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孟英

《隨息居飲食譜》~ 調和類 (1)

回本書目錄

調和類 (1)

1. 調和類

胡麻(一名脂麻,俗名油麻),甘平。補五內,填髓腦,長肌肉,充胃津,明目息風,催生化毒。大便滑瀉者勿食。有黑、白二種,白者多脂。相傳謂漢時自大宛來,故名胡麻。生熟皆可食,為餚為餌,榨油並良,而不堪作飯。本草列為八谷之麻,誤矣。古人救飢用火麻,即《本經》之大麻,殆即八谷之麻也。

小兒初生,嚼生脂麻,綿包與䃋,最下胎毒,頻䃋可稀痘。

婦人乳少,脂麻炒研,入鹽少許食之。(此方可作小菜,杭人呼為脂麻鹽,余最喜之,且可治口臭。孕婦乳母,尤宜常食,甚益小兒也。)

腰腳疼痛,新脂麻炒香杵末,日服合許,溫酒蜜湯任下,以愈為度。

溺血,脂麻杵末,東流水浸一宿,平旦絞汁,煎沸服。

頭面諸瘡,婦人乳瘡,陰瘡,生脂麻嚼爛傅。

谷賊,(稻芒阻喉也。)脂麻炒研,白湯下。

湯火傷,諸蟲咬傷,脂麻生研塗。

麻醬,脂麻炒如法,磨為稀糊,入鹽少許,以冷清茶攪之則漸稠,名對茶麻醬。香能醒胃,潤可澤枯。羸老、孕婦、乳媼、嬰兒,臟躁、瘡家及茹素者,藉以滋濡化毒,不僅為餚中美味也。

脂麻油,甘涼潤燥,補液息風,解毒殺蟲,消諸瘡腫。烹調餚饌,葷素咸宜。諸油惟此可以生食,故為日用所珍,且與諸病無忌,惟大便滑瀉者禁之。凡方書所載香油,即麻油也。久藏泄氣,則香味全失,故須隨制隨用。渣亦香甘,可為食料。筍得之而味美質軟,故麻渣不可以壅竹。

漏胎、難產,(因血液乾澀也。)麻油、白蜜各一兩,同煎數十沸溫服。

小兒丹毒、湯火灼傷,生麻油塗浸,並飲之。

小兒發熱,不拘風寒、飲食、時行痘疹,並宜用之。以蔥涎入麻油內,手指蘸油,摩擦小兒五心、頭面、項背諸處,輒愈。

蠱毒及砒石、河豚毒,多飲生麻油即吐出。

腫毒初起,麻油煎蔥黑色,趁熱通手旋塗,自消。雖大毒初起,若內服一二斤,毒氣自不內攻也。猘犬、毒蛇咬者,亦宜先飲生麻油一二盞良。

打撲傷腫,麻油熬熟,和醇酒服,以火燒地令熱,俾臥之,立愈無痕。

茶油,甘涼潤燥,清熱息風,解毒殺蟲,上利頭目。烹調餚饌,日用所宜。蒸熟用之,澤發生光。諸油惟此最為輕清,故諸病不忌。燃燈最亮而不損目。澤發不䐈,其渣浣衣去垢,豈他油之濁膩可匹哉!

豆油,甘辛溫。潤燥,解毒,殺蟲。熬熟可入烹炮,雖穀食之精華,而肥膩已甚。盛京來者,清徹獨優。燃燈甚亮。

菜油,甘辛溫。潤燥殺蟲,散火丹,消腫毒。熬熟可入烹炮。凡時感、痧脹、目疾、喉證、咳血、瘡瘍、痧痘、瘧疾、產後,並忌之。以有微毒,而能發風動疾也。世俗以其氣香而尚之,罔知其弊,以致疾病纏綿而不察。惟外用塗湯火傷,刮痧,調瘡藥,皆妙。肆中或以花生、蘇子等油羼之。

白話文:

調和類

胡麻(也叫脂麻,俗稱油麻),味道甘甜,性平。能滋補五臟,充盈髓液和腦髓,使肌肉強健,補充胃液,明目止風,催生解毒。但大便溏瀉的人不宜食用。胡麻有黑、白兩種,白色胡麻含油脂較多。相傳漢朝時從大宛傳入,因此稱為胡麻。胡麻生熟都可以食用,可以做菜餚或點心,榨油也很好,但不適合做飯。本草書中將其列為八穀之一,是錯誤的。古人用火麻充飢,這應是《本經》中所記載的大麻,大概就是八穀中的麻。

