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旭高

《王旭高臨證醫案》~ 卷之二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22)

1. 吐血門

歸身炭,炙甘草,大生地(砂仁炒),五味子,鱉甲,黃耆,青蒿,沙參,白芍(桂技三分,拌炒),阿膠,麥冬,煨生薑,紅棗

淵按:三瘧寒熱,並非陽維為病。心口痠痛難過,乃胃有寒痰,肝有蘊熱,肺胃失順降之常,再襲寒邪而咳血矣。膩補之方,恐不相合。

殷,肝胃不和,脘痛嘔酸,兼以酒濕熏蒸於胃,胃為多氣多血之鄉,故吐出瘀血甚多。血止之後,仍脘中作脹,嘔吐酸水。法宜調和肝胃,切戒寒涼。

製半夏,陳皮,鬱金,烏藥,桃仁泥,炮薑炭,延胡,茯苓,香附,雞距子,蘇梗

孫,熱在中脘部分,時吐紅痰帶臭,不甚咳嗽。病在於胃,留熱伏於中宮。法當清泄。

犀角,冬瓜子,射干,當歸,桃仁,苡仁,元明粉,川貝,連翹,大黃(酒浸炒),金銀花

又,不咳嗽,但吐紅痰如膿,自覺灼熱在胃脘之中,將及二月。此非肺癰,乃瘀傷濕熱留胃中故也。當以清化。

川貝,冬瓜子,當歸,苡仁,沙參,連翹,川石斛,金銀花,赤豆,蘆根

郁,歷春夏秋,血症屢發。診脈虛弱,形容清瘦,年方十七,精未充而早泄,陰失守而火升。異日難名之疾,恐應褚氏之言。治宜滋水降火,須自保養為要。

大生地,生洋參,丹皮炭,茯神,白扁豆(炒焦),懷山藥,茜草炭,阿膠(蒲黃炒),麥冬,茅根,蓮肉,鮮藕

仁淵曰:少年咳血,多起於遺精,遺精多由於妄想。夫男子二八精道通,情欲念起。起而不遂,則相火時動。動而不已,致精關不得閉固,則夢交精滑。陰精下虛,相火上炎,迫其血府,咯血之症生焉。中年之輩,由勞碌傷陰,陰氣內虛,最易怒動肝火。火迫其血,血遂上溢。

始也咯血不咳嗽;既而胃氣失降,肺臟為相火煽灼,或稍感微邪,漸增咳嗽,勞損成矣。夫咯血易治,咳嗽難醫。所以然者,咯血為火炎迫血,氣逆血溢,尋其源而清之,降之,養之,和之,或不因火迫而吐者,亦隨其證而調之,無有不止者。若咳嗽則下焦陰氣既虛,胃氣逆而肺氣亦耗,陰火時時上炎,肺無寧靜之日,愈咳愈傷,愈傷愈咳,不至水涸、金枯、土敗不已。故咯血證一加咳嗽,十死八九。

亦有先咳嗽而後帶血者,此先損其肺,後及其腎也。其寒熱者,營衛虛而金火相爭也。盜汗者,肺氣虛而衛不固,營為熱迫也。咽痛者,肺陰枯而虛火上衝。便溏者,脾不守而金絕土敗,死期至矣。即越人上損下損及中不治之謂,蓋後天之生生亦絕矣,此論陰虛咳血則然。

若不由陰虛者,如痰飲久咳,胃氣逆而絡傷,過飢過飽,疾行傷其胃絡,鬱熱壅於肺胃,負重努力,鬥毆傷絡,更有婦人肝經壅熱,經不順行,皆有咯血嘔血證,未可見血即事滋陰涼降,須求其本而治之。夫治血莫若順氣。氣為血帥,氣降而血自降,氣順而血自歸經。即咳嗽一證,切勿沾沾治肺。

白話文:

吐血門

方劑一:歸身炭、炙甘草、大生地(砂仁炒)、五味子、鱉甲、黃耆、青蒿、沙參、白芍(桂枝三分,拌炒)、阿膠、麥冬、煨生薑、紅棗。

淵按:三瘧寒熱,並非陽明經受病。心口痠痛難受,是胃有寒痰,肝有鬱熱,肺胃失去正常的下降功能,又受寒邪侵襲而咳血。單純滋補的方劑,恐怕不合適。

方劑二:殷案:肝胃不和,胃脘疼痛、嘔吐酸水,再加上飲酒濕邪薰蒸於胃,胃是氣血充盈的地方,所以吐出的瘀血很多。血止之後,胃脘仍然脹痛,嘔吐酸水。治療方法應該調和肝胃,絕對要避免寒涼。 製半夏、陳皮、鬱金、烏藥、桃仁泥、炮薑炭、延胡、茯苓、香附、雞距子、蘇梗。

方劑三:孫案:熱在中脘部位,間或吐出帶臭味的紅痰,咳嗽不嚴重。病在胃部,熱邪停留在中焦。治療方法應該清熱瀉火。犀角、冬瓜子、射干、當歸、桃仁、薏苡仁、元明粉、川貝母、連翹、大黃(酒浸炒)、金銀花。

方劑四:又一案例:不咳嗽,但吐出像膿一樣的紅痰,自覺胃脘灼熱,持續近兩個月。這不是肺癰,而是瘀血、濕熱停留在胃中。治療方法應該清熱化瘀。川貝母、冬瓜子、當歸、薏苡仁、沙參、連翹、川石斛、金銀花、赤小豆、蘆根。

方劑五:郁案:經歷春夏秋三季,多次出血。脈象虛弱,形容消瘦,十七歲,精氣未足卻早泄,陰精不足而導致虛火上升。將來可能出現難以預料的疾病,恐怕應驗了褚氏的論斷。治療應滋陰降火,病人自己也必須保養身體。大生地、生西洋參、丹皮炭、茯神、白扁豆(炒焦)、懷山藥、茜草炭、阿膠(蒲黃炒)、麥冬、茅根、蓮子、鮮藕。

仁淵曰:少年咳血,大多是因為遺精,遺精大多是因為思慮過度。男子十八歲左右精道暢通,情慾念頭產生。產生情慾卻不能滿足,就會導致相火(命門之火)時時活動。活動不止,導致精關不能閉合,就會夢遺滑精。陰精虧虛,相火上炎,迫使血液外溢,於是出現咯血。中年人則因為勞累傷陰,陰氣不足,最容易肝火旺盛。火迫血上,血液就溢出。

起初咯血不咳嗽;後來胃氣下降功能失常,肺臟被相火灼傷,或者稍感風寒邪氣,漸漸加重咳嗽,勞損日久而成。咯血容易治療,咳嗽難治。原因是咯血是火熱迫使血液外溢,氣逆血溢,找到病因,清熱、降火、養陰、和解,即使不是火熱迫血而吐血,也根據症狀調理,沒有治不好的。如果咳嗽,則下焦陰氣已經虛弱,胃氣逆亂,肺氣也耗損,陰虛火旺時時上炎,肺部不得安寧,咳嗽越咳越重,越重越咳,直到陰津枯竭、肺金受損、脾土衰敗。所以咯血加咳嗽,十之八九都會死亡。

也有先咳嗽後帶血的,這是先傷了肺,後傷了腎。寒熱交替的,是營衛虛弱,金火相爭。盜汗的,是肺氣虛弱,衛氣不固,營血被熱邪迫使外泄。咽喉疼痛的,是肺陰枯竭,虛火上衝。大便稀溏的,脾氣不能約束,肺金受損,脾土衰敗,生命將盡。這就是古代醫家所說的上下及中焦都受損,難以治療,先天之氣已竭,後天之氣也絕了,這是陰虛咳血的論述。

如果不是陰虛導致的,例如痰飲久咳,胃氣逆亂而損傷絡脈,過飢過飽,快跑損傷胃絡,鬱熱壅塞於肺胃,負重用力,打架鬥毆損傷絡脈,還有婦女肝經鬱熱,經血運行不暢,都會出現咯血嘔血,不能看到出血就單純滋陰降火,必須找到病因治療。治療出血,最好的方法是順氣。氣是血之帥,氣降則血自降,氣順則血自歸經。即使是咳嗽,也不要只顧著治療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