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北山醫案》~ 卷中 (3)
卷中 (3)
1. 治某侯病之案
戌時脈五動余,而和帶滑,有動氣,在中下二脘。是日食飲少進,言語聲清。侯言上脘如有物礙耳;然按之,肌肉間,並無著手者。想留飲之餘耶。(是日夜醫言上前方二貼)
亥時後,口燥咽乾,痰黏聲濁;子後泄下,而上脘時加痛。
二十三日卯時,脈左和利而滑,有弦勢;右三部和利之中,有動盪之形。侯言覺胸膈不快然矣。
予謂二十一夜,六君乾薑倍母姜作三分以進者,一以利參氣,一以散寒飲之設也。又且本因動氣未收;經曰:「腎惡燥以辛潤之,開腠理致津液通其氣也。」(觀乎此古聖之格言,焉可不從而自慕耶)不測醫不倍母姜,竊添木香,妄自是;及乎察脈審候,疑其藥之添病而吐露矣。(藥之技至如此)因再勸諭曰:
前木香之加,且置勿言;六君之中,去白朮加(乾薑等分母姜三分)者,藥之應病,大有意存焉。白朮性燥而閉;閉則氣不通;氣不通,則痰飲聚而聲濁也。燥則胃失液;胃失液,則口燥咽乾也。脈既利,宜以此方調之,無失治其中也。然滑形之脈,示痰飲之將聚也。當是時也,不可強用治術;宜理正氣,補中州為主。間服以參朮膏,每二分許,子午二時,津下。或謂:「既去白朮之燥閉,又用參朮膏,亦有理耶?」予曰:「然。去之者湯劑也;用之者膏劑也。湯劑性猛而閉氣;膏劑性緩而潤土。古聖用藥之得力者,在於斯也。」(上藥後一錢貼)
晚脈左右五動有奇帶滑。(亥後更衣泄止矣)
二十四日辰時初,脈左右六部平靜而流利,大有復元之機;腎間動脈亦靜,然而更有邪之餘動。侯言夜來順睡,五體調和,胸脅爽快矣。(日進前藥一貼及參朮膏三分)
晚脈五動靜帶滑形;心脈躁。想思慮所役耶?或痰將聚耶?(或疝氣耶)侯曰:「適間小用心耳。」(是夜進前方乃參朮膏)
二十五日辰時,脈左右寧靜五動少躁,有上下去來之勢;衝陽太谿脈俱和;動氣依前未全收;言清色潤矣。侯曰:「夜間好睡耳。」
午前命進藥;予懷一紙,再待明授;醫議欲加減前方,乃出愚按曰:連日進二陳參姜,痰氣稍不滯矣;尊年容平失調,冬發飧泄,幸今少止。然則養陰之法,不可忽也。經曰:「陰者藏精,陽者衛外。陰不勝其陽,則脈流薄疾。陽不勝其陰,則五藏氣爭。是故調養之法,不可偏勝者,有明訓在。」考諸:二陳善治痰,過則燥血;參姜善調氣,多則虧陰。況脈過息尊容瘦燥乎?宜加養血之品於方中,一以潤脈息,一以復瘦燥,一以養其陰,則免患來春之痿厥,抑又不失其中矣。脈息潤,則陰陽和;瘦燥復,則內外調;養其陰,則氣血從;不失其中,則氣立如故矣。
未知眾位以為何如?醫然之,遂加當歸於前方。(進一貼一錢加姜)
晚酉時末,六部靜而帶滑形小躁;比昨大靜,比今晨少有躁。侯曰:「午後用筆紙而使然耶?」。(上藥二次參朮膏三分)
白話文:
治某侯病之案
戌時,脈象五動,平和而滑利,有氣機活動,主要在中脘與下脘。這天飲食進食很少,聲音清亮。侯某說上脘好像有東西阻塞,但按壓腹部肌肉,並沒有發現異常。我想可能是宿留的飲邪未盡。(當天晚上醫生用之前的方子貼敷兩次)
亥時之後,口乾舌燥,咽喉乾燥,痰液黏稠,聲音嘶啞。子時之後腹瀉,上脘疼痛加劇。
二十三日卯時,左脈平和滑利,略帶弦勢;右脈三部平和滑利,但略有動盪的現象。侯某說感覺胸膈不舒服。
