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隨息居飲食譜》~ 鱗介類 (2)
鱗介類 (2)
1. 鱗介類
鮸魚,形似石首魚而大,其頭較銳,其鱗較細。鮮食味遜,但宜為臘。《正字通》以為即石首魚者,誤也。鮸,本音免,今人讀如米。其鰾較石首魚者大且厚,干之以為海錯,產南洋者佳。古人名為鱁鮧,煨爛食之,補氣填精,止遺帶,大益虛損。外感未清、痰飲內盛者勿食,以其膩滯也。又治諸血證,療破傷風如神。
勒魚,甘平開胃,暖臟補虛。大而產南洋者良。鮮食宜雄,其白甚美;雌者宜鯗,隔歲尤佳。多食發風,醉者更甚。
鯧魚(亦作䱽。),甘平補胃,益血充精。骨軟肉腴,別饒風味。小而雄者勝。可脯可鮓。多食發疥動風。
鰣魚,甘溫開胃,潤臟補虛。其美在鱗,臨食始去,厥味甚旨,可蒸可糟。諸病忌之,能發錮疾。鱗可為鈿,亦可拔疔。
鮆魚(亦作鱭。),甘溫補氣。肥大者佳,味美而腴,亦可作鮓。多食發瘡助火。以溫州所產有子者佳。干以為臘,用充方物,味甚鮮美,古人所謂子魚是也。大者尤勝,食品珍之,與病無忌。
鱸魚,甘溫,微毒。開胃安胎,補腎舒肝。可脯可鮓。多食發瘡、患癖。其肝尤毒,剝人面皮。中其毒者,蘆根汁解之。
𩺀魚(其美在脊也,俗作鯽魚,一名鮒魚),甘平開胃,調氣生津,運食和營,息風清熱,殺蟲解毒,散腫愈瘡,止痢止疼,消疳消痔。大而雄者勝。宜蒸煮食之。外感邪盛時勿食,嫌其補也,余無所忌。煎食則動火。
痔血,鯽魚常作羹食。
酒積下血,酒煮鯽魚常食。
浸淫瘡,生鯽魚切片,鹽搗貼,頻易。
魴魚(一名鯿魚),甘平。補胃養脾,去風運食。功用與鯽相似。產活水中、肥大者勝。
鱖魚(一名鯚魚),甘平。益脾胃,養血,補虛勞,殺勞蟲,消惡血,運飲食,肥健人。過大者能食蛇,故有毒而發病。
䱂魚(一名渡父魚,俗呼土鮒,亦曰菜花魚。),甘溫暖胃,運食補虛。春日甚肥。與病無忌。
鰷魚(一名白條,小者名䱗條),甘溫暖胃,助火發瘡,諸病人勿食。
銀魚(一名鱠殘魚),甘平。養胃陰,和經脈。小者勝。可作干。
蠡魚(一名黑鱧,亦名烏鱧,亦曰黑魚,即七星魚),甘寒行水,化濕祛風,稀痘愈瘡,下大腹水腫、腳氣,通腸療痔,主妊娠有水膚浮。病後可食之。道家以為水厭。
稀痘,除夕黃昏,用大黑魚一尾,煮湯浴小兒,七竅俱到,不可嫌腥,以清水洗去也,甚驗。
水氣垂死,腸痔下血,黑魚一斤重者煮汁,和冬瓜、蔥白作羹食。
偏正頭風,陳黑魚頭,煎湯熏數次斷根。
鱘魚,甘溫補胃,活血通淋。多食發疥患癥。味佳而性偏劣,作鮓亦無補益,鼻脯味美療虛,子主殺蟲,味亦肥美。
鰉魚(亦作黃,本名鱣,一名蠟魚,亦名玉版魚),甘溫補虛,令人肥健。多食難化,發疥生痰。作鮓極珍,亦勿多食。反荊芥。其肚及子,鹽藏頗佳,其脊骨、顋、鼻、唇、鬐,皆肥美脆軟,以充珍錯。其鰾最良,固精止帶。
白話文:
鱗介類
鮸魚:外形像石首魚但更大,頭較尖,鱗片較細。鮮食味道較差,但適合製成臘魚。《正字通》認為它就是石首魚是錯誤的。鮸,本音是「免」,現在讀作「米」。它的魚鰾比石首魚大且厚,曬乾後是很好的海味,南洋產的最好。古人稱它為鱁鮧,煨爛食用,可以補氣益精,止遺精帶下,對虛損有很大益處。外感風寒未癒、痰飲內盛的人不宜食用,因為它油膩滯氣。它也治療各種出血症,治療破傷風效果奇佳。
