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圃醫案》~ 卷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)

1. 胎產治效

王蔚園兄令眷,山右先生六媳也。懷孕八月,忽下血不止,其胎欲墮,又值秋暑,嘔吐非常。醫士沈目南,與余同道,主以固氣防脫。用大劑參附湯,頻灌一夜,服參三兩,熟附兩許。天明胎墮,而產母幸全,惟虛憊之極,脈微似脫,飲食就枕匙進。揚俗產後例不用參,次日不免大減,至第三日忽然床上跳下,滿房亂走,或笑或哭,竟似顛狂。而沈醫先生,認為瘀血發狂,用芎歸湯加童便,煎成將服矣。

余適至,急止之。診其脈散大無倫,面赤氣促,不避親疏。予曰:前夜血脫於下,今復陽亡於上,不急救瞬息脫矣。此亡陽證也。仍用前法,以人參五錢,附子二錢,急煎與服,隨又一劑方定。令人抬上床,閉目一刻,及醒,前事皆忘,仍復臥床,頭不能舉。繼用參、耆、歸、朮、炮姜等藥,醫治七日,忽腹大痛,先瀉後痢,紅白頻下,二便不禁,勢更危篤。

白話文:

王蔚園兄長的家眷,是山右先生的第六位媳婦。懷孕八個月時,突然下血不止,胎兒快要流產,又正值秋暑,嘔吐得很厲害。沈目南醫生與我同道,認為要以固氣防脫為主。於是開了大劑參附湯,連續灌了一整夜,服用了三兩的人參,兩許的熟附子。天亮時胎兒流產了,產婦幸運地保住了性命,只是虛弱到極點,脈搏微弱得像要斷掉一樣,只能依靠枕頭上的湯匙進食。

揚州當地產婦坐月子後一般不使用人參,沈醫生也依照慣例,第二天減少了人參的用量。沒想到到了第三天,產婦突然從床上跳下來,在房間裡到處亂跑,時而大笑時而哭泣,完全像個瘋子。沈醫生認為是瘀血導致發狂,便開了芎歸湯加童便,準備煎好讓產婦服用。

我正好趕到,趕緊阻止了他。診脈發現她的脈搏散亂無序,臉色發紅,呼吸急促,不避親疏。我說道:昨晚血氣下泄,現在又陽氣上亡,不趕快救治,瞬間就會死亡。這是亡陽的症狀。於是繼續使用之前的藥方,以五錢人參,二錢附子急煎給她服用,隨後又服用了一劑才穩定下來。讓人把她抬上床,閉目休息了一會兒,醒來後之前的事都忘了,又重新躺回床上,頭也抬不起來。接著又用人參、黃耆、川芎、白朮、炮姜等藥物治療了七天,突然腹痛難忍,先腹瀉後痢疾,紅白便血不斷,大小便失禁,情況更加危急。

因詢夏月食瓜果否,若曾恣食瓜果,尚為寒痢,不然,此即五藏之氣絕於內,為下脫證,萬無生理矣。家人答以日食西瓜,於是告以必須姜附。王兄首允,即用附子理中湯,加肉桂、赤芍、茯苓、砂仁。七日痢止,轉變嘔呃,吐痰眩暈,大便頻而溏,大能登桶,全不欲食。蓋平素胃冷多痰,元氣稍振,本病復萌,其嘔呃眩暈,皆痰飲也。

屏去血藥,專用附子理中湯,加茯苓、半夏、天麻、白豆蔻,每劑人參三錢。醫治百日,計服人參數斤,床上方能坐。若其狂跳時,倘無灼見,則差之毫釐,便失千里矣。

白話文:

我問病人夏天的時候有沒有吃太多瓜果,如果吃太多瓜果,就可能是因為寒涼食物引起的痢疾。如果不是因為吃瓜果,那就可能是五臟的陽氣衰竭,導致內虛外脫,性命垂危了。家屬回答說病人每天都吃西瓜,我就告訴他們必須要用生薑和附子來治療。病人哥哥同意了,就用附子理中湯,再加上肉桂、赤芍、茯苓、砂仁。七天之後,痢疾止住了,但又轉變成了嘔吐、呃逆、吐痰、頭昏眼花、大便頻繁稀薄,甚至可以拉到便盆裡,而且完全不想吃東西。這是因為病人平時胃寒痰多,元氣稍微恢復,舊病就又復發了,嘔吐、呃逆、頭昏眼花都是痰飲造成的。

我把活血化瘀的藥物去掉,專門用附子理中湯,加上茯苓、半夏、天麻、白豆蔻,每劑藥還加入三錢人參。治療了一百天,總共吃了好幾斤人參,病人才能勉強坐在床上。如果病人狂躁不安的時候,沒有及時診斷清楚,就會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,後果不堪設想。

瓜鎮吳象衡兄令眷,懷孕臨盆,喪子悲慟,不數日,生產一女,悲怒交加,產後即胸脹寒熱煩躁。歷醫三四位,皆主疏氣消瘀。至七日不效,始迎余治。脈虛大無倫,煩躁作渴,輾轉於床,時值秋暑,目中流火,視物皆赤。予曰:此產後虛煩,真陽外越,若不溫補,必致危殆。

象衡素自用,答曰:胸脹如此,豈勝補藥耶,煩熱如此,豈勝溫劑耶。余言之極力,其岳家亦以前用消克,其病愈甚為辭。象衡為理屈,不得已,聽余用藥。余勉以歸脾湯加炮姜,用人參一錢,服一劑頗安,再劑則熱止得臥。如此三日,諸證皆回,但脹滿未解耳。彼懷疑誤補,又惑前醫之言,以前胡、厚朴、陳皮、半夏、知母、丹皮,清熱寬中,五六日脹滿未除,更增腹痛瀉利,汗多不食,嘔噦似呃矣,病益加重。前醫束手無策,又復求治。

白話文:

瓜鎮吳象衡兄長的家眷,懷孕臨盆,不幸喪子,悲傷欲絕,不幾天,又生下一位女兒,悲傷和憤怒交織,產後即出現胸悶、發熱、煩躁不安等症狀。前後找了三四位醫生看病,都以疏散氣血、消瘀化結為主。治療七天不見效,才請我診治。

診脈時發現脈象虛大無力,病人煩躁不安,口渴難耐,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安穩,正值秋暑季節,眼睛充血,視物皆紅。我說:「這是產後虛煩,真陽外越,如果不及時溫補,病情將會更加危殆。」

象衡兄長素來擅長用藥,回答說:「胸部這麼脹痛,怎麼能吃補藥呢?這麼熱,怎麼能用溫熱的藥呢?」我極力勸說,但他的岳父也曾經用過疏散寒涼的藥物,結果病情反而加重,所以也極力反對。象衡兄長理屈詞窮,無奈之下,只好聽我的建議。我用歸脾湯加炮姜,並加入人參一錢,服用一劑後,病人略微安穩,再服一劑,發熱症狀就消退,可以平躺休息了。就這樣連續服用三天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,只不過胸腹脹滿還沒有完全消除。

病人懷疑我用藥過補,又受先前醫生言論的影響,便改用前胡、厚朴、陳皮、半夏、知母、丹皮等清熱寬中的藥物。服藥五六天,胸腹脹滿仍然沒有消除,反而加重了腹痛、腹瀉、汗多、不思飲食、嘔吐似呃逆等症狀,病情更加嚴重。先前那幾位醫生束手無策,又再次求我診治。

余曰病危矣。前藥亦不應,須用附子乾薑,挽回於萬一,言明不效勿怨。遂用人參五錢,附子、白朮、乾薑、肉桂、茯苓各錢半,大溫大補,始克有濟,下咽一刻,即汗斂嘔止。如此大劑,十日瀉止能食,一月方減藥,而病亦漸愈。若其復請時,以前醫翻案,置懷不一援救,豈不坐視其斃乎。

喬世臣大行令政,年近三十,本體氣虛,中寒痰飲,頻年半產,因此更虛。酷暑小產,嘔吐不納藥食者數日矣,即參附湯亦難下咽,汗出如水。證皆氣虛,因思盛暑傷氣,中宮愈冷,暑挾痰飲上逆而吐。略去產後,作中暑嘔吐,擬用半硫丸。而沈目南同道,亦以為然。遂進二十丸,不吐,又進二十丸,亦不吐,再進二十丸,全不嘔矣。

白話文:

我說病人情況危急,之前用的藥也不起作用,必須用附子、乾薑,賭一把試試,事先說明如果沒效不要怪罪。於是就用人參五錢,附子、白朮、乾薑、肉桂、茯苓各錢半,以大溫大補之法,才勉強有點起色,藥物下咽一刻鐘,就止汗止嘔了。如此重劑,十天後腹瀉停止,可以進食,一個月後才逐漸減藥,病也慢慢痊癒了。如果當時再請其他醫生,翻看以前的醫案,卻不積極救治,難道就眼睜睜看著病人死去嗎?

