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北山醫案》~ 卷上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7)

1. 卷上

孟夏報之,孟秋又報其瀉仍作,甚則夜三晝一,緩則夜行二次。自始至今,經三年所,其泄每夜無間斷,故心甚疲睏,面色青慘,年且七十,未知老病可能生乎?予診視其精明未陷,氣息自若,言雖輕微,語有收攝,脈之左手關尺弦微,右手三部沉中帶弦。予問之曰:「素有疝氣乎?

否乎?」曰:「無。」又問:「耐夏不耐冬乎?」曰:「然。」予微笑曰:「吾藥能生,不死病也。」於是撮正傳附余當歸厚朴湯二貼,以與之,限今旦服至明旦盡二貼,再來診視焉。次早復來求診,其脈大抵相似於昨,其面有喜色焉,曰:「每夜行圊二三,昨服貴劑,昨夜只通一度,且不覺冷,而只溏耳。」

自得病以來,餌藥不缺人參矣,即今蒙賜之藥,甚辣不可於口也。予厲聲曰:「善性汝能酒乎?」曰:「否。」予曰:「汝既不飲,則沙糖與𥻓何如?」善性自知失言,唯唯而已。予曰:「醫者診病撮藥,與老吏據案結款相似,故臨機會難容一針之私,豈可因口之好惡而失治病之機,乃喪百年之命乎?」

性曰:「三年之疾,一旦將痊,喜而不勝,其所以錯言者在乎是也,望先生亮之。」予遂與前劑二貼,照昨夜服之,次日脈色柔順,因連與十五貼,泄瀉止,面色潤,飲食甘,起居便矣。後教善龍調劑黃耆建中湯,百十貼,而得全愈。原方用良薑五兩,官桂三兩,當歸厚朴各二兩,

上銼每三錢水煎食前服。余應奎云:「治肝經受寒而色青,慘厥而泄利者用之。」經曰:「腎司閉藏,肝司疏泄。」肝腎氣虛為病泄瀉何也?蓋腎者,所處在下,大小二便之門戶,而肝者,又為門戶約束之具,肝腎氣壯,則能閉能束,故不泄瀉;肝腎氣虛,則閉束失職,故泄瀉也。

又肝者,脾之賊,肝經正虛邪盛,未能制土,亦作泄瀉。此當歸厚朴湯所以實肝而止瀉也。

再按前方,乃治心腹絞痛如刺,兩脅支滿煩悶,不可忍之高良薑湯也。四味中只當歸用三兩,余藥數相同也,出千全心藏方中矣,予得余先生之教,凡有腹內久冷腸鳴泄痢,服補脾胃諸藥不應,脈之沉弦緩小,症屬肝經虛寒者,投之必見其效。因查本草諸說,唯張元素有入足太陰陽明經之言,

無入足厥陰之說矣。大明氏有主治轉筋瀉痢之言者,蓋兼入肝脾腎之謂乎?待明者辨之。

【瘧後肝經虛寒】在江戶治一酒戶婦人,年三十許,原娼家從良者,娶三年後生一女孩,形容端正,親族愛重焉。然其女多病,父甚愛惜之,每啼號便責其婦不知撫育,或少病亦責其婦不知母道,故令兒有所苦焉。其婦吞盡辱罵,嚐盡辛辣,少無怨恨人天之心,且事姑竭誠致敬,

世希有也。聞前年秋,患瘧三十多日,服清脾養胃諸藥而瘳,今春末腹脅支滿,手按之,則自期門有聲漉漉,鳴至章門、京門,以至五樞上下,或以謂瘧母所為,針之弗應,藥之弗效,乞予治焉。診之左右沉弦,而左似微,乃作肝經虛寒,因與當歸厚朴湯,加酒芍藥生甘草每貼一錢五分許。

白話文:

[卷上]

盛夏時節病情發作,初秋再次發作且持續腹瀉。嚴重時,夜裡三次,白天一次;輕時,夜裡兩次。從發病至今已三年,幾乎每夜都腹瀉不止,因此病人非常疲倦,面色青灰慘白,年齡將近七十歲,不知道這種老年疾病能否治癒。我診斷後發現,他的精神尚好,沒有衰弱的跡象,呼吸也正常,雖然說話聲音輕微,但語氣卻很有條理。左手的關脈和尺脈弦細微弱,右手的寸、關、尺三部脈沉而略帶弦。我問他:「您以前患過疝氣嗎?」他說沒有。我又問他:「您耐熱不耐寒嗎?」他說耐熱不耐寒。我微笑著說:「我的藥方能治好您的病,不會危及您的生命。」於是,我抓了兩劑附子、當歸、厚朴湯的處方給他,囑咐他今天早上服用,明天早上服完,然後再來複診。