我認為二十一晚上,使用六君湯加倍乾薑和生薑(比例為三分),目的是一則利氣通陽,二則散寒除飲。而且根本原因是氣機活動未平復,《內經》說「腎惡燥,以辛潤之」,疏通腠理,使津液暢通,氣機得以調和。(看看這些古聖先賢的格言,怎能不學習效仿呢?)我猜測之前的醫生沒有加倍生薑,私自加了木香,妄自揣測。等到我察看脈象和診斷病情後,懷疑他加的藥反而加重病情,導致侯某嘔吐。(醫術竟如此!)因此我再次勸告說:
之前加的木香先不管,在六君湯中,去掉白朮,改加乾薑和生薑(乾薑與生薑等分,生薑三分),這樣用藥才能針對病情,才能收到很大效果。白朮性燥而有閉塞之功,閉塞則氣機不通,氣機不通則痰飲凝聚,聲音嘶啞;燥則胃液不足,胃液不足則口乾舌燥,咽喉乾燥。脈象已經滑利,應該用這個方子來調理,不至於錯失治療良機。但是,滑利的脈象也顯示痰飲將要凝聚。此時,
不可以強行使用攻邪之法,應當調理正氣,以補益中焦為主,間隔服用參朮膏,每次二分左右,在子時和午時服用,以利於津液的運行。有人說,既去掉了白朮的燥熱閉塞之性,又用參朮膏,這樣是否合適呢?我說:對的。去掉白朮是用湯劑的方法,而使用參朮膏是用膏劑的方法。湯劑性猛而易閉塞氣機,膏劑性緩和而滋潤脾土。古聖先賢用藥之所以有效,就在於此。(服藥後,又貼敷一次)
傍晚脈象,左右五動,略帶滑利。(亥時之後更衣,腹瀉停止)
二十四日辰時初,脈象左右六部平和,脈流暢順,已見恢復元氣的跡象,腎臟部位的動脈也平靜了,然而仍然有邪氣殘餘的活動。侯某說晚上睡得很香,身體各方面都舒服,胸脅舒暢,聽力也清澈了。(當天服用之前的藥方一劑,及參朮膏三分)
傍晚脈象,五動,平和而略帶滑利,心脈略躁,可能是思慮過度,或者痰飲將要凝聚,也可能是疝氣。(或者疝氣?)侯某說:只是稍微用了一下腦力而已。(當晚服用之前的方子以及參朮膏)
二十五日辰時,脈象左右平和,五動,少有躁動,有上下往來的趨勢,衝陽、太谿脈皆平和,氣機活動仍然沒有完全平復,說話聲音清晰,面色紅潤。侯某說:晚上睡得很好。
上午令其服用藥物。我寫了一張藥方,留待明天再給他。醫生打算加減之前的方子,我謙虛地說:連日服用二陳湯加乾薑,痰氣已略微好轉。侯老先生年事已高,脾胃功能失調,冬天常腹瀉,幸好現在已經少了很多。但是,養陰的方法不能忽視。《內經》說:「陰者藏精,陽者衛外。陰不勝其陽,則脈流薄疾;陽不勝其陰,則五藏氣爭。」所以,調養的方法不能偏勝。
有明確的教誨在這裡。考慮到二陳湯善治痰,但過量則傷血;參薑善於調氣,但過量則傷陰;況且脈象過於虛弱,侯老先生面色瘦削乾燥呢?應該在方子中增加養血的藥物,一則潤澤脈象,二則改善瘦削乾燥的症狀,三則滋養陰精,這樣就可以避免來春患上痿厥之症,也不至於錯失治療良機。脈象和呼吸潤澤,則陰陽調和;瘦削乾燥得以改善,則內外協調;滋養陰精,則氣血充盈,不至於錯失治療良機,則氣機自然恢復如初。
不知道各位怎麼看?醫生同意了,於是就在之前的方子中加了當歸。(服用一劑,加生薑一錢)
傍晚酉時末,六部脈象平和,略帶滑利,略有躁動,比昨天平和得多,比今天早晨躁動少一些。侯某說:下午用筆寫字導致的。 (再次服用藥物兩次,參朮膏三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