喬世臣官居高位,年近三十,天生體質氣虛,寒邪痰飲積聚,多年來生產不易,因此更加虛弱。酷暑時節小產,嘔吐不止,不能吃藥,持續好幾天了,即使是參附湯也難以下咽,汗水不斷流出。診斷結果是氣虛,我推測是盛暑傷氣,導致中焦更加寒冷,暑邪挾帶痰飲上逆而引起嘔吐。略去產後因素,這就像是中暑嘔吐,我打算用半硫丸治療。沈目南醫生也同意我的想法。於是就給他服用了二十丸,沒有嘔吐,又服用了二十丸,還是沒有嘔吐,再服用了二十丸,完全不嘔吐了。

繼以人參五錢,半夏、茯苓、附子各二錢,日進三劑。專作暑醫,三日後加白朮,炮姜,減附子,溫中補氣,飲食始進。七日後減參二錢,調補匝月,方能坐於床。始終皆用氣藥,若泥產後芎歸,去道遠矣。

程元美兄令眷,年近三十,產後未滿月,得發熱咳嗽,吐血盜汗等證。產前並無此夙疾,合當溫補。而前醫竟作陰虛主治,投以四物湯知柏花粉黃芩,病愈篤矣。予往視之,脈浮大而數,按之中空,壯熱喉痛,咳吐血涎,腹脹作瀉。此產後誤用苦寒,中宮虛冷,逼陽於外也。

用理中湯加麥冬、五味子、黃耆,服後陽氣內歸,則脈細如絲矣。其初吐之血淡紅,血涎乃脾虛不裹血,非陰虛火逆衝出之血也。煎藥仍主前方,更加八味丸,兼補腎水,所謂土旺自生金,毋拘拘於保肺,水壯自火息,毋汲汲於滋陰,是也。調治半年,經水方通一次,旋即不通,咳嗽未全止,脈澀不滑,臍下結塊。

白話文:

接下來服用人參五錢,半夏、茯苓、附子各二錢,一天服用三次。專門治療暑氣病症,三天後加入白朮、炮姜,減少附子,溫暖中焦、補益元氣,飲食可以開始進食。七天後減少人參兩錢,調養一個月,才能坐起身。始終都要用溫補的藥物,如果像產後就用芎歸之類的藥物,效果就差很遠了。

程元美先生的妻子,年近三十,生產後不到一個月,就發熱咳嗽、吐血盜汗等症狀。產前沒有這些舊病,應該溫補治療。然而之前的醫生卻把病情當作陰虛來治,用四物湯、知柏地黃丸、黃芩等藥物,病情更加嚴重。我去看診時,發現她的脈象浮大而快,按壓時感覺空虛,身體壯熱喉嚨痛,咳嗽吐出鮮血和痰液,肚子脹痛還拉肚子。這是生產後誤用苦寒藥物,導致中焦虛寒,逼迫陽氣外散所致。

我用理中湯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、黃芪,服用後陽氣回歸體內,脈象變細如絲。她一開始吐出來的鮮血是淡紅色,血痰是因為脾虛無法收攝血液,並不是陰虛火逆衝出造成的。煎藥繼續用之前的方子,再加入八味丸,兼顧補腎水,所謂“土旺自生金”,不要拘泥於保護肺部,“水壯自火息”,不要急於滋陰,就是這個道理。治療了半年,月經才來了一次,之後又停止了,咳嗽也沒有完全好,脈象澀而不滑,肚臍下有硬塊。

其時喜尊素先生診脈,亦云非胎,定為血假。以八味地黃丸,加倍桂附,添入降香節、牛膝以通經,日服不輟。忽腹大痛,意其經通,不意竟大產而生一男。夫病中及質弱者,胎脈臨產,尚且不形於診,則脈不足憑矣。醫道誠難言哉。

馬彬五別駕,未出仕之十年前,尊閫大產,去血過多,昏暈大虛。前醫重用人參耆朮,已虛回血止,飲食如常,惟晝夜臥於床,不能坐起,坐則頭眩耳鳴,必睡下乃可。如此已七十日,日服人參四五錢不效,招予治之。診脈惟細遲無力,而飲食不減平時,肌膚聲音,似無病者。

白話文:

馬彬五別駕,在他當官之前十年,他的妻子生產後失血過多,昏迷不醒,身體非常虛弱。之前的醫生給她大量服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,已經幫她止血回血,飲食也恢復正常,可是她整天都躺在床上,無法坐起來,一坐就頭昏眼花、耳鳴,必須躺下才能好轉。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七十天,每天服用人參四五錢都沒有效果,於是請我來醫治。我替她把脈,發現脈象微弱遲緩,沒有力量,可是她的飲食和往常一樣,皮膚和聲音也聽不出有病。

此產後不慎起居,肝腎氣虛,肝虛不攝氣,故眩暈也。仲景謂之褥勞,久則成痿,用仲景之羊肉湯治之。用精羊肉二兩,煮熟去肉,再以黃耆五錢,當歸五錢,人參一錢,入湯煎熟,日服二劑。十日後即能起坐,二十日即可步履,回季宅母家調治而痊。

瓜鎮曹實甫令眷,年將三十,產後二日,忽惡寒發熱,頭痛身疼,醫認作傷寒,斷食三日,汗大出而熱不退,更增煩躁。實甫具病狀,問治於鎮江何似充先生。何答云:產後以大補氣血為主,雖有他疾,以末治之。藥用參、耆、歸、朮、茯苓、炮薑、麥冬、五味、甘草。實甫覆呈方於前治之醫,斥之曰:老朽已聾瞽失時,此等傷寒熱證,豈堪補耶。

白話文:

產婦生產後沒有好好照顧身體,導致肝腎氣虛,肝氣不足無法約束,因此頭昏眼花。醫聖張仲景稱這種病症為「褥勞」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癱瘓,可以用張仲景的羊肉湯來治療。選用兩兩精瘦羊肉,煮熟後取出肉,再加入五錢黃耆、五錢當歸、一錢人參,一起煮湯,每天服用兩劑。十天後就能坐起來,二十天後就能走路,之後回家休養調養身體即可痊癒。

瓜鎮曹實甫的妻子,年近三十歲,生產後第二天突然感到寒冷發熱,頭疼全身痠痛,醫生診斷為傷寒,就讓她禁食三天,結果出了一身大汗,但熱度不退,反而更加煩躁不安。實甫將妻子的病情詳細描述給鎮江的何似充先生。何似充說:產婦產後以補氣血為主,即使其他疾病,也應該以它為主要治療方向。藥方要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茯苓、炮薑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甘草。實甫將藥方拿給之前治療的醫生看,被醫生斥責說:我老了,耳朵也聾了,眼睛也看不清了,已經不適合看病了,這種傷寒熱症,怎麼能用補藥呢?

又任其專治七日,則愈熱愈躁,而脈愈大。暮夜相招,脈散大,呻吟狂躁熱渴,揚手擲足,幾不欲生。予曰:產後虛煩,急須溫補。發藥加參。實甫以何藥見示,藥竟相同,遂放心與服。服畢即安臥,次日脈斂熱退。囑其仍要加參。實甫惜費不用,逾一日夜,復熱躁欲脫,通夜服人參七錢始安。

如前參耆歸術,調補匝月而起。

瓜鎮王篤之兄,適嚴宅之女,懷孕九月,冬月苦寒患病。據嚴宅云:初病是傷寒,已經半月,發表攻裡,俱已備嘗。因腹中大痛,恐是臨盆,穩婆已伺候矣,迎余決之。診其脈沉細而緊,畏寒之極,坐臥火箱中,猶抱火烘面,其痛在臍上,左右衝擊而動,不在少腹,而脈又沉,非欲產之候。此誤用攻導涼藥,致中焦寒極,非溫不可。

白話文:

產婦產後虛弱,一直發燒躁動,脈搏也越來越快。到了晚上,脈搏更加散亂,她不停地呻吟,神志不清,還又熱又渴,手舞足蹈,幾乎快要不行了。醫生說她產後虛弱,急需溫補,就開了藥,還加了人參。後來,產婦的家人拿藥給醫生看,發現藥方一模一樣,於是放心地給她服藥。服藥後,產婦馬上安靜地睡下了,第二天,脈搏平穩,發燒也退了。醫生囑咐他們要繼續服用人參,但家人心疼錢,沒有照做。結果,一天一夜之後,產婦又發燒躁動,幾乎要昏過去,直到服用了七錢人參才安定下來。

