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源

《奇症彙》~ 卷之一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8)

1.

其脾大虛,安得血不大下乎?且脾裹血,脾虛則血不歸經而妄下矣。法當大補脾經為先。次宜補氣祛濕,可得漸愈矣。以人參三錢,黃耆二錢,甘草四分,防風、荊芥、白朮各一錢,陳皮八分,水煎食遠服。一劑分作三服,不數劑而愈。

李時珍按謝士泰《刪繁方》治屍疰,或見屍,或聞哭聲者,取死人席斬棺內余棄路上者,一虎口,長三寸,水三升,煮一升,服立效。此即嗣伯用死人枕之意也。

葛洪云:鬼疰者,是五屍之一疰,又挾諸鬼邪為害,其病變者三十六種至九十九種,大約使人寒熱淋漓,沉沉默默,不的知苦處,在於何所?累年積月,漸就沉滯,以致又傳旁人,不一而止,覺如是候者,急取獺肝一具,陰乾杵末,服方寸匕,日三,未愈再服。《本事方》云:《肘後》言此方甚良,宣和間,天慶觀一法師極精嚴。

時一婦人投肰,述患人有祟所附,須臾召至。附語云:非我為禍,別是一鬼,亦因病人命衰為祟耳,渠今已成形,在患人肺臟,為蟲食其肺系。故令吐血,聲嘶。師掠之,此蟲還有畏忌否?久而無語,再掠之,良久云:容其說。惟畏獺瓜屑為末,以酒服之則去。患家如其言而得愈。

此予所目見也,究其患亦相似。獺瓜者,即獺肝之類也。

孫東宿治孫如亭令政,年過四十,眼偶赤腫,兩太陽疼痛,大便不行者三日,平時汛期一月僅二日,今行四日,猶且未止。里有餘雲谷者,自謂眼科捷手,醫治逾候,腫赤不消,而右眼內眥突生一白泡,垂與鼻齊,大二寸余,見而駭走,以為奇疾,莫能措劑。又見其嘔吐、眩運,伏於枕上,略不敢動,動則眩愈極,吐愈急,疑其遍南不治,孫診之兩寸關俱滑大有力,兩尺沉微。曰:此中焦有痰,肝膽有火,必為怒氣所觸而然。

《內經》云:諸風掉眩,皆屬肝火。諸逆衝上,皆屬火,蓋無痰不作運也,眼珠白泡,乃火性急速怒氣加之,氣乘於絡,上而不下,故直脹出眼外也。古壯士一怒而目珠裂,與白泡脹出珠外理同。肝為血海,故血亦來不止。治當抑其目,清鎮痰火,則諸症自瘳。先用薑汁益元丸,壓其痰火,以止其吐;再以二陳湯,加酒連、酒芩、天麻、滑石、吳茱萸、竹茹、枳實煎飲,一帖吐止運定,頭稍能動。改用二陳湯加芩、連、穀精草、夏枯草、香附、茱萸、薏苡仁,兩劑。

赤腫消,白泡斂。四劑全愈。血海亦淨,從是後不發。

又亮卿之女,左目紅腫,如腹中飽眼乃開,飢則眼不能開,此疳積虛寒症也。以夏枯草二錢,穀精草、甘草各一錢,香附一錢五分,煎服四帖而安。

李士材治朱文哉,遍體如蟲蜇,口舌糜爛,朝起必見二鬼執盤食以獻。李診其寸脈乍大乍小,意其為鬼祟,細察兩關弦滑且大,遂決為痰飲之疴。投滾痰丸,雖微有所下,而病患如舊。更以小胃丹二錢與之,復下痰積及水十餘碗,遍體之痛減半,至明早鬼亦不見矣。更以人參三錢,白朮二錢,煎湯服小胃丹三錢,大瀉十餘行,約有二十碗,病若失矣。

白話文:

[目]

脾胃極度虛弱,才會導致出血不止。因為脾臟負責統攝血液,脾虛則血液無法循經絡運行而妄自下泄。治療方法應當先大補脾經。其次,再補氣祛濕,就能逐漸痊癒。方劑:人參三錢,黃耆二錢,甘草四分,防風、荊芥、白朮各一錢,陳皮八分,水煎服。一劑分三次服用,通常幾劑就能痊癒。

