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源

《奇症彙》~ 卷之七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2)

1. 手足

夏子益《奇疾方》云:有人手足十指節斷壞,惟有筋連,無節肉,蟲出如燈心長數寸,遍身綠毛卷,名曰血餘。以茯苓、胡黃連煎湯,飲之自愈。

〔源按〕經云:脾熱生肉痿,肉痿者色黃而蠕動。又云: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關節。注云:濕自下受,先入皮肉,濕流關節則傷筋脈,筋脈傷則肝亦受病。此症由皮肉化蟲至十指斷壞,無節肉,而更感肝木之氣,化生綠毛卷蟲,又經所謂東方生木,木生風,在臟為肝,其蟲毛。蟲毛者,森森之象,故有是形耳,而病名血餘。

因肝藏血,所得肝之餘氣,而生蟲毛故也。然不生別色而獨生綠?蓋脾屬土,其色黃,肝屬木,其色青,青黃二氣相感,則生是色也。茯苓補脾利濕,胡黃連清肝木之熱,使木平脾強,則症自愈。

白話文:

古籍《奇疾方》中記載,有些人手腳十指關節斷裂壞損,只剩下筋連著,沒有肉,蟲子從裡面爬出來,像燈芯一樣長幾寸,全身長滿綠色的毛髮,捲曲在一起,這種病叫做血餘。可以用茯苓和胡黃連煎湯服用,可以自愈。

又云:有人患四肢節脫,但有皮連,不能舉動,名曰筋解。用酒浸黃蘆三兩,經一宿,取出焙乾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下服盡安。

〔源按〕此症四肢節脫,但有皮連,因四肢筋脈痿而不用,故謂之筋解。解者,為筋脈解散,不堪任用耳。然痿有虛痿實痿,劉河間曰:四肢不舉,俗曰癱緩。故經所謂脾太過,則令人四肢不舉。又曰:土太過則敦阜。阜高也,敦厚也,既厚而又高,則令除去,此真所謂膏粱之疾,其治則瀉,令氣弱陽衰,土平而愈。或三化湯、調胃承氣湯選而用之,若脾虛則不用也。

白話文:

有人四肢關節脫臼,但皮膚還連著,無法活動,叫做筋解。可以用酒浸泡黃蘆三兩,浸泡一夜,取出烘乾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酒送服,就能痊癒。

經所謂土不及則脾陷卑下也,陷坑也,故脾病四肢不舉。四肢皆稟氣於胃,而不能至經,必因於脾,乃能受稟?今脾病,不能與胃行其津液,四肢不得稟水穀氣,氣日以衰,脈道不利,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,故不用焉。其治可十全散,加減四物,去邪留正。予考《內經》,五臟使人痿,而河間獨言治脾者。

《內經》又云:論言治痿者,獨取陽明故也。陽明五臟六腑之海,主潤宗筋,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,衝脈者,經脈之海也,主滲灌溪谷,與陽明合於宗筋,陰陽總宗筋之會,會於氣亍,而陽明為之長,皆屬於帶脈,而絡於督脈,故陽明虛則宗筋縱,帶脈不引,故足痿不用也。

白話文:

脾臟虛弱,無法將精微物質輸送至四肢,導致四肢無力,無法活動。因為四肢依靠脾臟將食物中的精華輸送到經脈,才能維持活動。脾臟病變,無法與胃一起運化水谷精華,導致四肢得不到營養,氣血衰弱,經脈不通暢,筋骨肌肉缺乏氣血滋養,所以無法活動。治療可以用十全散加減四物湯,去除邪氣,留住正氣。我研究《內經》,發現五臟都能導致痿症,但只有河間醫家專注於治療脾臟。

《內經》中也提到,治療痿症要重點關注陽明經,因為陽明經是五臟六腑之海,主司潤養宗筋,宗筋負責束縛骨骼,使關節靈活。衝脈是經脈之海,負責滋養四肢末端,與陽明經共同作用於宗筋,陰陽交匯於宗筋,匯聚於氣海,陽明經是主導力量,都屬於帶脈,並與督脈相連。所以陽明經虛弱,宗筋鬆弛,帶脈無力,導致足部痿弱無力。

曰:治之奈何?曰:各補其榮而通其輸,調其虛實,和其逆順,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,則病已矣(時受月謂受氣時月,如肝王甲乙,心王丙丁類也)。

又云:有人兩足心凸腫,上生黑豆瘡,硬如釘,脛骨生碎孔,內髓流出,身發寒顫,惟思飲酒。此是肝腎冷熱相吞。用炮川烏頭來敷之,內服韭子湯效。

又云:有人忽發寒熱,數日不止,四肢堅如石,擊之有鐘磬聲,日漸瘦惡。用吳茱萸、木香等分,煎湯飲之自愈。

白話文:

醫生說:要怎麼治療呢?醫生說:要根據各自的虛實,調和陰陽,滋養其所虛,疏通其經絡,筋骨血肉都需在合適的時間段接受氣血的滋養,這樣病就好了(時間段指的是氣血運行時間,例如肝主甲乙,心主丙丁等)。

還有人雙腳掌心凸出腫脹,上面長出黑豆大小的硬瘡,像釘子一樣,脛骨上長出碎孔,內部的骨髓流出,身體發冷發抖,只想喝酒。這是因為肝腎寒熱相互交戰所致。可以用炮製過的烏頭來外敷,並服用韭子湯,效果很好。

還有人突然發熱發冷,持續數日不退,四肢僵硬如同石頭,敲打時發出鐘磬般的聲音,日漸消瘦衰弱。可以用吳茱萸、木香等分煎湯服用,就能自愈。

〔源按〕此症為寒邪客於少陽,少陽與厥陰相為表裡,在三陽盡處,陽盡則陰生,故有寒熱之往來。厥陰在三陰盡處,陰盡則陽接,故有寒熱之勝復。此症由陰勝而不能外復於陽,至邪橫逆於脾,厥失健運之職,故四肢悉堅如石,即經所謂寒以堅之是也。夫擊之聲如鐘磬,乃土音也,蓋脾屬土,其音宮,宮音重而大,故聲如是。

凡脾土之音,非火不發,非郁亦不發,猶天地元陽之氣,鬱結於下而後外達,達則雷聲自內而出也。蓋脾土為寒所郁,擊之則筋脈自相應而作也,至四體日漸瘦惡,因脾病不為肌膚故耳。然治病當求其本,用吳茱萸直入肝臟,逐去深寒;而更以木香通其壅滯之氣,使氣通寒散,則木平土安,而病自愈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是寒邪入侵少陽經脈所致,少陽與厥陰互為表裡,位於三陽經脈盡頭,陽氣衰竭則陰氣滋生,因此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。厥陰位於三陰經脈盡頭,陰氣衰竭則陽氣接替,所以也會有寒熱反复。由於陰氣過盛,無法向陽氣轉化,邪氣逆襲脾臟,導致脾臟失去正常的運化功能,因此四肢僵硬如同石頭,這正是經書中所說的“寒以堅之”。敲擊身體發出鐘磬之聲,這是土的聲音,因為脾臟屬土,其音調為宮,宮音厚重低沉,所以聲音如同鐘磬。

