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症彙》~ 卷之三 (4)
卷之三 (4)
1. 口
《名醫錄》云:隋有患者,嘗肌而吞食,則下至胸,便即吐出。醫作噎疾、膈氣、翻胃三候治之無驗。有老醫任度視之曰:非三疾,蓋因食蛇肉不消所致,但揣心腹上有蛇形也。疾者曰:素有大風,嘗求蛇肉食,風稍愈,復患此疾矣。遂以芒硝、大黃合而服之,微泄利而愈。
丹溪治一婦,孕三月,吐痰水並飲食。每日寅卯時作,作時覺小腹有氣衝上,然後膈痛而吐。面赤微燥,頭眩臥不能起,肢疼微渴,蓋肝火挾衝脈之火衝上也。一日甚,二日輕,脈和,右手寸高,藥不效者,將二月餘。用沉香磨水,化抱龍丸一服,膈寬氣不上衝,二三服吐止,眩減而安。
一人患氣上衝,口出如煙霧,耳內常鳴,此衝脈逆上。與八物湯,加炒黃連二分,黃柏三分,數劑而愈。
張子和治一人,年二十餘歲,病患口中氣出如登廁,雖親戚莫肯對語。戴人曰:肺金本主腥,金為火所乘,火主臭,應便如是。久則成腐,腐者腎也,此亢極反兼水化。病在上,宜湧之。以茶調散湧去其七,夜以舟車丸、浚川丸五七行,比旦而臭斷。
羅謙甫治韓子王父,年愈六旬,病消渴,至冬反添燥熱,須裸袒,以冰水噴胸腋乃快。日食肉面數回,頃時即飢,如此月餘。羅診得脈沉細而疾,以死決之。子玉泣曰:病固危篤,君盡心救之,則死而無恨。羅曰:夫消之為病,其名不一,曰食㑊、曰消中、曰宣疾。此高粱之所致也。
陽明化燥火,津液不能停,自汗小便數,故飲一溲二,胃熱則消穀善飢,能食而瘦。王叔和云:多食亦飢,虛是也。此病仲景所謂春夏劇,秋冬瘥,時制故也。令尊今當瘥之時反劇,乃腎水乾涸,不能制其心,而獨旺於不勝之時,名曰真強,乃孤陽絕陰者也。且人之身為主,天令為客,此天令大寒,尚不能制其熱,何藥能及。
《內經》云:主勝逆,客勝從,正以此也。設從君治療,徒勞而已。固辭而歸,後易醫與灸,數日而卒。
薛己治四明屠壽卿,孟夏,當門齒如有所擊,痛不可忍。脈洪大而弦。薛曰:洪弦相搏,欲發瘡毒也。先用清胃散加白芷、銀花、連翹,痛即止。至晚鼻上發一瘡,面腫黯痛,更用前藥加犀角十劑。腫至兩額,口出穢氣,脈益大,惡寒內熱,此毒熾血瘀,藥力不能驟敵。乃數砭患處與唇上,並刺口內赤肉,各出毒血,再服前藥至數劑而愈。
若泥尻神不行砭刺,或全仗藥力,鮮不誤矣。
吳江史生之內,每產後齒根皆動,必逾日乃止。復懷妊臨月,時薛偶至,言及此症,留十全大補湯二劑,令產後煎服,齒不復動矣。
一婦年三十餘,忽不進食,日飲清茶、水果,三年餘矣。薛為脾氣鬱結,用歸脾湯加吳茱萸四劑,遂飲食如常。若人脾胃虛而不飲食,當以四神丸治之。
白話文:
[口]
隋朝時,一位病人經常感覺肌肉裡有東西,吞下去後會下降到胸部,然後又吐出來。醫生診斷為噎膈、膈氣、胃反三種疾病,用各種方法治療都沒效果。一位老醫生任度診治後說,這不是這三種病,而是因為吃了蛇肉消化不良造成的,他還說病人腹部上有蛇形的腫塊。病人說自己以前風濕病很嚴重,曾吃蛇肉治療,風濕病好轉後又得了這個病。老醫生於是給他開了芒硝和大黃的混合藥,服用後稍微腹瀉,病就好了。
