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隨息居飲食譜》~ 穀食類 (2)
穀食類 (2)
1. 穀食類
火燒成瘡,餳糖燒灰傅。
粟米(色有青黃,粒有粗細,種類不一,亦名粱,俗呼小米),功用與秈、秔二米略同,而性較涼,病人食之為宜。糯者亦名秫。
汪謝城曰:粱之黏者,固可稱秫,而實非治不寐之秫。
黍米(北人呼為黃米,以其色黃也,然亦有赤者。)功與秈似,厥性較溫,南方所無也。
稷米(一名高粱,俗呼蘆穄),甘涼清胃、補氣養脾。糯者名秫,治陽盛陰虛,夜不得寐,及食鵝鴨成癥。凡黍、稷、粟之糯者,皆可釀酒造餳。而南方稷米,但有不黏者耳。
汪謝城曰:前人本草,分別多誤,惟程氏《九穀考》所辨為是。《本草綱目》以黏不黏分黍稷,是分一谷為二谷也。
小麥面,甘溫。補虛乏,實皮膚,厚腸胃,強筋力。北產重羅者良。造為掛麵,可以致遠,病人食之甚宜。南方地卑,麥性黏滯,能助濕熱,時感及瘧痢、疳疸、腫脹、腳氣、痞滿、痧脹、肝胃痛諸病並忌之。新麥尤甚。惟單酵水造為蒸餅,較不助病,且可入藥。
跌打挫朒,白麵同梔子搗勻,水調塗。
遠行腳研成疱,白麵水調塗。
大衄血出,飛羅面入鹽少許,冷水調服三錢。
大便久瀉,飛羅麵炒熟,每晨加白砂糖,或炒鹽調服。
麩(麥皮也),凡患身體疼痛及瘡瘍潰爛沾漬,或小兒暑月出痘,潰爛不能著席者,並用夾褥裝麩藉臥,性涼而軟,洵妙法也。
麵筋(麩入水中,洗揉而成。),性涼解熱,止渴消煩,勞熱人宜煮食之,但不易化,須細嚼之。誤吞錢者,以麵筋放瓦上炙存性,研末,開水調服。在喉者即吐出,入腹者從大便下。
麥粉(麩洗面筋澄出之漿,濾幹成粉,俗呼小粉),甘涼。可為粢餌、素食、漿衣之用。陳久者炒焦,以醋熬成膏,治一切癰瘍、湯火傷。
大麥(一名麰麥,一名穬麥。),種類不一,方土不同,今人罕食。藥肆以造麥糵,金華人以之飼豬,故其肉最佳,而造為蘭熏,甲於天下也。
汪謝城曰:麥為小麥,牟為大麥,穬麥一名⿺辶𦵺麥,則大麥之別種。南方無牟,即呼穬為大麥,實則同類而異種也。大麥須有消腫之功,穬麥須亦可用。
荍麥(亦作蕎,俗名烏麥。),甘溫。羅面煮食,開胃寬腸,益氣力,御風寒,煉滓穢,磨積滯。與蘆菔同食良。以性有微毒,而發痼疾,蘆菔能制之也。而易長易收,尤為救荒極品,各處皆宜廣種為是。另有一種味苦者,雖不堪食。亦可濟荒。
小兒丹毒、熱瘡,荍麥面,醋調塗。白濁白帶,脾積久瀉,休息痢,並宜食此面。
痢疾,炒熟荍麥二錢,砂糖湯調下。
絞腸痧痛,荍麥炒焦,開水調服。
湯火傷,荍麵炒黃,水和傅。
玉蜀黍(一名玉高粱,俗名苞蘆,又名紆粟,又名六穀),嫩時採得去苞須,煮食味甚甜美。老則粒堅如石,舂磨為糧,亦為救荒要物。但粗糲性燥,食宜半飽,庶易消化。至東廧穇子,各種雜糧,及黃精、玉竹之類,並可充飢作食,造酒濟荒,茲不備載。
白話文:
穀食類
火燒傷,用麥芽糖燒成灰塗抹。
小米(顏色有青黃,顆粒大小粗細不一,種類繁多,也叫粱,俗稱小米),功效與粳米、秈米差不多,但性情較涼,病人食用比較合適。糯米也叫秫米。
汪謝城說:粱米中黏的可以稱為秫米,但實際上並非治療失眠的秫米。
