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隨息居飲食譜》~ 果食類 (4)
果食類 (4)
1. 果食類
搗成小餅,收干藏之。每噙口中,生津舒郁,闢臭解酲,化濁痰,御嵐瘴,調和肝胃,定痛止嘔,湯瀹代茶,亦可供客。
柑,甘寒清熱,止渴析酲。以永嘉所產者名甌柑,核少無滓最勝,京師呼為春橘。多食滑腸停飲,傷肺寒中。凡氣虛脾弱,風寒為病,產婦、小兒及諸病後忌之。種類甚多,大小不一。海紅柑,樹小而結實甚大,皮厚肉紅,可久藏,俗呼文旦。生枝柑,形不圓,色青膚粗,味微酸,留之枝間,大可耐久,俟味變甘,乃帶葉折,故名,俗呼蜜羅。
柑皮,辛甘涼。下氣調中,解酒,殺魚腥氣。可以入茗,或去白焙研末,點湯入鹽飲,亦有用湯瀹過,以之煨肉者。
柚(一名朱欒,一名香欒。俗作香櫞者非),酸寒闢臭,消食解酲。多食之弊,更甚於柑。種類甚繁,大小不一。俗呼大者為香脬,小者為香圓。
柚皮,辛苦而甘。消食化痰,散憤懣之氣。陳久者良。
佛手柑(《圖經》名枸櫞,亦名香櫞,今人誤以柚之小者為香櫞,蓋失考也),辛溫下氣,醒胃豁痰,辟惡解酲,消食止痛。多食耗氣,虛人忌之。金華產者勝,味不可口,而清香襲人。置之案頭,可供玩賞。置芋片於蒂,而以濕紙圍護,經久不癟。搗蒜罨其蒂,則香更充溢,浸汁浣葛紵最妙。亦可蜜漬收藏。入藥以陳久者良,蒸露尤妙。其花功用略同。
枇杷,甘平潤肺,滌熱生津。以大而純甘、獨核者良。多食助濕生痰,脾虛滑瀉者忌之。蜜餞、糟收,可以藏久。
葉,毛多質韌,味苦氣平,隆冬不調,盛夏不萎,稟激濁揚清之性,抱忘炎耐冷之姿。靜而能宣,凡風溫、溫熱、暑燥諸邪在肺者,皆可藉以保柔金而肅治節;香而不燥,凡濕溫、疫癘、穢毒之邪在胃者,皆可用以澄濁氣而廓中州。本草但言其下氣止渴,專治嘔嗽、噦噫,何其疏耶?宜以夏前採葉,刷毛洗淨,切碎,淨鍋炒燥,入瓶密收,用以代茶常飲,可免時氣沾染,真妙法也。亦可蒸露。
山楂(亦作查,一名山裡果。北產者大,亦名棠球,俗名紅果。),酸甘溫。醒脾氣,消肉食,破瘀血,散結消脹,解酒化痰,除疳積,已瀉痢。大者去皮核,和糖蜜搗為糕,名楂糕,色味鮮美,可充方物。入藥以義烏產者勝。多食耗氣、損齒易飢,空腹及羸弱人,或虛病後忌之。
痘疹乾黑危困,山楂為末,紫草煎,酒調服一錢,輕者白湯下,即時紅活。
食肉不消,山楂四兩,水煮食,並飲其汁。
腸風下血,山楂為末、艾湯調服。
惡露不行,腹痛,山楂煎湯,調砂糖服。
楊梅,甘酸溫。宜蘸鹽少許食,析酲止渴,活血消痰,滌腸胃,除煩懣惡氣。鹽藏蜜漬,酒浸糖收,為脯為干,消食止痢。大而純甜者勝。多食動血,酸者尤甚,諸病挾熱者忌之。
白話文:
果食類
將果實搗成小餅,曬乾後保存。每次含在口中,能生津液、舒緩鬱悶,去除異味、解酒醒神,化解痰濁,預防瘴氣,調和肝胃,止痛止嘔。也可煮水代茶飲用,招待賓客。
