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北山醫案》~ 卷中 (2)
卷中 (2)
1. 治某侯病之案
亥時初進加減治中湯。(一錢姜一分半)一貼三分之二。動氣收過半,足膝回暖。脈浮細數六動有奇矣。醫疑其脈數。予曰:「溫藥中病,動氣將收,寒氣將散,脈當如是。然胃欠穀氣,脈色不潤耳。」勸侯強粥數百顆。至子時末,脈和五動矣。
丑時末。侯起身小解,覺惡寒半時許,索藥而飲成服。(加藤氏對侯曰:「惡寒若退,微熱至矣,願勿以為慮矣。」)
寅時末。微熱至。脈又浮細數。醫又疑,各各主意不定。又以前言寬解及乎諸子。
二十日。辰時前,藥進二貼。動氣收,足膝溫,脈和五動而帶弦滑。侯又索藥。眾曰:「藥力勝病,恐生別症,勸停藥強食。」侯以為然。
午末,大便稀泄。(酉末又稀泄五盞許)
申時末。脈六動許,尺似弦帶滑,面瘦倦睡,肌體弱。侯自覺胸脅下似有物相礙,腹牽強。醫議欲進藥,選人參養胃湯。(人參、草果、茯苓、蒼朮、半夏、厚朴、藿香、陳皮、甘草)予固拒之。考其方曰:「草果辛溫,厚朴苦溫,不宜濟乎脈數肌熱困倦之候;蒼朮甘燥,藿香芬燥,未卜用於面瘦體燥牽強之症。」
半夏之辛燥,茯苓之淡滲,得其助則能理脾氣而不偏,失其助則反燥胃液以成伐。參、陳、甘草,雖能調中州,若佐使不得其正,反增其病,勢使然也。吾不言乎此,牽強而痛,動氣再衝,還有何手段之治術耶?唯患其後患,不得已而呈其萬一矣。醫拱手曰:「然則奈何?」予曰:「中侯之病者,溫補脾胃,調養氣血不滯不偏之品也。雖然,今日藥力偏勝,恐生變症之際,宜暫進行氣香蘇散。(去麻黃減甘草)一貼五分,生薑二分,從容服之。待藥行氣周,風寒及夾飲牽強些寬,再以溫平之劑調理,如何?」醫然其說。至夜戌初,進小半服。氣惕胸寬,而痛不減,微喜按摩。
至亥時,氣行,吐留飲一盞許。亥末,泄二次。
子時初,命診。(加藤氏診脈:五動六部和利貼肉而有力;一齋摩腹謂:「中氣想弱,腹間弱無礙手者。」)
醫又議換方。予曰:「前方劑之輕者也。」(陶氏曰:「輕可以去實者邪氣也,邪不去,正何由養?」)醫不決。予曰:「若如是,只以治中散二分貼飲下之可也。」眾議畢,上治中散二次是夜。(瀉暫止而熟睡,尿赤)半夜後,又議進六君子湯,加乾薑、木香、生薑。(一分半)予曰:「六君、乾薑用之固當,木香之加有何臆說耶?」醫頷之。遂議定進六君、乾薑。(一貼一錢,加姜三分)寅末,上大半服。(作二次服)
二十一日。卯末,脈五動有奇,似滑而潤。侯覺胸滿。候之腹間,少有動氣。眾強藥言,後自寬矣。
午前泄一次。午後吐留飲五盞餘。申時又泄一次。(似飲者三五盞)侯問:「如此吐泄,屬甚病因?去冬之患,亦猶是耶?」 (仙齋有傷濕之語)晚上前方。至夜熟睡。(是日食飲少進)亥時,脈和。
二十二日。辰初,診脈五動有奇,而和帶滑,神氣和。(巳時尿少清)
白話文:
治某侯病之案
亥時初,服用加減治中湯(薑一錢,一分半),用量為一貼的三分之二。氣動稍緩,足膝回暖,脈象浮細數,六次跳動略多於六。醫生懷疑脈象跳動次數過多,我說:溫熱藥物治療疾病,氣機將要收斂,寒氣將要散去,脈象理應如此。但是,胃氣不足,脈色也不潤澤。於是勸侯爺多喝一些粥,大約數百顆米粒的量。到子時末,脈象平和,跳動五次。
