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症彙》~ 卷之三 (5)
卷之三 (5)
1. 口
孫東宿治葉潤齋,年四十,心膈嘈雜,好啖肉,一日不能缺,缺即身浮力倦,神魂無措,必急得肉乃已,見則大嚼,及入腹,腹又大痛,痛極則吐酸水稠涎,然後定。稍定,又思肉啖也。其痛苦之態,叫喊之厲難狀,見之酸鼻。或有諭之曰:與其好肉而受痛,孰若絕肉以無楚也。
久病脾虛,肉入難化,故使作痛,此婦人女子且知之,汝丈夫獨不慎何哉?潤曰:何吾豈不知絕肉之為愈也?蓋痛雖苦尚能熬,若嘈雜則遍身淫淫蘇蘇,左右無可奈何,手足無所把捉,頃刻不能自存,有近於死不能熬,急需食肉少蘇。吾豈縱口求痛哉?不得已也。孫診其脈,大小不等,觀其色,唇紅臉黃。
孫曰:據色脈,乃蟲症,非祟也。予能殛之,先與雄黃丸一服,不瘳。改用膩粉五分,使君子一錢,為末,用雞子打餅,五更空心飼之。辰刻下長蟲十條,內有二大者,長尺有咫,自首貫尾皆紅。下午又下小蟲百餘,自此再不喜肉,而嘈雜良愈。
崇禎時,武林姚應鳳,有一人患左唇生一紅痣,別無他苦,姚視之曰:此齒藎也,三年必死。其人怒不應。三年齒潰,詣求救,謝曰:君天譴也,不能過期矣。
當湖江希生內政,中年時,每食豬肉即身體戰慄,屢易不效。後因他病,服逍遙散數劑,舊患亦愈。汪時在燕京蔣相國家,予過之,言及此症,並問其故。予曰:《素問》云:諸禁鼓慄,皆屬於火。症由食豬肉戰慄,此肝膽素有鬱熱故也。因食發風動氣之味,徒引動其病,而不能力開其鬱,故每食即發。逍遙散乃開鬱散火之劑,所以偶服得愈。
或問前症,每因食物動其內火,而何以內火動,即戰慄乎?予曰:素注云,火性就燥,內熱即甚,衛外之陽,皆湊入內,故外反鼓慄。此症因食物引動其火,至內火益熾,乃衛外之陽,以就火性之燥,皆湊入內,其重虛其外,故即戰慄。移時火伏氣靜,而衛陽復回,病愈如故。
一婦不月,發熱嗽痰如墨,疏表轉甚。脈之而尺倍數。症由經水逆上,痰血相混。因火極似水,故色黑,而治表反劇。經云:人有兩死,而無兩生。蓋汗即血之液,病失血,後發其汗,血汗兩傷,此即兩死,無兩生也。茲當四物湯加知、柏、牛膝服四劑,經至而愈。
乙酉春,有紹興楊石林雲漕白一人,忽患腹大痛,約二日許,糖粕悉從口出,醫無措劑。適有醫云:此陰陽錯亂,腎氣逆上,用茯苓五錢數服而愈。後又有患者,服之亦隨愈。
黃連解毒湯
黃連,黃芩,黃柏,梔子
等分水煎服。
抱龍丸
膽星(一兩),天竺黃,雄黃,辰砂(二錢),麝香(少許)
上為末,煮甘草汁,丸彈子大,陰乾。每服一丸,氣喘有痰加枯礬。
八物湯
生地,當歸(各三錢),芍藥(二錢),川芎(一錢五分),木香(五分),檳榔,枯楝,延胡索(各一錢)
白話文:
孫醫生治療葉潤齋,四十歲,心膈處嘈雜不寧,嗜食肉類,一天不吃就會全身浮腫無力,精神恍惚,只有吃了肉才能緩解。見到肉就猛吃,但肉入腹後卻腹痛劇烈,痛到極點會吐出酸水和濃稠的唾液,然後才能稍微緩和。稍有好轉,又開始想吃肉。他痛苦的表情和叫喊聲難以形容,令人看了難受。有人勸他:寧願不吃肉而免受痛苦,也不要貪吃肉而受罪。