李時珍評論謝士泰《刪繁方》中治療屍疰(因見屍體或聽聞哭聲而引起的疾病)的方法:取路邊棄置的死人席子碎片(約一虎口長,三寸長),加水三升,煎煮至一升,服用即可見效。這與用死人枕頭治療的方法同出一轍。

葛洪說:鬼疰是五種屍疰疾病中的一種,又夾雜著鬼邪作祟,病症變化多端,從三十六種到九十九種都有可能,大致症狀為患者時而寒時而熱,渾身無力,鬱鬱寡歡,說不出哪裡不舒服,病情日久加重,甚至傳染給他人。如果出現這些症狀,應立即取用獺肝一個,陰乾後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指撮(約一錢),每日三次,如果未癒再服用。 《本事方》引述《肘後方》記載此方療效極佳,宣和年間,天慶觀的一位法師就曾用此方治癒一位婦人。

這位婦人被鬼附身,法師施法,附身之鬼說並非它作祟,而是另一個鬼,因為病人本身體弱多病而被附身。這個鬼已經成形,在患者肺臟中,像蟲子一樣啃食肺部,導致患者吐血、聲音嘶啞。法師詢問此鬼是否畏懼什麼,鬼最後說只畏懼獺瓜(獺肝)研磨成粉末,用酒服用即可驅除。按照此法,婦人痊癒。

我親眼見證了此事,其病症也與此類似。獺瓜,也就是獺肝之類的藥物。

孫東宿醫治孫如亭,他年過四十,眼睛突然紅腫,太陽穴疼痛,三天未排便,平時每月大便僅兩次,這次卻連續四天都未停止。當地一位自稱眼科高手雲谷,醫治多日,腫脹紅腫卻未消退,反而在右眼內眥長出一個白色膿泡,幾乎垂到鼻子,直徑二寸多,雲谷見狀嚇得逃走,認為是奇症,束手無策。病人還伴有嘔吐、眩暈,只能臥床不起,稍微動彈就會加重眩暈和嘔吐,眾人以為此病難治。孫東宿診脈發現兩寸關脈滑大有力,兩尺脈沉微,判斷是中焦痰濕,肝膽有火,一定是因怒氣所致。

《內經》說:各種風眩皆屬肝火,各種逆氣上衝皆屬火,大多數眩暈都是因痰濕引起的。眼珠上長出的白色膿泡,是火氣旺盛,怒氣加劇,氣血運行不暢,上衝而下不得,所以直接鼓脹突出眼外。古代壯士一怒目珠裂,與此病理相同。肝臟主血,所以出血不止。治療應當抑制目疾,清熱化痰,則諸症自愈。先用薑汁益元丸壓制痰火,止吐;再用二陳湯,加入酒連、酒芩、天麻、滑石、吳茱萸、竹茹、枳實煎服,一劑後嘔吐和眩暈停止,頭部略能活動。再改用二陳湯,加入芩、連、穀精草、夏枯草、香附、茱萸、薏苡仁,服用兩劑。

紅腫消退,膿泡縮小。四劑藥後痊癒,出血也停止了,從此以後不再發作。

又有一位亮卿的女儿,左眼紅腫,如同腹中飽脹,眼睛才能張開,飢餓時則眼瞼無法張開,這是疳積虛寒的症狀。用夏枯草二錢,穀精草、甘草各一錢,香附一錢五分,煎服四劑就痊癒了。

李士材醫治朱文哉,全身如同蟲咬般疼痛,口舌糜爛,每天早晨都會看見兩個鬼拿著盤子送食物來。李士材診脈發現寸脈時大時小,認為是鬼祟作怪,仔細觀察兩關脈弦滑有力,判斷是痰飲所致。先用滾痰丸,雖略有效果,但病情如故。再用小胃丹二錢,又排出大量痰飲和水分,全身疼痛減輕一半,第二天早上鬼也不見了。再用人參三錢,白朮二錢,煎湯服用小胃丹三錢,又大瀉十餘次,約有二十碗,病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