脾土的聲音,必須藉助火才能發出,也必須藉助氣的流通才能發出,就像天地元陽之氣,積鬱於下,才能向外發散,發散時就會產生雷聲。脾土被寒邪所郁積,敲擊時筋脈就會相互呼應,產生聲音。患者四肢日漸消瘦,面色蒼白,是因為脾臟生病,無法滋養肌膚所致。治療這種病症,要從根本入手,使用吳茱萸直接進入肝臟,驅除深層的寒邪;再用木香疏通壅滯之氣,使氣血通暢,寒邪消散,脾土恢復正常,病症自然痊癒。

或問:邪入厥陰,因陰勝而陽下不能復至,邪橫逆脾土,當必吐利,而何故無乎?予曰:脾土雖困,而氣機尚能內動,所以擊之即有聲相應而出,即易所謂坤至柔而動也,剛故無是患。然此聲為寒鬱不能自達,則必擊之有聲者,亦猶土氣之有氣也,有氣之器,以鐵物擊之,其火自內而出,即是氣也。蓋其氣閉郁寒體之中,必擊之則氣機內動,而聲發於外也。

若無火則無氣,無氣則不鳴,欲明此病,當以氣之擊而有聲者察之。

又問:土器之有聲者,擊之即隨所擊之處而發,若脾土深居於內,雖有筋脈相應,恐未必能隨所擊而發音。予曰:脾土之音,擊之聲發,猶琴聲之相應也。蓋琴無體,則弦不鳴,撥其弦,則遂應。明乎器之如是,便知是病所擊之聲矣。

白話文:

有人問:邪氣侵入厥陰,因為陰氣過盛陽氣下降無法回升,邪氣橫逆脾土,應該會導致嘔吐腹瀉,為什麼沒有呢?我回答:脾土雖然受困,但氣機還能內動,所以敲擊它就能發出聲音,這就是所謂的「坤至柔而動也,剛故無是患」。不過這個聲音是寒氣鬱結無法自行舒展,所以必須敲擊才會發出聲音,就像土氣仍然有氣一樣。有氣的器皿,用鐵器敲擊,就會有火從內部燃起,這就是氣。因為氣閉塞鬱結在寒體之中,所以必須敲擊才會使氣機內動,聲音從外部發出來。

如果沒有火就沒有氣,沒有氣就不會發出聲音,想要明白這種病症,就應該觀察氣被敲擊後發出聲音的情況。

又有人問:陶器發出聲音,敲擊它就會在敲擊的地方發出聲音,但脾土深藏在內部,即使有筋脈相應,恐怕也不一定能隨著敲擊發出聲音吧?我回答:脾土發出的聲音,跟敲擊琴弦發出的聲音一樣,都是因為應激而發出來的。因為琴沒有琴體,弦就不會發出聲音,撥動琴弦,就會產生聲音。明白了器皿的道理,就能明白這種病症敲擊之後發出聲音的原因了。

又問:土器有氣則鳴,則木中有火,豈非氣乎,何故但有聲而不鳴耶?予曰:子不明器之為質,分五音之聲,非以氣恁也。即如木為器,其音角,角音調而直,故聲如是。予所言,土器之有聲者,叩之則鳴,若以五音論之,則收宮音之聲,無氣便無此音,豈可概以氣論之哉?若以氣論之,即鐘鼓等音亦宮音也,豈有氣乎?

又問:鐘鼓二器,固無聲也,何故無氣之器,反鳴而且遠乎?予曰:鍾雖無氣,內有脈道,音從脈道而行,故得鳴而且遠。所以五金切之則光,折之則參差不齊,此依脈路所分,故不平而齊也。乃五金中,惟錫鉛無聲,因柔而不剛故耳。若以鼓論,不過因急而有聲,並非有氣而有脈道也,鼓聲其音走內,若下面覆皮,擊之以應其下,所以亦鳴而遠也,否則聲淺而不遠矣。

白話文:

有人又問道:陶器有氣才會發出聲音,而木頭裡有火,這難道不是氣嗎?為什麼木頭只發出聲音卻不鳴響呢?

我回答說:你不知道器物的本質,也沒有分清楚五音的發聲原理,不能單純用氣來解釋。就拿木頭做成的器物來說吧,它的音調是角音,角音的音調直而上揚,所以發出的聲音就是這樣。我之前說陶器發出聲音是因為敲擊它就會響,如果按照五音來論,那就是收宮音的聲音,沒有氣就不會有這種聲音,怎麼能用氣來概括呢?如果用氣來解釋,那鐘鼓等樂器的聲音也是宮音,難道它們也有氣嗎?

又有人問:鐘和鼓這兩種樂器本來就沒有聲音,為什麼沒有氣的器物反而能發出聲音,而且聲音還很遠呢?

我回答說:鐘雖然沒有氣,但裡面有脈道,聲音就是通過脈道傳播出去的,所以能發出聲音並且傳得很遠。就像五種金屬,切開它就會發光,折斷它就會參差不齊,這是因為它們的脈路分佈不同,所以表面才會不平整。然而在五種金屬中,只有錫和鉛沒有聲音,因為它們柔軟而不堅硬。如果以鼓來說,它發聲不過是因為敲擊它,並非因為有氣和脈道。鼓聲的音調往內走,如果下面覆蓋著皮革,擊打它就能使聲音傳到下面,所以也能發出聲音而且傳得很遠,否則聲音就會很弱而且傳不遠。

《奇病方》云:有人指縫流血不止,有蟲如蜉蝣之小鑽出,少頃即能飛去。此症乃濕熱生蟲也,然何故而能飛耶?蓋濕熱而更感風邪,凡蟲感風,即有翼能飛。蟲在人身,得風之氣,故亦能飛也。方用黃耆、熟地、苡仁各五錢,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白朮各三錢,人參、柴胡、荊芥、川芎各一錢,水煎服,四劑而愈。此方全不在殺蟲,而但補氣血,佐用去濕去風,蓋人身氣血和,則蟲自滅故也。

白話文:

《奇病方》記載:有人手指縫隙流血不止,有像蜉蝣般小的蟲子鑽出來,過一會兒就能飛走。這種病症是由濕熱生蟲引起的,但為什麼蟲子能飛呢?因為濕熱又感風寒,所有蟲子沾染風寒就會長出翅膀能飛。蟲子在人體內,受到風的氣息,所以也能飛。治療方法是用黃耆、熟地、苡仁各五錢,當歸、白芍、茯苓、白朮各三錢,人參、柴胡、荊芥、川芎各一錢,水煎服,服用四劑即可痊癒。這個方子完全不在於殺蟲,而是補益氣血,輔以去除濕氣和風寒,因為人體氣血充足,蟲子自然就會消滅。

又云:有人患手足脫下,而人仍不死者,此乃傷寒之時,口渴過飲涼水,以救一時之渴,孰知水停腹內,不能一時分消,遂至四肢受病,氣血不行,久而手足先爛,手指與腳指墮落,或腳指墮落之後,又爛腳板,久之連腳亦墮落矣。若有傷寒口渴,過飲冷水者,愈後倘手足指出水,急用此方可救指節、腳板之墮落也。

方用苡仁三兩,茯苓二兩,肉桂一錢,白朮一兩,車前子五錢,水煎服,一連十劑,小便大利,而手腳不出水矣。

又云:有人患腳板中色紅如火,不可落地,又非痰毒,終歲經年不愈。此病因用熱藥,立而行房,火聚腳心而不散,故經久不肯愈也。法當用內藥消之。若作外治,必先爛去腳板。煎服祛火丹十劑自消,二十劑痊愈。然須忌房事三月,否則必發,發則死矣,慎之哉。