之後,醫生用人參、黃芪、當歸、山藥等藥材調補了一個多月,產婦終於恢復健康。

瓜鎮王篤的哥哥娶了嚴家小姐,她懷孕九個月,在冬天寒冷的天氣裡生病了。嚴家說,她一開始是傷寒,已經病了半個月,已經服用過發汗和攻裡的中藥,但效果都不好。因為她肚子很痛,嚴家以為她要臨盆了,已經請了穩婆。他們請醫生來診斷,醫生摸了她脈搏,發現脈象沉細而緊,非常怕冷,即使坐在火箱裡,還要用手捂著臉取暖。她的疼痛在肚臍上方,左右衝擊著,不在小腹,而且脈象又沉,不像要生產的樣子。醫生認為這是因為錯誤地使用了發汗和攻裡的中藥,導致中焦寒氣很重,必須溫補才行。

而前醫猶要用行藥,謂通則不痛也。予議用薑桂,病家畏桂墮胎。予諭之曰:將產之胎,非若一兩月血胞,畏桂行血,且中宮冷極,桂至中宮,尚不能敵其寒,何能下達而傷胎乎。失之不溫,產婦且危,去病即所以安胎也。遂用人參、炮薑、肉桂、當歸、砂仁、陳皮、甘草,一劑痛減,溫補半月方產。

產時幾至虛脫,得補而回。

蕭朋玉兄令眷,自真州來郡就醫,因小產後發熱吐血,真州時道認為陰虛,竟以生地黃、白芍、丹皮、麥冬、貝母治之。殊不知此乃小產後瘀血未盡,因而發熱,血不下行,而逆於上也。將兩月,漸致腹脹而痛,嘔吐不食,面黃浮腫,少腹結塊,發熱惡寒,脈沉細緊,按之堅硬而長,血為涼藥所凝,病成血蠱,必須溫暖,其瘀方化。

白話文:

以前的醫生還想用瀉藥,認為通暢了就不會痛了。我認為應該用薑桂,病人害怕桂皮會導致流產。我告訴他們:快要生產的胎兒,不像一兩個月的血胞,害怕桂皮活血,而且子宮非常寒冷,桂皮到了子宮,還不能抵抗它的寒氣,怎麼能下降而傷及胎兒呢?如果失誤沒有溫補,產婦反而有危險,治病就是為了保胎。於是,我就用人參、炮薑、肉桂、當歸、砂仁、陳皮、甘草,一劑藥疼痛就減輕了,溫補了半個月才生產。

生產時幾乎虛脫,幸好及時補救才恢復過來。

蕭朋玉兄長的家眷,從真州來到郡里看病,因為小產後發燒吐血,真州當時的醫生認為是陰虛,就用生地黃、白芍、丹皮、麥冬、貝母治療。殊不知這是因為小產後瘀血沒有排乾淨,所以發燒,血沒有往下走,反而逆流到上面。兩個月後,逐漸出現腹脹疼痛、嘔吐不食、面黃浮腫、小腹結塊、發熱惡寒、脈象沉細緊,按下去堅硬而長,這是血被涼藥凝結,病成了血蠱,必須溫暖,瘀血才能化解。

用附子、肉桂、炮薑、當歸、赤芍、五靈脂、香附、延胡等藥,四十劑,遂大下黑血如泥者數碗,由大便而出,腫脹痛一夕皆消。而人虛困殆甚,繼用溫經和血健脾之藥,半載新血漸生,而經再至方健。

黃美倩翁令媳汪氏,產後腹痛四閱月,真州來郡,借居吳天其翁宅就醫,診脈細數而澀,臍下作痛,午後發熱,惡寒咳嗽盜汗,儼然虛損矣,而經水或紅或淡,猶未止。詢真州時道治法,或用大黃、紅花、桃仁,或用肉桂、炮薑、附子,遍治不效,漸增發熱咳嗽,脈證皆屬陰虛。但敗濁屢月不止,則非積瘀,又腹痛有形,脈不緊,且已用薑桂附子,而痛不減,則非寒。

白話文:

醫生用附子、肉桂、炮薑、當歸、赤芍、五靈脂、香附、延胡等藥,開了四十副藥方。病人服藥後,排出大量像泥土一樣的黑血,肚子腫脹疼痛一夜之間就消失了。但是病人身體虛弱,非常疲倦。醫生接著開了溫經和血健脾的藥方,過了半年,病人新血漸漸生成,月經恢復正常才算痊癒。

黃美倩翁的媳婦汪氏,生產後肚子痛了四個月,從真州來到郡里,借住在吳天其翁的家中看病。醫生診脈發現脈象細數而澀,肚子下方疼痛,下午發熱,怕冷咳嗽盜汗,明顯是身體虛損了,而且月經時而鮮紅時而淡薄,一直沒有停止。醫生詢問汪氏在真州時治療的情況,得知她曾用大黃、紅花、桃仁,也曾用肉桂、炮薑、附子治療,但都無效,而且越來越發熱咳嗽,脈象和症狀都屬於陰虛。雖然月經不調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,但並非積瘀,因為肚子疼痛是有形的,脈象不緊,而且她已經服用過薑桂附子,但疼痛並沒有減輕,所以也不屬於寒症。

余擬其為腸癰,未遽用藥,令其看腹皮粗糙否,臍中有臭水否,腹內可有水聲,大小二便可墜脹,所下敗濁似膿血否。病人答云:件件皆有。余曰:此腸癰,誤治無疑矣。今已潰,未收口,須兩月方愈,不能急效。病人唯唯。遂以六味地黃湯,去澤瀉,加人參、苡仁、當歸、赤芍、桃仁、肉桂為煎劑,外用六味地黃丸,去澤瀉,加人參、黃耆。此外科治腸癰之小產也,用蜜為丸。

如此煎丸並服,一月咳嗽發熱先退,又半月,膿血方淨,而痛亦止。完口之後,回真州。

白話文:

我猜想病人患的是腸癰,但沒有馬上用藥,而是先問他腹皮是否粗糙,肚臍裡是否有臭水,腹部是否有水聲,大小便是否墜脹,排泄物是否像膿血一樣。病人回答說,這些情況都有。我說:「這是腸癰,誤治無疑了。現在已經潰爛,還沒癒合,需要兩個月才能痊癒,不能急於求成。」病人點頭稱是。

於是,我用六味地黃湯,去掉澤瀉,加入人參、苡仁、當歸、赤芍、桃仁、肉桂煎服。外用六味地黃丸,去掉澤瀉,加入人參、黃芪。另外,治療腸癰時,可以用蜜製成丸藥來服用。

病人按此煎藥和服丸,一個月後咳嗽發熱先消退,又過半個月,膿血才完全排淨,疼痛也消失了。傷口癒合後,病人就回到真州去了。

孫飛聞二尹令弟婦蔣氏,產後瘀血未盡,滿月後腹漸大痛,臍下有塊,大小二便,裡急後重,大便難出,小便如淋亦難出。前醫已用芎歸薑桂溫之不效,及余往診,床上不能坐,下迫痛甚,兩尺脈獨數,腸中水響,而又不瀉,兩腿並腹,牽引而痛。予曰:此積瘀為患,尺脈己數,乃血積於腸迴環處,寒化為熱,將成腸癰,不急通之,成膿難治。

先用當歸、赤芍、苡仁、丹皮、栝蔞、桃仁,痛雖略止,而大便不通,不得不用大黃以宣導矣。遂用舊方烏金丹,乃大黃膏、蘇木膏合群血藥為丸者,早晚各服一丸。大便次日雖通,仍無瘀血,痛不止,又一日進三丸,紫血方下。次日痛減,仍用前苡仁煎劑,以逐其餘。至下月經水大通,而痛始全去。

白話文:

孫飛聽說二尹的令弟之妻蔣氏,生產後瘀血未除,滿月後肚子漸漸疼痛,臍下出現腫塊,大小便都困難,有裡急後重(想解便卻解不出來)的感覺,大便難以排出,小便也像淋漓不盡般難以排出。之前的醫生已經使用芎藭、川芎、薑、桂等溫性藥物治療,但效果不佳。我前去診治時,她躺在床上無法坐起,下腹部疼痛非常厲害,兩尺脈搏跳動很快,腸子裡有水聲卻不瀉肚子,兩條腿和肚子都牽引著疼痛。

我說:「這是積瘀所致,尺脈已經跳得很快,說明血積聚在腸子迴環的地方,寒性轉化為熱性,快要形成腸癰(腸子發炎化膿),如果不及時疏通,形成膿腫就難以治療。」

首先,我使用當歸、赤芍藥、薏苡仁、丹皮、栝蔞、桃仁等藥物,雖然疼痛稍稍減輕,但大便仍然不通,不得不使用大黃來宣導排泄。於是,我使用了舊方烏金丹,這是大黃膏和蘇木膏混合群血藥製成的丸藥,早晚各服用一丸。第二天大便雖然通暢,但仍然沒有排出瘀血,疼痛也沒有減輕,我又加服了三丸,服用後排出紫色的血塊。第二天疼痛減輕,繼續服用之前的薏苡仁煎劑,以將剩下的瘀血排出。到下個月月經來潮時,血流量很大,疼痛才完全消失。