勒魚:甘平,開胃,溫暖臟腑,補虛。南洋產的大勒魚最好。鮮食雄魚味道最好,魚肉潔白美味;雌魚則適合做成鯗魚,隔年更佳。多吃會引起風症,醉酒後食用更甚。
鯧魚:甘平,補益脾胃,益血充精。魚骨柔軟,肉質肥美,味道獨特。體型小而雄性的更好。可以曬成魚脯或製成魚鮓。多吃會引起疥瘡和風症。
鰣魚:甘溫,開胃,滋潤臟腑,補虛。它的美味在於魚鱗,臨食用時才去除,味道極佳,可以蒸著吃或醃製。各種疾病患者都應忌食,它會加重病情。魚鱗可以做成裝飾品,也可以拔除疔瘡。
鮆魚:甘溫,補氣。肥大的最好,味道鮮美肥腴,也可以做成魚鮓。多吃會引起瘡瘍和內火。溫州產的帶籽鮆魚最好。曬乾製成臘魚,可用作貢品,味道非常鮮美,古人所說的“子魚”就是它。大的更好,是珍貴的食品,與疾病無忌。
鱸魚:甘溫,微毒。開胃,安胎,補腎,舒肝。可以曬成魚脯或製成魚鮓。多吃會引起瘡瘍和各種疾病。鱸魚肝尤其有毒,會損傷皮膚。中毒者可用蘆根汁解毒。
鯽魚:其美味在脊背,俗稱鯽魚,也叫鮒魚。甘平,開胃,調和氣血,生津,促進消化吸收,止風清熱,殺蟲解毒,消腫癒合瘡瘍,止痢止痛,消疳消痔。體型大而雄性的更好。宜蒸煮食用。外感邪氣盛時不宜食用,因其有補益之效,其他時候則無需忌諱。煎著吃會助長內火。
痔瘡出血:鯽魚常做成羹食用。
酒積下血:用酒煮鯽魚常吃。
浸淫瘡:鮮鯽魚切片,加鹽搗爛外敷,經常更換。
魴魚:也叫鯿魚,甘平。補益脾胃,養護脾臟,祛風,促進消化吸收。功效與鯽魚相似。產於活水中的,肥大的更好。
鱖魚:也叫鯚魚,甘平。益脾胃,養血,補虛勞,殺蟲,消散瘀血,促進消化吸收,使人肥壯。過大的鱖魚能吃蛇,所以有毒,會致病。
䱂魚:也叫渡父魚,俗稱土鮒,也叫菜花魚。甘溫,暖胃,促進消化吸收,補虛。春天最肥。與疾病無忌。
鰷魚:也叫白條,小的叫䱗條。甘溫,暖胃,但會助火生瘡,各種病人都不宜食用。
銀魚:也叫鱠殘魚,甘平。滋養胃陰,調和經脈。小的更好。可以曬乾。
蠡魚:也叫黑鱧、烏鱧、黑魚,即七星魚。甘寒,利水,化濕,祛風,治療痘瘡,癒合瘡瘍,治療腹水腫脹、腳氣,通利腸道,治療痔瘡,治療孕婦水腫。病後可以食用。道家認為它是水中的厭勝之物。
治療痘瘡:除夕黃昏,用一條大的黑魚煮湯為小孩洗澡,七竅都要浸到,不要嫌腥,用清水洗掉即可,效果很好。
水腫將死,腸痔下血:用一斤重的黑魚煮汁,與冬瓜、蔥白一起做成羹食用。
偏正頭風:用陳年的黑魚頭煎湯熏幾次,可以根治。
鱘魚:甘溫,補益脾胃,活血,通利小便。多吃會引起疥瘡和癥瘕。味道鮮美但性偏寒涼,做成魚鮓也沒有補益作用,鼻脯味道鮮美,可以治療虛損,魚子可以殺蟲,味道也肥美。
鰉魚:也作黃魚,本名鱣,也叫蠟魚、玉版魚。甘溫,補虛,使人肥壯。多吃難消化,會引起疥瘡和痰症。做成魚鮓很珍貴,但也不宜多吃。與荊芥相剋。它的肚子和魚子鹽漬後味道很好,脊骨、腮、鼻子、嘴唇、魚鰭都肥美脆嫩,是很好的珍餚。它的魚鰾最好,可以固精止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