白話文:

有人患了手腳脫落,但人還活著,這是因為患了傷寒,口渴時喝太多涼水,只想解一時之渴,卻不知道水停在肚子裡,不能馬上消解,於是四肢就生病了,氣血無法流通,時間久了,手腳就先爛掉,手指和腳趾掉落,或者腳趾掉落後,又爛腳板,時間再長,整隻腳也會掉落。如果有人患了傷寒口渴,喝太多冷水,之後手腳指頭冒水,趕快用這個藥方可以救手指、腳板免於掉落。

藥方用苡仁三兩,茯苓二兩,肉桂一錢,白朮一兩,車前子五錢,水煎服用,連續服用十劑,小便就會通暢,手腳就不會再冒水了。

還有,有人患了腳板中央紅得像火一樣,不能落地,也不是痰毒,一整年都治不好。這個病是因為用了熱藥,馬上就行房,火氣聚集在腳心散不掉,所以才會久治不癒。應該用內服藥消掉。如果用外治法,就必須先把腳板爛掉。煎服祛火丹十劑就會自行消退,二十劑就痊癒了。但是必須忌房事三個月,否則就會復發,復發就必死無疑,一定要小心謹慎。

又云:有人患指甲盡行脫下,不痛不癢。此乃腎經火虛,又於行房之後,以涼水洗手,遂成此病。方用六味湯,加柴胡、白芍、骨碎補,治之而愈。

又云:有人患掌中忽高起一寸,不痛不癢,此乃陽明經之火不散,而鬱於手也。理痛癢而不痛癢,不特火鬱於腠理,而且水壅於皮毛也,法當用外藥消之。蓋陽明火盛,必作渴引飲不休,而又不渴,是胃中之火盡散,流毒於掌中。必其人是陽明之火盛,手按於床蓆之上,作意行房,過於用力,使掌上之氣血不行,久而突突而高也,不痛不癢,乃成死肉矣。

白話文:

有個人發現自己的指甲全部掉落了,但既不疼痛也不發癢。這是因為他的腎臟功能不足,再加上在性行為後使用冷水洗手,就造成了這個病症。可以服用「六味湯」加上柴胡、白芍和骨碎補來治療,就能痊癒。

另外有一個案例,有個人的手掌突然鼓起來了一英吋(約2.5公分),也是既不疼也不癢。這是由於他身體中的陽明經脈無法正常運轉,導致熱氣積聚在他的手掌裡。這種情況不僅僅是熱氣堆積在皮膚組織中,還可能是水分阻塞了他的汗腺。因此應該要使用外部療法治療。如果陽明經脈的功能旺盛,通常會口乾舌燥一直想喝水,但是這個病人卻沒有這些症狀,表示他的胃部熱氣已經分散到手掌上了。可能他是因為太過興奮,在牀上用手壓著被子進行性行為時,用力過度,使得手掌上的血液循環受阻,長時間下來才造成手掌隆起的情況。由於手掌不會感到疼痛或癢,所以已經變成僵硬的肌肉了。

方用附子一個,煎湯以手漬之,至涼而止,如是者十日,必然作痛,再漬必然作癢,又漬而高者平矣。蓋附子大熱之物,無經不入,雖用外漬,無不內入者也。倘以附子作湯飲之,則周身俱熱,又引動胃火,掌肉不消,而內症蜂起,故用以外治而愈者也。或附子湯中,再加輕粉一分,引入骨髓,更為奇效耳。

又云:有人腳肚之上,忽長一大肉塊,似瘤非瘤,似肉非肉,按之痛欲死。此乃脾經濕氣,結成此塊,而中又帶火不消,故手不可按,按之痛欲死也。法宜峻補,宜峻補脾氣,而分消其濕為是。然而外長怪肉,若在內一時消之,恐不能愈,當用內外夾攻之法。內服消濕化怪湯二劑後將,消塊神丹敷患處,一日即消,神效之極也。

白話文:

以前的人用一個附子,煮成湯,用熱湯浸泡患處,直到手感到涼為止,每天這樣做十天,就會開始感到疼痛,繼續浸泡就會發癢,再浸泡一段時間,腫脹就會消退。因為附子是性熱的藥物,能通達全身經脈,即使外用也能滲入體內。如果直接用附子煮湯喝,全身會變得燥熱,還會引發胃火,導致手掌肉不消,並且引發各種內在疾病。所以用外治方法才能治癒。有的時候,附子湯里再加入少許輕粉,能讓藥力深入骨髓,效果更佳。

還有人腳肚子上突然長出一塊肉,既不像腫瘤,也不像普通的肉,按壓時疼痛難忍,幾乎要痛死。這是脾經濕氣凝聚成塊,並且帶有火氣,所以不能觸碰,觸碰就會疼痛難忍。治療方法應該是補益脾氣,消除濕氣。但因為這塊肉是長在體外的,如果只用內服藥物消掉它,可能會導致病情反复,所以要採取內外夾攻的治療方法。先服用消濕化怪湯兩劑,然後用消塊神丹敷在患處,一天就能消腫,效果非常神奇。

又云:有人足上無故忽毛孔標血如一線者,流而不止即死。急以米醋三升,煮滾熱,以兩足浸之,即止血,後用人參一兩,當歸三兩煎,穿山甲一片,火炙為末,調飲,即不再發此症。乃酒色不禁,恣意縱欲所致,當速治之。

又云:有人腳板上忽生一指,痛不可忍者,乃濕熱之氣結成。用消指散,以刀輕刺出血,刺在生出指上,即時出水,敷在血流之處,隨出隨摻,以血盡力度,至三日可不流水矣,而痛亦少止。再以化水湯煎服,四劑可全愈,而指盡化為水矣,外用生肌散敷之,加膏藥掩之即愈。

白話文:

有個人突然發現自己的腳上有個孔狀的小洞流出血液像一條細線,如果不停止就會死亡。趕快使用三公升的米醋煮沸,讓雙腳浸泡其中,就能停止出血;之後服用人參一兩和當歸三兩熬製而成的茶,再加上一片烤熟的穿山甲片研磨成粉末,混合在一起喝下肚,就不會再次出現這種情況了。這是因為過度喝酒、性生活放肆導致的,應該要及早治療。

另外還有一種狀況是,有些人腳底板上突然長了一根手指頭,疼痛難耐,這是由於溼熱之氣凝固所造成的。可以使用「消指散」,先用小刀輕微地割破皮膚放出血液,然後把針扎進新長出來的手指上,立即就有水流出來,把它塗抹到剛才流血的地方,等血液完全消失就大功告成了,三天內不會再有液體滲漏而出,而且疼痛也會減緩不少。接著再服用「化水湯」四次,就可以痊癒,並且手指也全部轉換成為水分了,最後在外層使用「生肌散」進行包紮,加上膏藥覆蓋即可康復。

程山孺文見一人忽手生丫枝,痛不可忍。一醫用通草為末,以雞蛋清塗調,即消。

《奇效方》云:有人患手足髮指毒,痛不可忍者。用壁間蜂窠為末,入乳香少許,研勻,以醋調塗,干即以醋潤之。

《華佗別傳》云:有人手上皮上現蛇形一條,痛不可忍。此蛇乘人之睡,而作交感於人身,乃生此怪病,服湯藥不效。以刀刺之,出血如墨汁,外用白芷為末摻之稍愈,明日又刺,血如前,又以白芷末摻之,二三次化去其形,先刺頭後刺尾,不可亂也。