方漢辰兄令眷,右周族叔之女也。大產死胎,穩婆手重,致傷子腸,七日後招治。大小兩便不通,已四日矣,少腹腫痛如墳,仰臥於床,不能轉側。他醫作腸癰治,用菜瓜子為君,食之不效。又醫作瘀血治,亦不效。診其脈澀而數,因小便脹痛,遂不食,虛憊不堪。余深思良久,腸癰乃瘀血積腸中,久而始化膿作痛,今產後方三日,而即腫痛,斷非腸癰。

若瘀血作痛,血病不秘小便,若寒痛,少腹不當高腫如墳,且脈不緊而反數。以「藏府內景圖」為證,婦人胞門子戶居中,膀胱在前,直腸在後。以理揆之,產時手取死胎,傷而不覺,後三日腫大,前逼膀胱,後逼直腸,故大小便皆不通。其少腹腫高如墳者,乃膀胱中小便也。

白話文:

方漢辰兄長的妻子,是周家叔父的女兒。她生產時不幸生下死胎,穩婆下手過重,導致傷及嬰兒腸道。七天后才開始治療,結果大小便都無法排泄,已經持續四天了。下腹腫痛如墳墓般,只能仰臥在床上,無法翻身。其他醫生都診斷為腸癰,以菜瓜子作為主要藥材治療,但沒有效果。又有人診斷為瘀血,也無效。診脈時發現脈象澀而數,因為小便脹痛,她已經四天沒有進食,身體虛弱不堪。

我仔細思考良久,腸癰是瘀血積聚在腸道中,時間久了就會化膿疼痛。現在產後才三天就出現腫痛,肯定不是腸癰。

如果真的是瘀血作痛,血病是不會導致小便閉塞的;如果是寒痛,下腹也不應該腫成像墳墓一樣高,而且脈象也不會緊反而數。根據「藏府內景圖」的描述,婦人的子宮和陰道位於腹部中央,膀胱在前面,直腸在後面。依理推測,產婦生產時穩婆取出死胎,傷了她的內臟,當時沒有感覺,三天后才腫大起來,前方壓迫膀胱,後方壓迫直腸,所以大小便都排不出來。她下腹腫成像墳墓一樣高,其實是膀胱裡積聚的小便。

令老成婦人,以熱湯漬布,揉按腫處。問痛在前按處否,病人答以腫處不痛,其痛在裡。予曰是矣。令漬布者以手重按腫處,則尿如湧泉,瞬刻腫消。續有敗膿瘀血,源源而下,急令煎大劑參、耆、歸、芍、肉桂、附子、炮姜等藥,促令煎熟,頻頻灌下。又令再煎二劑,恐大便隨下,以防氣脫。

後片刻,大便果下,幾乎暈脫,然卒無害者,幸服藥在前也。後用內癰瘍科治法,皆用參、耆、歸、芍、桂、附、炮薑、苡仁收功。獨不用白朮者,恐助膿也。醫治百日,方能起床,嗣後仍復生產。

汪公肅兄令眷,夏初大產,天氣猶寒,生時亦快。而不解事之穩婆,巳至不令上床,令其久坐穢桶,以俟下血。次日即腹痛,大小便皆不通,玉門腫閉,小便反自大腸滲出。第五日請救,脈沉緊。先醫用芎歸消瘀不效,又用理中補中亦不效,痛脹益甚。細詢病狀,蓋由產後玉門未斂,久坐穢桶,寒氣襲入下焦,陽氣不通,前陰腫閉,陰陽乖錯,小便反從後陰滲出。此非交腸之病,乃屬厥陰中寒明矣。

白話文:

第一部分

一位老婦人用熱水浸濕布,揉按腫處。詢問病人痛處是否在按壓的地方,病人回答腫處不痛,痛在裡面。我說:「沒錯!」讓浸濕布的婦人用手用力按壓腫處,病人立刻小便像湧泉一樣流出,腫脹瞬間消退。之後又有膿血不斷流出,趕緊煎煮大量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芍藥、肉桂、附子、炮薑等藥材,快速煎煮,頻繁灌下。又再煎煮兩劑藥,因為擔心大便隨之排出導致氣力耗竭,所以要做好防備。

片刻之後,大便果然排出,病人幾乎昏倒,但最終無事,幸好之前服用了藥物。之後用內癰瘍科的治療方法,都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芍藥、肉桂、附子、炮薑、薏仁,收效良好。唯獨不用白朮,擔心它會助長膿液。治療了一百天後,病人終於可以下床,之後還可以繼續生育。

第二部分

汪公的兄長夫人在夏初生產,天氣還很冷,生產過程也很快。但不懂事的穩婆,竟然不讓產婦上床,讓她長時間坐在穢桶裡等待血流乾淨。第二天,產婦就開始腹痛,大小便都排不出,肛門腫脹閉塞,小便反而從大腸滲出。第五天,產婦家屬來求救,診脈發現脈象沉緊。之前醫生用芎歸消瘀沒有效果,又用理中補中也沒有效果,疼痛和脹滿更加嚴重。詳細詢問病情之後,得知產婦生產後肛門尚未收縮,長時間坐在穢桶裡,寒氣侵入下焦,陽氣不通,前陰腫脹閉塞,陰陽失調,小便反而從後陰滲出。這不是腸道疾病,而是厥陰中寒的病症。

第一部分

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婦人用熱水浸濕的布敷在腫脹處,並用手揉按。詢問病人疼痛的地方是否在按壓的地方,病人回答腫脹的地方不痛,疼痛感在裡面。我說:「沒錯!」讓浸濕布的婦人用力按壓腫脹處,病人立刻小便像泉水一樣流出來,腫脹瞬間消退。之後又不斷流出膿血,馬上煎煮大量的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芍藥、肉桂、附子、炮薑等藥材,快速煮好,頻繁地給病人灌服。又再煎煮兩劑藥,因為擔心大便隨之排出導致氣力耗竭,所以要做好防備。

片刻之後,大便果然排出,病人幾乎昏倒,但最終無事,幸好之前服用了藥物。之後用治療內部腫瘍的藥方,都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芍藥、肉桂、附子、炮薑、薏仁,效果很好。唯獨不用白朮,擔心它會助長膿液。治療了一百天後,病人終於可以下床,之後還可以繼續生育。

第二部分

汪公的兄長夫人在夏初生產,天氣還很冷,生產過程也很快。但不懂事的穩婆,竟然不讓產婦上床,讓她長時間坐在髒桶裡等待血流乾淨。第二天,產婦就開始腹痛,大小便都排不出,肛門腫脹閉塞,小便反而從大腸滲出。第五天,產婦家屬來求救,診脈發現脈象沉緊。之前醫生用芎歸消瘀沒有效果,又用理中補中也沒有效果,疼痛和脹滿更加嚴重。詳細詢問病情之後,得知產婦生產後肛門尚未收縮,長時間坐在髒桶裡,寒氣侵入下焦,陽氣不通,前陰腫脹閉塞,陰陽失調,小便反而從後陰滲出。這不是腸道疾病,而是厥陰中寒的病症。

所幸者,尚未厥逆於上耳。但乙癸同源,腎肝同治,且腎主二便,開竅於二陰,又屬厥陰純寒,只得借用少陰治法,以四逆湯主之。附子三錢,乾薑二錢,甘草一錢,肉桂、當歸各錢半,日進三劑。小便微通,腫處微消。如此藥三日九劑,小便通而瘀血甚少,五日大便通。半月臀上生癰,蓋因瘀血未淨,寒因熱化而作膿潰也。

病者幸因前藥見效,不致怨熱藥貽患。

許蓼齋太守令眷,中寒痰飲,姜附時服,平素皆然,產後十年不孕。甲申秋自稱懷孕,下血,胎脈不現,用補氣安胎藥三四劑隨止。隔一月,又下血,又如前藥,又隨止。隔一月,又大便下血甚多,以平常時有之證,不服藥而飲燈心湯,又服涼藥,不但血不止,更增腹脹不食,頭眩身麻,冷痰上壅,大便下迫,不能坐立,診脈弦細而緊,胎脈不見。

白話文:

幸好患者尚未出現厥逆之症狀,但乙癸同源,腎肝同治,而且腎臟主宰大小便,開竅於兩陰,又屬厥陰純寒,只能借用少陰的治療方法,用四逆湯來治療。附子三錢,乾薑二錢,甘草一錢,肉桂、當歸各錢半,一天服用三劑。小便稍通,腫脹的地方稍微消退。服用此藥三天九劑後,小便通暢,瘀血減少,五天后大便通暢。半個月後臀部生瘡,這是因為瘀血未淨,寒氣化熱而形成膿瘡。

患者幸好之前用藥見效,不至於因為服用溫熱藥而產生副作用。

許蓼齋太守令的眷屬,患有寒性痰飲,平常經常服用薑附湯,產後十年一直未能懷孕。甲申年秋季自稱懷孕,下血,胎脈不明顯,服用補氣安胎藥三、四劑後血止。一個月後又下血,再次服用之前藥物,血又止住。一個月後,又大量便血,因症狀與平常一樣,所以沒有服用藥物,只喝了燈心湯,還服用了涼性藥物,結果不僅血止不住,反而腹脹不食,頭暈眼花,四肢麻木,寒痰上壅,大便下迫,不能坐立,脈象弦細而緊,胎脈消失。

余遵《內經》陰絡結則血下溢治法,用人參、白朮、桂枝、當歸、赤芍、炮薑、甘草,少加附子。四劑血隨止,即現中寒夙疾,胸腹脹大,嘔吐痰涎,喘促不能臥,脈更沉小。此證必須姜附,然恐傷胎,而令尊汪閒先翁主持。謂大人要緊,遑顧其胎,且懷胎四月,三見血下,脈不又旺,姜附素常服慣,竟用無妨,遂用薑、附、茯苓、半夏、吳萸、橘紅,日服三劑頗安,而脹嘔不減。換生附子連服七劑,始得不脹不喘不嘔。

方改用熟附、炮姜,加參、術,脹滿然後全消。未幾又氣虛似脫,心內怔忡,令人抱按,方能臥。又非痰證怔忡,余暫用人參三錢,歸脾湯三五日,正氣虛回,痰飲又發。仍用前劑,但以乾薑配熟附,兼用參、術,而對夏、苓,將一月,年終病退,即不藥矣。乙酉之春,因痰咳嗽相招,胎脈始現,腹大有形。

白話文:

我依照《內經》中陰絡阻塞導致血下溢的治療方法,用人參、白朮、桂枝、當歸、赤芍、炮薑、甘草,再少加附子。服用四劑後,血下不止,患者卻出現了以往的寒症,胸腹脹大,嘔吐痰涎,呼吸急促無法平躺,脈搏也變得沉細微弱。

這個情況必須使用薑附治療,但擔心會傷到胎兒,因此請令尊汪閒先翁做主。他認為大人性命要緊,不能顧慮胎兒,而且懷孕已經四個月,三次血下,脈象也沒有特別旺盛,姜附平時也習慣服用,就用也沒關係。於是便用了薑、附、茯苓、半夏、吳萸、橘紅,每天服用三劑,患者情況稍微穩定,但脹氣嘔吐沒有減輕。

後來改用生附子連續服用七劑,才終於不脹氣、不喘、不嘔吐。

之後改用熟附子、炮薑,再加入人參、白朮,脹滿的情況才完全消失。不久又出現氣虛欲脫,心慌意亂,需要人抱著按壓才能躺下。這不是痰證引起的怔忡,所以我暫時用人參三錢,配合歸脾湯服用五天,正氣稍稍恢復,但痰飲又出現了。

於是又用之前的方法,只是用乾薑配合熟附子,並加入人參、白朮,同時也用半夏、茯苓,持續服用一個月,年底病症終於退去,就不再需要藥物。

乙酉年春天,因痰咳嗽,胎脈終於出現,腹部也明顯隆起。

至六月大產男胎,產後本日血不下,小便一日夜不通,脈兩尺沉遲無力。此產後下焦虛冷,不能小便。而病人自云舊年病急,多服姜附,致內熱小便不通。余亦不與辨,至更余則腹脹如鼓,直坐於床,不能轉動,腹中冷氣上衝。彼方知尚屬虛冷,向余云:內熱之說誤言耳。惟求急救,若遲則痛脹死矣。

其時亦汪閒先翁主持,用附子一兩,肉桂、乾薑、當歸、茯苓各三錢,大銚急煎頓服。少刻腹內腸鳴,尿血大下,至五更方得平臥,後用溫補而愈。懷孕服薑、桂、附子藥百劑。而不傷胎,產後一夜,服附子一兩,亦不覺熱,此證世不多見。經云有故無殞,其斯之謂歟。

白話文:

六月,一位婦人生下了男嬰。生產當天,產後出血量少,而且小便一天一夜都排不出來,脈象兩尺沉緩无力。這應該是產後下焦虛寒,導致無法排尿。病人自己說,去年患病急症,服用很多薑和附子,導致內熱而排尿困難。我當時沒有多加辯論,等到半夜時,她腹部脹得像鼓一樣,只能直挺挺地坐在床上,無法翻身,肚子裡還有寒氣上衝。她这才明白,依然是虛寒體質,向我說:「內熱之說是我誤言了。」只求我趕快救治,如果再拖延,就會因為疼痛和脹氣而死。

當時,汪閒先翁也參與救治,他使用附子一兩,肉桂、乾薑、當歸、茯苓各三錢,用大鍋迅速煎煮,讓病人立刻喝下。過了一會兒,她腹中腸鳴,尿血大量排出,直到五更天才能平躺休息,之後用溫補藥物治療,慢慢恢復健康。她在懷孕期間服用薑、桂、附子等藥物一百劑,並沒有傷到胎兒。產後一夜,她服用了附子一兩,也沒有感到燥熱,這種情況非常罕見。古籍記載:「有原因就不会死亡」,這就是最好的例證吧。

解釋:

這段文字描述了一個產後虚寒導致小便不通的案例。醫生一开始误以为病人是內熱,但后来发现是虚寒,及时用附子等溫熱藥物救治,最终使病人恢復健康。这段文字也说明了,懷孕期間服用薑、桂、附子等藥物,不一定会傷到胎兒,但需要謹慎使用,并需由專業醫生指導。

孫以𬆭兄令眷,予族侄女也。懷孕值暑月,以西瓜浸井,日食為常,至產後氣血交虛,積寒在腹,三日後胸腹脹滿,而堅,猶如未產,乾嘔不能食,咳喘不能臥,足冷過膝,脈沉細而硬。其母謂三朝食麵,著氣停食,再三囑用消導之藥。余曰:形寒飲冷則傷肺,所以喘咳積冷於中,先有胎元真陽在腹,可以勝其冷物,今胎已產,氣血兩虛,其沉寒痼冷,蟠結於上中下三焦,否塞不通,惟宜助陽消陰。若克伐傷氣,則陽益消矣。

此證非大溫熱宣補兼施,不能望其效也。以𬆭唯唯,遂以生附子、生乾薑、半夏、吳萸以溫里,桂枝、細辛、生薑以溫經,助以人參、茯苓、赤芍,以培氣血。以𬆭日藏人參於懷,暗投藥中,以免其岳母之惡補也。服至半月,上身微汗,而咳喘寧。再服一旬,胸結略下,而能納穀。

白話文:

孫先生的妻子,是我的族侄女。她懷孕時正值盛夏,常以西瓜浸井水後食用。產後氣血虛弱,體內積寒,三天後胸腹脹滿,堅硬如未生產,乾嘔不能進食,咳嗽喘息無法平躺,雙腳冰冷超過膝蓋,脈象沉細而硬。她的母親認為是連續三餐食用麵食,導致氣滯食積,一再要求用消導藥物。

我說:「形寒飲冷會傷肺,所以才會出現咳嗽喘息,寒氣積聚在體內。先前胎兒真陽之氣存在腹中,能抵抗寒涼之物。如今胎兒已出生,氣血雙虛,沉寒痼冷之氣盤踞在上中下三焦,阻塞不通,唯有溫陽消陰才能奏效。如果用寒涼之物克伐傷氣,反而會使陽氣更加消退。」

此病症非用大溫熱藥物宣通補氣兼施,不能期望藥效。孫先生點頭稱是,於是使用生附子、生乾薑、半夏、吳茱萸溫暖中焦,桂枝、細辛、生薑溫暖經絡,再輔以人參、茯苓、赤芍,以滋補氣血。由於孫先生的岳母反對補益,因此他每天將人參藏在懷中,暗中加入藥中。

服藥半個月後,上身微微出汗,咳嗽喘息減輕。再服藥十天,胸部結塊略微下降,能夠進食。

冷秘二十餘日,日服半硫丸二錢,大便方通,其矢碧綠,彈丸續續而下,計兩月腹中上下方通。沉寒痼冷,未有如斯之甚者,若順人情而妄用消導,不知作何結局矣。

張渭光兄令眷,年逾二十,懷孕三月,時值仲秋,胎動見紫血水。前醫猶用生地黃、黃芩保胎,一二日紫血下不止,腹脹痛甚,延予托診。脈沉緊,堅而搏手,此下焦冷極,胎已無氣,所以血紫也,再用涼血,是益其冷矣。用芎、歸、炮薑、砂仁溫中活血之藥,腐胎始下。

