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隨息居飲食譜》~ 毛羽類 (6)
毛羽類 (6)
1. 毛羽類
虎肉,酸鹹溫。作土氣,味不佳,宜醃食。補脾胃,益氣力,止多唾善嘔,闢精魅鬼瘧,入山則虎見畏之。其脂治反胃,塗白禿、凍瘡、痔瘡、狗咬瘡。
豹肉,酸溫。安五臟,補絕傷,御風寒,闢鬼魅,壯筋骨,強健人。
熊肉,甘溫。補虛損,殺勞蟲。治風痹,筋骨不仁。有錮疾者忌食。其蹯,(俗呼熊掌。),益氣力,御風寒。極難胹,須用石灰沸湯剝盡,以酒、醋、水三件同封固,微火煮一晝夜,大如皮球,白肉紅絲,色味豔美。其背上脂,惟冬月有之,名熊白。功與肉同,味更美。其膽入藥,治疔疽,去翳息驚,為珍品。
象肉,甘平。不益人,多食則體重。煮汁飲,通小便;煅灰服,治溺多;和油傅,愈禿瘡。其皮生肌,為瘡家收功藥。又治金瘡不合,塗下疳,並煅灰用。其牙,治風癇驚悸、內熱骨蒸、諸物鯁喉。通小便,療諸瘡、久痔,闢一切邪魅精物,並以生屑調服,外傅針刺諸物入肉。
羚羊肉,甘平。治筋骨急強、中風,愈惡瘡,免蛇蟲傷。
山羊肉(野羊也),甘熱。治冷勞、赤白帶下,利產婦,闢嵐瘴,理筋骨急強。時病人忌之。其血破瘀生新,療跌打諸傷,筋骨疼痛、吐衄、瘀停諸病。
鹿肉,甘溫。補虛弱,益氣力,強筋骨,調血脈,治產後風虛,辟邪。麋肉同功,但宜冬月炙食。諸外感病忌之。其茸、角、鞭、血皆主溫補下元,惟虛寒之體宜之。若陰虛火動者服之,貽誤匪淺。全鹿丸尤不可信,葉天士嘗闢之,不可不知也。
中風口眼喎斜,生鹿肉同生椒搗貼,正即去之。
麂肉,甘平補氣,暖胃耐飢,化濕祛風,能瘳五痔。痞滿氣滯者勿食。
獐肉(一名麕),甘溫祛風,補五臟,長力,悅容顏。按《食療》云:八月至十一月食之,味美勝羊;十二月至七月食之,動氣。多食發錮疾,患消渴。
貍肉,甘平。補中益氣,治諸疰,去遊風,療溫鬼毒氣,皮中如針刺,愈腸風下血及痔瘻如神。貍類甚多,惟南方有白麵而尾似牛者,名牛尾貍,亦曰玉面貍。專上樹木食百果,俗呼果子貍,冬月極肥美,亦可糟食。《內則》:食貍去正脊。若捕而畜之,鼠皆帖服不敢出。別種皆不堪食。
貒肉(一名豬獾),甘溫,補羸瘦,長肌,下氣,平咳逆。勞熱、水脹、久痢,煮食即瘳。野獸中佳品也。
獾肉(一名狗獾。),功與貒相似,兼能殺蛔蟲。黃瘦疳膨,食之自愈。
狼肉,鹹溫。補五臟,御風寒,暖胃厚腸,壯陽填髓。其脂潤燥,治諸惡瘡。《內則》:食狼去腸。腹有冷積者最宜,陰虛內熱人忌食。狼肥豺瘦。諺云:體瘦如豺。故豺肉不堪食也。《食療》云:食豺令人瘦。
白話文:
毛羽類
虎肉:性酸鹹溫,歸脾胃經。味道不好,建議醃製後食用。能補益脾胃,增強體力,止住唾液過多和嘔吐,預防瘧疾和精魅鬼怪作祟,入山時老虎見到也會害怕。虎脂能治療反胃,並可外敷治療禿髮、凍瘡、痔瘡和狗咬傷。
豹肉:性酸溫。能安五臟,修復外傷,抵禦風寒,驅除鬼魅,強健筋骨,使人強壯。