白話文:

程山孺文看到一個人突然長出像樹枝一樣的東西,疼痛難忍。一位醫生用通草磨成粉末,用雞蛋清調和塗抹,馬上就消退了。

《奇效方》記載:有人患上手腳及手指的毒,疼痛難以忍受。用壁上蜂巢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乳香,研磨均勻,用醋調和塗抹,乾了就再用醋潤濕它。

《華佗別傳》記載:有人手上皮膚出現一條蛇的形狀,疼痛難以忍受。這是蛇趁人睡覺時,與人產生感應而引起的怪病,服用湯藥無效。用刀刺它,流出的血像墨汁一樣,外用白芷磨成粉末撒在上面,稍微好轉一些。第二天又刺,血還是像之前一樣,又用白芷粉撒在上面,如此二三次,蛇形就消失了。先刺頭後刺尾,不可顛倒順序。

張杲《醫說》載《摭青雜記》云:有人患腳瘡,冬月頓然無事,夏月臭爛,痛不可言。遇一道人云:爾因行草上,惹蛇交遺瀝,瘡中有蛇兒,冬伏藏,故瘡至冬無恙,夏出行,故至夏臭爛。急以生蝦蟆搗敷之,一日三換,凡三日一小蛇自瘡中出,以鐵鉗之,其瘡遂愈。

又云:凡人冬月向火,火氣入內,致兩股生瘡,其汁淋漓不止,世莫能識。用黃柏末摻之立愈。一婦病此,人無識者,亦用此而愈。

李樓《怪症方》云:有一女年十四,腕軟處生物,如黃豆大,半在肉中,紅紫色,痛不可忍,諸藥不效。一方士以水銀四兩,白棉紙二張揉熟,蘸水銀擦之,三日自落而愈。

白話文:

古書《醫說》中引用《摭青雜記》記載:有人患腳瘡,冬天突然不痛不癢,夏天卻臭爛疼痛難忍。遇到一位道人說:「這是你走過草地上,沾染了蛇的毒液,瘡中藏著蛇兒,冬天躲藏,所以冬天沒事,夏天外出活動,所以夏天臭爛。快用生蟾蜍搗碎敷在傷口上,一天換三次,三天後,小蛇就會從瘡口中出來,用鐵鉗夾住它,瘡就會好了。」

還有記載說:人們冬天靠近火爐,火氣進入體內,導致兩腿生瘡,膿水流個不停,很多人都不明白病因。用黃柏末撒在瘡上,馬上就能痊癒。曾經有個婦女得了這種病,大家都不懂,也用這個方法治好了。

李樓的《怪症方》中記載:有個十四歲的女孩,手腕柔軟的地方長了個東西,像黃豆般大小,一半在肉裡,紅紫色,痛得受不了,很多藥都無效。一位方士用四兩水銀,將兩張白棉紙揉爛,沾水銀擦拭患處,三天後就自行掉落,病就好了。

《本事方》云:唐時有一商人,左膊上有瘡,生如人面,亦無他苦。商人戲以酒滴口中,其面色赤,以物食之亦能食,多則膊肉脹起,或不食則一臂痹焉。有名醫教其歷試諸藥,悉無所苦,進至貝母其瘡乃聚眉閉目,商人喜因以小葦筒毀其口灌之,數日成痂遂愈。然不知何疾也,《本經》言是金瘡,此豈金瘡之類歟?

《肘後方》云:有人患手指赤色,隨月生死。以生薤一把苦酒煮熟,搗爛塗之,疾乃止。

〔源按〕此症由寒邪逆於肉理,營氣不從,血凝不行,留於脈絡之間,以隨人之氣血盛衰,而隱現其血之色也。《內經》有云: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溢,而衛氣浮,故血易瀉,氣易行,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,而衛氣沉,月始生則血始精,衛氣始行,月郭滿,則血氣實,肌肉堅,月郭空,則肌肉減。經絡虛,衛氣去,形獨居,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。

白話文:

唐朝時,一位商人左肩上長了一個像人臉一樣的瘡,除了長瘡以外並沒有其他痛苦。商人好玩地用酒滴在瘡上,瘡的顏色竟然變紅了,甚至還能吃東西,吃得多就肩膀上的肉會脹起來,不吃就整條手臂麻痺。一位名醫教他試用各種藥物,結果都沒有反應,直到試用到貝母,瘡竟然皺眉閉眼,商人高興地用一根小竹管打破瘡口灌進去,幾天後就結痂痊癒了。但没有人知道這到底是什麼病,《本經》說這是金瘡,這難道是金瘡的一種嗎?

另外,《肘後方》記載,有人患了手指變紅的病,而且會隨著月份的變化而生死。用生大蒜一把加苦酒煮熟,搗爛敷在患處,病就好了。

這症狀是寒邪逆行到肉裡,營氣無法順暢運行,血液凝滯不通,停留在經絡之間,所以隨著人的氣血盛衰而顯現出血液的顏色變化。《內經》中說:天氣溫暖,陽光明媚,人體血液就會流通旺盛,衛氣上升,所以血液容易流動,氣也容易運行;天氣寒冷,陰暗潮濕,人體血液就會凝滯,衛氣下降,月經初來時,血液開始精純,衛氣開始運行,月經快結束時,血液氣血充盈,肌肉堅實;月經結束後,肌肉就會減少。經絡虛弱,衛氣離開,身體就只剩下形體,所以要根據天時來調節血液和氣血。

以此推之,月始生則氣血初盛,赤色亦隨氣外浮,以漸而生也。郭滿則血氣充實,故色悉現於外,郭空則氣血衰而經絡虛,衛氣去而形獨居(猶日魂去而月魄獨居也),故又漸隱於內也,於是則知所患赤色,故有隨月生死耳。薤白辛溫散血散氣,更用苦酒以作嚮導,使氣散血行則寒自滅,故搗塗而愈。

《太原故事》云:徐之才治一人患腳根腫痛,諸醫莫能識。徐曰:此蛤精疾也,由乘舟入海垂腳水中。疾者曰:實曾如此。之才為剖得蛤二枚,大如榆莢。

鄧氏《筆峰方》云:有人患腳底木硬。以牛皮生薑汁化開,調南星末塗上,烘物熨之。

白話文:

月經開始時,氣血剛開始旺盛,紅色也隨著氣血外浮,逐漸顯現。月經結束時,氣血充盈,所以顏色全部顯現出來。月經結束後,氣血衰弱,經絡虛弱,衛氣消失,只剩下身體本身(就像靈魂離開而只剩下肉體一樣),所以顏色又逐漸隱藏起來。由此可知,患處的紅色變化,是隨著月經的週期而生滅的。用薤白辛溫散血氣,再用苦酒引導,讓氣血流通,寒氣自然消散,所以搗碎塗抹即可治癒。

《太原故事》記載:徐之才治療一位患者的腳跟腫痛,其他醫生都無法診斷。徐之才說:「這是蛤精引起的疾病,是因乘船入海,將腳浸在水裡造成的。」患者說:「確實如此。」徐之才剖開患者的腳,取出了兩個像榆莢一樣大的蛤蜊。

