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孟英

《隨息居飲食譜》~ 鱗介類 (5)

回本書目錄

鱗介類 (5)

1. 鱗介類

(一名團魚,亦曰甲魚),甘平。滋肝腎之陰,清虛勞之熱,主脫肛崩帶,瘰癧癥瘕。以湖池所產,背黑而光澤,重約斤許者良。宜蒸煮食之,或但飲其汁則益人。多食滯脾,且鱉之陽聚於上甲,久嗜令人患發背。孕婦及中虛、寒濕內盛、時邪未盡者,切忌之。又忌與莧同食。回回不食鱓、鱉,謂之無鱗魚。凡鱉之三足者,赤腹者,赤足者,獨目者,頭足不縮者,其目四陷者,腹下有王字、卜字紋者,過大者,在山上者,有蛇紋者,並有毒殺人。或云薄荷煮鱉亦害人。其殼入藥,亦不可作丸散服。

人咬指爛,久而欲脫,及陰頭生瘡,諸藥不愈者,鱉甲煅存性研,雞子清調傅。

黿,甘平,有毒。難死通靈。異味損人,勿輕染指。

,甘鹹寒。補骨髓,利肢節,續絕傷,滋肝陰,充胃液,養筋活血。治疽愈痎,療跌打骨折筋斷諸傷,解鱔魚、莨菪、漆毒。殼主辟邪破血,爪可催產墮胎。種類甚繁,名號不一,以吳江、烏程、秀水、嘉興、海昌等處河中所產、霜後大而脂滿者勝。和以薑、醋,風味絕倫。多食發風,積冷。孕婦及中氣虛寒、時感未清、痰嗽、便瀉者均忌。別種更寒,尤不益人。中其毒者,紫蘇、冬瓜、蘆根、蒜汁,皆可解之。反荊芥,又忌同柹食。誤犯則腹痛吐利,急以丁香、木香解之。海產者黃堅滿而無膏不鮮。並可鹽漬、酒浸、糟醬久藏。得皂莢則不沙。

,辛鹹平。殺蟲療痔。多食發嗽及癬瘡。腋以為鮓,俗呼鱟醬。

蠣黃,甘平。補五臟,調中,解丹毒,析酲止渴,活血充肌。味極鮮腴,海錯珍品。周亮工比為太真乳。殼名牡蠣,入藥。

,甘鹹寒。清熱滋陰,養肝涼血,息風解酒,明目定狂。崩帶、痔瘡,並堪煨食。大者為勝。多食寒中。外感未清,脾虛便滑者,皆忌之。

,甘鹹寒。清濕熱,治目黃、溺澀、腳氣,洗疔毒、痘、癰諸瘡。殼黃而薄者佳。多食發嗽、積冷。

蛤蜊,甘鹹寒。清熱解酒,止消渴,化癖除癥。多食助濕生熱。

,甘平清胃,治痢除煩,補產後虛,解丹石毒。可鮮可臘。時病忌之。

,甘溫補血,潤臟生津,健胃暖腰,息風解毒。治泄痢膿血、痿痹不仁。產奉化者佳。可炙可鮓。多食壅氣。濕熱盛者忌之。殼名瓦楞子,入藥滌飲消癖、破血止疼。傅牙疳,皆有效。

鰒魚,甘鹹溫。補肝腎,益精明目,開胃養營,已帶濁崩淋,愈骨蒸勞極。體堅難化,脾弱者飲汁為宜,殼入藥,名石決明,主鎮肝磨障。

淡菜,甘溫補腎,益血填精。治遺帶崩淋、房勞產怯、吐血久痢、膝軟腰疼、痃癖癥瘕、臟寒腹痛、陽萎陰冷、消渴癭瘤。干即可以咀食,味美不腥。產四明者,肉厚味重而鮮,大者彌勝。

白話文:

鱗介類

鱉 (甲魚):性味甘平。能滋養肝腎陰液,清瀉虛勞的熱邪,主治脫肛、崩漏、帶下、瘰癧、癥瘕等症。以產自湖池、背部烏黑光亮、約重一斤左右的為佳。宜蒸煮食用,或單喝湯汁也有益。但多吃會損傷脾胃,而且鱉的陽氣聚集在上甲,長期食用會導致發背(背部瘡瘍)。孕婦及體虛、寒濕內盛、外感邪氣未盡者忌食,忌與莧菜同食。回族人不吃鱓魚和鱉,認為它們是無鱗魚。凡是三足、紅腹、紅足、獨眼、頭足不能縮回、眼窩凹陷、腹部有王字或卜字紋、個頭過大、產自山上的、有蛇紋的鱉,都可能有毒,食用會致命。也有人說用薄荷煮鱉有害。鱉甲入藥,但不可製成丸散服用。

人手指被咬爛,久治不愈將要脫落,或陰部生瘡,諸藥無效者,可用鱉甲煅燒至呈灰白色,研磨成粉,用雞蛋清調和後敷患處。

黿:性味甘平,有毒。生命力頑強,難以致死。氣味特殊,容易損傷人體,不宜輕易觸碰。

:性味甘鹹寒。能補益骨髓,通利關節,接續斷傷,滋養肝陰,充盈胃液,養護筋脈,活血化瘀。治療疽瘡、痎瘧,治療跌打損傷、骨折、筋斷等症,解鱔魚、莨菪、漆樹毒。蟹殼能辟邪破血,蟹爪可催生墮胎。種類繁多,名稱各異,以吳江、烏程、秀水、嘉興、海昌等地霜降後,個體肥大、膏脂飽滿的河蟹為最佳。搭配薑醋食用,風味更佳。多吃易導致風邪入侵,積聚寒邪。孕婦及中氣虛寒、外感未愈、痰嗽、便瀉者忌食。其他種類的蟹更寒涼,更不宜食用。蟹毒可用紫蘇、冬瓜、蘆根、蒜汁解毒。忌與荊芥同食,亦忌與柿子同食。誤食後腹痛泄瀉,可用丁香、木香解毒。海蟹顏色黃而堅硬,但無膏不鮮美。可鹽漬、酒浸、糟醬保存。加入皂莢可防止蟹肉鬆散。

:性味辛鹹平。能殺蟲療痔。多吃易導致咳嗽和癬瘡。鱟的腋部可製成鮓,俗稱鱟醬。

蠣黃 (牡蠣):性味甘平。能補益五臟,調和脾胃,解丹毒,醒酒止渴,活血充肌。味道鮮美,是海味珍品。周亮工將其比作楊貴妃的乳汁。牡蠣殼入藥。

:性味甘鹹寒。能清熱滋陰,養肝涼血,息風解酒,明目鎮驚。崩漏、痔瘡等症,皆可用蚌肉煨食治療。個體大的蚌更好。多吃易傷及脾胃陽氣。外感未愈,脾虛便溏者忌食。

:性味甘鹹寒。能清利濕熱,治療目黃、尿澀、腳氣,清洗疔瘡、痘瘡、癰疽等。殼黃而薄的蜆較佳。多吃易導致咳嗽、積聚寒邪。

蛤蜊:性味甘鹹寒。能清熱解酒,止渴,化痰除癥。多吃易助濕生熱。

:性味甘平,能清胃除煩,治療痢疾,補益產後虛弱,解丹石毒。可鮮食也可臘制。患有疾病者忌食。

:性味甘溫,能補血,滋潤臟腑,生津止渴,健胃暖腰,息風解毒。治療泄瀉膿血、痿痹麻木等症。產自奉化者為佳。可炙烤或製成鮓。多吃易導致氣機壅滯。濕熱盛者忌食。蚶殼名瓦楞子,入藥能滌盪飲邪、消散癖塊、破血止痛。敷治牙疳亦有效。

鰒魚 (鮑魚):性味甘鹹溫。能補益肝腎,益精明目,開胃養營,治療帶下、崩漏、淋證,以及骨蒸勞熱等症。肉質堅硬難消化,脾胃虛弱者宜飲用其汁。鰒魚殼入藥,名石決明,能鎮肝潛陽,明目退翳。

淡菜:性味甘溫,能補腎,益血填精。治療遺精、帶下、崩漏、淋證,以及房勞產後體虛、吐血、久痢、膝軟腰疼、瘕癖癥瘕、臟寒腹痛、陽痿陰冷、消渴、癭瘤等症。曬乾後可直接咀嚼食用,味道鮮美不腥。產自四明者,肉厚味濃而鮮美,個體大的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