,夜投三劑,至四鼓方躁定,登床得寐。次日,夫婦悲泣畏死。余慰曰:昨夜應死,今日不死矣。改用真武湯加人參二錢,六日後方能坐於床。

後用理中湯加減調治,半月方愈。治病須意會表裡陰陽,此寒霍亂,初治即當用理中湯者。

吳駿聲大行令政,因經行半月不止腹痛相召。至診其脈,則弦緊也。予曰:此非血虛之脈,必因經血虛而寒襲之也,其證必頭痛身疼,發熱嘔逆。詢之果然,初以桂枝、細辛、當歸、赤芍、炮薑、二陳之劑。不應,邪因藥發,漸增寒熱頭痛,胸膈脹滿,嘔噦不食,脈猶弦緊,全見厥陰經病。

用當歸四逆湯,加乾薑、附子、半夏,表裡雙溫,續續微汗,表解。因經行既久,血海空虛,邪乘虛而入血室,夜則妄見譫言,寒熱混淆,胸中熱痛,口乾作渴,小便澀疼。煎劑用當歸、赤芍、桂枝、木通、吳萸、附子、乾薑、人參、甘草,兼服烏梅丸三十粒,以治煩熱便痛錯雜之邪,隨病機之寒熱而圓活治之。兩月後,經水再至,方脫然而愈。

白話文:

傷寒治效

一位產婦因病危急,醫生用四逆湯加桔梗大量灌服,很快病人就能發出聲音,再服用一劑後疼痛止息,手腳回溫,脈搏也漸漸恢復,第五天胎兒自然流產,產婦安然無恙。如果當時猶豫不決,產婦都救不活了,胎兒又怎能獨活呢?

許蔚南先生的妻子,夏天因吃瓜果得了夾陰傷寒,到第七天,我被請到真州。當時正值酷暑,診脈發現脈象異常快速,有力度卻不足,是虛陽陷陰的脈象。病人煩躁不安,臥床五日,身上出現紅色斑點,眼睛發紅怕光,口渴頻頻想喝冷飲,但又喝不下。之前的醫生不認識夾陰症,誤以為是中暑,用香薷治療,導致陰氣極度虛弱而呈現陽虛的假象。因為她懷孕六個月,我不敢立即使用薑附,先用溫和的中和藥劑。而且病人是女性,我看不到她的面容、嘴唇和舌頭,脈象雖然快速卻虛弱,也像中暑的症狀。

擔心熱藥傷到胎兒,我先用井底泥敷在肚臍,試探一下體內寒熱情況,再用溫熱藥劑。泥剛沾到腹部皮膚,病人就喊冷痛。我立即叫人擦掉泥,說:「這就是真正的病症!」於是用茯苓四逆湯,茯苓三錢,附子二錢,乾薑、人參各一錢五分,甘草五分,煎成冷飲服用。我剛寫完處方,病人家人就驚恐地哭起來,說人參、附子用量這麼大,如果沒效怎麼辦?懷孕了,即使藥有效,胎兒怎麼辦?我說:「經書上說:有原因就不會無緣無故死亡,有病就讓病受,不會傷到胎兒。」正當猶豫時,吳中璧先生說:「這是我的女兒,年輕,還可以再生。」

於是加重人參的劑量,煎好藥立即服用。病人五日未眠,服藥後就睡著了,醒來就能下床。再服用一劑,身上的斑點消失,發熱退去,能熟睡半夜。第二天我告辭說:「藥有效了,但病還沒好,還需要服藥六天,如果怕熱就告訴我。」病人家人說:「藥雖然有效,但附子、乾薑一定會導致流產,你走了誰來負責?」於是我留了七天,每天服用人參五錢,附子四錢,乾薑、白朮三錢,甘草一錢,服藥六天,胎兒沒有流產。

等到病好後,足月生下一個女兒,現在已經長大成人。

吳云翼先生秋天參加宴席,晚上回家睡覺,半夜後開始寒戰,嘔吐,出很多汗,第二天微微發熱。其他醫生認為是陽證傷寒,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結果汗出後熱反而更厲害,而且身體疼痛,腹部疼痛加劇。三天後來看診,脈象細弱而緊,身體沒有明顯發熱。我考慮到他是酒後睡覺後發病,寒戰但不發熱,嘔吐出汗,這是從裡邊發病,寒邪在裡不在表。因為發汗治療,身體反而更痛,難道不是發汗錯誤嗎?

我一開始用桂枝理中湯解肌溫裡,兩天沒效。到晚上就轉變為少陰症,出現亡陽的煩躁症狀,狂呼亂叫,撫摸桌子站著,不能臥床,少腹劇烈疼痛,肌肉抽搐,兩腳厥冷。我緊急用四逆湯加人參三錢,晚上服用三劑,到四更才平靜下來,上床睡覺。第二天,夫妻倆悲傷哭泣,害怕死亡。我安慰他們說:「昨晚應該死了,今天沒死。」改用真武湯加人參二錢,六天後才能在床上坐著。

後來用理中湯加減調治,半個月才痊癒。治療疾病一定要理解表裡陰陽,這種寒霍亂,一開始就應該用理中湯。

吳駿聲先生的大夫人,月經半個月不止,腹部疼痛,請我診治。診脈發現脈象弦緊。我說:「這不是血虛的脈象,一定是因為經血虛弱,寒邪入侵。」詢問後果然如此,一開始用桂枝、細辛、當歸、赤芍、炮薑、二陳的藥方,沒有效果,病情因藥物而加重,寒熱頭痛、胸膈脹滿、嘔吐不能進食,脈象仍然弦緊,完全是厥陰經的病症。

用當歸四逆湯,加乾薑、附子、半夏,表裡雙向溫補,慢慢出汗,表證解除。因為經期已久,血海空虛,邪氣乘虛而入,晚上會胡言亂語,寒熱混雜,胸部熱痛,口乾渴,小便澀痛。藥方用當歸、赤芍、桂枝、木通、吳萸、附子、乾薑、人參、甘草,同時服用烏梅丸三十粒,治療煩熱、小便疼痛錯綜複雜的邪氣,隨著病情寒熱變化而靈活治療。兩個月後,月經再次來潮,才完全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