丹溪醫生治療一位懷孕三個月的婦女,她經常嘔吐痰水和食物,每天寅時卯時發作,發作時感覺小腹有氣往上衝,然後胸口痛並嘔吐。臉色發紅乾燥,頭暈目眩,躺下也起不來,四肢疼痛,略微口渴。丹溪判斷這是肝火和衝脈之火上衝造成的。病情一日重一日輕,脈象平和,右手寸脈較高,用了很多藥卻無效,已經持續兩個多月了。丹溪於是用沉香磨水,再服用抱龍丸,服藥後胸口舒暢,氣不再上衝,服藥兩三劑後嘔吐停止,頭暈減輕,身體也舒服了。
有一個人患有氣往上衝的病症,嘴巴會像冒煙一樣呼出氣體,耳朵經常鳴響,這是衝脈逆流上衝造成的。醫生給他開了八物湯,加炒黃連二分、黃柏三分,服藥幾劑後痊癒。
張子和醫生治療一位二十多歲的病人,這個病人嘴裡會不斷地放出像廁所一樣臭氣,連親戚都不願意靠近他說話。戴人醫生說:肺金主腥,金被火所克,火主臭,所以才會這樣。時間久了就會腐敗,腐敗是腎的問題,這是亢盛到極點反過來傷及腎水的現象。病在上焦,應該用藥把它湧出來。於是用茶水調配藥物,把臭氣湧出七分,晚上服用舟車丸、浚川丸,服用五到七劑,到第二天早晨臭氣就消失了。
羅謙甫醫生治療韓子王的父親,這位老人六十多歲,患有消渴症,到了冬天反而燥熱更重,必須裸露身體,用冰水噴灑胸腋下才感到舒服。他每天吃肉和麵條好幾次,過一會兒就餓了,這樣持續一個多月。羅醫生診脈發現脈象沉細而快速,判斷病人將不久於人世。韓子王哭著求羅醫生盡力搶救,羅醫生說:消渴症的名稱有很多,例如食㑊、消中、宣疾等等,這是因為吃了高粱造成的。
陽明經化為燥熱之火,津液無法停留在體內,所以自汗、小便頻繁,喝的水比尿液多很多,胃熱所以消化食物很快,容易飢餓,雖然能吃卻日漸消瘦。王叔和說:吃得多卻還餓,這是虛症。這病症仲景說春天和夏天嚴重,秋天和冬天好轉,這是季節性的疾病。令尊現在本應該好轉卻反而加重,是因為腎水枯竭,無法抑制心火,反而在最虛弱的時候反而很亢奮,這叫做真強,是孤陽絕陰的狀態。而且人體是根本,天象是客觀的條件,現在天寒地凍,尚且無法抑制他體內的燥熱,還有什麼藥能治好呢?
《內經》說:主氣盛則逆,客氣盛則順,就是這個道理。如果我遵從你的意思治療,那只是白費力氣而已。於是羅謙甫辭別而去,後來病人改用其他方法治療並用灸法,幾天後就去世了。
薛己醫生治療四明縣屠戶壽卿,孟夏時節,他的門牙好像被什麼東西撞擊一樣疼痛難忍,脈象洪大而弦。薛己說:洪脈和弦脈同時出現,將要生瘡毒。於是先用清胃散加白芷、銀花、連翹,疼痛立刻止住。到晚上鼻子上長了一個瘡,臉腫脹、黯黑、疼痛,於是再次使用之前的藥物,並加犀角,服用了十劑。腫脹蔓延到兩額,口裡排出污濁的氣息,脈象更加洪大,惡寒內熱,這是毒邪熾盛,血液瘀阻,藥力無法快速克服。於是薛己用針刺患處和嘴唇,以及刺破口內發紅的肉,排出毒血,再服用之前的藥物幾劑,病就好了。
如果只用泥土敷在患處而不用針刺,或者完全依靠藥力,很少有不失敗的。
吳江的史生,每次產後牙根都會鬆動,要過一天才能恢復。再次懷孕臨產時,薛己剛好去拜訪他,談到這個病症,於是留下十全大補湯兩劑,讓她在產後服用,牙齒就不再鬆動了。
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,突然不吃飯,每天只喝清茶,吃水果,持續三年多了。薛己診斷是脾氣鬱結,於是用歸脾湯加吳茱萸四劑,她就開始像正常人一樣吃飯了。如果有人脾胃虛弱而不吃飯,應該用四神丸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