丑時末,侯爺起身小便,感覺惡寒大約半個時辰,又請求服用藥物,服藥後。(加藤氏說:惡寒若退,微熱將至,不必擔心。)
寅時末,微熱出現,脈象仍是浮細數,醫生再次懷疑,眾說紛紜,意見不一。我再次用之前的解釋寬慰眾人。
二十日辰時前,服用兩貼藥物,氣機收斂,足膝溫暖,脈象平和,跳動五次,但略帶弦滑。侯爺再次請求服藥,眾人說藥力勝過病情,恐怕會產生其他病症,勸他停止服藥,加強飲食。侯爺同意了。
午末大便稀溏。(酉末再次稀溏,約五盞的量)
申時末,脈象跳動約六次,尺脈略帶弦滑,面色消瘦,倦怠嗜睡,身體虛弱。侯爺自覺胸脅下好像有東西阻塞,腹部牽拉疼痛。醫生們商議要加服人參養胃湯(人參、草果、茯苓、蒼朮、半夏、厚朴、藿香、陳皮、甘草)。我堅決反對。我分析這個處方:草果辛溫,厚朴苦溫,不適合治療脈象跳動過多、肌體發熱倦怠的情況;蒼朮甘燥,藿香芳香辛燥,也不適合治療面色消瘦、體質乾燥、腹部牽拉疼痛的症狀;半夏辛燥,茯苓淡滲,如果得到其他藥物的輔助,就能調理脾胃而不偏頗,如果沒有輔助藥物,反而會乾燥胃液,造成損傷;人參、陳皮、甘草雖然能調和脾胃,但如果輔助藥物運用不當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病情發展到這個地步,我就不再贅述了。腹部牽拉疼痛,氣機再次衝擊,還有什麼治療方法呢?我擔心後患,不得不提出萬一之策。醫生們拱手請教。我說:侯爺的病症,應該溫補脾胃,調養氣血,避免藥物作用過於偏頗。然而,今天藥力過於強勁,恐怕會產生其他病症,應該暫時服用行氣香蘇散(去麻黃,減少甘草),一貼五分,生薑二分,慢慢服用。待藥物行氣,風寒和夾雜的飲邪使腹部牽拉疼痛減輕後,再用溫和的藥物調理,如何?醫生們同意了我的意見。到戌時初,服用了小半劑藥物,氣機通暢,胸部寬舒,但疼痛未減,稍微按摩感覺舒服些。
到亥時,氣機運行,嘔吐出約一盞的積液。亥時末,大便稀溏兩次。
子時初,出疹子。(加藤氏診脈,脈象跳動五次,六部脈象和利,脈象有力貼肉,用手按摩腹部,說中氣略虛,腹部無礙。)
醫生們再次商議換方,我說:之前的藥方劑量很輕。(陶氏說:輕微的藥物可以去除實邪,邪氣不去,正氣怎麼能得到滋養?)醫生們猶豫不決,我說:如果這樣,只服用治中散二分,一次服用即可。大家商議後,服用治中散兩次,當天晚上(瀉痢暫時停止,熟睡,小便赤黃)。半夜後,又商議服用六君子湯,加入乾薑、木香、生薑(一分半)。我說:六君子湯、乾薑服用是應該的,但是加木香有什麼想法呢?醫生們點頭稱是,於是決定服用六君子湯加乾薑(一貼一錢,加薑三分),寅時末服用大半劑藥物。(分兩次服用)
二十一日卯時末,脈象跳動五次略多於五次,脈象似滑而潤。侯爺感覺胸部飽滿,腹部略有氣機衝擊。眾人說藥力強勁,服藥後自然會好轉。
午前大便稀溏一次,午後嘔吐出約五盞積液。申時末再次大便稀溏。(似積液約三五盞)侯爺問如此嘔吐瀉痢,是何原因?去冬的疾病,也是這樣嗎?(仙齋說有傷濕之語)晚上服用之前的藥方,當天晚上熟睡。(當天飲食少量)亥時脈象平和。
二十二日辰時初診脈,脈象跳動五次略多於五次,平和,略帶滑利,神氣平和。(巳時小便少而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