痛止而脹不消,腹堅如石,脅肋脹滿,上衝於心,滴水難下,噦呃煩躁,坐不能臥,臥則氣喘,兩尺脈皆伏,他部弦細而緊,不任尋按。據證脈竟是肝藏中寒,須作厥陰傷寒治法,其產後芎歸套劑,一片不能入口矣。此暑月貪涼食冷,不慎起居,積冷下焦之病。一醫猶用參朮補中,病家因脹甚不與,病狀危篤,力辭不治。

白話文:

這位病人便秘了二十多天,每天吃半硫丸兩錢,終於排便通暢,但排出來的糞便呈碧綠色,像彈丸一樣一顆顆地排出,算起來兩個月以來,他的腸胃上下都通暢了。他原本體寒積冷,從未像這次這麼嚴重,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想法,亂用消導藥物,恐怕後果不堪設想。

張渭光兄長的妻子,年過二十,懷孕三個月,正值仲秋時節,胎動伴隨着紫色的血水。之前看診的醫生還用生地黃、黃芩來保胎,但服用了一兩天,紫血依然不斷流出,腹部脹痛難忍,於是請我來診治。脈象沉緊,堅實有力,說明下焦極度寒冷,胎兒已經沒有氣息了,所以才會出現紫血,如果再用涼血藥,只會加重寒氣。我用川芎、當歸、炮薑、砂仁溫中活血的藥物,才使胎兒腐敗的組織排出。

疼痛止住,但腹部脹氣未消,堅硬如石,脅肋脹滿,向上衝擊心臟,連水都喝不下,還不停地呃逆、煩躁不安,坐着不能躺下,躺下就氣喘,兩尺脈都沉伏,其他部位的脈象弦細而緊,不能忍受按壓。根據症狀和脈象判斷,這是肝臟積聚寒氣,必須按照厥陰傷寒的治法來治療。產後常用的川芎、當歸的藥方,她連一片都吃不下。這是夏季貪凉吃冷,不注意起居,導致寒氣積聚在下焦的病症。有位醫生還想用人參、白術補中,但病人因為肚子脹得厲害,不肯服用,病情十分危急,我力勸病人不要再治療了。

堅托無奈,用半硫丸一錢,以開隔上之寒痰,方能納藥。繼用生附子、生乾薑、肉桂、赤芍、吳萸、半夏、茯苓,每日三劑,兼服半硫丸三十粒。如此三日,方就枕不喘,能下谷湯。而脹呃猶然不退,肋下有形而痛,前藥換熟附子,又服六七日,胸口稍軟,噦呃始減,而少腹猶堅,再加當歸,以和厥陰之血。腹內凝冰,幸而不利,服半硫丸半月,大便通,色皆青綠,終無一點血下,而腹亦消。

揚俗滿月洗浴,以致受寒病復,前證皆集,但不喘能臥耳。仍用前藥治半月方回。胎前積冷,產後中寒,竟與前孫案相同。但此證不大虛,惟不用人參差異也。懷孕內眷,當以此示警。

白話文:

病人胸悶氣短,無法平躺,醫生給他服用半硫丸來化解上焦的寒痰,以便藥物能順利進入體內。之後再以生附子、生乾薑、肉桂、赤芍、吳萸、半夏、茯苓組成方劑,每日服用三劑,同時配合半硫丸三十粒。三天後,病人可以平躺睡覺,也能進食湯水,但仍然有脹氣和打嗝的症狀,肋骨下方還摸得到腫塊並伴隨疼痛。醫生便將方劑中的生附子換成熟附子,繼續服用六七天後,胸部變得柔軟,打嗝減少,但小腹仍然硬實。於是醫生又加了當歸,用來調和厥陰經的血氣。病人腹內仍然寒冷,幸虧沒有腹瀉,持續服用半硫丸半個月後,大便終於通暢,顏色呈青綠色,沒有血便,腹脹也消退。

病人產後滿月去洗澡,不小心著涼,導致之前的症狀全部復發,不過病人沒有喘不過氣,也能平躺休息。醫生繼續用之前的藥方治療半個月,病人才痊癒。病人懷孕期間體內積寒,產後又受寒,症狀跟之前一個病人很相似,只是這個病人的體質沒有那麼虛弱,因此不需要用人參。懷孕的婦女應該以此作為警示,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
程農長兄令媳,吳宅之女也。二月大產,天氣尚寒,未滿月,便開窗梳洗,方滿月,便爾洗浴,因受風寒,次日頭痛身疼,遍身筋惕,汗多而熱不退,脈不浮而單絃。初診便告病家,此產後中風大病,不可輕視。用當歸四逆湯,當歸、赤芍、桂枝、細辛、茯苓、炮薑、甘草,薑棗為引。

醫治三日,因本氣大虛,風邪不解,更頭疼如破,筋惕肉瞤,汗出如浴,手足抽搐,時時昏厥,病甚危篤。余曰:此產後氣血大虛,風邪直入肝經,已現亡陽脫證,須急用人參固里,附子溫經,使裡氣壯,逼邪外解:否則風邪入藏,必昏厥不語,手足逆冷,嘔噦不食,不可治矣。

白話文:

程農的哥哥叫他的媳婦,是吳家小姐。她二月生孩子,天氣還很冷,還沒滿月就開窗梳洗,滿月後就洗澡,結果受了風寒,隔天頭疼身痛,全身筋骨痠痛,出很多汗卻退不了熱,脈象不浮而單薄。大夫一診斷就告訴家人,這是產後中風的大病,不能輕視。開了當歸四逆湯,裡面有當歸、赤芍、桂枝、細辛、茯苓、炮薑、甘草,再用薑棗引藥。

治療了三天,因為她的元氣虛弱,風邪還沒解,頭痛更加劇烈,筋骨痠痛、肌肉抽搐,汗出如雨,手腳抽搐,時常昏迷,病情危急。大夫說,這是產後氣血大虛,風邪直入肝經,已經出現陽氣衰敗的徵兆,必須緊急使用人參補益元氣,附子溫暖經脈,讓內氣強壯,逼邪氣外散,否則風邪入侵臟腑,就會昏迷不醒、手腳冰冷、嘔吐不食,那就沒救了。

未幾果噦,病家遂信予言,重用參附,加於當歸四逆湯中,更加吳萸以治噦,間加天麻、半夏,兼治虛風。如斯大劑,日服人參兩許,附子六七錢,半月後方漸次而回。再去細辛、吳萸,增耆朮,四十日方能起床。此證幸病家不吝人參,而任醫得專,故獲收功也。

吳紹先兄令眷,年三十餘歲,平素脾虛中冷,而夾痰飲,生產多胎,氣虛時暈。癸未春間,懷孕一二月,便下血,服藥而止。隔一月,又下血,藥亦不止。聽其淋滴不斷者半月,欲其墮而不墮,反自止。本性畏熱喜風,兼嗜瓜果,六月夜分,霍亂大吐,吐後汗多厥冷,遂昏沉不語,手足抽搐,目珠上竄。

白話文:

不久後,病人果然嘔吐,家人便相信我的話,大量使用人參和附子,加入當歸四逆湯中,並加入吳茱萸治療嘔吐,間或加入天麻、半夏,兼治虛風。如此大量的藥物,每天服用人參兩錢左右,附子六七錢,半個月後才逐漸恢復。之後去掉細辛、吳茱萸,增加白朮,四十天才可以下床。這個病症幸好病人不吝惜人參,而且信任醫生可以專心治療,所以才能獲得療效。

吳紹先兄長的家眷,年約三十多歲,平常脾胃虛弱、體內寒涼,並伴隨痰飲,生育過多胎兒,氣虛時容易昏厥。癸未年春天,懷孕一個月到兩個月時,就開始流血,服藥後止住了。一個月後,又流血,藥物也止不住。聽說血淋淋滴不止半個月,想要墮胎卻又沒有墮掉,反而自己止住了。她本性怕熱喜涼,又喜歡吃瓜果,六月夜晚,突然發生霍亂,大量嘔吐,嘔吐後汗出很多,身體冰冷昏迷,變得沉默不語,手腳抽搐,眼珠向上翻。