鄧氏《筆峰方》記載:有人患腳底木硬。用牛皮和生薑汁化開,加入南星末調和,塗抹在患處,用溫熱的東西熨燙。

〔源按〕此症為腎臟受寒,營氣凝而不行,以成此疾,即《內經》所謂皮膚不營故為不仁,又曰:北方生寒在氣為堅是也。

道士王裕曰:有忽患腳心如中箭,痛苦無奈,發歇不時,此腎之風毒,瀉腎愈。

《南宮從岣嶁神書》云:南方地卑濕,人多患足瘡,歲久生蟲如蛭而出,乃風毒攻注而然。用牛肚或羊肚或豬去糞不洗,研如泥,看瘡大小,入煅泥礬半兩,塗帛上貼之,須臾瘡癢入心,徐徐連帛取下,火上炙之,中出如絲髮毛尾千萬,或青白赤黑,以湯洗之,三日一作,不過數次,蟲盡瘡愈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是因為腎臟受寒,導致營氣凝滯不通,而引起的。這就像《內經》中所說:「皮膚不營則為不仁」,又說:「北方生寒,在氣為堅」一樣。

道士王裕說:有人突然患上腳心像被箭射中一樣的疼痛,痛苦不堪,發作時斷時續,這是腎臟的風毒入侵所致,瀉腎可以治療。

《南宮從岣嶁神書》記載:南方地勢低洼濕潤,人們容易患足瘡,久而久之就會生出像水蛭一樣的蟲子,這是風毒入侵所致。可以用牛肚或羊肚,或者豬的內臟去糞不洗,研磨成泥狀,根據瘡口大小,加入煅泥礬半兩,塗在布上,貼在瘡口上。很快就會感到瘡口癢到心裡,慢慢地連著布一起取下,放在火上烤,就會看到像頭髮絲一樣的蟲子從瘡口裡出來,顏色有青、白、紅、黑等,用熱水洗淨。每三天做一次,不用太多次,蟲子就會清除乾淨,瘡口也會痊癒。

《翰林叢記》云:李定言石藏用良醫也,有人承檐溜浣手,覺物入爪甲,初若絲髮,數日如線,伸縮不能,始悟其龍伏藏也。乃叩藏用求治,藏用曰:方書無此,以意求之耳。螳螂為末塗指,庶免震厄,其人如其言,後有雷火繞身,急針挑之,果見一物跳出,亦不為災。

《霏雪錄》云:山東民間婦人,一臂有物隱然,屈曲如蛟龍狀,婦喜以臂浸水中,一日雷電自牖出,臂果一龍擘云而去。

蔡元長知開封正據案治事,忽如有蟲自足心行至腰間,即墜筆暈絕,久之方醒。據吏云:此病非俞山人不能療,驅使召之,俞曰:此真腳氣也。法當灸風市,為灸一壯,蔡晏然復常,明日病如初,再召,俞曰:除病根非千艾不可。從其言,灸五百壯,自此遂愈。

白話文:

《翰林叢記》記載:李定言石藏用是一位非常厲害的醫生,曾經有一個人在屋簷下接雨水洗手的過程中,感覺有東西進入指甲,一開始像一根頭髮絲,過了幾天就變成一根線,而且伸縮自如,無法取出,才意識到可能是龍伏藏在裡面。於是就去找石藏用求醫,石藏用說:“醫書上沒有記載這種病症,只能憑經驗推測。”於是將螳螂研磨成粉末塗抹在患者的指頭上,希望可以避免災厄。患者按照他的方法做了,之後遇到雷火圍繞身體,緊急用針挑開,果然看到一個東西跳出來,也沒有造成傷害。

《霏雪錄》記載:山東民間有一位婦人,手臂上藏著一個東西,隱隱約約,彎曲成蛟龍的形狀。婦人喜歡用手臂浸泡在水中,有一天,雷電從窗戶裡進來,婦人手臂上的龍就立刻伸展開來,飛走了。

蔡元長擔任開封知府,正在處理公務,突然感覺有一隻蟲子從腳底爬到腰部,隨即筆落暈倒,過了很久才醒過來。官員們說只有俞山人能治這種病,就派人去請他。俞山人說:“這是真正的腳氣病,必須用灸法治療風市穴。”就灸了一壯,蔡元長頓時恢復正常。第二天,病情又像之前一樣,再次請俞山人來,俞山人說:“要徹底治好病根,必須要灸五百壯。”蔡元長同意了,灸了五百壯之後,病就好了。

《名醫錄》云:學究任道,患腿間瘡腫黑,狀狹而長。北醫王通曰:此魚臍瘡也,一因風毒蘊結,二因誤食人汗而然。乃以一異散敷之,數日而愈。懇求其方,曰:但雪玄一味耳,任遍訪無知之者。有名醫郝允曰:《聖惠方》治此,用臘豬頭燒灰,雞卵白調敷,即此也。

張子和治新寨馬叟,年五十九,因秋欠稅,官杖六十,得驚氣成風搐,已三年矣。病大發則手足顫掉,不能持物,食則令人代哺,口目張睒,唇口嚼爛,抖擻之狀如線引傀儡,每發市人皆聚觀,夜臥發熱,衣被盡蹇,遍身燥癢,中熱而反外寒,欲自盡,手不能繩。傾產求醫,至破其家,而病益堅。

白話文:

《名醫錄》记载,学者任道患腿间疮肿发黑,形状狭长。北医王通诊断为鱼脐疮,一是因风毒积聚,二是因误食人汗所致。他用一种奇药散敷之,数日便痊愈。任道恳求药方,王通说:“只是一味雪玄而已。”任道遍访无人知晓。名医郝允说:《圣惠方》治疗此症,用腊猪头烧灰,鸡卵白调敷,正是此药。

张子和治疗新寨马叟,五十九岁,因秋季欠税,被官府杖打六十下,受惊吓而患风搐症,已有三年之久。病情严重时手足颤抖,无法拿物,吃饭需人代为喂食,口眼张开,嘴唇和口腔烂掉,抖动的样子像线牵木偶,每次发病都会引来街坊围观。夜间睡觉发热,衣被都湿透,全身燥痒,内心燥热却外表寒冷,想要自杀,手也无法握住绳子。马叟倾家荡产求医,却依然没有好转,反而更加严重。

叟之子邑中舊小吏也,以父母訊戴人,戴人曰:此病甚易治,若隆暑時不過一湧,再湧奪則愈矣。今已秋寒,可三之,如未,更刺腧穴必愈。先以通聖散汗之,繼服湧劑,則吐痰一二升,至晚又五七行,其疾小愈,待五日再一湧,出痰三四升,如雞黃成塊,狀如湯熱,叟以手顫不能自探,妻與代探,咽嗌腫傷,昏憒如醉,約一二時許,漸省,又下數行,立覺足輕顫減,熱亦不作,足亦能步,手能櫛巾,可持匙箸,未至三湧,病去如躍,病後但覺極寒。

戴人曰:當以食補之,久則自退,蓋大疾之去,衛氣未復,故宜以散氣導氣之藥,切不以熱劑溫之,恐反成他病也。

白話文:

一位老先生的兒子,以前是城裡的小官吏,因為父母生病,就去找一位名叫戴人的醫生看病。戴人說:「這個病很容易治,如果是在盛夏,只要吐一次痰,再吐一次就應該會好了。現在已經是秋末寒涼了,可以吐三次。如果三次還不好,那就再用針刺穴位,一定會好的。先用通聖散讓病人出汗,然後再服用吐痰的藥物,這樣就能吐出一些痰,到晚上就會拉幾次肚子,病情會稍微好轉。等過五天再吐一次痰,就會吐出三、四升痰,顏色像雞蛋黃,成塊狀,像是熱湯一樣。老先生因為手抖,自己無法去探查,就讓妻子幫忙探查,結果妻子也因為探查時喉嚨腫痛而昏迷,像是喝醉酒一樣。大約一兩個小時後,老先生慢慢恢復意識,又拉了幾次肚子,馬上就感覺到腳輕了,手也不那麼抖了,發熱的症狀也消失了,可以走路,可以梳頭,也可以拿勺子筷子。還沒到吐三次痰,病就好了,就像一下子就痊癒了一樣。病後只覺得非常寒冷。」

戴人說:「應該要吃一些補品,時間久了就會自然康復。因為大病痊癒後,身體的衛氣還沒有恢復,所以應該要吃一些散氣導氣的藥物,絕對不能用熱性的藥物來溫補,否則可能會導致其他疾病。」

〔源按〕顫振一症,古云木火上盛,腎陰不充,為下虛上實之症。實為痰火,虛則腎虧,法宜清上補下。如戴人所治,叟病泥用古法,則痰何由而去,故醫宜變通,若果標實本虛,治之又宜從古矣。

又治西華李政之病寒厥,其妻熱厥,前後十餘年,共服逍遙散十餘劑不效。二人脈皆浮大而無力,政之曰:吾手足之寒,時時漬以熱湯,寒不能止;吾婦手足之熱,沃以冷水而不能已,何也?子和曰:寒熱之厥也。此皆得之貪飲食,縱嗜欲。遂出《內經》厥論證之,政之喜曰:《內經》真聖書也,餘年之疑,今而釋然,總不服藥,愈過半矣。

白話文:

顫振這種病症,古人認為是由於心火過旺,腎陰不足導致的,屬於下虛上實的症狀。實是指痰火,虛則指腎氣虧虛。治療方法應當清熱降火,滋補腎陰。但如果像戴人醫師所治的患者,一味遵循古法,那麼痰火又如何消除呢?所以醫師應當靈活變通,如果確診是上實下虛,那麼治療就應該遵循古法。

另外,還有治療西華李政夫婦的案例。李政患有寒厥,他妻子則患有熱厥,前後持續十多年,服用逍遙散十餘劑也沒有效果。夫婦倆人的脈象都浮大無力,李政說:「我的手腳冰冷,經常泡在熱水裡,但寒症仍然無法消除;我妻子的手腳卻很熱,用冷水澆灌也無法降溫,這是怎麼回事?」我回答說:「這是寒熱厥證。」這都是因為他們貪圖飲食,縱欲所致。於是我根據《內經》中的厥論為他們解釋病因,李政高興地說:「《內經》真是聖賢之書,我多年的疑惑今天終於解開了。」他們都沒有服用藥物,病症已經好轉了一半以上。

熱厥者,寒在上也,寒在上者,以溫劑補其肺;寒厥者,熱在上也,熱在上者,以涼劑清其心。分處二藥令服之,不旬日而愈。

東垣云:有人患兩手十指疼痛,一指疼了,一指疼,疼後即腫,骨中痛、膝痛,先左膝痛了,然後右膝痛,發時多則五日,少則三日,晝輕夜重,痛時覺熱行則痛輕,腫反重。注云:先血後氣乃先痛後腫,形傷氣也,和血散痛湯主之。

羅謙甫治徵南元帥忒木兒,年近七十,秋間徵南過陽州,時仲冬病自利,完穀不化,臍腹冷痛,足脛寒,以手搔之,不知痛癢,常燒石以溫之,亦不得暖。診之脈沉細而微,蓋高年氣弱深入敵境,軍事煩冗,朝暮形寒,飲食失節,多飲乳酪,履旦濕陽不外固,由是清濕襲虛,病起於下,故胻寒而逆冷。《內經》曰:感於寒則受病,微則為咳,盛則為泄、為痛。

白話文:

熱厥是因為寒氣在上,寒氣在上就要用溫性的藥劑來補益肺氣;寒厥是因為熱氣在上,熱氣在上就要用涼性的藥劑來清熱心火。將這兩種藥分別服用,不到十天就會痊癒。

東垣說:有些人患有雙手十指疼痛,一根一根地痛,痛完之後就腫脹,骨頭裡也痛、膝蓋也痛,先左膝蓋痛,然後右膝蓋痛,發病時間最長五天,最短三天,白天輕晚上重,痛的時候感覺發熱,走路的時候痛感會減輕,腫脹反而加重。註解說:先血後氣就導致先痛後腫,是形體受傷氣血虧虛的表現,用和血散痛湯治療。

羅謙甫治療征南元帥忒木兒,年近七十,秋季征南經過陽州,到了仲冬時節,患上腹瀉,吃下去的食物消化不了,肚臍和腹部冷痛,小腿寒涼,用手摸也感覺不到疼痛或癢,經常拿石頭燒熱來溫暖,卻也暖不起來。診脈沉細微弱,這是因為年紀大了氣虛體弱,深入敵境,軍事繁忙,早晚感到寒冷,飲食不節制,經常喝乳酪,早晨露水濕冷,身體不能抵抗外邪,因此寒濕入侵虛弱之體,病從下而起,所以小腿寒冷而身體發冷。《內經》說:受到寒氣侵襲就會生病,輕則咳嗽,重則腹瀉、疼痛。

此寒濕相合而為病也,法當即退寒濕之邪,峻補其陽,非灸不已。先以大艾炷於氣海灸百壯,補下焦陽虛,次灸三里各三七壯,治胻寒而逆,且接引陽氣下行,又灸三陰交,散足受寒濕之邪。遂處方云:寒淫所勝,治以辛熱,濕邪於外,平以苦熱,以苦發之。

以附子大辛熱,助陽退陰,溫經散寒,故以為君;官桂大熱辛甘,亦除寒濕,白朮、半夏苦辛溫燥脾濕,故以為臣;人參、草豆蔻、甘草大溫中益氣;乾薑大辛溫能散清濕之邪,蔥白性溫能通上焦陽氣,故以為佐。又云:補下治之以急,急則氣味厚,故作大劑服之,不數服,瀉止痛減,足胻漸溫,調其飲食,十日平復。

白話文:

這病是由寒濕結合而成的,必須立刻祛除寒濕邪氣,大力補益陽氣,灸法不可少。先用大艾炷灸氣海穴一百壯,補益下焦陽虛,接著灸三里穴各三十七壯,治療足寒逆氣,並引導陽氣向下運行,再灸三陰交穴,散去足部受寒濕之邪。於是開方如下:寒邪盛行,用辛熱藥物治療;濕邪外侵,用苦熱藥物調理,以苦味發散之。

方中以附子性大辛熱,助陽退陰,溫經散寒,作為君藥;官桂性大熱辛甘,同樣可以除寒濕;白朮、半夏苦辛溫燥,可燥脾濕,作為臣藥;人參、草豆蔻、甘草大溫中益氣;乾薑性大辛溫,能散清濕邪;蔥白性溫,能通上焦陽氣,作為佐藥。又說:補益下焦要快速治療,快速則藥物氣味濃郁,所以開大劑量服用,不必多次服用,瀉止疼痛減輕,足部漸漸溫暖,調整飲食,十日即可康復。