熊肉:性甘溫。能補虛損,殺死寄生蟲。治療風痺和筋骨麻木。有痼疾的人忌食。熊掌(即熊的腳掌)能益氣力,御風寒。熊掌非常難煮,需要用石灰水煮沸後去除毛髮,再用酒、醋、水一起密封,小火煮一天一夜,煮熟後像皮球一樣大,白肉紅絲,色香味俱佳。熊背上的脂肪,只有冬天才有,叫熊白,功效與熊肉相同,味道更好。熊膽入藥,能治療疔瘡腫毒,去除眼翳,治療驚癇,是珍貴的藥材。
象肉:性甘平。不能補益人體,多吃會使身體變重。煮成汁飲用,能通利小便;燒成灰服用,能治療尿頻;與油混合外敷,能治療禿瘡。象皮能生肌,是治療瘡傷的良藥,也能治療刀傷癒合不良,以及下疳(一種性病),使用方法都是燒成灰。象牙能治療風癇驚悸、內熱骨蒸和異物卡喉。也能通利小便,治療各種瘡瘍和久治不愈的痔瘡,驅除一切邪魅精怪,用法是用生象牙屑調服,或外敷針刺傷口。
羚羊肉:性甘平。能治療筋骨拘攣、中風,治療惡瘡,防止蛇蟲叮咬。
山羊肉(野羊):性甘熱。能治療體虛怕冷、赤白帶下,幫助產婦順利生產,預防瘴氣,治療筋骨拘攣。患有疾病的人忌食。山羊血能活血化瘀,治療跌打損傷、筋骨疼痛、吐血衄血和瘀血停滯等疾病。
鹿肉:性甘溫。能補虛弱,益氣力,強筋骨,調和血脈,治療產後風虛,辟邪。麋肉功效相同,但宜在冬天炙烤後食用。外感疾病患者忌食。鹿茸、鹿角、鹿鞭、鹿血都具有溫補下焦的作用,只有虛寒體質的人才適合服用。如果陰虛火旺的人服用,則會適得其反,造成嚴重後果。全鹿丸尤其不可靠,葉天士曾批判過它,不可不知。
中風導致口眼歪斜,可用鮮鹿肉和鮮花椒搗爛外敷,就能立即治癒。
麂肉:性甘平,能補氣,暖胃,耐飢餓,化濕祛風,能治療五種痔瘡。腹部痞滿、氣滯者忌食。
獐肉(又名麇):性甘溫,能祛風,補五臟,增強體力,使容顏美麗。《食療本草》記載:八月到十一月食用,味道鮮美勝過羊肉;十二月到七月食用,則容易動氣。多吃會誘發痼疾和消渴症。
狸肉:性甘平。能補中益氣,治療各種疰病,去除遊走性風邪,治療溫疫鬼毒,狸皮像針一樣能治療腸風下血和痔瘻,療效神奇。狸有很多種類,只有南方一種白面、尾巴像牛尾巴的狸,叫牛尾狸,也叫玉面狸。這種狸專門上樹吃百果,俗稱果子狸,冬天的果子狸最肥美,也可以醃製食用。《內經·內則》記載:吃狸肉要去掉脊椎骨。如果捕捉後飼養,老鼠都會乖乖聽話不敢出來。其他種類的狸都不好吃。
貒肉(又名豬獾):性甘溫,能補虛損,增強肌肉,降氣,平喘。治療勞熱、水腫、久痢,煮熟食用就能治癒。是野獸中上品。
獾肉(又名狗獾):功效與貒肉相似,還能殺死蛔蟲。治療黃瘦、疳積、腹脹,食用後就能自癒。
狼肉:性鹹溫。能補五臟,御風寒,暖胃,厚腸,壯陽,填精髓。狼脂能潤燥,治療各種惡瘡。《內經·內則》記載:吃狼肉要去掉腸子。腹部有寒積的人最適合食用,陰虛內熱的人忌食。狼肥豺瘦,俗話說:“瘦如豺”,所以豺肉不好吃。《食療本草》記載:吃豺肉會使人變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