柑,味甘性寒,能清熱止渴、解酒醒神。以永嘉所產的甌柑最佳,核少無渣。北京人稱之為春橘。但多吃會滑腸、停滯水液,傷肺損胃。氣虛、脾弱、風寒感冒、產婦、兒童及各種疾病恢復期的人都要忌食。柑的種類很多,大小不一。海紅柑,樹小果大,皮厚肉紅,可以久藏,俗稱文旦。生枝柑,果形不圓,果皮青綠粗糙,味道微酸,留在枝頭可以保存很久,等到味道變甘甜後,才連葉一起採摘,故名生枝柑,俗稱蜜羅。
柑皮,味辛甘性涼,能降氣、調和脾胃,解酒,去除魚腥味。可以加在茶葉中泡茶,或者去除白色內層,焙乾研磨成粉末,加鹽沖水飲用;也可以用水煮過後,用來燉肉。
柚(又名朱欒、香欒,俗稱香櫞是不對的),味酸性寒,能去除異味,消食解酒。多吃柚子的壞處比柑橘更多。柚子的種類繁多,大小不一。俗稱大的為香脬,小的為香圓。
柚皮,味辛苦而甘,能消食化痰,疏散鬱結之氣。陳久者效果更好。
佛手柑(《圖經》中稱枸櫞,也叫香櫞,現在很多人誤把小的柚子叫做香櫞,這是錯誤的),味辛溫,能降氣,醒胃豁痰,去除異味解酒,消食止痛。但多吃會耗氣,體虛者忌食。金華所產的佛手柑最好,雖然味道不太好,但香味濃郁持久。可以擺放在案頭觀賞。將芋片放在佛手的蒂部,用濕紙包裹,可以長期保持不枯萎。在蒂部塗抹搗碎的大蒜,香味會更加濃郁。用佛手柑的汁液洗滌麻布最有效。也可蜜漬保存。入藥以陳久者為佳,蒸餾出的露水效果更妙。佛手花的作用與果實大致相同。
枇杷,味甘性平,能潤肺、清熱生津。大而甜、單核的枇杷最好。多吃會助濕生痰,脾虛便溏者忌食。蜜餞或用酒糟保存,可以久藏。
枇杷葉,葉片多毛,質地堅韌,味苦性平,冬天不枯萎,夏天不凋謝,具有宣通濁氣、提升清氣的特性,耐寒耐熱。它靜默卻能宣通,凡是風溫、溫熱、暑熱等邪氣侵犯肺部者,皆可用它來滋養肺金而調理肺氣;它芳香而不燥熱,凡是濕溫、瘟疫、穢毒等邪氣侵犯胃部者,皆可用它來化解濁氣而調理脾胃。本草書中只說它能下氣止渴,專治嘔吐咳嗽、呃逆,這未免太簡略了!最好在夏季之前採摘枇杷葉,除去葉毛清洗乾淨,切碎,用乾淨的鍋炒乾,裝入瓶中密封保存,用來代茶飲用,可以預防時疫的侵襲,這確實是一個好方法。也可以蒸餾成露水。
山楂(也寫作查,又名山裡果。北方產的山楂比較大,也叫棠球,俗稱紅果),味酸甘性溫。能醒脾開胃,消食化積,破瘀血,散結消脹,解酒化痰,治療疳積,止瀉痢。大的山楂去除皮核,加糖蜜搗成糕點,叫做楂糕,色香味俱佳,可以作為食品。入藥以義烏所產的為佳。多吃會耗氣傷齒,容易飢餓,空腹、體弱者或疾病恢復期的人忌食。
痘疹病情危重,皮膚乾燥發黑時,將山楂研磨成粉,用紫草煎劑調服一錢(約3克),病情較輕者可用白開水送服,可以使疹子很快紅潤起來。
食肉消化不良,可用山楂四兩,水煮食用,並飲用湯汁。
腸風下血,將山楂研磨成粉,用艾葉水調服。
惡露不下,腹痛,用山楂煎湯,加砂糖服用。
楊梅,味甘酸性溫。最好蘸一點鹽食用,能解酒醒神,活血化痰,清潔腸胃,消除煩悶惡氣。鹽漬、蜜漬、酒浸、糖收,都可以製成楊梅脯或楊梅乾,能消食止痢。大而甜的楊梅最好。多吃會活血,酸的楊梅尤其如此,各種疾病夾雜有熱證者忌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