明年秋過,襄陽值霖雨旬余,前症復作,再依前灸,添陽輔,各灸三七壯,再以前藥投數服愈。

徐可豫治吳興沈仲剛內子,膝腫痛,右先劇,以熱熨之則攻左,熨左攻右,左右俱熨,則腹雷鳴上胸,已而背如受萬捶,獨元首弗及,發則面黛色,脈罔辨,昏作旦輟,日尪弱甚,卻為弗救。徐視脈曰:是濕淫所中,繼復驚傷,膽疾雖劇,可治。即令以綿纏胸,少頃探咽喉間,湧青白涎幾鬥許,湧定,徐曰:今茲疾發,至腹則弗上,面弗青矣,至昏膝痛仍如熨鳴,果弗及胸,至三鼓已定。皆如徐言,越三昏不復作,遂痊。

劉大用治韶州南七十里,古田有富家婦陳氏,抱異疾,常日無他苦,但遇微風吹拂,則股間一點奇癢,把搔不定手,已而舉體皆然,逮於發厥,凡三日醒,及坐有聲如咳,其身乍前乍後若搖兀之狀,率以百數,甫少定。又經日始困臥,不知人累夕,漸至不敢出戶,更數醫不效。

白話文:

明年秋天過後,襄陽地區連續下了十多天雨,之前的病症又復發了,再次按照以前的艾灸方法灸治,並加灸陽輔穴,每個穴位灸三十七壯,然後再服用之前的藥物,服用了幾劑就痊癒了。

徐可豫醫治吳興沈仲剛的妻子,她膝蓋腫痛,右側先發作,用熱熨燙治療,就會痛到左側,熨燙左側就會痛到右側,左右都熨燙,就會腹部發出雷鳴聲,傳到胸部,然後背部感覺像被人用萬把錘子猛擊,只有頭頂沒有感覺,發燒時面色青灰,脈搏摸不清,昏迷時斷時續,身體越來越虛弱,看起來無法救治了。徐可豫看了脈象後說:「這是濕邪入侵,又繼發了驚嚇,雖然膽病很嚴重,但可以治癒。」馬上讓病人用棉布纏住胸部,過了一會兒,探查病人咽喉之間,吐出青白色唾液幾鬥,吐完之後,徐可豫說:「現在病症發作,到達腹部就不往上走,臉色也不青了,昏迷時膝蓋痛仍然像熨燙一樣,而且沒有傳到胸部,到三更天就已經平息了。」所有情況都和徐可豫說的一樣,過了三個晚上病症不再發作,最終痊癒了。

劉大用醫治韶州南邊七十里古田地區一個富裕人家的妻子陳氏,她患有一種奇特的疾病,平時沒有其他痛苦,但是只要遇到微風吹拂,就會覺得大腿內側一點奇癢難耐,抓也抓不著,然後全身都會發癢,接著就會發作昏厥,每三天醒一次,坐著時會發出像咳嗽一樣的聲音,身體忽前忽後,像搖晃的木偶一樣,每次發作要持續上百次,才會稍微平靜下來。之後又會連續好幾天臥床不起,神志不清,整夜整夜睡不醒,漸漸地不敢出門,看過很多醫生都沒效果。

劉視之曰:吾得其症矣,先用藥一服,取念珠一串,病家莫省其用,乃當婦搖兀時,記其數,數之覺減,然後云是名鬼注,因入神廟為鬼所憑,致精氣蕩越。法當用死人枕,煎湯飲之,既飲大瀉數行愈,枕還原處。

韓飛霞治一都司,頭重眼昏,耳聾牙痛,便言兩腳如不著地,醫不識為何病。一日梳洗畢,腹痛少間手足不能舉。韓曰:此火症也,蓋素勞心勞形所致,因檢《玉機微義》示之。用辛散之劑十帖,恐有消渴痿痹瘡瘍之患,乃屏喧譁靜臥,果十劑耳知人叫,體蟣風發癢成疙瘩,然後頭腳始知著落,亟入山靜之偶以事觸怒,火一發遂渴如欲狂者,一日瓜梨泉水所食無計,韓曰:此非草木之藥可扶矣。遍求人乳,日進十盞,旬余渴減。

白話文:

劉醫生說:「我診斷出他的病症了,先吃一服藥。拿一串念珠,病人不知道它的用途,等到婦人搖晃時,就記下念珠的數量,感覺珠子減少了,那就叫做鬼注,是因為神廟的鬼魂附身,導致精氣散失。方法要用死人枕頭煎湯喝,喝完之後大瀉幾次就痊癒了,枕頭要放回原處。」

韓飛霞醫治一位都司,他頭昏眼花,耳聾牙痛,還說兩隻腳像不著地一樣,醫生不知道是什麼病。有一天洗漱完畢,肚子痛了一會兒,手腳就抬不起來了。韓飛霞說:「這是火症,是因為平常勞心勞神引起的。」他查閱《玉機微義》給病人看,用辛散的藥方開了十帖,擔心會有消渴、痿痹、瘡瘍的後患,於是讓病人屏息靜臥。果然,十帖藥後,病人能聽到別人叫他,全身起風發癢,長出疙瘩,然後頭腳才開始感覺到地面,趕緊上山靜養。偶爾因為事情觸怒,火氣一發,就渴得像要發狂一樣,一天吃西瓜、梨子、泉水都吃不飽,韓飛霞說:「這不是草藥能治好的。」於是四處尋找人乳,每天喝十盞,十天左右,口渴就減輕了。

又偶以事怒,手足不舉,如一軟物,臥四日,乃服乳無算而瘥。脈之心澀,曰:瘡作矣,幸不生大毒,患馬眼膿疥,越八月乃止。

薛己治一女子,腿前腫一小瘤作癢,搔破出蟲如蚊而飛去,寒熱如瘧。乃肝經之症,故有蝨瘤之患。用加味逍遙散而愈。又有一種發瘤,破開有發,屬腎經之症也。

一儒者雖盛暑喜燃火,四肢常欲沸湯漬之,面赤吐痰,一似實火,吐甚宿食亦出,惟食椒姜等方快。薛曰:食入反出,乃腎胃虛寒,用八味丸,十全大補加炮姜漸愈,不月平復。

孫東宿治一文學,兩足不酸不痛,每行動絕不聽其所用,或扭於左而又墜於右,或扭於右而又墜於左,不能一步步正走。此亦目之稀覯,竟不識為何病。予臆度之,由筋軟不能束骨所致,故行動則偏斜扭墜也。夫筋者肝之所主,肝屬木,木縱不收,宜益金以制之。用人參、黃耆、白芍,以補肺金,苡仁、虎骨、龜板、杜仲,以壯筋骨,以鐵華粉專制肝木,煉蜜為丸,早晚服之而愈。

白話文:

有一次,我因為生氣,手腳突然抬不起來,軟綿綿的,躺了四天,才喝了許多乳汁才好轉。脈象顯示心脈澀滯,我說:“瘡瘍要發作了,幸好沒有生出大毒,患的是馬眼膿疥,過了八個月才好。”

薛己醫治一位女子,她腿前長了一個小腫瘤,很癢,抓破後飛出一隻像蚊子一樣的蟲子,又發燒又發冷,像瘧疾一樣。這是肝經的病症,所以才會長出蝨瘤。用加味逍遙散治療,她便痊癒了。還有一種長瘤,破開後有頭髮,這是腎經的病症。

