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源

《奇症彙》~ 卷之八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7)

1. 肛門

廣陵有一田婦,瀉下惡物如油,有一鄰童,用紙捻蘸之,與油無二,眾醫莫效。孫茲九治之,用補中益氣湯十劑,及天王補心丹,服之而愈。旁問其故,曰:驚氣入大腸也,詢之果因驚得此。

東垣治一人,腸澼下血,另作一派,其血唧出有力而遠射,四散如篩,春中血下行,腹中大作痛,乃陽明氣衝,熱毒所作也。當升陽去濕,和血脈。以陳皮二分,熟地、歸身、蒼朮、秦艽、桂各三分,生地、丹皮、生甘草各五分,升麻七分,炙甘草、黃耆各一錢,白芍一錢五分,名曰升陽去熱和血湯,作一服,水四盞煎一盞,空心稍熱服。

《準繩》載:無擇翁治脈痔外無形,而所下一線如箭,或點滴不已。此由脈竅中來也,用蝟皮丸。

程仁甫治一兒,一歲之內,大便三四十日只通一次,每通時腹脹盛。此乃胎毒熱結所致。用玄明粉米飲調下一錢,三五次之後不復閉。

葶藶丸

葶藶(炒),澤瀉,椒目,桑白皮,木豬苓,杏仁(各五錢)

為末,煉蜜丸梧子大,每服三五十丸,蔥白湯下,不拘時服,以利為度。

逐邪殺蛇丹

當歸,白芍(各一兩),蘿蔔子(三錢),地榆(五錢),大黃(一錢)

水煎服。

天王補心丹

生地(四兩),人參,元參(炒),丹參,茯神,桔梗,遠志(炒,五錢),棗仁(炒),柏子仁(炒、研去油),天冬(炒),麥冬(炒),當歸,五味子(一兩)

蜜丸彈子大,硃砂為衣,臨臥燈心湯下一丸。

蝟皮丸

蝟皮(炙焦,一兩),槐花(炒),艾葉(炒黃),豬後懸蹄垂甲(炙黃,十枚),盈尺皂角(一挺,去弦核、醋炙黃)

為細末,蜜丸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前米飲送下。

補中益氣湯(見項門)

二陳湯(見目門)

白話文:

[肛門]

揚州有個農婦,拉肚子排出像油一樣的惡臭物體,鄰居小孩用紙捻沾取,發現和油沒什麼差別,很多醫生都治不好。孫醫師用補中益氣湯十劑,以及天王補心丹治療,患者服藥後痊癒。詢問原因,說是驚嚇之氣入侵大腸,詢問農婦後確實是因為受驚嚇才導致這個病症。

一位醫生治療一位病人,腸子排出很多血,血噴射有力且射程很遠,四處飛濺像篩子一樣,春天時出血加劇,腹部劇痛,這是陽明經氣衝、熱毒引起的。應該升陽去濕,調和血脈。處方用陳皮二分,熟地、歸身、蒼朮、秦艽、桂枝各三分,生地、丹皮、生甘草各五分,升麻七分,炙甘草、黃耆各一錢,白芍一錢五分,名為升陽去熱和血湯,一劑藥,用水四碗煎成一碗,空腹溫服。

《準繩》記載:無擇翁治療一種脈絡腫脹的痔瘡,外觀無形,但排出的東西像箭一樣一條線,或者不斷點滴出血。這是由於脈絡通道引起的,使用蝟皮丸治療。

程仁甫治療一個不到一歲的孩子,大便三四十天才排便一次,每次排便時肚子都非常脹。這是胎毒熱結引起的。用玄明粉用米湯調服一錢,服用三五次後就不再便秘了。

葶藶丸:

葶藶(炒)、澤瀉、椒目、桑白皮、豬苓、杏仁(各五錢)

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,用蔥白湯送服,不拘時間服用,以通便為度。

逐邪殺蛇丹:

當歸、白芍(各一兩)、蘿蔔子(三錢)、地榆(五錢)、大黃(一錢)

水煎服。

天王補心丹:

生地(四兩)、人參、元參(炒)、丹參、茯神、桔梗、遠志(炒,五錢)、棗仁(炒)、柏子仁(炒、研去油)、天冬(炒)、麥冬(炒)、當歸、五味子(一兩)

用蜂蜜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,用硃砂包裹,睡前用燈芯草熬的湯送服一丸。

蝟皮丸:

蝟皮(炙焦,一兩)、槐花(炒)、艾葉(炒黃)、豬後蹄甲(炙黃,十枚)、皂角(一挺,去弦核、醋炙黃)

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

補中益氣湯:(見項門)

二陳湯:(見目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