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圃醫案》~ 卷二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9)

1. 痢疾治效

朱貞啟文學,年六十外,初秋患痢,其證惡寒發熱,脈浮而數,頭疼身痛,目赤口乾,而又腹痛,痢下膿血,不離穢桶。此雖挾表之證,其勢甚危,乃疫毒痢也。表裡皆病,必須先解其表,而後攻裡,正合敗毒散加陳倉米,乃屬倉廩湯之證。遂以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前胡、川芍、茯苓、枳殼、桔梗、甘草、陳倉米,日投二劑,身得微汗,表熱里痢皆減半。浮脈雖平,而虛數不斂,此高年氣虛,即以前藥遵古方加人參一錢。

二劑遂大汗通身,熱退痢止,邪從外解,竟不須攻裡矣。

休邑黃益之,時寓瓜鎮,年七十四歲,秋初患痢疾,六脈雖大,而尚有力,赤白相間。初以平胃散加歸芍香砂,四劑積滯已行,而痢不止,下迫益甚,小便難出,六脈更大而無力。余議用參附,其鄰醫曰:痢脈忌洪大,而又有血,反用參附,殊為不合。余曰:老人脈大為虛,今脈大而不數,重取無力,此氣虛非熱也,乃中氣虛寒,逼陽於外,致脈亦浮於外也。痢疾屬腎,腎主二便,開竅於二陰。

今小便秘而大便不禁,乃元氣下脫,宜升陽溫腎,非桂附不可。遂用人參三錢,耆、朮、桂、附、炮、薑、當歸、茯苓各錢半,升麻、甘草各五分。四五劑後,小便即通,脈亦斂小,不十劑而痢止矣。後用八味地黃丸加破故紙、五味子,調理一月,計服人參半斤而痊。此治痢變法,因其年邁也。

溧水藥店張姓,初秋患痢,晝夜百度,不能離穢桶,乾嘔煩熱,而手足反時冷,脈又細數,渴食西瓜,片時隨即利下,而色不變。醫議紛紛,或云完穀不化,手足時冷,恐屬胃寒。余復細驗,脈雖細,重按則長,齒燥舌黃,斷為熱厥,此邪熱不殺穀,因胃熱極,傳化失常,不及變而速下,此經所謂暴注下迫,皆屬於熱也。

用大黃三錢,黃連二錢,厚朴、檳榔、白芍、木香為佐,乘熱與服,微寐片時,腹中大鳴,洞瀉數次,積糞甚多,而痢減半。即去大黃,加當歸、陳皮、澤瀉,數劑而愈。

周子仁深秋患痢,自恃知醫,先以巴霜丸下之不減。恣啖酒肉,全不禁忌,又進大黃丸下之益甚。又自服平胃香砂歸芍等藥,亦不效。晝夜四五十次,將近一月,急招予治。脈則細數身熱,乾嘔不食,面白唇紅,左肋氣衝而痛,下痢純紅,愈便愈墜,投以黃連歸芍香檳苓草陳皮不效。

然所見諸證,皆痢所忌,視其人清瘦,素屬陰虛,巴豆治寒痢,大黃治熱痢,寒熱亂投,下多亡陰。季肋屬腎,痢亦腎病,當變法以治之,補陰為本,治痢為標。用生地黃、歸、芍為君,黃柏、人參、陳皮、甘草、陳米、神麯為臣,日進二劑,脈數唇紅稍退。遂執此方堅服半月,漸次減少而愈。

若以脈數身熱,下血唇紅,乾嘔不食,棄為逆證,而不以下多亡陰,用滋腎治法,奚望其生乎。

白話文:

痢疾治效

朱貞啟先生,六十多歲,初秋患痢疾,症狀為惡寒發熱,脈搏浮而數,頭痛身痛,眼睛紅腫口乾,腹部疼痛,排出膿血便,不停地往廁所跑。雖然有表證,但病情危急,屬疫毒痢,表裡都病了。必須先解表,再攻裡,於是使用敗毒散加陳倉米(即倉廩湯)。處方為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前胡、川芎、茯苓、枳殼、桔梗、甘草、陳倉米,每天服用兩劑。服藥後微微出汗,表熱和痢疾都減輕一半。雖然脈搏平緩了,但仍然虛弱而頻數,這是老年人氣虛的表現,於是根據古方在原藥方中加了一錢人參。