他久病脾虛,吃肉不易消化,所以才會肚子痛,這連婦人都知道,你一個大男人怎麼不明白呢?葉潤齋說:我當然知道不吃肉就能好,但是雖然肚子痛很痛苦,我還能忍受,但那嘈雜的感覺卻讓全身發麻,渾身無力,手腳發軟,感覺隨時都會死去,只能靠吃肉來緩解一下。我可不是故意想吃肉受罪,實在是沒辦法。孫醫生診了他的脈,發現脈象大小不一,觀察他的面色,嘴唇紅潤,臉色發黃。
孫醫生說:根據脈象和面色判斷,這是蟲症,不是邪祟作怪。我可以把它治好。先給他服用雄黃丸,但沒有效果。於是改用膩粉五分,使君子一錢,研成末,用雞蛋調成餅,清晨空腹服用。辰時(上午7-9點)排出十條長蟲,其中兩條很大,長達一尺多,從頭到尾都是紅色。下午又排出一百多條小蟲,從此以後他不愛吃肉了,嘈雜的症狀也好了。
崇禎年間,武林的姚應鳳醫生,遇到一個病人左唇長了一顆紅痣,沒有其他症狀。姚醫生說:這是齒藎(一種不好的徵兆),三年內必死。病人很生氣,不相信。三年後,紅痣潰爛,病人前來求救,姚醫生說:這是天譴,沒辦法違背天意了。
當湖的江希生醫生,中年時,每次吃豬肉就會渾身發抖,試過很多方法都不見效。後來因為其他病症,服用了幾劑逍遙散,舊病也好了。汪時在燕京的時候,曾去蔣相國府上拜訪,談到了這個症狀,並詢問原因。我說:《素問》說:所有禁錮、顫慄的症狀,都屬於火症。因為吃豬肉而顫慄,是因為肝膽原本就有鬱熱,吃豬肉這種發風動氣的食物,只會加重病情,而不能疏通鬱氣,所以每次吃都會發作。逍遙散是疏肝解鬱、清熱的藥物,所以偶然服用就能痊癒。
有人問:前面那個症狀,都是因為食物引起的內火,那為什麼內火旺盛就會顫慄呢?我說:《素問》注釋中說,火性乾燥,內熱過盛,體表的陽氣都會向內聚集,所以體表反而會發抖。這個症狀是因為食物刺激內火,導致內火更加旺盛,體表的陽氣就因為火性乾燥而向內聚集,體表反而虛弱,所以就顫慄。過了一會兒,火氣平息,陽氣回歸體表,病就好了。
一位婦女月經不通,發熱咳嗽,痰液像墨汁一樣黑,治療表證反而加重了病情。診脈發現寸脈弱,尺脈強盛。症狀是經血逆流向上,痰血混合。因為火盛則像水,所以顏色發黑,而治療表證反而加重病情。經書上說:人可以死兩次,但不能活兩次。因為汗液是血液的液體,如果病人失血,再出汗,就會血汗兩傷,這就是死了兩次,無法再活過來。現在應該服用四物湯加知母、柏子仁、牛膝,服用四劑,經血來了就會痊癒。
乙酉年春天,紹興楊石林雲漕白的一位病人,突然腹痛劇烈,大約兩天後,糖粕(類似米糠的物質)從口中排出,醫生束手無策。恰好有醫生說:這是陰陽錯亂,腎氣逆上,用茯苓五錢,服用幾次就好了。後來又有患者服用此方,也隨之痊癒。
黃連解毒湯
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 等分,水煎服。
抱龍丸
膽星(一兩)、天竺黃、雄黃、辰砂(二錢)、麝香(少許) 研末,用甘草汁煮丸,如彈子大,陰乾。每次服用一丸,氣喘有痰者加枯礬。
八物湯
生地、當歸(各三錢)、芍藥(二錢)、川芎(一錢五分)、木香(五分)、檳榔、枯楝、延胡索(各一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