一位讀書人,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,也喜歡生火,四肢總是感覺像要被熱水燙一樣,臉紅,吐痰,看起來像實火,吐得厲害了,還會吐出宿食,只有吃辣椒薑等辛辣的食物才舒服。薛己說:“吃進去又吐出來,這是腎胃虛寒,用八味丸,加上十全大補,再加炮薑,慢慢就會好,不用一個月就能恢復正常。”

孫東宿醫治一位讀書人,他的兩條腿不酸不痛,但每次走路都控制不住,要么往左扭,要么往右扭,一步也走不好。這種病症非常罕見,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病。我猜測,可能是筋軟無力,不能束縛骨骼,所以走路才會歪歪扭扭,左搖右晃。筋是肝臟所主,肝屬木,木性疏泄,不收斂,應該用金來制住它。於是用人參、黃芪、白芍補肺金,苡仁、虎骨、龜板、杜仲壯筋骨,用鐵華粉專門制肝木,用蜂蜜做成丸子,早晚服用,病就好了。

一男子患腳後跟骨脫落,動之則痛,艱於行步。就吳門葉天士治之,葉曰:此濕傷經絡,當投聖靈丹,服之果愈。

祛火丹

熟地(三兩),北五味(五錢),麥冬(一兩),山茱萸(五錢),丹皮(三錢),甘菊(五錢),白茯苓(二錢),澤瀉(三錢),車前子(二錢)

水煎服。

消濕化怪湯

白朮,芡實(一兩),澤瀉(五錢),苡仁(一兩),肉桂(五分),人參,茯苓,車前,萆薢,白芥子,白礬(三錢),牛膝,陳皮,半夏(二錢)

白話文:

一位男子患有腳後跟骨脫落,只要活動就會疼痛,行走困難。他前往吳門求診於葉天士,葉天士說:「這是濕氣侵犯經絡所致,應當服用聖靈丹。」服用後果然痊癒。

祛火丹

  • 熟地(三兩)
  • 北五味(五錢)
  • 麥冬(一兩)
  • 山茱萸(五錢)
  • 丹皮(三錢)
  • 甘菊(五錢)
  • 白茯苓(二錢)
  • 澤瀉(三錢)
  • 車前子(二錢)

水煎服。

消濕化怪湯

  • 白朮
  • 芡實(一兩)
  • 澤瀉(五錢)
  • 苡仁(一兩)
  • 肉桂(五分)
  • 人參
  • 茯苓
  • 車前
  • 萆薢
  • 白芥子
  • 白礬(三錢)
  • 牛膝
  • 陳皮
  • 半夏(二錢)

水煎服。

消塊神丹

蚯蚓糞(一兩),水銀(一錢),硼砂(一分),黃柏(五錢),兒茶(三錢),冰片,麝香(五分)

各為細末,研至不見水銀為度。此藥用醋調成膏,敷在患處,一日即全消。

消指散

硼砂(一分),瓦蔥(一兩),冰片(三分),人參(一錢)

各為末敷之。

化水湯

白朮(五錢),半夏(一錢),甘草(二錢),苡仁(一兩),萆薢,白芥子,牛膝,人參(三錢)

白話文:

水煎後飲用。

  • 消塊神丹

  • 蚓蚓糞(一兩):取自蚯蚓的排泄物,具有清熱解毒的效果。

  • 水銀(一錢):一種金屬元素,用於殺菌和消炎。

  • 硼砂(一分):具有消毒和清熱的功效。

  • 黃柏(五錢):具有清熱解毒、利濕止痢的效果。

  • 員茶(三錢):一種天然防腐劑,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
  • 冰片:一種從龍腦樟樹中提取的精油,具有鎮痛、消炎的效果。

  • 麝香(五分):一種名貴的香料,具有鎮痛、消腫的作用。 將以上成分磨成細粉,直至看不到水銀為止。將這些粉末與醋調成膏狀,敷在患處,一天後腫塊就能完全消失。

  • 消指散

  • 硼砂(一分)、瓦蔥(一兩)、冰片(三分)、人參(一錢):將這四種成分磨成粉末,然後敷在患處。

  • 化水湯

  • 白朮(五錢)、半夏(一錢)、甘草(二錢)、苡仁(一兩)、萆薢、白芥子、牛膝、人參(三錢):將這些中藥材料加水煎煮後飲用,具有清熱利濕、消腫止痛的效果。

水煎服。

調胃承氣湯

大黃,芒硝,甘草

水煎服。

三化湯

大黃,厚朴,枳實,羌活

水煎服。

和血散痛湯

羌活,升麻,麻黃(一錢五分),桃仁(十個),柴胡,防風,黃柏,知母(一錢),黃連,防己(六分),豬苓,獨活,當歸(一分),甘草(二分),紅花(一分)

白話文:

調胃承氣湯、三化湯、和血散痛湯,都用清水煎煮服用。調胃承氣湯由大黃、芒硝、甘草組成。三化湯由大黃、厚朴、枳實、羌活組成。和血散痛湯由羌活、升麻、麻黃(一錢五分)、桃仁(十個)、柴胡、防風、黃柏、知母(一錢)、黃連、防己(六分)、豬苓、獨活、當歸(一分)、甘草(二分)、紅花(一分)組成。

分二服水煎,食前熱服。

桂附八味丸

熟地黃(八兩),山茱萸,山藥(四兩),丹皮,茯苓,澤瀉,肉桂,附子(一兩)

蜜丸,空心鹽湯下,冬酒下。

十全大補湯(即十全散)

人參,白朮,茯苓,當歸,撫芎,白芍,生地,甘草,黃耆,肉桂

薑棗煎服。

聖靈丹

苦葶藶(炒,四兩),漢防己,木香,茯苓,木通,人參(二錢半)

上為末,棗肉為丸如梧子大,每服三十丸,桑皮湯下。

白話文:

  1. 分兩次將藥材用水煎煮,餐前熱服。
  2. 桂附八味丸:
  • 熟地黃(8兩),
  • 山茱萸,
  • 山藥(4兩),
  • 丹皮,
  • 茯苓,
  • 澤瀉,
  • 肉桂,
  • 附子(1兩)。

將上述材料製成蜜丸,於空腹時用鹽水吞服,或在冬季用冬酒送服。 3. 十全大補湯(即十全散):

  • 人參,
  • 白朮,
  • 茯苓,
  • 當歸,
  • 濂芎,
  • 白芍,
  • 生地,
  • 甘草,
  • 黃耆,
  • 肉桂。

使用薑和棗一同煎煮後服用。 4. 國靈丹:

  • 苦葶藶(炒,4兩),
  • 漢防己,
  • 木香,
  • 茯苓,
  • 木通,
  • 人參(2錢半)。

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,加入棗肉做成丸狀,每個約梧子大小,每次服用30個丸,使用桑皮湯送服。

生肌散(見頭門)

六味丸(見耳門)

通聖散(見頭門)

加味逍遙散(見目門)

白話文:

生肌散:用於治療皮膚損傷、潰瘍等問題。 六味丸:用於治療耳朵相關疾病,如聽力下降、耳鳴等。 通聖散:用於清熱解毒、消炎止痛,常被用來治療感冒、發燒、咳嗽等症狀。 加味逍遙散:用於調理肝脾功能,改善情緒不穩定和消化不良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