黃米(北方人稱為黃米,因為它的顏色是黃色的,但也有一些是紅色的),功效與粳米相似,性情較溫,南方沒有這種米。
高粱米(也叫高粱,俗稱蘆稷),甘甜涼爽,能清胃、補氣養脾。糯米叫秫米,可以治療陽盛陰虛、夜不能寐,以及食用鵝鴨引起的症狀。凡是黍米、稷米、粟米的糯米,都可以釀酒和製作麥芽糖。而南方的高粱米,只有不黏的。
汪謝城說:前人的本草書,很多地方都弄錯了,只有程氏的《九穀考》辨析得正確。《本草綱目》以黏不黏來區分黍米和稷米,這是把一種穀物分成了兩種穀物。
麵粉,甘溫。可以補虛乏,滋養皮膚,健脾胃,增強筋骨力量。北方產的優質麵粉最好。做成掛麵,可以儲存很久,病人食用也很合適。南方土地低窪,小麥性黏滯,容易助長濕熱,感冒、瘧疾、痢疾、疳疾、腫脹、腳氣、痞滿、痧脹、肝胃疼痛等疾病都忌食,新麥尤其如此。只有用單純發酵的麵粉做成蒸餅,比較不會加重病情,而且可以入藥。
跌打損傷,用麵粉和梔子搗勻,加水調和塗抹。
長途跋涉腳磨出泡,用麵粉加水調和塗抹。
大出血,用優質麵粉加少許鹽,冷水調和服用三錢。
久瀉不止,將優質麵粉炒熟,每天早上加白砂糖,或者炒鹽調和服用。
麩(小麥皮),凡是患有身體疼痛和瘡瘍潰爛、滲液,或者小兒夏天出痘,潰爛得睡不了覺的,都可以用夾層褥子裝上麩皮墊著睡,它性涼且柔軟,真是妙法。
麵筋(將麩皮放入水中,洗揉而成),性涼解熱,止渴消煩,勞累或發熱的人適合煮食,但不容易消化,需要細嚼。誤吞銅錢,可以用麵筋放在瓦片上烘烤,保留藥性,研磨成粉末,用開水調和服用。卡在喉嚨的就吐出來,進入腹部的就從大便排出。
麥粉(用麩皮洗出麵筋後剩下的漿液,過濾乾燥而成,俗稱小粉),甘涼。可以用來製作糕點、素食、漿糊等。陳舊的麥粉炒焦,用醋熬成膏,可以治療一切癰疽、燙火傷。
大麥(也叫麰麥、穬麥),種類繁多,各地不同,現在很少有人食用。藥店用它來製作麥芽,金華人用它來餵豬,所以豬肉最好,用它釀造的蘭熏酒,也是天下第一。
汪謝城說:麥是小麥,牟是大麥,穬麥也叫𦵺麥,是大麥的另一種。南方沒有牟麥,就稱穬麥為大麥,實際上是同類但種類不同。大麥應該有消腫的功效,穬麥也應該可以用。
蕎麥(也寫作蕎,俗稱烏麥),甘溫。做成麵條煮食,可以開胃、通便、益氣力、禦寒、清除體內垃圾、消除積滯。與蘿蔔一起食用更好。由於它性微毒,容易誘發舊病,蘿蔔可以解毒。而且它易於種植和收穫,是救荒的好東西,各地都應該廣泛種植。還有一種味道苦的蕎麥,雖然不能食用,也可以救荒。
小兒丹毒、熱瘡,用蕎麥麵粉加醋調和塗抹。白濁、白帶、脾積久瀉、休息痢,都適合食用蕎麥麵。
痢疾,炒熟蕎麥二錢,用糖水調服。
絞腸痧痛,將蕎麥炒焦,用開水調服。
燙火傷,將蕎麥麵粉炒黃,加水調和塗抹。
玉米(也叫玉高粱,俗名苞蘆,又名紆粟,又名六穀),嫩的時候採摘去苞葉,煮食味道很甜美。老了以後,顆粒堅硬像石頭,舂磨成糧,也是救荒的重要物品。但是它粗糙、性燥,食用宜半飽,才容易消化。至於東廧穇子等各種雜糧,以及黃精、玉竹之類,都可以充飢作食,釀酒救荒,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。