次日往看,脈弦細而緊軟,臥於床,手足微溫,手筋惕動,而手即攣,灌以藥能咽,嘔則欲吐。幸小便未遺,欲小便則有起床之狀,人扶起能自立而便。但目不瞠,口不能語耳。此因大吐中虛,寒痰上湧,須用類中風治法。揚醫眾議不一,適金壇周醫駐揚,議論相合。於是定方六君子湯,用人參一錢,白朮、茯苓、半夏曲、桂枝、吳茱萸、薑汁、天麻、橘紅,灌服二劑,至夜半回蘇。

計昏厥一晝夜,次日能言,謂周身皆痛,氣塞喉中,胸中脹悶,腹痛作瀉,外則筋惕而手拘攣,嘔呃不能食。又迎鮑醫,亦主溫補,議用肉桂,予因頻次下血,恐桂破血,易用桂枝合真武湯,換炮姜,救其亡陽虛脫。議用人參一錢,白朮、茯苓、炮薑、附子、芍藥、桂枝、甘草,薑棗為引,如此溫補之劑,服一月方能坐床進食。後漸次去附子,調理而愈。

白話文:

隔天去看,脈象弦細而緊軟,病人臥牀,四肢微溫,手指抽搐,隨即手部癱瘓,灌服藥物後可以吞嚥,但一嘔吐就會想吐。幸好小便沒有失禁,想要排尿時會出現要起牀的狀態,有人扶起來後可以自行站立並解尿。但眼睛無法睜開,口不能說話。這是由於過度嘔吐導致中焦虛弱,寒痰上湧,需要使用類似中風的治療方法。醫學家們意見不一,恰巧金壇的周醫師駐揚州,他們的意見相合。於是決定使用六君子湯,用人參一錢,白朮、茯苓、半夏曲、桂枝、吳茱萸、薑汁、天麻、橘紅,灌服兩劑,到半夜時病人開始清醒。

昏迷了一個白天和夜晚,隔天能說話,表示全身疼痛,氣塞喉嚨,胸部脹滿,腹部疼痛,出現拉肚子的情況,外加手指抽搐和手部癱瘓,嘔吐無法進食。又請來鮑醫師,他也主張溫補,建議使用肉桂,但因為我經常下血,擔心肉桂會破血,所以改用桂枝配合真武湯,換掉炮薑,以救其亡陽虛脫。決定用人參一錢,白朮、茯苓、炮薑、附子、芍藥、桂枝、甘草,薑棗作為引導,這種溫補的藥物,服用了整整一個月才能坐起進食。後來逐漸減少附子的用量,經過調理後病癒。

至冬杪生產一男。母子平安。若病時執懷孕不用附子、半夏之說,病必不除,則產母不保,母不保,又安有子乎。程案產後中風,則氣血交虛,故施重劑。此胎前中風,因未產不甚虛,故劑輕也。

張其相兄令眷,年望四旬,隆冬大產後六日,家務煩勞,遂惡寒發熱,身痛嘔吐,不知何脈。前醫認傷寒,用桂枝、細辛、乾薑、吳萸、赤芍、半夏等藥,二劑遂大汗不止,血下如注,暈脫者二次。本家先以人參數錢灌回,予踵至,汗猶未斂,脈細如絲,血尚未止,雖有聲音,而不能言。

予曰:血脫益氣,此定論也。用人參五錢,附子二錢,炮姜二錢,連進二劑,方汗斂血止,而能言語。次日,即改用歸脾湯,加黑薑、官桂,溫補滿月而起。

白話文:

冬天將盡時,一位婦人生下了一個男孩。母子平安。如果當時執著於懷孕期間不能用附子、半夏的說法,疾病必定無法根除,產婦就性命不保,母親都保不住,又怎麼能保住孩子呢?程氏認為產後中風,氣血會交虛,所以要用重劑。而這個情況是胎前中風,因為尚未生產,身體沒有那麼虛弱,所以藥劑就比較輕。

張某的哥哥家裡,年紀約莫四十歲,隆冬時節生產後第六天,因為家務繁忙勞累,便出現惡寒發熱、身痛嘔吐,脈象不明。之前看病的醫生認為是傷寒,用桂枝、細辛、乾薑、吳茱萸、赤芍、半夏等藥,兩劑藥後就大汗不止,血流不止,昏迷不醒兩次。張某家人先用人參灌下去,我趕到時,汗仍然沒有止住,脈搏細如髮絲,血也還沒止住,雖然有聲音,卻無法說話。

我說:失血過多要補氣,這是定論。就用人參五錢,附子兩錢,炮薑兩錢,連續服用兩劑,才止住汗血,恢復說話能力。第二天,就改用歸脾湯,加入黑薑、官桂,溫補一個月後就痊癒了。

程載錫兄如君艱產,產後即暈厥,醒後喉啞,全無聲音,而人事清楚,脈細如絲,手足厥冷。蓋艱產玉門久開,寒氣襲入,經云:寒中少陰,令人卒然而啞。且脈細厥冷,可徵也。用四逆湯疾驅其寒,以防變證,用附子三錢,乾薑三錢,甘草一錢,當歸三錢,連進三劑,次日音出,瘀血方下。

蓋少陰經絡盡於喉,寒極於下,腎氣不能時上,致卒然失音,若非重劑,入里之寒,何能驟解。數日後,因難產內傷腫痛,去附子加肉桂、赤芍、桃仁,腫消痛止,半月方愈。

英德縣令王公僕婦,年三十外,本出西人,夏月恣食瓜果,八月初旬,產後積冷在腹,五日後腹痛,先瀉後痢,兩關緊滑,用薑桂香砂胃苓湯,四劑而愈。兩三日後,因前寒未解喉痛,又開窗取涼,復受寒邪,以致頭疼發熱,身痛脈浮緊,用芎蘇飲微汗而表解,熱尚未除。繼用桂枝葛根湯,二劑熱即退。

白話文:

程載錫的兄長,如同君王般經歷了艱難的生產,產後立刻昏厥,醒來後喉嚨啞了,完全沒有聲音,但神智清醒,脈搏細如絲線,手腳冰冷。這是因為生產過程漫長,子宮口長時間開張,寒氣入侵造成的。醫書上說:寒氣侵襲少陰經,就會讓人突然啞掉。而且脈搏細弱,手腳冰冷,也證明了這一點。因此,需要用四逆湯迅速驅散寒氣,防止病情變化。方劑使用附子三錢、乾薑三錢、甘草一錢、當歸三錢,連續服用三劑,第二天就恢復了聲音,瘀血也排出了。

這是因為少陰經絡通往喉嚨,寒氣極度下降,腎氣無法及時上升,導致突然失聲。若非使用重劑,寒氣深入體內,怎麼能快速解除呢?幾天後,由於難產導致內傷腫痛,便去掉附子,加入肉桂、赤芍、桃仁,腫消痛止,半個月後痊癒。

英德縣令王公的僕婦,三十多歲,原本是西方人,夏天貪食瓜果,八月初旬生產後,體內積累寒氣,五天後肚子痛,先腹瀉後痢疾,兩關脈搏緊滑。用薑桂香砂胃苓湯治療,四劑後痊癒。兩三天後,由於之前的寒氣未消,喉嚨疼痛,又開窗吹涼風,再次受寒,導致頭痛發熱、全身疼痛,脈搏浮緊。用芎蘇飲治療,微出汗後表症消除,但熱症尚未完全退去。接著用桂枝葛根湯治療,兩劑後熱症就退了。

忽變為神昏不語,掐指剔牙,腸鳴下利,問病若聾,診脈弦細無力。產後尚未滿月,知屬裡虛,證類中風。用桂枝加白朮、半夏、天麻、炮薑、附子二劑,五更後即能言,至未申即不語,坐臥如凝。能言時謂身痛腹疼,其渴飲茶湯,日夜兩大壺,隨即洞瀉八九次,腸鳴水食,脈弦細緊。

此為風邪直入肝經,乃厥陰之病。蓋厥陰病本消渴,風邪不解,內搏為瀉,身痛多汗,脈不浮,斷非表證,乃骨寒而痛也。且午後不語,定屬陰邪,准作厥陰治法,不治洞瀉。用當歸四逆湯,桂枝、當歸、赤芍、細辛、附子、炮薑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薑棗為引。服六劑,渴全止,夜得微汗,腹痛身疼即解,瀉止能言。

白話文:

突然變得神志不清、不說話,掐著手指、剔著牙齒,腸子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,拉肚子,問病情如同耳聾,把脈感覺弦細無力。產後還不到一個月,知道是內虛的症狀,屬於中風的類型。用桂枝加上白朮、半夏、天麻、炮薑、附子兩劑,五更之後就能說話,到下午申時就不說話了,坐著或躺著都像凝固了一樣。能說話的時候說身體疼痛、肚子疼,還很渴,喝了很多茶湯,一天晚上喝了兩大壺,接著就拉肚子,一天拉了八九次,腸子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,拉出稀飯一樣的東西,脈象弦細緊。