服用兩劑後,全身大汗淋漓,發熱退去,痢疾痊癒,邪氣從體表排出,不必再攻裡了。

黃益之先生,七十四歲,住在瓜鎮,初秋患痢疾,脈搏雖然有力,但赤白相間。最初用平胃散加當歸、芍藥、香附、砂仁,服用四劑後積滯已除,但痢疾未止,反而加重,小便困難,脈搏更強但無力。我考慮使用人參和附子,鄰居醫生說:痢疾脈象忌諱洪大,又有血,反而用人參附子,很不合適。我說:老年人脈象洪大是氣虛,現在脈象洪大但不數,按之無力,這是氣虛而非熱,是中氣虛寒,陽氣被逼到體表,導致脈象也浮於體表。痢疾屬腎,腎主二便,二便的通道在兩個陰部。

現在小便不通暢,大便失禁,是元氣下陷,應該升陽溫腎,非桂枝和附子不可。於是處方:人參三錢,黃耆、白朮、桂枝、附子、炮姜、當歸、茯苓各一錢半,升麻、甘草各五分。服用四五劑後,小便通暢,脈象也平緩,不到十劑痢疾就痊癒了。之後服用八味地黃丸加破故紙、五味子調理一個月,總共服用人參半斤而痊癒。這是針對老年人痢疾的特殊療法。

溧水藥店的張姓人士,初秋患痢疾,晝夜不停地跑廁所,乾嘔煩熱,手腳卻冰冷,脈象細數,口渴想吃西瓜,但吃完西瓜不久又腹瀉,而大便顏色沒有變化。醫生們意見紛紛,有人說食物消化不良,手腳冰冷,可能是胃寒。我仔細診察後,發現脈象雖然細弱,但重按則有力,牙齒乾燥舌苔黃,判斷為熱厥,這是邪熱沒有傷及穀氣,因胃熱極度,消化功能失常,不及變證就迅速腹瀉,這符合經書上說的「暴注下迫」,都屬於熱證。

於是使用大黃三錢,黃連二錢,厚朴、檳榔、白芍、木香為輔助藥物,趁熱服用,睡了一會兒,肚子裡發出很大的響聲,瀉了好幾次,排出了很多宿便,痢疾減輕一半。然後去掉大黃,加入當歸、陳皮、澤瀉,幾劑藥就痊癒了。

周子仁先生,深秋患痢疾,自認為懂醫,先用巴豆霜丸治療,但病情未減輕。又恣意飲酒吃肉,完全不忌口,又服用大黃丸,病情反而加重。又自己服用平胃散、香砂、當歸、芍藥等藥物,均無效。晝夜腹瀉四五十次,將近一個月,才急著找我治療。脈象細數,身體發熱,乾嘔不食,面色蒼白嘴唇紅潤,左肋部氣衝疼痛,下痢純紅,而且越拉越厲害。我用黃連、當歸、芍藥、香附、檳榔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治療,卻無效。

但是觀察到的所有症狀,都是痢疾的禁忌,看他體形消瘦,素體陰虛,巴豆治寒痢,大黃治熱痢,寒熱亂投,下瀉太多傷陰。肋部屬腎,痢疾也是腎病,應該改變治療方法,補陰為本,治痢為標。於是處方:生地黃、當歸、芍藥為君藥,黃柏、人參、陳皮、甘草、陳米、神麴為臣藥,每天服用兩劑,脈象頻數和嘴唇紅潤的症狀略有減輕。於是堅持服用這個方子半個月,逐漸減少藥量而痊癒。

如果只看脈象頻數、身體發熱、下血、嘴唇紅潤、乾嘔不食,就認為是逆證,而不考慮下瀉太多傷陰,用滋補腎陰的療法,怎麼能期望他活下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