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圃醫案》~ 卷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4)

1. 男病治效

汪嵩如翁,己未年維揚患病,隨余迪茲至瓜鎮,就彼治療,寓江干從容僧舍,因藥未效,又問治於余。晝夜不寐者,已月餘矣。診其脈虛大而數,重按豁然,日惟食清粥兩三盂而已。時當仲秋下旬,衣單紗,猶畏熱之至,令僕揮扇,方可伏枕,否則起行,不能著席矣。先醫用藥,秘不令知,但云日服人參而已。

審其病,因始於憤怒,兼恐而致病。余即病因,合病之狀,而議治焉。蓋暴怒傷陰,則肝氣逆,恐傷腎,則氣下,腎水不升,心陽不降,腎肝兩病,魂不歸肝,氣不歸腎。因衛氣常留於陽,則陽蹺盛,不得入於陽,則陰虛,故目不瞑矣。真陽外越,脈虛大而不斂,天令雖涼,而猶畏熱,似與陰盛格陽同病,又非真武四逆所能治也。經曰:陰者陽之守也,陽者陰之衛也。

病始於暴怒傷陰,陰不守陽,孤陽飛越,寒之不寒,是無水也。用從陰引陽法,以八味地黃湯,倍用桂附,加人參,四劑病知,八劑得寐,半夜十日後,即熟寐矣。病痊心感,勸余遷揚,代為稅居,逾年之後,因移寓郡城矣。

熊偉男司訓,正月上旬,賀節飲酒,即於席上腹痛吐瀉,並作厥冷大汗,竟不能歸。先醫用炮薑、香砂不效,又進平胃、二陳,亦不效。因吐瀉大汗,真陽外越,反面赤脈大腹脹而痛,延京口名家。見其腹大而痛,視為實證,投以木香、檳榔、腹皮破氣劫藥。病家不敢服,自真州迎余至瓜鎮。

已病四日矣,診其脈,洪大無倫,重取即散,素有肋下肝腎氣病,自以為舊疾作楚。予曰:非也。蓋首春苦冷,暴寒所傷,此寒霍亂也。故卒然大痛,吐瀉並作。因吐瀉汗出,裡氣虛寒,真陽外越,以致面赤戴陽,陰躁不眠,口乾嘔噦,腹脹如石,脅痛氣衝,脈洪散亂。此汗瀉亡陽,大虛若實,危篤急證。

若不急救,必致厥冷汗出不治矣。非若尋常霍亂,吐瀉止而愈者比也。遵仲景霍亂治法,以四逆湯加人參、肉桂、茯苓,小劑先投,得閉目片刻。繼用人參五錢,附子三錢,乾薑、肉桂、茯苓各二錢,日投三劑,脹略斂小,而兩足太谿衝陽,皆陷下不見。如斯重劑,六日始脹痛止而得臥,十二日大便方通,可進飲食。

因平素臍旁腎藏有動氣,耆朮皆不能入劑,用四逆桂苓二十餘日,飲食始餐。易用八味地黃湯,三倍桂附,加人參,調治兩月方健。其時瓜鎮醫家,僉云誤補,必致危殆,因令子青選為予門人,不得不肩任也。

吳敦吉翁,年逾五十,己未年大旱,河水乾涸,鹽運維艱,因此思慮過度,遂倦怠懶言,默默獨坐,不欲見人。然神思內清,有問必答,並非昏憒,乃情志之病也。醫有以痰治者,有以育神養心治者,予亦參治其間,皆不效,漸致終日昏睡不起。將黃昏,則自起盥洗食粥,夜分食飲,五鼓飲酒,與侍者如常談笑,將天明則脫衣而臥,日間強扶掖而起,終不肯坐。如斯年餘,絕不服藥,藥亦不效。

白話文:

男病治效

汪嵩先生,己未年在揚州患病,隨我來到瓜鎮治療,住在江邊清淨的僧舍。因之前的藥物無效,他又向我求治。他已晝夜失眠一個多月了。診其脈象虛大而數,重按則脈象豁然開朗,每日只吃稀粥兩三碗。時值仲秋下旬,衣著單薄,仍感酷熱難耐,需要僕人揮扇才能躺下,否則只能起來走動,無法安坐。之前的醫生用藥秘而不宣,只說每日服用人參。