嬰兒剛出生,嚼生胡麻,用棉花包裹敷在肚臍上,最能去除胎毒,經常敷用可以使痘疹稀疏。

婦女奶水不足,將胡麻炒熟磨成粉,加入少許鹽食用。(這個方法可以做成小菜,杭州人稱它為脂麻鹽,我非常喜歡吃,而且它還能治療口臭。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尤其應該經常食用,對嬰兒大有益處。)

腰腿疼痛,將新鮮胡麻炒香後搗碎成粉末,每天服用一合(約10克),用溫酒或蜂蜜水送服,直到痊癒為止。

尿血,將胡麻搗碎成粉末,用東流水浸泡一夜,第二天清晨絞汁,煎沸後服用。

頭面部各種瘡瘍,婦女乳房瘡瘍,陰部瘡瘍,將生胡麻嚼碎後敷在患處。

谷賊(稻芒卡在喉嚨),將胡麻炒熟磨成粉,用溫水送服。

燙傷、火傷,以及各種蟲咬傷,將生胡麻研磨後塗抹患處。

麻醬,將胡麻按照上述方法炒熟,磨成稀糊狀,加入少許鹽,用冷的清茶攪拌,就會逐漸變稠,叫做對茶麻醬。它香味濃郁,能促進食慾,滋潤乾燥;體弱老人、孕婦、哺乳期婦女、嬰兒、臟腑功能紊亂的人、患有瘡瘍的人以及素食者,都可以用它來滋養身體、解毒,它不僅僅是菜餚中的美味。

脂麻油,味道甘甜,性涼,能潤燥、滋陰、止風、解毒、殺蟲、消腫。用於烹飪菜餚,葷素皆宜。各種油中只有它可以生吃,所以日常生活中非常珍貴,而且對各種疾病都沒有禁忌,只有大便溏瀉的人禁止食用。方書中所記載的香油,就是麻油。久藏會散失油氣,香味也會消失,所以要現做現用。油渣也香甜,可以作為食物,竹筍用它拌著吃,味道鮮美,質地柔軟,所以麻油渣不能用來壅塞竹子。

漏胎、難產(因血液乾燥凝滯),用麻油和白蜜各一兩,一起煎煮幾十沸,溫熱服用。

嬰兒丹毒、燙傷、火傷,用生麻油塗抹浸泡,並讓嬰兒飲用。

嬰兒發熱,無論是風寒、飲食不當,還是時行性痘疹,都可以使用麻油。將蔥汁加入麻油中,用手指蘸油,摩擦嬰兒的五心(手心、腳心)、頭面、頸項和背部等處,就能很快痊癒。

蠱毒以及砒石、河豚中毒,多喝生麻油就能把毒吐出來。

腫毒初期,用麻油煎蔥至黑色,趁熱用溫手旋轉塗抹,腫毒就會自行消退。即使是毒性很大的疾病初期,如果內服一兩斤麻油,毒氣就不會內攻。被狂犬或毒蛇咬傷,也應該先喝一兩杯生麻油,效果很好。

跌打損傷腫痛,將麻油熬熟,和醇酒一起服用,用火燒熱地面,讓病人躺臥其上,就能很快痊癒,而且不會留下傷痕。

茶油,味道甘甜,性涼,能潤燥、清熱、止風、解毒、殺蟲,還能明目。用於烹飪菜餚,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使用。蒸熟後使用,能使頭髮烏黑亮澤。各種油中只有它最輕盈,所以各種疾病都不忌諱。燃燈最明亮,而且不會損傷眼睛。能使頭髮烏黑亮麗,油渣可以洗衣服去污垢,哪種油能與之相比呢!

豆油,味道甘甜辛辣,性溫。能潤燥、解毒、殺蟲。熬熟後可以用於烹飪,雖然是穀物精華,但油膩過重。盛京(瀋陽)來的豆油,清澈透明,品質最佳。燃燈也十分明亮。

菜油,味道甘甜辛辣,性溫。能潤燥、殺蟲、散火毒、消腫毒。熬熟後可以用於烹飪。各種時感疾病、痧脹、眼疾、喉嚨疾病、咳血、瘡瘍、痧痘、瘧疾、產後疾病,都忌諱使用菜油。因為它略帶毒性,容易引起風邪,導致疾病。世俗之人因為它的香味而喜歡它,卻不知道它的危害,以至於疾病纏綿而不自知。只有外用治療燙傷、火傷、刮痧、調配瘡瘍藥物,效果才很好。市場上有些商家會用花生油、蘇子油等與它混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