這是因為風邪直接侵入肝經,屬於厥陰的病症。因為厥陰病本來就容易出現消渴的症狀,風邪沒有解開,在體內相互搏鬥就導致拉肚子,身體疼痛,出汗很多,脈象不浮,可以確定不是表證,而是骨頭寒痛。而且下午不說話,一定是陰邪作祟,按照厥陰的治療方法,不要治療拉肚子。用當歸四逆湯,包括桂枝、當歸、赤芍、細辛、附子、炮薑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用薑棗引導藥性。服用了六劑之後,口渴完全消失,晚上微微出汗,肚子疼、身體疼痛都消失了,拉肚子也止住了,能說話了。

自立方付彼,令其照方撮藥,服十餘劑即全愈。若用育神止瀉,不察病名,豈不大誤乎。余每見產後不語,不治者多矣。此北人胃氣本厚,故合證之藥,易於取效也。前程案乃寒中少陰寒水之藏,故終日不語陰也。此證乃風中厥陰風木之藏,木中有火,午後方不語,非純陰也。

所以藥亦陰陽對待,不似程案用純陽藥矣。

適朱宅三小女,體素虛寒,懷孕將產,先胃寒嘔吐,服理中湯而止。續即兩足少腫,未旬日,上腫至腿,漸上至少腹,內懷雙胎,其腹脹大欲裂,氣喘不能行立,脈細如絲,兩足冰冷,小便點滴不通。水已上溢,不急治水,胎必浸傷,而孕婦更不能保矣。諒桂附尚不能敵水,何暇傷胎,且胎已足月,桂附不能犯。

白話文:

自行開方給病人,囑咐他按照藥方抓藥,服用十幾劑藥就痊癒了。如果用「育神止瀉」的藥方,不了解病症,豈不是大錯特錯嗎?我經常看到產後不說話,不治療的人很多。這是因為北方人胃氣本來就厚實,所以適合用這個藥方,容易見效。之前程案是寒性少陰寒水的症狀,所以整天不說話,是陰性的表現。這個病症是風性厥陰風木的症狀,木中有火,下午才不說話,不是純粹的陰性。

因此藥物也應該陰陽對應,不像程案使用純陽的藥物。

恰巧朱宅的三個小女孩,體質本來就虛寒,懷孕即將生產,先出現胃寒嘔吐,服用理中湯就止住了。接著兩腳稍微腫起來,不到十天,腫到腿上,逐漸向上蔓延到小腹,懷著雙胞胎,肚子脹得快要裂開,氣喘吁吁無法行走站立,脈搏細如絲線,兩腳冰冷,小便滴滴答答排不出來。水已經向上溢出,如果不緊急治療水腫,胎兒必然受到浸泡傷害,孕婦也無法保住性命了。即使桂枝、附子也無法抵抗水腫,何況要傷害胎兒,而且胎兒已經足月,桂枝、附子不會影響到胎兒。

遂用附子、乾薑、桂枝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,大劑與服,日投二劑。四劑後足微溫,小便略有。服至十劑,上腹略軟,水盡下注於兩足,惟臥床不能坐矣。又十餘劑,水從大小二便齊出,消大半,而雙生兩男。產後因胎前藥力,三朝尚全無病,遂經理家事,忽然腹大痛,大吐大瀉,困憊於床,脈細緊無倫,惟恐痛脫,仍用前人參、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茯苓、甘草。因腹痛,故去朮也。

日服人參六錢,藥三劑,六日痛止。加白朮,溫補四十日始康。其產後惟兩血餅,所下皆水,此陽氣虛,血反化水,若執懷孕桂附傷胎,而水不下,必致子母兩殞。經云:有故無殞,良不誣也。其所生之子,出痘甚輕,則桂附不貽害於兒,亦可知矣,出痘之兒,因痘甚輕,未滿月便出戶見風,至滿月後。作瀉十數日,忽患驚風,幼科皆稱慢驚不治,已擲於地,惟候死耳。

白話文:

於是用附子、乾薑、桂枝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,大量服用,一天服兩劑。服藥四劑後,雙腳略微溫暖,小便也稍微通暢。服到十劑,上腹部略微柔軟,水全部流到雙腳,只能臥床,不能坐了。又服十幾劑,水從大小便同時排出,消減大半,並且生下兩個男孩。產後由於胎前藥力的作用,三天內完全沒有病症,於是開始料理家務。突然肚子劇烈疼痛,大量嘔吐、腹瀉,只能躺在床上,脈搏細弱緊縮,毫無規律,擔心會因疼痛而死去。仍然用之前的人參、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茯苓、甘草。因為腹痛,所以去掉了白朮。

每天服用人參六錢,藥共三劑,六天后疼痛止住。加上白朮,溫補四十天才恢復健康。產後只排出兩個血塊,其他都是水,這是陽氣虛弱,血反倒化為水,如果執著於懷孕期間服用桂枝、附子會傷胎,而水又不排,必定導致母子雙雙死亡。經書說:「有故無殞」,實在不假。她所生的孩子,出痘症狀很輕,說明桂枝、附子並沒有對孩子造成傷害,也可以由此得知,出痘的孩子,因為痘症輕微,不到滿月就出門見風,到滿月後,連續瀉肚子十多天,突然患上驚風,小兒科醫生都說慢驚無救,已經把孩子丟在地上,只等著他死去。

予視之,忽啼號數聲,即手足抽搐,眼珠上視,頭向後仰,身體僵直。夫慢驚抽搐,不先啼叫,且頭不後仰,身不僵直,今有此數證,則非慢驚,蓋天釣風也。其先啼者,腹中痛,謂之內釣。內釣後即外釣抽搐。此因痘後失調,又經久瀉而兼風邪,故有是證,必須溫經補中。

余遂用桂枝、赤芍、鉤藤、人參、白朮、炮薑、附子、半夏、甘草,灌下二劑,即回蘇,但不能吮乳,日進米粥,然一日必啼號十數次,抽搐十數次,而參附藥不輟。幼科畏熱,暫止數日,即瀉不止,瀉甚則內釣外釣亦甚。不得已,堅用之,抽搐止,即右手足痿軟,半身不遂。

如此大劑,一歲之兒,服至百劑,瀉方止,足可站立。但右手尚不能持物,笑則口歪,若非參朮桂附乾薑,何能有生。有斯病則用斯藥,豈以幼兒純陽,不堪辛熱,執為定論者哉。

白話文:

我看到這個孩子,突然哭喊幾聲,馬上就手腳抽搐,眼睛向上看,頭往後仰,身體僵直。慢驚抽搐通常不會先哭喊,而且頭不會往後仰,身體也不會僵直,現在出現這些症狀,就不是慢驚,應該是天釣風。孩子先哭喊的,是肚子痛,叫做內釣。內釣之後就出現外釣抽搐。這是因為孩子出痘之後體質失調,又長期腹瀉,還伴有風邪入侵,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症狀。必須要溫經補中。

我於是就用桂枝、赤芍、鉤藤、人參、白朮、炮薑、附子、半夏、甘草,灌下兩劑,孩子立刻就恢復了意識,但還不能吸吮乳汁,每天只能喝米粥。不過,一天要哭喊十幾次,抽搐十幾次,我始終沒有停用參附藥。小兒科大夫害怕用溫熱藥,暫停用藥幾天,孩子就腹瀉不止,腹瀉嚴重就會加重內釣外釣。沒有辦法,我只能堅定地繼續用藥。抽搐停止之後,孩子的右手和腳變得軟弱無力,半身不遂。

這麼大的藥量,一個一歲的孩子,服用了一百劑才止瀉,終於可以站立了。但是右手還不能拿東西,笑的時候嘴巴會歪。如果不是人參、白朮、桂枝、附子、乾薑這些藥,孩子怎麼可能活下來呢?有這種病就用這種藥,難道要因為孩子是純陽之體,受不了辛熱,就把它當成定論嗎?

解释

  • 天釣風: 中醫古籍中所記載的一種小兒疾病,類似現代醫學中的腦膜炎。
  • 內釣: 指孩子因腹痛而引起的抽搐。
  • 外釣: 指孩子因風邪入侵而引起的抽搐。
  • 溫經補中: 中醫理論,指用溫熱的藥物來溫暖經脈,補益中氣,以治療疾病。
  • 桂枝、赤芍、鉤藤、人參、白朮、炮薑、附子、半夏、甘草: 都是中藥名,具體功效可參考中藥書。
  • 幼科畏熱: 指小兒科醫生害怕用溫熱藥,因為認為孩子是純陽之體,受不了辛熱。

結論

這個醫案說明了,即使是對小兒,也不能一味地畏懼辛熱藥物,應該根據病情選用藥物,才能有效地救治病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