我審視他的病情,認為是始於憤怒,兼有恐懼而致病。我根據病因和症狀制定治療方案。暴怒傷陰,則肝氣逆上;恐懼傷腎,則氣下降,腎水不能上升,心陽不能下降,腎肝兩臟皆病,神魂不能歸於肝,元氣不能歸於腎。由於衛氣常停留在陽分,所以陽氣亢盛,不能進入陰分,導致陰虛,所以眼睛無法閉合。真陽外越,脈象虛大而不收斂,雖然天氣轉涼,卻仍然畏熱,看似與陰盛格陽的病症相似,但並非真武湯、四逆湯所能治療。經書說:「陰是陽的依託,陽是陰的衛護。」

病情始於暴怒傷陰,陰氣不能護衛陽氣,孤陽外越,不寒反熱,這是因為缺乏陰液的緣故。我採用從陰引陽的方法,用八味地黃湯,加倍用桂枝、附子,再加人參,四劑藥後病情好轉,八劑藥後就能入睡,半個月後就能熟睡了。病人痊癒後非常感激,勸我遷居揚州,替我繳納房屋稅,一年多後,我又搬到了郡城。

熊偉先生,正月初,因節日飲酒,席間突發腹痛、嘔吐、腹瀉,並伴有厥冷、大汗,無法回家。之前的醫生用炮薑、砂仁無效,又用平胃散、二陳湯,也無效。由於嘔吐、腹瀉、大汗,真陽外越,面色發赤,脈象洪大,腹部脹痛,於是請京口的名醫診治。名醫見其腹部脹痛,視為實證,使用木香、檳榔、厚朴等破氣消積的藥物。病人家屬不敢服用,便從真州請我到瓜鎮。

他已病四日,診其脈象洪大異常,重按即散,他素有肋下肝腎氣虛的舊疾,自認為是舊病復發。我說:「不是的。這是早春寒冷,暴寒所傷,這是寒霍亂。」所以突然劇烈疼痛,嘔吐腹瀉同時發生。由於嘔吐、腹瀉、出汗,裡氣虛寒,真陽外越,導致面色發赤,煩躁不安,口乾嘔逆,腹部脹痛如石,脅肋疼痛,氣衝胸脅,脈象洪大而紊亂。這是汗瀉傷陽,虛證似實證,病情危急。

如果不緊急救治,必然會導致厥冷、汗出不止而死亡。這與普通的霍亂,嘔吐腹瀉停止後即可痊癒不同。我遵照仲景霍亂的治療方法,用四逆湯加人參、肉桂、茯苓,先用小劑量投藥,使病人能閉目片刻。然後用人參五錢,附子三錢,乾薑、肉桂、茯苓各二錢,每日服用三劑,腹部脹痛略微減輕,但兩足太谿穴、衝陽穴都凹陷下去了。這樣重劑量用藥,六日後脹痛停止,能臥床休息,十二日後大便通暢,可以進食。

由於他素有臍旁腎藏氣虛的毛病,因此參、術等藥物都不能用,用四逆湯加桂枝、茯苓二十多天後,才能少量進食。之後改用八味地黃湯,加倍桂枝、附子,加人參,調治兩個月後才康復。當時瓜鎮的醫生都說我誤用補藥,會導致病情危殆,因他的兒子後來成為我的學生,我不得不承擔這個責任。

吳敦吉先生,年過五十,己未年大旱,河水乾涸,鹽運困難,因此憂思過度,於是倦怠懶言,默默獨坐,不願見人。但神志清晰,有問必答,並非昏迷,而是情志之病。有的醫生用化痰藥物治療,有的醫生用益神養心的方法治療,我也參與治療,但都無效,逐漸發展到終日昏睡不起。將近黃昏,他自己起來洗漱,吃粥,夜間進食飲酒,與侍者談笑如常,將要天明則脫衣睡覺,白天強行扶起來,始終不肯坐著。這樣持續一年多,完全不服藥,藥物也無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