第二天早上,他又來求診。脈象與昨天大致相同,但臉色卻有了喜色。他說:「以前每晚腹瀉兩三次,昨天服用您的藥後,昨晚只瀉了一次,而且不覺得冷,只是大便稀軟而已。」他說自從得病以來,一直服用人參等藥物,而我給他的藥卻很辣,難以下嚥。我嚴厲地說:「你會喝酒嗎?」他說不會。我說:「你既然不喝酒,那砂糖和蜂蜜呢?」病人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,連忙唯唯諾諾。我說:「醫生診斷病情和抓藥,就像老練的官吏審案結案一樣,臨到關鍵時刻容不得半點私心,怎麼能因為個人的好惡而錯失治療疾病的良機,而葬送百年性命呢?」

病人說:「三年來的病,今天就要痊癒了,我實在太高興了,所以才說錯話的,請您諒解。」於是我又給了他兩劑之前的藥方,按昨天的服用方法服用。第二天,他的脈象和面色都變得柔和順暢,於是又連續給他開了十五劑藥。腹瀉止住了,面色紅潤,飲食可口,起居也方便了。之後,我教他的家人煎服黃耆建中湯一百劑,終於痊癒。原方用良薑五兩、官桂三兩、當歸、厚朴各二兩,上藥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水煎服,飯前服用。余應奎說:治療肝經受寒,面色青灰慘白,並且腹瀉的疾病,可以用這個方子。經書上說:腎臟主管閉藏,肝臟主管疏泄。肝腎氣虛為何會導致腹瀉呢?因為腎臟位於下焦,是小便和大便的門戶,而肝臟又是約束這些門戶的器官。肝腎之氣充足,就能閉藏和約束,所以不會腹瀉;肝腎之氣虛弱,就會失去閉藏和約束的功能,所以就會腹瀉。

此外,肝臟是脾臟的賊,肝經正氣虛弱,邪氣盛而不能制約脾土,也會導致腹瀉。所以,當歸厚朴湯能滋補肝氣而止瀉。

再次說明,之前的方子也是治療心腹絞痛如刀刺般疼痛,兩脅脹滿煩悶,難以忍受的方子,就是高良薑湯。四味藥中只有當歸用三兩,其他藥物的劑量相同。這個方子出自《千金心藏方》。我從余先生那裡學到這個方子,凡是腹內久寒,腸鳴腹瀉,服用補脾胃的藥物無效,脈象沉弦細緩,症狀屬於肝經虛寒者,使用這個方子一定見效。我查閱了許多本草書籍,只有張元素提到它能入足太陰、陽明經,沒有提到它能入足厥陰經。大明氏提到它能治療轉筋和腹瀉,大概是指它能兼入肝、脾、腎經吧,有待後人辨別。

【瘧疾後肝經虛寒】在江戶,我治療一位酒戶婦人,三十多歲,原是妓女,後來改行嫁人,結婚三年後生了一個女孩,長相端正,深受親戚朋友的喜愛。但是,她的女兒多病,父親非常疼愛女兒,只要女兒哭鬧就責備妻子不會照顧孩子,即使是輕微的病,也責備妻子不懂得做母親的道理,因此讓孩子受了不少苦。這位婦人默默承受著丈夫的辱罵和責備,從不怨恨任何人,而且盡心盡力地侍奉婆婆,這在世上是少有的。聽說前年秋天,她患瘧疾三十多日,服用清脾養胃的藥物才痊癒。今年春天末,她腹脅脹滿,用手按壓,從期門穴就能聽到咕嚕咕嚕的響聲,一直響到章門穴、京門穴,甚至五樞穴上下。有人認為這是瘧疾的後遺症,針灸和服用藥物都沒效果,於是求我治療。我診斷後發現,她的左右脈沉弦,左側略微弱一些,於是判斷是肝經虛寒,於是給她服用當歸厚朴湯,加酒、芍藥、生甘草,每次一錢五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