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北山友松子

《北山醫案》~ 卷中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 (18)

1. 卷下

【傷食痞氣】一男常患肚弱傷於食。右脅痞氣。臍下亦然。或似傷風。肩背緊。或秋末痰支咽喉。或聞鳥羽聲。則胸心怔忡不時。口舌或咸。有時便燥。脈滑數。右關無力。

〔初用方〕,二陳湯,加青皮,蒼朮,茴香,香附子,川芎,〔次用方〕,行氣香蘇散,〔終用方〕,柴物湯對二陳湯,加知母,黃柏,延胡索

【心腹脅痛】高柳氏患心腹胸脅痛楚。面白唇紅。

〔初用方〕,蒲黃,五靈脂(各一錢),木通,赤芍藥(各五分),黃連(一錢二分),附子(二分),〔次用方〕,椒梅湯對七味清脾湯,加紫蘇,白茯苓,〔次用方〕,當歸,茯苓,陳皮(各一錢),白芍藥,酒黃連,山梔子,酒香附(各八分),青皮,川芎,半夏,厚朴,柴胡(各七分),吳茱萸,甘草(各四分),〔次用方〕,推氣散,加厚朴,沉香,木香,〔次用方〕,黃連,吳茱萸,木香,沉香,延胡索,香附子,桂心,薑黃,砂仁,〔終用方〕,當歸,茯苓,青皮,陳皮(各一錢),白芍藥,黃連,山梔子,香附子(各八分),川芎(各六分),半夏,厚朴,柴胡(各七分),甘草,吳茱萸(各四分)

【積氣眩暈】河島氏患腹肚積氣不食。體瘦。發作則眼暈背強。手足冷。或夢遺惡食。

〔初用方〕,半夏白朮天麻湯,加青皮,香附子,〔終用方〕,分心氣飲

【鼻痔】淺井氏。平常少飲。左鼻孔生痔。體溫則通。遇寒則塞。

〔初用方〕,補中益氣湯,加白芷,細辛,辛荑,木通,川芎,石菖,〔終用方〕,辛荑,木通,防風,細辛,藁本,升麻,白芷,葛根(各三錢),黃芩,甘草,薄荷,石菖(各一錢五分)

【潮熱盜汗】安西氏內人二十歲。因產後喪孩。至六月後。發熱晡時。或盜汗。不食。醫治後。體瘦弱。面赤。或盜汗。不食。脈七動無力。左右項生癧。六七顆。經水或居。

〔初用方〕,黃芩,柴胡,桃仁,玄參,犀角,赤芍藥,牡丹皮,生地黃,〔次用方〕,活血化痰湯,加地骨皮,牡丹皮,紅花,桃仁,延胡索,香附子,白朮,酒黃柏,〔次用方〕,柴胡,連翹,黃芩尾,甘草,三稜,牛蒡子,蘇梗,黃連,紅花,栝蔞根,知母,貝母,白芷,葛根,生薑,〔次用方〕,桃仁,赤茯苓,柴胡,三稜,白朮,貝母,酒芩,山梔子,桔梗,當歸尾,縮砂,甘草,陳皮,栝蔞根,紅花,皂角刺,生地黃,〔次用方〕,山梔子,柴胡,葛根,川芎,黃連,芍藥,地骨皮,當歸,白朮,茯苓,紅花,桃仁,牛膝,甘草,〔次用方〕,栝蔞枳實湯,去當歸,加桃仁,紅花,牛膝,赤芍藥,當歸尾,〔終用方〕,加味逍遙散對四物湯,加貝母,栝蔞根,紅花,桃仁,牛膝

白話文:

[卷下]

傷食痞氣:一位男子經常胃弱,容易因飲食不當而腹痛。右脅及腹部臍下都感到脹滿不適,有時像傷風一樣,肩背僵硬。秋天末期時,常有痰阻礙咽喉,甚至聽到鳥羽聲就會心慌胸悶不安,口舌發苦,有時大便乾燥,脈象滑數,右關脈無力。

初次使用的方劑:二陳湯,加青皮、蒼朮、茴香、香附子、川芎。
之後使用的方劑:行氣香蘇散。 最後使用的方劑:柴胡湯合二陳湯,再加入知母、黃柏、延胡索。

心腹脅痛:高柳氏患有心腹部及胸脅疼痛,面色蒼白,嘴唇卻紅潤。

初次使用的方劑:蒲黃、五靈脂(各一錢)、木通、赤芍藥(各五分)、黃連(一錢二分)、附子(二分)。 之後使用的方劑:椒目湯合七味清脾湯,加紫蘇、白茯苓。 之後使用的方劑:當歸、茯苓、陳皮(各一錢)、白芍藥、酒黃連、山梔子、酒香附(各八分)、青皮、川芎、半夏、厚朴、柴胡(各七分)、吳茱萸、甘草(各四分)。 之後使用的方劑:推氣散,加厚朴、沉香、木香。 之後使用的方劑:黃連、吳茱萸、木香、沉香、延胡索、香附子、桂心、薑黃、砂仁。 最後使用的方劑:當歸、茯苓、青皮、陳皮(各一錢)、白芍藥、黃連、山梔子、香附子(各八分)、川芎(各六分)、半夏、厚朴、柴胡(各七分)、甘草、吳茱萸(各四分)。

積氣眩暈:河島氏患有腹部積氣,食慾不振,身體消瘦。發病時會眼花、背部僵硬、手腳冰冷,有時做夢遺精,且食慾不佳。

初次使用的方劑:半夏白朮天麻湯,加青皮、香附子。 最後使用的方劑:分心氣飲。

鼻痔:淺井氏,平時很少飲酒,左鼻孔長了痔瘡,身體溫暖時通暢,遇到寒冷則堵塞。

初次使用的方劑:補中益氣湯,加白芷、細辛、辛荑、木通、川芎、石菖蒲。 最後使用的方劑:辛荑、木通、防風、細辛、藁本、升麻、白芷、葛根(各三錢)、黃芩、甘草、薄荷、石菖蒲(各一錢五分)。

潮熱盜汗:安西氏的妻子,二十歲,因產後喪子,在六月後開始發熱,尤其在午後加重,並伴有盜汗、食慾不振。經治療後,身體消瘦,面色潮紅,仍有盜汗、食慾不振,脈象微弱,左右頸項長出瘡癤,約六七顆,月經有時正常。

初次使用的方劑:黃芩、柴胡、桃仁、玄參、犀角、赤芍藥、牡丹皮、生地黃。 之後使用的方劑:活血化痰湯,加地骨皮、牡丹皮、紅花、桃仁、延胡索、香附子、白朮、酒黃柏。 之後使用的方劑:柴胡、連翹、黃芩、甘草、三稜、牛蒡子、蘇梗、黃連、紅花、栝蔞根、知母、貝母、白芷、葛根、生薑。 之後使用的方劑:桃仁、赤茯苓、柴胡、三稜、白朮、貝母、酒黃芩、山梔子、桔梗、當歸尾、縮砂仁、甘草、陳皮、栝蔞根、紅花、皂角刺、生地黃。 之後使用的方劑:山梔子、柴胡、葛根、川芎、黃連、芍藥、地骨皮、當歸、白朮、茯苓、紅花、桃仁、牛膝、甘草。 之後使用的方劑:栝蔞枳實湯,去當歸,加桃仁、紅花、牛膝、赤芍藥、當歸尾。 最後使用的方劑:加味逍遙散合四物湯,加貝母、栝蔞根、紅花、桃仁、牛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